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九死不悔
思及贾谊,陶青突然微微一笑说道:“晁郎中的这篇文章令老夫大吃一惊,晁郎中还真是写出了一篇鸿文,此乃国家大兴之道,臣为陛下贺。” 古代盛产神童或者天赋出众之人,这是贤明君主在位的征兆,就好比龙凤呈祥,猪长犄角之类的。 景帝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因为虽然晁补之的《六国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但是他与景帝如今执行和亲、岁币的国策相违背,所以景帝并不发表看法。 但袁盎则不然,他是执行者,自古以来这种肮脏之事都是由执行者来背黑锅的。 君不见遗臭万年的秦桧,权倾天下的严阁老,签订条约的李鸿章,这些都是后车之覆。 所以袁盎面露惭愧的说道:“陛下,臣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不能令黎庶安心,实在是愧对天下,愧对被匈奴俘获的百姓,臣不敢居于庙堂之上,请恕臣不敢前往匈奴。” 袁盎说完这句话,拜了三拜,不等景帝挽留,就转身离去。 景帝有些吃惊,更多的则是对晁补之的恼怒,心道朕让你来是给朕解围的,可你倒好虽然解了一次围,但却把袁盎气走了。 于是景帝赌气的说道:“晁郎中,朕命你说服袁爱卿前去匈奴和亲,若是成功则还罢了,若是不成功,哼哼····” 景帝要说两句狠话,旁边传来一阵清咳,正是晁错。 果然只要是人的地方,都会有关系,都会权衡利弊,晁错的面子还是要给一点的,景帝只好放缓语气道:“若是说服不了袁爱卿,那你就自己前去匈奴和亲。” 语罢,景帝拂袖而去,显然是心中有些生气,毕竟本来他的器量就不大,更何况晁补之的《六国论》又有些指桑骂槐的意味。 景帝走后,陶青等人也离去,殿内只剩下晁错与晁补之两人,晁错摇了摇头说道:“叔父,日常十分的精明,今日为何一反常态?难道您不知晓这样会激怒陛下?” 晁补之笑道:“这些我都知晓,但是忍不住尔,袁国相送上门来让我打脸,难道我还要手下留情不成?更何况纵然是我手下留情,恐怕袁国相也不会领我的情,反而会认为我晁补之软弱可欺,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委曲求全,不妨一吐胸中郁结,岂不快哉?” 晁错想到自己同袁盎的关系,不由得赞同的点了点头,但是还有些担心的说道:“可是叔父,今日您接连得罪陛下与太后,可如何是好?” “依照陛下的秉性,恐怕此时前往太后宫中替您兜底的太医都离去了。” 晁补之闻言笑道:“那些御医医术虽然高明,但是为宫中贵人诊断多了,这也不敢用,那也不敢用,凡事都要斟酌三分,有他们在反而坏事,他们离去我才好大显身手,至于医术,这点你大可不必担心,我平生唯有三件事最为得意,那就是医术,武艺以及写小说,纵然是舌辩之术,纵横之言也排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