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万历四百年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师徒说道

第十二章 师徒说道

    “同样的问题也在儒门之中出现,中古之时,那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儒门祖师爷,有七十二位贤人弟子。这七十二位贤人,个个不凡,哪怕是后辈学生里在书籍记载中常常闹出笑话的端木赐,也曾经做过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壮举。”

    王安之听到这里,也是恍然,是啊,在儒门典籍中有点鲁莽典型的子贡,后人曾经说过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但是王安之细思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那相比之下,同样都是显宗名门,为什么佛宗传承比道门好呢?我也曾听闻,佛门禅宗,当年祖师东渡而来,有连出六祖之盛况,甚至在六祖之时,非但没有衰落,更是弟子大德众多,其中“嗣法”多达四十三人,开宗立派的都有五人。还有弟子突然想到,同样是道门,为什么龙虎山传承比其他的几个道门宗派强呢?”

    元元子略带赞赏。

    自己的这个徒弟在修行的天赋上算不上特别好,但是他有一双一眼看穿本质的眼睛。

    他问的问题直截了当。

    直接把自己这一套问题里的核心关键给问了出来,如果回答不好,自己的这一套学说就是充满矛盾,无法说服别人。

    “对于这一点,我卖一下关子,要之后再说,甚至等下我可能就不说。等我现在把整个思路和你说完,你在来看看,为什么是这样。”

    王安之恭敬点头。

    今日之收获,比他在学堂多日苦读所得还要多。

    元元子不提修为如何,单他的这番见识,必定也是这世间一等一的,而他这等站在修行之山上的人,他对明法境的认知,必有一番道理所在。

    “我把这一切的原因,归结到一个症结,那就是合适与否。”

    看到王安之疑惑的表情。

    元元子笑了。

    “是不是感觉,怎么说来说去,又回到事情原来的地方了,你问我为什么合适,因为他们合适。”

    还不等王安之说什么,他继续说道。

    “至圣先师当年周游列国,历经千难万险,有无数前辈高人,权臣贵族想给他个好看。弹尽粮绝,穷途末路,他的那个修为,都如一只丧家老犬,你说跟着他到最后的弟子,是如何的?对他的学说大道是何种态度?他的弟子都是相信他的学说,跟在他的左右。而当年三丰真人,重阳真人,亦是如此。三丰道人当年号称荡尽群魔,甚至有人称呼他为荡魔天尊,你说他的弟子如何?但是现在,武当道门如日中天,朝廷尊他,百姓敬他,无数人蜂拥而至,这么多人拜入武当,但是他们相信的是武当的道吗?还是武当的拳头,亦或是武当的权势?”

    王安之沉默。

    “这或许是守业与创业之比?但是与明法何关?”

    王安之的眼睛亮的吓人。

    在这一刻。

    他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一些。

    元元子不作回答,只是问了一个问题。

    “重阳真人与三丰真人,你觉得谁道法高?”

    王安之听了。

    一下子脑海中思索起来。

    重阳真人与三丰道人,都可以说是力压天下的人物。

    如果单论修为,那必定是三丰真人高。

    必定三丰真人比重阳真人晚出生了几千年。

    这数千年的岁月,对于修行来说,发展不是几里路可以形容得了的。

    但是王安之知道,元元子问的不是这个。

    他说的是道法。

    重阳真人从道门的贡献上来看是如今道教最大的几门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

    在大明帝国,还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他那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被称为北七真。

    重阳真人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教经典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当年他与他的几位弟子,都是靠着一手朴实无华的道术,威震天下。

    至于三丰道人,或许因为距离现在时间近,那可是名气更大了。

    传说之前那位大明天子,曾经三次出游天下,两次的原因就是因为三丰道人曾现身与此。

    明天子逢年过节都会让武当所属地的官府送上一封厚礼,作为给老仙人的贺礼,由此可见他的地位。

    三丰真人主张三教合一,认为:“古今有两教,无三教。奚有两教:曰正,曰邪。奚无三教?惟一惟道。一何以分?分何以三?盖自有孔、老、牟尼,乃至有孔、老、牟尼,虽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孔、老、牟尼,皆古圣人。圣人之教,以正为教,若非正教,是名邪教。”他流传至今的《打坐歌》称“仙是佛,佛是仙,一性圆明不二般。三教原来是一家,饥则吃饭困则眠。”

    在修行之路上,三丰真人把儒家倡导的仁义与道家炼丹术等号,称“仙家铅汞即仁义的种子”。在他那里,把阴阳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五经的肝肺心脾肾相互对应。

    武当的《清虚玄妙五德经》被称为大明帝国道经前三。

    而大明帝国现如今新起的道门新派,大多都会努力牵扯到三丰真人。

    就比如在陕西布政司的雍城,有一道观,金台观。

    此处曾经是三丰道人的修道处。

    但是就凭着这点渊源,与三丰真人留下的一些道韵功法,金台观在如今。

    赫然成为陕西布政司能排到前五的门派。

    但是,从这里就能说明三丰道人比重阳道人高明吗?

    这也不见得。

    要知道,现在看上去三丰真人威势名头都是了不得的底部。

    但是放在万载之前。

    那位重阳真人那个时代,世人对全真道,亦是如此。

    那时候,神州陆沉,北贼横行,有北贼立国为金,金天子就赐重阳真人庵名为灵虚观。到了那位一代天骄之时,加封此庵为重阳万寿宫,封为重阳真人为全真开化真君,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这等殊荣,给的还是一位曾经干过反抗北贼之人,可见当时全真声势一二。

    所以王安之摇了摇头。

    “弟子不知,还请师尊示下。”

    王安之这等问题还有一点含义。

    之前听过元元子的口风。

    对于如日中天的武当道门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在思考他所修的《东方乙木长春功》,这门功法与那位全真长春子素有渊源。

    他也想探听一下,自己便宜师傅的来路。

    但是元元子可能看出来他的思路,避而不谈这个问题。

    反倒是另起一个问题。

    “你觉得三丰真人的弟子和重阳真人的弟子,谁更高明?”

    王安之这个问题倒是并不回避。

    直接回答,“这方面倒是重阳真人的几位弟子更为高明。”

    重阳真人共有七位弟子,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为重阳真人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在当年重阳真人仙隐之后,全真七子并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分散开来,在神州大陆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如马钰遇仙派,丘处机的龙门派,谭处端的南无派、刘处玄的随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王处一的全真派、孙不二的清静派。

    可以说当年的全真道,声势不比现在的武当道门弱多少。

    而三丰道人收下的弟子却不少,有名有姓的有二十多人。

    但是有不少人却是修行武道之士。

    单论修道之高士。

    有邱元清、卢秋云、张振洋、叶阳、张景涛、孙碧云等人。

    这些人,也算是修为高深之士。比如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澄作为武当道门发扬光大之士,同被时人列为“太和四仙”。

    但是与重阳真人的七位弟子来说。

    还是略不如了一点。

    王安之站了起来,深深鞠躬。

    “此是为何呢?”

    他刚刚说不知道重阳真人与三丰真人谁强谁弱,其实是谎话。

    在他心中,三丰真人是更强一分的。

    原因也很简单。

    他在太原王氏的时候不觉得,等到他在西安中学堂的时候,上大道课的时候,拜读了太多三丰真人的著作。

    实在是太佩服这位道门大宗师了。

    怪不得历代明天子都是以他的粉丝为傲。

    甚至天底下还流传着天上的仙人都下来请三丰真人讲述大道的故事。

    而三丰真人的《大道论》更是王安之的教习数次考试的重点。

    甚至王安之暗自猜测,这门大道课的名字是不是就借用了三丰真人的《大道论》。

    突然,王安之脑海中如雷鸣一般。

    “道经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夫为师有法可执,有行可则,可以道德礼乐四之大本,顶其君父师三之极尊。师有道、有德、有智、有仁,四善也。人有道则通正,有德则神清,有智则观机,有仁则愍物,可谓师父也。为师则为长为君,进道则为真为仙也。岂唯教授之师,抑以邦家之宝。”

    这句话来自《大道论》,本身只是说师者的含义,但是此刻,让王安之感觉到抓住了一丝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