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进入深蓝(一)
9月6的柏林进入了一种奇怪的气氛,因为1918年的11月5是德意志联邦国成立的大子,也就是国庆,当年因为战时没有举办的建国仪式在1919年也因为全国基建放弃了,埃里克倒是想办一场,可手中的经费很有限,就怕办出来的不够档次,反而显得新政府掉档次。 按说已经9月6了,可政府方面却没有一丝流露出要举国庆的意思。 总理府办公室,每天都是连轴转的德国政治枢纽又迎来了一次政绩的突破,德意志联邦国铁路的运营里程已达12.65万,相比1919年的6万公里翻了一番。这12万公里运营铁路内分为干线,支线和轻便型。奥地利的加入让施特雷泽曼政府白捡了便宜拿到2万多公里。 而这总数12万公里的运营铁路里,国营的占比几乎到了半数,对于机车的要求,埃里克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从之前的蒸汽机车开始,以柏林和鲁尔区为两大中心开始了电气化的改进,而在次等的诸如什未林—汉堡、德累斯顿—巴伐利亚等地则使用的内燃机车,淘汰的蒸汽机车则送往东部地区承担起更多的物资运输任务。蒸汽机车虽然不快,可贵在价比高,担负700公里左右的运输任务,从波罗的海德苏唯一接壤处到鲁尔区内燃机车仅需2天,电气机车2天,蒸汽机车则需要4天。 这之间的速度差距也让德国做了调整,在没有更多的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投入运营的时候,蒸汽机车的运输任务在周边地区担负转运任务,以避免速度太慢影响到中心地区的铁路网。 依靠强大的国内交通能力和无止境的原材料需求,米勒在美国的子仿佛无限期的延长了··· 如果说德国上下众议院对军费还不够大气,那对基建的投入则成了相反的例子,在国家已经大量花费钱财投入建设的同时,各大企业和银行也会参与投资,埃里克没有拒绝,因为控股权一直在政府手中。 高速发展的德国不仅在基建方面笑傲欧洲和美国,也在金融方面迎来了一次井喷式增长,国内的超大型金融团队随着德国的外事访问团队将德国联邦银行开遍了世界,雨后笋般崛起的民营银行也与其他企业竞争着在柏林落地生根,从1919年开始,柏林郊区的地价就已经翻了一倍还多。施特雷泽曼也不阻止这种暴涨的房价,反而在1920年年初制定了新的购买要求,依据企业的大小购买相应的面积用来办公。 柏林面对益增加的办公面积需求也开始加大了对高楼的建设,一栋栋高楼大厦开始在柏林开始奠基。 弗里德里希大街经过几次整改已经扩大到了1600米的范围,两侧的施工面积达到了9万平方米,埃里克集团的办公大楼虽然一直在菩提树下大街,可在战后也购买了编号为1号的777平方米可施工区,2号是被克虏伯公司收购的,3号是本茨,4号福克,总计上百家公司凭借着强大的政府关系和经济手段各自凭着企业的实力争相抢购一空新规划的地方。 双向12条车道贯穿了整条大街,这里也是柏林作为空旷的一片地方,因为大家都已经将原建筑拆毁后开始动工新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