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四面楚歌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有这么个故事: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以拉钩上吊的形式,约定好以鸿沟(现在的河南荣县境内)东西两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这两斯有点jian诈),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乘人之危),就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现在的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现在的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听到了家乡的歌,十分思念家乡,于是大量逃亡,只剩下些老弱病残的兵士,粮食又没有了(这个有点悲催)。 项羽夜里起来撒尿,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非常吃惊地说: “刘邦那斯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内心非常恐惧,一边咒骂刘邦这丫不按套路出牌,一边从床上爬起来,让人在营帐里面摆上酒菜,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起唱歌喝酒。项羽用苏北方言唱出流传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几句歌词啥意思呢?用大白话说应该是这样的: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 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 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项羽唱歌,虞姬起舞,歌罢舞毕,两个人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虞姬为了不拖项羽后腿,也怕落入刘邦手里保不住清白之身,就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残兵剩卒逃到乌江,看到奔腾翻滚的乌江水抹了脖子。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后人就用“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环境,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的人,其命运往往是很悲催的。 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无心工作,游手好闲,又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因为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某学生不学无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某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做人,踏实做事,如果你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现在,卜贤玉所面临的就是这么个境况。 我在前面提到过,常相忆搧了卜贤玉两耳光之后,哭哭啼啼去省城找她当卫生厅副厅长的干爹牛百顺告状去了。这可把卜贤玉吓得差点尿了裤子,于是半夜三更在北山别墅与道上的“四帝”密谋,又是安装摄像头,怕事情败露,慌忙让人拆掉摄像头,又安排另一路人马跟踪,终于在常相忆与牛百顺去新加坡途中,在火车站附近制造混乱,抢走了常相忆的“账本”。之后,卜贤玉多次给常相忆打电话,表明自己不离婚的态度。他之所以这么做,实际上是在“投石问路”。不出卜贤玉所料,常相忆态度依然异常强硬,告诉卜贤玉,她已经改变主意,不会再逼他离婚和自己结婚,但卜贤玉必须把欠她的钱全部还上,否则仍然会把他送进监狱,还威胁卜贤玉好自为之,不要再耍什么花样。 卜贤玉也不是等闲之辈,毕竟在道上混了这么些年,尤其是医院这个特殊环境,让他整天穿梭在病人之间,看穿了生死,更清楚江湖的险恶。所以他一面让道上的朋友帮他筹钱堵上窟窿,一面继续商量对策,他越来越觉得常相忆的可怕,为什么丢了“账本”没有反应?难道还有“备份”不成?或者说牛百顺要和常相忆联手对付自己?如果他们联手的话,他卜贤玉麻烦可就大了。他专门打听过牛百顺的背景,这个人阴险狡诈,称得上是个玩命之徒。真的拼起命来,卜贤玉绝不是牛百顺的对手。保险起见,卜贤玉又通过陆海军给副省长上香,希望能在那里抓到救命稻草。半个月过去了,陆海军那边始终没有消息传出,这让卜贤玉万分抓狂。
更让卜贤玉抓狂的,是被抓获的那三个捅伤罗小蒙的歹徒。因为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就是他弟弟卜贤贵的的儿子,他的亲侄儿,所以他感到头大。 他希望能够通过“和平解决”的方式把罗小蒙的嘴堵上,只要派出所不往上报,他就有回旋的余地,就可以和罗小蒙达成“私了”的协议。 可派出所所长是新调来的,他去派出所探口风,并介绍自己是江南医院的院长。没想到对方一点反应没有,甚至不拿正眼瞅自己,弄得卜贤玉很尴尬。 他在办公室临时值班床上躺到了半夜才醒,酒精让他头痛难忍。他倒了一杯冷开水一口喝下,就坐在那里发呆。 从昨晚掌握的情况来看,要做通罗小蒙的思想工作,可能有点难度,但要做他老婆其其格的思想工作会容易些。只要下功夫,就一定会有希望。 经过一夜思考,新的方案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