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在线阅读 - 第70章 人在城在,绝不辱我大明之威

第70章 人在城在,绝不辱我大明之威

    万余骑军,齐齐翻身上马,盔甲兵刃撞击,发出铿锵有力之金属声响。

    贺赞所部为大军前锋,当先行动。锦旗指引,马蹄声声,出长安左门,沿着皇城根的火道半边街往北,过安定门大街,出安定门而去。

    也是这时候还在京师戒严,会等完成保甲法编制才会解禁。要不然,沿街百姓见之,必定震撼。

    周皇后和太子朱慈烺领文武百官,踏过长安街上的血迹,为皇帝送行,却奉旨止步于长安左门。

    崇祯皇帝看看一脸关切,还有一些担忧的周皇后没说话,只是看向朱慈烺,沉声交代道:“守好京师,人在城在,断不能辱我大明之威!”

    少年朱慈烺闻声,当即抱拳慷慨回奏道:“父皇放心,人在城在,绝不辱我大明之威!”

    他顿了顿之后,犹豫片刻,然后还是带着一点羡慕问崇祯皇帝道:“父皇,儿臣什么时候也能领兵出征?”

    很显然,朱慈烺看到他爹领兵时候的威风,少年热血,也很想领兵了。

    崇祯皇帝明白少年心性,当即严肃地说道:“领兵打仗,乃是生死厮杀,非是去郊游。你第一步,先学会勤政再说,能一直坚持,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朱慈烺听了,稍微有那么一点失望,不过很快又振奋起来,当即回答道:“父皇放心,儿臣必以父皇为榜样,早起晚睡,做好份内之事!”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再转头看看后面的一群人,有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首辅范景文,内阁辅臣……

    穿越而来,匆忙出征,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然事有轻重缓急,只能先顾着去救宁武关再说了。京师这边,至少重要岗位都换了可靠的文武臣子,希望他们能做好,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并没有多说什么,一拉缰绳,双腿同时一夹,驱马前行,便要踏上出征之路。

    正在这时,忽然就见到首辅范景文大步出列,向崇祯皇帝跪倒,脸色诚恳,大声奏道:“陛下乃国之本,而兵战凶危,微臣恳请陛下三思,微臣有带兵之经历,愿替陛下出征,以死报国而无憾!”

    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的重压,让他没机会说这话。如今再不说,皇帝就走了。

    听到他这话,其他文官武将终于抓到了机会,纷纷向崇祯皇帝跪倒请战,以表忠心。

    崇祯皇帝见了,勒马转身回视他们,看着除皇后太子之外,全都跪在地上请战。

    他知道,这其中,有的臣子说的话该是真心的,比如范景文,但是绝对也有一大批文武官员,其实是滥竽充数,借机表现而已。

    扫视一遍之后,崇祯皇帝便认真地说道:“朕既为大明皇帝,在此危难之际,更该领兵出征!卿等不见朕连皇陵都未修,他日若是战死,便与众将士同,唯马革裹尸便可。卿等当辅佐太子,做好份内事!”

    后世有人污蔑崇祯皇帝藏了几千万两银子却舍不得拿出来花,真的是岂有此理!

    任何一个皇帝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要为自己修皇陵,因为不知道啥时候会死。但是,崇祯皇帝登基了十七年,压根就没有修自己的皇陵,难道他会不重视么至少古人没有不重视的,特别是皇帝,更是重视自己的陵寝。那为什么不修?答案非常简单,不是因为藏着钱不花,而是根本没钱!

    此时,他说完之后便用力一夹马腹,战马窜出,踏上了征程。

    在他身后的御马监掌印太监方正化一脸肃穆,立刻领五百锦衣卫骑军和一千直属骑兵跟上,追随崇祯皇帝,踏上了出征之路。

    在这队伍中,有一个人非常显眼,身穿青袍文官服饰,乃是户科给事中吴甘来,这是唯一一个奉旨随驾出征的文官。

    范景文等人看着皇帝英武背影,心中非常感慨,当即磕头到地,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此去宁武关,要先出京师至昌平,过居庸关到宣府,再过阳和至大同,然后才能到达宁武关,之所以如此,皆因恒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皆是东北西南走势,因此不得不绕路,全程大概一千两百多里。

    当然,援军其实也可以南下,走固关入山西,离宁武关会更近。但是,崇祯皇帝知道固关会更早失陷,并且从这里进军,难以和周遇吉所部汇合,会被李自成大军隔开。

    而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救援宁武关,还需要宣府和大同这两个边军重镇的兵力和物资。因此,只能绕路,日夜兼程了。

    ………………

    与此同时,周遇吉已经弃了代州,趁着城外贼军反应过来之前,匆匆移防到了宁武关。

    宁武关的关城雄踞于恒山余脉的华盖山之上,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3.5公里,南北较狭,东西为长,呈长方形,城墙高大坚固,约为12米,以青砖包砌城,四周炮台、敌楼星罗棋布。

    以重兵驻此宁武关,东可以卫雁门关,西可以援偏头关,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势。

    周遇吉是三关总兵,弃守其他两关,搜粮草辎重就只守宁武关。他站在城头上,看着手下军卒在忙碌,心中却藏着忧虑。

    朝廷没有钱粮可拨,哪怕他集合了三关的粮草物资于宁武关,却也没有多少!而李贼兵力之多,相差实在太悬殊。要凭宁武关挡住李贼大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理想的,是宁武关能得到大同的增援,如此坚守下去的话,李贼大军兵力雄厚反而会成为累赘,因为兵力多了,所需粮草物资就更多。

    但是,能坚持到李贼大军的钱粮耗尽么?

    对于这个问题,周遇吉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如果说,李贼大军入山西,都是一路杀过来,那样消耗钱粮兵力就多,守住宁武关的希望就能大一些。可是,李贼大军自入山西以来,各地官军闻风而降,让李贼不费吹灰之力得兵得粮!

    周遇吉想着心中便多了一分愤怒: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礼义廉耻全然抛弃不顾,精忠报国更是抛之脑后,唯独搜刮民脂民膏,却是竭尽心力,如若不是他们,国事何至于此!

    还有,朝堂上jian臣当道,蒙蔽圣听,忠臣良将,却是相继战死。

    想着这個,周遇吉不由得想起了他在勇卫营时候的两个同僚,孙应元已经战死,黄德功远在凤阳,一时之间,他感觉天地之间,真的是颇为孤独。

    也罢,危难之际,任凭他人弯腰屈膝,自己却当顶天立地,虽死无悔!

    他正在想着呢,忽然身后传来动静,却是亲卫引人过来。他是认得,是去大同和阳和报捷的信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