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兴师川北(二)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兴师川北(二)

    董卜抚标骑兵营在成都府的名气很大,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支劲旅。去年腊月,张献忠长途奔袭成都,趁着雨夜在西面凿城,就是董卜兵及时发现并打退的。年初乱民围住成都,又是董卜骑兵率先出城,拉开了官府反击的大幕。

    这支骑兵最早成立于崇祯初年的奢安之乱。多少年过去,许多董卜军官已经娶了本地的女人,当上了成都府的女婿;喜吃本地麻辣,能说蹩足川音,成了货真价实的成都人。朱平槿十分看重这支本地化的董卜骑兵,一直通过公开和暗中两手来交好其首领嘉措。

    此次抚标整体加入护**,董卜抚标骑兵营借着振武营整编的东风,顺利改编为护**董卜第三骑兵营,下辖三个连,每连大约一百二十人左右。总监军部已经拟定计划,将董卜第三骑兵营和还在松林山训练的坚参尼达的部队,合编为一个三总部直接指挥的董卜团,实现以董卜制董卜的目的。

    百姓夹道欢迎,骑兵鱼贯而过。人们兴奋地尖叫:

    “蛮子兵!蛮子兵!土暴子最怕蛮子兵!”

    ……

    彩棚之下,杨二叔这位身着短打葛衣的庄户被吴继善和杨能扯进了欢送领导的队伍。

    “世子骑兵警卫营和董卜骑兵营!”杨能一边向军队开来方向挥手,一边兴奋地向杨二叔解说,“打头的是两个警卫连!你家老大就是警卫吧?”

    “上月来了封信,好像在二连当啥班长了。”杨二叔一面回答,一面用眼睛死死望着骑兵队伍,希望能在密集的人马中找出自己的老大。

    “现在别找,隔着那么远,哪能看得见?”杨能知道杨二叔的心思,“等会儿世子到了彩棚,会下马接受四川士绅耆老的祝福!那时,你再瞅过机会给你家老大说句话!”

    骑兵过完,便是大队的步兵。

    一队少年鼓手敲着步鼓,引导着步兵行进的速度。未及换下的护商队第一团军旗下,是一员身材中等,不苟言笑的中年将领。

    这是团长贺曾柄。他率领的护**第一团团部和第一营。营级军官们骑在马上,而下级军官和士兵一起步行。军官们不管他们的团长如何严肃,个个兴高采烈频频向路边百姓挥手致意。士兵们则着黑盔红甲,扛着短矛,排着整齐的四排横队,踩着鼓声敲出来的步点,一边走,一边带着笑容大声唱歌,将百姓的情绪掀到了最**。

    黑盔红甲的步兵队伍过完,又是一队蛮子步兵。这些蛮子步兵没有董卜骑兵的杀气,也没有董卜骑兵的精良装备。他们每人头顶黑色皮盔,身穿崭新的灰布棉袄裤,肩上挎着步兵都有的双肩背囊,一柄制式的腰刀,一面粗陋的藤牌,步弓和箭矢挂在背囊两侧。除了这些作战装备,从他们沧桑沟壑的脸上看不出有护商队或者官军的精神劲。出了城门洞,猝然撞见百姓的热情,有些人露出点笑容,有些人依然一脸麻木,更多的人只是偷偷好奇:想不到成都府的人口这么多!一刻钟见的人,比在高原上一辈子见的人都多!

    徐荫桓骑在马上,对手下这帮垂头丧气的杂谷奴隶兵十分气恼。他大吼一声:

    “挺直腰杆抬起头!打不起精神的,中午没饭吃!听我口令,一起喊……”

    徐荫桓带头高喊的,是杂谷土司的一句传统战斗口号,意思大约是奋勇杀敌人,保家保乡亲。周围的百姓没人听得懂,他们只是好奇地猜测,这一队模样怪异的土司兵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很快,善于通过打听获取消息的成都市民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这是西边大山里某个土司首领献给蜀世子的奴隶兵!

    “只要是世子的兵就行!”百姓们想,“只要能杀土暴子就行!”

    他们毫不吝啬,一样把热情毫无保留地献给这些月前还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奴隶们。

    “世子是我们的天,百姓就是我们的地!我们头顶天,脚踩地,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护**!”徐荫桓挥动着拳头,驻马在奴隶兵的队列边大吼,“听我将令,一起喊……”

    杂谷土司兵发出战斗口号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最后个个声嘶力竭,放声怒吼。奴隶生活的苦难,战败被俘的耻辱,仿佛都可以通过大声的怒吼宣泄出来。

    杂谷土司兵的怒吼,吸引了大多数百姓的注意力。当城门洞里最后钻出来几队毫不起眼的步兵时,几乎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

    这几队步兵的人数不到四百人,头戴黑皮盔,没有皮甲、没有棉甲,没有铁甲,只是穿着或新或旧的灰布棉袍;没有腰刀、没有盾牌,没有弓箭,甚至连护商队常见的短矛也没有。他们唯一携带的兵器,就是他们肩上扛的带着长刺刀的火铳!

    这是双流县护庄大队参战连和官军火铳兵混编而成的两个连,番号是暂编护**第一团独立第一、第二火铳步兵连。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乎没有多少百姓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上去不甚起眼的火铳兵,才是未来步兵发展的大方向。

    ……

    彩棚之下,旌旗猎猎。朱平槿傲然立于马上,接受官员们的朝拜。

    “世子扶社稷于既倒,挽乾坤于狂澜!拯生灵于涂炭,救万民于水火!下官祝世子旗开得胜,早日归来!”四川巡按刘之勃站在道路中央,大声念着祝词。然后按照朝廷规制,向朱平槿四拜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