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阳光下的德意志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一章 和与赏

第八十一章 和与赏

    清光绪五年,四月春光沐浴中北京东堂子胡同显得暖意融融,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看着公案上的几封折子久久不语。

    一封是来自西边,甘陕总督左宗棠奏请的,关于伊犁是打是和,请朝廷决断的折子。

    一封是来自南边,两广总督张树声递来的报捷折子,上报广西提督冯子材剿灭安南叛军,以及协同友军击退法国人的事情。

    一封来自东边,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购舰折子,请朝廷批准购买铁甲舰事宜。

    还有一封就是数日前就收到了,大清驻日公使派人送回国内的,日本废琉置县的国书。

    奕訢用手按照额头,指着自己面前折子,对坐在自己左右,与自己一起办公的两位最重要的政治盟友索绰络-宝鋆和颜札-景廉问道,“两位老哥,帮忙出个主意吧!”

    宝鋆看了看四周无人在身旁伺候之后,指着第一封折子说道,“左季高这个折子不地道,他身为甘陕总督,总理新疆事务大臣,明明该他做主的事情,他倒好,转身踢回给朝廷了,这伊犁是打是和应该他说了算呀!”

    “伊犁现在是俄国人占着,季高上奏朝廷是老成之举,老哥你这件事错怪季高了。”恭亲王奕訢为自己的重要支持者辩解道。

    “俄国人占着?我记得前些日子季高的私下里递上来的消息,还说他剿灭阿古柏,全靠俄国人在背后出枪出粮的,怎么现在俄国人又来跟大清对着干了?”宝鋆不解的问道。

    还好景廉年轻的多,兼着户部和工部尚书的位子,脑子也好使,看着一脸迷茫的宝鋆和尴尬不说话的恭亲王,轻声的解释了起来,“宝师,季高前几次的递来的消息,的确是俄国人帮着他平定了阿古柏,背后的原因嘛,季高说了,阿古柏受封于什么奥特曼土耳其,而那个国家跟俄罗斯是世仇,所以俄国人愿意出枪出粮支持季高。”

    “既然大家是朋友,那还占着伊犁干什么,赶紧麻溜着走人呀!”宝鋆一脸不忿的说道。

    “季高的折子说了,俄国同意离开伊犁,但是要我大清给了回报之后,他们才走。”景廉又补充了一句。

    “所以季高才上折子问朝廷,对俄国人是战还是和。”恭亲王奕訢对这个大清朝廷的最善于甩宝的宝鋆大人,也是没有半点办法。

    “哦,我记得季高的折子后面不是附着一份伊犁方略嘛,说是刘锦棠部加上他的亲军营,足矣打败俄国人.....季高有多少人来着,秋坪?”宝鋆朝景廉问道。

    “季高的亲军营加上马队有2000人,刘锦棠的湘军万把人,按照季高上报的营头,两者加起来不足14000人。只是对面的俄军具体数字,季高还不清楚,但是。”景廉稍一犹豫后说道,“据英国公使威妥玛爵士提供的消息,俄国人在伊犁驻扎着40个步兵连,44个哥萨克骑兵连,6个炮兵连,大约一万人。”

    “英国人怎么这么清楚俄国人的事?”宝鋆更加好奇道。

    “按照威妥玛昨天拜见我和景廉的意思,他们好像在什么地方跟俄国人要打起来了,所以他们很清楚俄国人在伊犁的驻军。”恭亲王奕訢不以为然的说道。

    “是阿富汗斯坦的喀布尔。”景廉轻声补充道。

    “一万四千人对一万人.....”宝鋆摇了摇头,“这仗不好打,我在吉林将军府待过,知道这群罗刹人的厉害。”

    “王爷,宝师,英国人还讲,俄国人其实在塔什干还有2万人。英国人的意思,如果大清要跟俄国人开战的话,建议我大清要做好国战的准备。他们英国人会在阿富汗斯坦帮我们拖住俄国人的。”景廉低头再次补充道。

    “英国人帮我们拖住俄国人,王爷,依我看是英国人在那个啥地方...”宝鋆转头看向景廉。

    “阿富汗斯坦。”

    “对,这个什么坦的,我看是英国人要打不过俄国人,想拉我们下水。王爷,英国人远俄国人近,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咱们爷们可不能上英国人的恶当,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跟俄国人这仗,咱不能打!”宝鋆一脸正气的说道。

    “哈哈,别看宝师大人年纪大,可遇事不糊涂嘛,我也觉得最好别擅起争端。”恭亲王奕訢笑道。

    “王爷,宝师,您二位的意思,还是和了?不过季高的折子里还有一句话,说是俄国人用西俄丰腴之地为质,向法国人举国债五千二百万两白银,说俄国人这是在挖rou医疮,济恶有资耳。”景廉抬头看着两位大人,继续说道,“季高其实是在提醒朝廷,要是和的话,俄国人的胃口可不会小。”

    恭亲王奕訢沉默了许久之后,看着景廉说道,“如果要打,以季高现在兵马的嚼谷和饷银,朝廷要花多少钱?”

    “如果按照同治八年,朝廷同意左帅的三批协饷,当时每年要950万两。如果是现在,算上左帅要换装的亨利连珠枪和弹药,加上军饷,马匹,粮草,被服,一路的劳役差役,从甘肃到新疆路途遥远,少说也要1500万两官银(清续文献通考说四年花了七千余万两白银)。”

    “这个银子左帅也要精打细算的花才行,要是打得日子长了,还要增兵的话,王爷,您先考虑2000万两打个底吧。”做为户部当家人,景廉的心里总揣着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