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之木神系统在线阅读 - 真实的秦朝(7)大秦货币

真实的秦朝(7)大秦货币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铜为下币,单位“半两”。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国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这段话除末句外,很可能是司马迁根据《秦记》中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诏令摘要叙述的,但有一处令人费解。文中说:“中一国之币为三等”,可是后面只讲了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两等,似乎自相矛盾。前代学者多认为“三等”应为“二等”之误。《史记》中华书局校点本改“三”为“二”,似已承认此为定说。

    但是,据秦简《金布律》载,秦除黄金、铜钱之外,“布”也是一种货币。并规定:“布袤八尺,福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即布作货币用,一个单位必须长八尺,宽二尺五寸。如果尺寸或质量不符合标准,便不许流通。

    布与半两钱、金币之间有法定的比价:如“钱十一当一布”。布属于实物货币,其存在与商品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关。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发展程度毕竟有限,因而在秦币体系中不得不仍保留实物货币--布。

    秦始皇统一货币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一样,有重大历史意义。由于币制的统一,克服了以往因诸侯割据造成的货币杂乱,大大便利了中国各地的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促进了经济上统一局面的发展,这是巩固中国政治统一的重要条件;这一盛举开创了中国货币史的******,废除了那些带有原始形态的刀币、布币、蚁鼻钱等诸侯杂币,选择了最先进的货币形式,使中国货币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由于这种圆形方孔钱容易贯穿,携带方便,磨损率低,从此成为中国封建王朝铜币的主要形式。

    《史记.六国年表》:“(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帝之会稽、琅邪,还至沙丘崩。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杀蒙恬,道九原入。复行钱。”

    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复行钱”是秦始皇所为,根据就是这件事写在始皇帝名下。其实,《史记》年表中系事的体例是按事件发生先后排列的,“复行钱”显然是秦始皇死后二三个月的事,为秦二世所行。秦用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

    秦二世即位刚一年就爆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私铸蜂起。于是制作粗劣,穿孔较大,钱径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两,亦称“秦榆荚钱”也出现于市场。可见一国之货币可以反映国力之盛衰。“复行钱”是秦王朝行将倾覆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敲响了“半两钱”走向衰落的丧钟。秦末货币的严重减重变质,与秦王朝的衰亡是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