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唐朝生意人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提前预防以及巩固

第二百六十四章 提前预防以及巩固

    众人一阵唏嘘,既有喟然长叹,也有哀而不伤,其中存在几分真情流露并不重要,关键在适逢其时。

    “那时遇仙桥早已完工在即,尽管建筑伊始由来已久,遇仙桥亦并非最初设计理念,但据传遇仙二字提议,还是当今圣上御意。为何坚持如此,且深邃何在,就不是我等下臣能够猜断出来的了!”谷西绣总算是将话题引回。

    “或许是种咎戒警示,或者以此来凸显御苑皇权象征寓意!既然仍立石碑两方,传诵遇仙来历,怕是里面还有更深层缘由!”杨高澹刻意在此处插言,眼神看似无意识瞥过李之。

    李之心下一动,转瞬就明白了投来目光中意味,谷西绣一番解说里,有个不显漏洞与巨大不严洞隙,后面既谈及那名考生于学问上无真材实料,前面却在凿定考生功名得以成就。

    唐朝应考人数多,录取名额少,所以科举考试难度非常之大。很多士子毕生应考都考不上,当时有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可见科举考试之难。

    科举考试难度太大,所以很多人考到白发苍苍都不能中举,这就是“赚得英雄尽白头”一句最真实由来。

    既然科考如此之难,无真材实料得那名考生又怎能高中,继而更有入职翰林学士经历?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为那人有真才实学,且能以新员身份得以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再有三六九等之别,也是专门伎艺人员,那可是专为皇帝召集一批作为私人参谋的文士,以备顾问之用。

    再则,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一事为既成事实,或许仙人身份有待考究,但承蒙贵人相助不可泯灭,当然这一点难以理喻,也无从验证。

    关于后来有人远去陇西寻找那名考生家乡,才意外得知考生远亲就是王品,则是李之认为最大漏洞所在。

    因为他的师傅即出生于陇西,陇西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为“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因而那里亦为历代郡、州、府所在西陲要镇。

    陇山是六盘山南段别称,又称陇坂,据谭师傅所言,那里战乱频发,突厥扰劫延绵不绝,他所在路王村,已是远离边陲重镇上百里,全村二百三十余口仍被洗劫一空,除他之外均被屠戮殆尽,那里何来究其那名考生具体由来一说?

    陇西每与突厥一战之后,就等于在当地重建构防工事,哪里还有什么原住民不知死活,仍牢牢守护着一方祖地苟活?

    杨高澹是知道此事的,因此才会产生与李之同样巨大疑虑,或许在他看来,是朝廷某些人有意在遮掩什么得仙人指教一说。

    其实细细想来,自王县丞投河前高呼“仙凡路隔,作茧自缚”二句里,粗读的确极符合他当时不堪境遇与生存现实惨状,但往深里探查,就存在着一定蹊跷在其中。

    何为仙凡路隔?那是指天上神仙和人间凡人互不往来,这已不难理解。

    但作茧自缚源自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不过它下面还有一句“破茧成蝶”意蕴隐藏其后。

    或许咬破自己织制茧子,由蛹化蛾,最终完成生命本质飞跃,方为王县丞当时最真实心理意境。

    再结合高宗仍坚持将那座桥遇仙桥御赐名号,于是李之与杨高澹,不约而同在心里泛起一种类似观点:得仙人指教事出有因,绝非事先刻意编造,至于王县丞则是被推出来的替死鬼,借以掩饰或平息朝廷内外不和谐之音。

    对于此时的李之来讲,即使明知其中另有玄机也没往心里去,这事与他无关,且仙人一说距离他太遥远,更是后世史册所不曾记载之隐晦,过多深虑于其中,对他并无益处。

    接下来有人话题一转,就岔开到关于骊山的风土人情传说里,就再也无人寻究此事。

    但李之此事尚不知晓,遇仙桥有一个巨大秘密存在,在他得知之时,已是十三年后的唐中宗复辟之日,高宗留给他的一道御旨,道明了其中一切,也算是对于他帮助李姓皇族所做贡献的最后一次赏赐,令他从中受益,惠至终生!

    酒酣耳热之际,江汉、江山偕同寻来,与李之交流的就是冶炼工艺一事。

    “县城里金匠的金属质地拉丝板我已找了来,明日是否就着手此事?我对更先进冶炼工艺感兴趣,仅是制成特制钢丝淬炼之法,就能让如今精铁制品打造再上新台阶!”江山给他递过来一块拉丝板。

    那是一块无限接近与后世不锈钢的精炼纯钢,李之很惊讶,此时怎会有将来硬质合金板材出现,上面还有三排共五十一个不同尺寸标注圆孔。

    “我们首先要对这块板进行淬火再提升,虽然这等材质品质已让我极为惊叹,但丝孔附近需要强度和硬度更高,否则不是撑大就是磨损,拔出来的丝肯定不是最初粗细。我们不需要将之反复捶打渗碳增加强度,而是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这其中关系到一个淬冷介质配方,以及一整套可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到时我会把完整配方留出,工艺最基础部分口述给山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