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铁器出世
北宫,夏玄正襟危坐,夏月在那儿给夏玄捏着腿,一副逍遥自在的模样。俗话说的好,皇帝动动嘴大臣跑断腿。如今汉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地有地,可以说进入了跳跃式大发展的阶段! 包括太宰曹cao在内整个汉国上下的官员都在全心全意的壮大汉国而努力一刻也不敢偷闲。辽国的战败使得汉国有成为辽西霸主的趋势,继而垦荒令、招商令、招贤令以及屯田令更加畅通无阻,哪怕东边的辽国都不敢阻止百姓拖家带口的涌入汉国境内,更何况西边的几个小诸侯国? 最重要的是铁器的出世,帮助了汉国更快的脱胎换骨! 战国时代多以青铜器为主,铁器只在江南刚刚冒头,距离取代青铜器还有非常遥远的一段距离。可汉国不同,汉国铁器的发展极为快速,甚至百炼钢都有半成品出现,这可是夏玄投入数以万金才取得的成果实属不易!要知道原本在上洋城外选址建造的上洋军工堡垒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扩建了整整三次! 上洋军工的快速扩建自然是因为夏玄不惜耗费巨资招募工匠,甚至还派人前往各诸侯国以重金招揽有名的工匠,大有将辽西工匠全部一网打尽的意思!如此一来原本的军工堡垒根本容纳不下如此多的工匠,扩建在所难免!而且包括曹cao在内的汉国重臣们都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 如今上洋军工中在册的工匠多达三千以上,连带的家眷更是多达万人,每日的钱粮支出绝对是天文数字,若不是有两次战役的大胜,汉国根本就经不起如此消耗,而上洋军工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服务军队,两者不可或缺! 要知道上洋军工给汉国带来的变化绝对是惊人的!不说其它,单单一项铁器的出世,就能使得汉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当然铁器迟早有一日会普及以及淘汰,不过只要永远走在其它诸侯国前面,还怕汉国不能变得更强大吗? 而且铁器可并不是仅仅利用在战场上,垦荒令的推广也非常需要大量的铁器,毕竟汉国可是以农具、荒地和低赋税来吸引流民的,若是没有农具,难道还让百姓用手来开荒吗?青铜器在汉国乃至辽西的产量都不高,甚至连军队都不能足够的提供和更换破损的兵器与甲胄! 如此情况下汉国哪里来的大量农具发给流民? 若是全部以钱粮来购买青铜器农具,恐怕掏光了汉国国库也不够几十万百姓的吧?这也是周边诸侯国不敢照搬汉国三令的原因,不是诸侯国看不出三令能强国,而是诸侯国根本玩不起! 铁器的成功研发解决了汉国目前最大的困境。汉国铁矿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是烂大街的货色。只要有点眼光的职业寻铜人都能在一些不起眼的大山中指出一两座铁矿,试问如此情况下汉国还会缺铁吗?铁器的推广自然不会有任何阻碍,不过铁器的卖相不如铜器那是真的。 铜器又称之为“美金”,优点是色泽鲜亮,外观华丽,熔点低,治炼不难,缺点是数量少,很难普及。诸侯国将士的兵器甲胄用的自然是以青铜为主,可问题是青铜的价格太高,甚至堪比黄金又有几个诸侯国能用得起呢?不过兵器是难免的,哪怕砸锅卖铁都要凑齐,而甲胄却有许多种类,比如一些小诸侯国军队将士的甲胄只有薄薄的几片青铜护住要害,外面则以竹片或者干脆就是皮,如此也算是甲胄。 大诸侯国比如燕国,燕国的军队就是出了名的奢华与强大,燕国将士的甲胄六成以上都是青铜铸造,数十万铁骑拉出来,不说其他,仅仅那如同乌龟壳一般的甲胄就让人望而生畏,更何况燕国铁骑名震天下,怎么可能是普通的士卒能够比的?在战场上自然所向披靡了。 可惜的是又有几个诸侯国能如同燕国这般奢华呢? 铁器又称“恶金”,优点是产量高,硬度强,容易普及,缺点是外观黝黑,熔点高,治炼难。而这个时期在江南地带就已经有铁器的出现,可江南的铁器硬度还不如铜器,外观难看,自然不被诸侯国喜欢,所以直到现在都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 上洋军工解决了熔点高、治炼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批量生产!至于外观,只要能锄地,能保命,谁还管你外观华丽不华丽?不喜欢大可以不用,自己花钱去买青铜器去,夏玄颁布的垦荒令招来的是可怜的流民而不是贵族!
至于军队兵器甲胄的更换自然更加简单。身体六成面积以上覆盖,防御力惊人的铁甲与一身粗布麻衣毫无防御力可言的“甲胄”相比,将士们会怎么选择?而且全军换上新鲜出炉的铁甲,看上去更有肃杀气质,哪怕新兵借助一身铁甲都可以单挑两三个身穿粗布麻衣的老兵! 铁甲军团! 毫无疑问装备更新换代之后的汉国集团军就是一支绝对的铁甲军团!在战场上,夏玄相信有了如此装备的汉军必然所向披靡!就算与燕国也可以一争长短,问题是,铁甲军团的弊端也不少。比如全身铁甲的汉军仅仅重量就达到了恐怖的两百三四十斤,别说普通的战马了,哪怕是优质战马也吃不消长久行军啊,活生生把马累死绝对是可能的!至于不用战马代步,行军的速度肯定会让人吐血! 夏玄要的绝对不是一直铁甲乌龟军团! 不过一切都得往好方向想,只要有了开头,那么质量更好,重量更轻的百炼钢还会遥远吗?有了百炼钢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此之前,额,还是多找一些优质战马吧,汉国比邻草原,良**应该不缺。 如今汉国不止在军队战斗力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也都是如此,比如低赋税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在汉国经商,以及汉国本土商人的快速崛起。招贤令使得招贤馆外门庭若市,无数士子齐聚太学府求学等等,而最明显的便是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