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对支一击论

第四十七章对支一击论

      永田铁山和石原莞尔是非常互补的一对儿。永田铁山得到裕仁信赖,是为裕仁从长洲藩阀手中夺回陆军控制权的大功臣。永田铁山一向认为:要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单靠军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得到议会、政府、新闻界、甚至劳工界的协调、鼓吹、合作,才能达到目的。所以他对于交际应酬烟酒女色一概不辞,在军人以外的社会各界人士中,譬如近卫文磨、木户幸一、原田熊雄、平沼骐一郎、伊泽多喜男、石渡庄太郎、池田成彬等贵族重臣政客官僚财阀都和他有来往。当时了解政情的日本人也都知道:永田铁山是左右国家命运的要人,是权威集团(陆军)中的权威者。在陆军内部,永田长期把持人事权,把统制派的同僚和党羽遍布全军。而石原莞尔在军事上的天才无人能比,他的战略眼光在日苯这个盛产鼠目寸光领导人物的国度更是五百年头一份,但是天才永远是孤独的,虽然九一八事变后石原莞尔从边缘人一跃成为国民偶像,然而这没有改变他一向的孤傲和孤立。只有和永田铁山这样上有靠山,广交军政大佬,下有党羽拥戴的人搭档,石原莞尔那套复杂不为人理解的战略才可能实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石原莞尔就任的1935年8月12日那天,永田铁山少将被皇道派军人相泽三郎中佐在办公室用刀砍死。杀死了统制派大哥永田铁山后,皇道派军人们又发起了“2.26事件”,石原莞尔与统制派在天皇支持下镇压了这次兵变统制派完全掌握了局面,虽然不是统制派,但是在事变中表现不错,立场坚定的石原也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间。1937年3月晋升为少将,升任第一部(作战部)部长,离参谋次长也就只有一步之遥,而且看起来似乎这一步也不大了。

      当时石原莞尔是名扬一时,权重一时。1937年1月广田内阁垮台,天皇让陆军元老宇垣一成大将组阁,就是说“大命”降下来了。可是石原等所谓“军内革新派”就是看这个元老不顺眼,1925年宇垣在加藤高明内阁当陆军大臣时曾经主持过一次“宇垣军缩”,裁过一次军,一下子裁掉了四个师团十六个联队。你说如果宇垣要是当了总理,石原那个倒霉的五年计划还能指望?所以石原拼了命也不能让宇垣一成出任总理。

      天皇都已经下了“大命”了,石原莞尔还有能耐让天皇收回成命?能,他只要逼得宇垣向天皇请辞就行了。日苯有一条“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的规定,就是规定陆军海军两大臣必须有现役军人担任。这条规定是这些军国主义分子的老祖师爷山县有朋在1900年规定下来的,后来1913年的第一次山本权兵卫内阁算是把“现役”两个字去掉了,就是说虽然实际上出任这两个大臣职位的全是现役军人,但在理论上预备役军人也是可以担任的,所以刚刚下台的广田内阁又把“现役”这两个字给加上去了。

      这两个字就那么重要?回答是很重要,有了一个现役的限定,只要军部愿意,随时可以让内阁垮台,或是组阁流产,方法就是不出人当大臣,要知道日苯当时是统帅权独立,军人就只听他的上官,政府管他不着。1911年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就是由于陆军大臣上原勇作中将的突然辞职而垮台的。这次石原莞尔串通了寺内寿一、杉山元和小矶国昭三位陆军大将,向宇垣一成通告陆军将不派人参加内阁。宇垣一成只好乖乖地去向天皇辞组阁的差事,什么天皇陛下,看起来不如石原大佐阁下。

      宇垣组阁失败,由那个原来有点倾向于皇道派的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来组阁。石原莞尔本身没有派别,皇道派统制派什么的对他意义不大,再加上满洲事变时如果没有“越境将军”林铣十郎的全力支持,石原莞尔是不是有那个勇气赌一博也只有石原本人才知道,所以石原没反对林铣十郎出来组阁。当然林铣十郎也不是傻瓜,他知道什么人有实力。在选定内阁人员选定时林铣十郎大将很谦虚认真地去征求了石原莞尔大佐的意见。石原的方案是让他的盟友板垣征四郎当陆军大臣,结果是由于梅津美治郎(陆大23期首席,甲级战犯)不能容忍陆大28期的板垣爬到他上面去做陆相(梅津当时是陆军部次官)而极力反对才没有成功。

      石原莞尔不仅仅插手政府组阁安排,还狗拿耗子,去插手宏观经济了。事情是这样的,红色露西亚当时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钢铁产量在1929年已经恢复到了沙皇时代的最高水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7年预计能够达到年产1772万吨的水平,是沙皇时代的三倍半。而日苯的钢铁产量在9.18事变的1931年是166万吨,在石原进入参谋本部的1935年是年产444万吨,只是苏联的四分之一。按照石原的计算,露日军队实力的对比是步兵为10:3,空军是10:2.3,因此如何对付红色露西亚是石原的首要问题。石原是日苯陆军里目光全面的人,他不仅仅关注一般性的战术问题,而是把目光放到了国力比较的水平,这就惨了,他研究的结论是日苯根本没有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独立国家,换句话说,就是根本没法支持一场战争。就说军工装备制造的基础材料钢材吧,日苯的钢产量不仅仅少,更要命的是日苯主要采取进口废钢重新熔炼的方法,而且废钢主要来自陆海军的假想敌之一:花旗国!至于燃油、橡胶这些更别提了,也都靠从米英鬼畜进口,既然如此,还怎么能妄想跟米英交手呢?

      为了让日苯能自给自足,多少打场像样的仗,石原找来了在满洲时认识的宫崎正义搞了个有点像思想库样的机关叫做“日满财政问题研究会”,也被人称作宫崎机关,搞了个“重要产业五年计划”。产业开发五年计划是一个包括工矿、农牧、交通和移民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的计划,投资额最初定为25亿日元,后增加到28亿日元。其中工矿业是计划的主体,占投资总额的55%,工矿业中又以突出发展煤、铁、液体燃料等重要基础工业和兵器、车辆等有关军备的机械工业为主。计划拟定在五年期间各种重要工矿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扩大两倍到十几倍,有的产品将实现零的突破。比如,煤炭预计扩大2倍多,钢铁约为3倍,稀有金属约为5~10倍,汽车、飞机、机车及车辆等突破零的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规模。农牧产品方面的重点是尽量增产大米、小麦、棉、麻等与军需工业有关的农业资源,以及马、羊等畜牧业的增产和改良。交通通讯业在原有计划基础上,也要进行相当规模的扩建和新建,为其他工业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移民事业也要有较大的发展。铁一样的数字告诉石原莞尔,只有当这个五年计划切实完成了后,日苯才有打一场对强国战争的能力,也就是说,好的话1942年才能怼英米。其实这个产业计划的研究过程也是石原莞尔自己一个学习的过程,他通过参与制定这个产业计划,真正对日苯的战争潜力和能力有了更好的了解,也正是这个计划,让石原莞尔认识到,继续扩大侵华战争是得不偿失,还是用钢铁生产做例子,当时诸夏国已经发现的大铁矿基本都在满洲,就是不在满洲的,比如汉冶萍的铁矿,也已经被日资企业收购。而诸夏国80%以上的煤炭业也是日资的,现在就算满洲的煤铁资源日苯也得用十年时间才能开发利用,又何必去关内再打仗呢?

      石原是所谓“行动派”,一当上作战部长以后甚至改组了参谋本部,将原来总务部管的“动员、编制”业务也移到作战部来了,新成立了一个“战争指导课”,把原来总务部所管的仅限于对具体战案所行使的动员和编制机能扩充到对未来战争的动员和编制规划,使之具备了货真价实的“战争指导”机能。这样的改组以后,作战部集中了参谋本部90%的权限,石原部长成为了实际上的参谋次长(当时的参谋总长是皇族闲宫院载仁亲王,只是挂名,实际行使权力的是参谋次长)。石原又重新主持修订了“帝国国防方针”。那个帝国国防方针最早是田中义一在1907年搞的,后来在1923年海军裁军时由海军军令部主导又修改过一次,1936年6月底的这次是第三次修改了,修改后名为《国防国策大纲》,主要内容是:

      “日苯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露米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露米英的军备特别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

      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红色露西亚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红色露西亚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驱逐出东亚,解放东亚各民族。

      红色露西亚和英国屈服后,领导东亚各国合作使其实力得到飞跃发展,准备和美国的大决战”。

      应该说,这个石原莞尔主持修订的《国防国策大纲》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那个《国防国策大纲》提出的假想敌顺序是美、苏。首先对苏已经放弃了进攻战略,而代以“完成了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红色露西亚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的字眼,就是说在武力的后备上与红色露西亚谈判,不与其交恶。起码从现实的工业生产和军事兵器实力来说,立即和红色露西亚交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石原看来,红色露西亚南下的路线有三条,分别是满洲、内蒙和新疆。但是因为地理的因素,红色露西亚人肯定会放弃后两条而选择满洲,所以要北极熊打消南下的念头,首先就要经营好满洲国。

      对花旗国则是“努力与花旗国保持亲善关系”,因为石原知道日苯和满洲都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那玩艺全在花旗国人和英国人手里,所以千万不能和花旗国人翻脸。只要不和英米翻脸,石原认为英米会默认“满洲国”的存在,因为有一个日苯人控制的满洲,正好为英米消除了共产主义南下的忧虑。

      对诸夏战略则是“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华北),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反对扩大战争。也就是说:挑动诸夏国内战,同时建设满洲国,巩固华北,堵住露西亚国人南下,再向南洋渗透,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确保石油,这以后再和花旗国进行“最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