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利力入仁(一)

第二百二十八章 利力入仁(一)

    田骞这次毅然决定参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也许他身上还残存着一些旧式文人的清高,不愿意委身就禄,奴颜事主。进入王府,固其所愿;但成日里与宣传队那些戏子打交道,并非所愿

    。作为副营级的王府官,他对世子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心知肚明,也暗自估计自己的水平被黜落的可能不大。他最担心的是报名参考之后,世子和罗姑娘,甚至是自己的学生们对自己报考的动机做出误判,那自己如何向他们解释?

    是自己不安其位,还是想借机上位?

    不管怎样,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

    第一场题目很简单,他行卷如飞,直抒胸臆,终于把他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说了出来。

    第二场他报考的是军队方向的地理类。主考官宣布,考生要按照试卷上的题目要求做。可他拿到试卷时,才发现自己的试卷一片空白,一道试题也没有。他刚抬头欲问,却发现舒师傅正含笑站在他桌前,还悄悄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田骞不愧是罗景云等小鬼头的老师,他稍一琢磨,立即明白了端礼门城门楼上那位少年的用意:

    这是给他机会肆意发挥呢。

    ……

    蜀考第二天早晨,雨后的大地阳光明媚,难得的是天上的云散了,露出了太阳。田骞刚刚梳洗完毕,准备出门上班,便接到王府太监的紧急通知,要他今日随世子到王陵去视察。那太监道,世子今晨一早便出发了,让他沿东门迎晖路追赶。

    田骞没有时间思索,他连忙向母亲和妻子告别,骑上太监带来的马匹,直奔东门而去。直到可以远远望见王陵,他才追上了世子的一小队兵马。除了办公厅首席文案程翔凤,世子身边仅有骑兵十余人。

    “田先生何来迟也?”世子的黄骠马步态轻盈,和风已经将世子金冠上拴的两根麻布条吹了起来。

    “学生昨夜辗转反则,难以入睡。误了应卯之时,请世子责罚!”田骞在马上略微拱手欠身,脸上倒看不出多少上班迟到的歉疚。

    “先生既然有志蜀考,本世子早应给先生放假数日,此乃本世子思虑不周。”朱平槿轻轻把责任揽了过去,“本世子知道前面庄上有个清净所在,田先生一路赶来,想必是累了。我们一同歇息片刻如何?”

    “臣所愿也!”这是田骞期待许久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所谓清净之地,不过是小溪边的一片稀疏树林;所谓的歇息片刻,便是一个多时辰。可见政治人物说的话,大都不能太当真。

    “师傅云,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先生考卷上之仁,别出心裁,以天下之利论之,何也?”

    田骞与世子两人平坐在缓缓而下的草坡上,看着眼前的潺潺之水。他答道:“利者,人心之固所求也。至圣之仁齐礼,利所分之有序;亚圣之仁强国,利所分之于民;程朱之仁入理,利所分之于天;阳明之仁出心,利所分之于行。仁君与天下共天下之利,乃得天下;暴君以天下之利侍一人,故必失天下。利者,仁之本也,无利则无仁。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先生以利入仁,正合圣人熙熙攘攘之说!”朱平槿点头称是。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何为“爱人”?这里面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田骞的说法,充实了“爱人”的内涵,即给予“被爱者”利益。用利益驱动行为,这符合朱平槿原来的认知。只是放在现在大明朝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是否合适,他还要考考田骞:“不知利者与忠孝何干?”

    “贫富,人皆好富而恶贫也;生死,人皆好生而恶死也。此为何者?欲也!从欲者,得利也;悖欲者,失利也。故曰:人之欲也即为利。有人则有欲,有欲则有利。孝,人之至情,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孝即欲也,亦利也!忠者,孝于家而忠于国,忠孝本一体也,何出于欲利哉!”

    “先生以欲利而入忠孝仁义,这符合辩证法,且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听了田骞的理论,朱平槿郑重评价道。王阳明能把“天理”和“人欲”生拉硬扯合到一块儿,田骞当然也行。只是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哲学启蒙,而是需要抗贼救亡、抗虏救亡。朱平槿站起来沿着河边走了几步,又坐回原地。

    “天下人以世系国法而轻藩王,故名多有不正,事多有不谐。田土入我王府,田赋杂役三饷捐税,样样皆无所缴纳。可士绅虽知如此,亦不肯投献!且为之奈何?”朱平槿问道。

    篇里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

    后人曲解先贤的义利观,将义、利的对立面进行绝对化。而田骞的欲利仁义统一观则反其道而为之,将天下的“仁”皆解释为“利”。

    他知道,他的理论虽不为儒学正统承认,但好在有出处。别人诘难,他可以用先贤抵挡一阵。世子已经看过他的第一场试卷,刚才的奏对,无非是想揭开他的欲利仁义统一观这层皮,看看下面有些什么干货。

    他也清楚,世子,雄主也,不会没事跟他讨论高深的经义,世子要的是“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果然进入正题不久,世子的第一个实际问题——田土投献就来了,兴许下一个问题的就是军队和名分。

    “田土即粮食,民以食为天,故粮,天下之利大者也!有粮者有斯民,有民者军恒强,军强者则天下无不折服。自崇祯元年始,天下旱蝗迭起,贼寇四出。世子以粮为国家之基,以食为万民之本,允哉!大哉!”田骞沿着先前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理论表达了赞同的意见,然后开始回答实际的问题。

    “田土,朝廷之税赋正源也。万历条鞭之后,除盐茶杂税外,概以田亩之数为税基。万历之后,田亩之数未量,田赋之数不更,各省府州县税赋解纳皆有定额,三饷附于正税,亦如是也。地方之利产出有限,是故廖抚不限王府投献,转而从王府手中取银聚税,是以名器贻世子,而自甘于世子之附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