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部电影
谈一部电影 电影版《狼图腾》上映之后,欣赏之余,便迫不及待地将原著小说又读了一遍。 电影中努力营造的闪烁而又真实的场景,呼啸欲出的电影画面,与原著中作者娓娓道来的或惊悚或大气,或温馨或刺激的故事情节,不断地在脑海中回放跳跃,相互纠缠在一起,使得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蒙古草原狼的那种神秘,智慧,顽强,刚毅,豪放,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蒙古草原狼,作为游牧民族的精神图腾,被奉为腾格里之子,是上天的神,是大草原的守护,是维护着整个草原生态平衡的功臣。 不过遗憾的是,如今这叱咤风云无数年的战神,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枪炮发动机的轰鸣,以及人类心底那种自私贪婪,无可避免的强烈物欲,而渐渐地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而值得庆幸的是,《狼图腾》这本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横空出世,给了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甚至,它颠覆了人们心中对于狼这一生物的认知。 传统思想认知当中,狼是狡猾,狡诈的象征,是残忍,暴戾,恐怖的化身,所有关于狼的传说,都是对其谩骂诅咒,一言以蔽之。 而通过这本书,才能够真正了解到,那些在蒙古大草原上纵横驰骋了数千年的人类的伴侣,究竟是以怎样的一副姿态,出现在了历史长河中。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尊重原著,但是两种艺术叠加在一起,总要摒除一些东西,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所以,电影也是对小说进行了创新。不过好在被称为世界上导演动物戏第一人的让雅克阿诺导演,不负众望,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的创作。 电影当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却是那些久经沙场的红军战马,被狼群袭击,全都赶入了冰湖的一幕。 人类掠夺了狼的战利品,狼为了生存,必须要报复,而那批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战马,成了狼群利爪之下的亡魂。 当第二日的天光大亮,那一幕幕的镜头,将狰狞,破败,悲壮,惨不忍睹,诠释了淋漓尽致。 在这场一边倒的战役当中,狼群运用了十分有利的天气环境因素,采取了高超的战略战术,踩点,打围,团队协作,忍耐,寻找最佳时机,使得能够在战场上奔腾万里的战马,惊慌失措,全军覆没,从这其中,能够看出来,狼的睿智,精明,果断。 电影镜头中坠湖的马群,当然都是道具,不过,这些道具的逼真程度到了极致,为了尊重原著,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现场,那群道具马群,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是通过专业手段做上去的,而那些带血的冰溜子,则是每间隔一个小时,往上面泼的冷水,利用冰寒的自然环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那么惨烈悲壮的一幕... 如今的勇士,如今几乎灭绝,前几日在动物园见到的狼,一身狼毛倒翻,如破败棉絮,哪里还有威严? 他们像是被囚禁的战士一般,眼神中虽然看不出绝望,但是,那种孤独落寞中,我似乎能够看出来,他有着深深的渴望。 渴望回归到昔日的大草原,渴望回到腾格里的怀抱,亦或是回到那狭窄逼仄,却是蕴含着建筑智慧的狼洞... 狼消失了,草原的忠实守护者消失了,教出了无数草原英雄的导师消失了。 毕利格老人那一代坚贞不移的精神,以及最后的呐喊,也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而沙尘暴来了,首都京城的漫天黄沙,诠释着这一切。 黄羊啃噬草地,破坏生态,有狼来规范,那时候的天,那时候的腾格里,一望无垠,蓝得像海洋,而现在,植被不复存在,有的,是随风狂舞的漫天黄尘。 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冲突,处理好了,是为人类造福,而若是处理不好,与大自然为敌,那么到了最后,人类是否会如同那些无知的黄羊一般,利用自取灭亡的姿态,高傲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