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十三年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抗瘟三宝(二)

第一百五十二章 抗瘟三宝(二)

    /p>

    石灰、口罩只是开胃菜,肥皂才是大餐。今天的重头戏开演了,所有人都知道。/p>

    饥饿营销!朱平槿没做过营销,可也买过房子。他知道老婆又在耍花招。/p>

    果然,老婆俏眉一皱,非常为难道:“可王府里就这么多人,做肥皂的药材原料也不够。中午王妃娘娘亲自下到工坊,领着民女宫人做了一下午,这才……”/p>

    “哎呀,这种事情怎能劳烦王妃娘娘!没有人手,我家那些吃闲饭的混账东西都可以来帮忙!”内江王不失时机插嘴。/p>

    “我家的闲人也多……”/p>

    “还有我家……”/p>

    谁说我朱家养的是群懒猪?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很高嘛!/p>

    “就算人有了,可是原料药材也不够啊。”老婆搓着手很为难的样子。/p>

    石泉老王仗着他的辈分高,年龄大,横着他的龙头拐杖挡在众郡王前头,好似韦驮菩萨捧着他的金刚杵。/p>

    “世子媳妇,要什么原料药材,我们几家郡王府全包了!只要你能教会他们制作那肥皂,要什么我们给什么!”/p>

    全国人民每家一块,洗完了还要买,买了又洗完,洗完了还得买……商机无限啊,郡王们已经闻到了浓烈的银子味道。/p>

    廖大亨和刘之勃阴沉着脸,可是都没有说话。他们都是大明精英中精英,当然清楚郡王们如此积极的原因。只是东西是蜀王府搞出来的,既有制作成本,又有罗家秘方,官府再怎么也不好让王府免费供应。郡王们为能做肥皂生意,连世子媳妇都提前认了,疏不间亲,官府插手也总得找个合适的理由吧。/p>

    “这个可不好说……石泉老王爷,人家还未出嫁呢!”罗雨虹很害羞,盯着石泉老王。/p>

    “我们蜀国宗室都拿你当世子媳妇!你们几家说是不是!”石泉老王手握龙头杖,凶狠地瞪着其他郡王。/p>

    “就是!宗室里谁敢轻慢你这个世子媳妇,我们亲自把他捆到审理司来!”内江王和其他郡王高声附和。/p>

    石泉老王得了好,立即转向罗雨虹:“世子媳妇,你给句准话,行不行!”/p>

    “这个……人家还是个女孩子,还是请世子爷拿主意吧!”罗雨虹转头看着朱平槿。/p>

    “这个心机婊!”朱平槿暗骂道。/p>

    出卖了她爹,几分钟便被报复回来。见着老婆得意地眨眨眼睛,他明白,收网的时机已到。/p>

    朱平槿环顾了众人表情,又重点观注了廖大亨和刘之勃的脸色,沉吟片刻,这才缓缓说道,“各位王爷,诸位大人!这肥皂虽小,却关乎江山社稷,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我大明的山河永固,不得不慎之又慎啊!”/p>

    刘之勃抓住机会,立即接嘴道:“世子所说,方是老成谋国之言!一块肥皂,八钱银子的成本,却能让万千百姓躲过瘟疫,留得身家性命,更能让我大明恢复元气,重回清明盛世!孰重孰轻,请诸位王爷、诸位大人细思之!”/p>

    想激老子免费供应,我呸!朱平槿心中鄙视。天与不取,必受天谴!/p>

    “刘大人京师为官多年,亲受陛下教诲,这眼界高屋建瓴,果真与众不同!”朱平槿先对刘巡按的战略眼光进行了高度评价,然后对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p>

    “目前肥皂与粮食一样,都是要紧的东西。最大的问题,是产量不够。现在疫情如火,官绅士民盼之如盼甘霖,一天一百块的产量实在是杯水车薪。要想防控瘟疫,需要极大地增加产量,至少达到一日三千。倘如此,十余日之内,就可勉强保证成都一城百姓都用上这肥皂。为此,本世子要在蜀王府设立一个肥皂局,专事生产肥皂。各位王爷愿意出人供物,这很好!反正你们庄子撤了,闲的人也不少,正好到肥皂局来帮忙,也可以省些你们府中花销。”/p>

    各家郡王府的心思被朱平槿一语点穿,都觉得有些脸红。/p>

    “你们各家出多少人,准备哪些物件,制造局设在哪里,都还请与罗姑娘衔接。罗姑娘不方便经常抛头露面,本世子之意,让本府管事李四贤出任这肥皂局的大管事。”/p>

    朱平槿看看众人,见到他们都在点头,但又急不可耐的样子,心里暗自好笑,继续说道:/p>

    “有了产量,但这销售和价格也是要紧之事,本世子不得不事先给各位说清楚!”/p>

    /p>

    内江王朱至沂聚精会神盯着朱平槿,生怕自己落下一句要紧的话。/p>

    产量那自然是越多越好。一日三千,若蜀王府拿走三分之一,其余十家郡王府平分,每家也能落上二百五。一块肥皂二两银子卖出去,扣除八钱的成本,这就是三百两银子的毛利啊。一日三百,那一年便是十万两!若能产得更多,销得更远,价格更高,比如销到川内几条大江的沿线,甚至远到湖广、江西、南直隶,甚至北直隶,那收益可就海去了!/p>

    内江王不是一个贪财的人,赚银子不是他的人生追求。只是他祖上受封很早,一直可以追溯到正统十一年,因此宗支繁多,花销太大。依照大明宗蕃制度,理论上人口越多越划算,因为朝廷禄米是按爵位和人头计的。可从万历开始,朝廷就不断短缺藩王的禄米,而且还用废纸折抵,像蜀地这些远支富庶的藩王,更是克扣的重点。因此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人越多越困难。比如去年的禄米,内江王一支连三成都没有拿到,个别无爵的远支宗室因为不能经商,又不能出仕,已经沦为了贫困户。挣点外快,对维持他这一支的体面甚至温饱很重要。/p>

    听到朱平槿要把销售和价格事前说清楚,内江王不由心中一紧,难道世子要独吞肥皂之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