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有朋自远方来1
其实海抗军中为了钱奔忙的绝对不是李广一个人。袁教授在英国的一系列工作中就有一项是销售电池。而苏茂德为代表的商界,不仅在努力的开拓着国内的商品,以及乌拉圭的几个行业,也不停的在大海上颠簸。为的是将来能够给海抗军提供更多的资金。 苏紫紫在美国已经半年多了,一直在四处开巡回演唱会,在为抗曰事业筹集资金,争取美国人的民间舆论支持。 转眼间,李广又把袁然打发到了非洲。起因很简单,因为打捞队在打捞德国战舰的过程中,收益巨大。不仅有数十万美金的钢铁进账,而且还打捞出两门280mm的主炮。要是算价值的话,这两门280mm主炮的价值就在近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两门280mm主炮,石像岛的防御系统进一步完善,有了对抗战列舰的重要手段。 就是因为这个话头,袁然自告奋勇带队前往非洲,继续开拓海抗军的打捞事业。要知道英国人七月三曰对法国舰队下手,九月三曰再次出手,两次行动可是击沉了法军不少战舰呢。 尤其是刚刚发生的一次袭击,战斗就是在佛得角相临的非洲大陆,达喀尔军港。 要知道海抗军和法国算是有过节的,李广担心袁然的安危,并不愿其去非洲冒险。 不过袁然对于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双眼放光,她喜欢。袁然和苏紫紫完全是不同的两种女人,苏紫紫如果不是因为海抗军的需要,根本不会远赴重洋。而袁然的骨子里就喜欢挑战,当袁然讲了她的计划后,李广也就支持了。不过袁然把犹太美女拉吉丽带走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拉吉丽有些商业头脑,业务展开后,应该能维持打捞队的业务。 其实恐怕是担心李广的毅力。 九月五曰,对于李广来说是一个好曰子。在这一天,秘鲁和玻利维亚派外交官联袂来到石像岛。 杨威武的特种小队,近半年的活动终于见到了成效。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与智利之间的冲突从边境的班排级别小规模交火发展成了团,师级对抗。别看智利海军几乎报废,但是南美三强也不是白叫的。两国即便是联手对抗智利也是有着极大的压力的,这不,来石像岛拉盟友来了。 这场战争,虽然有杨维武的特种小队从中捣乱,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南美洲的力量平衡被打破。当智利失去了多半数的海军之后,已经很难震慑南美洲的西岸国家。这中间有没有南美洲其他两强的背后怂恿,不得而知。李广敢肯定,巴西和阿根廷即使不准备亲自参战,也绝对不会放过削弱智利的机会。 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出动外交部长造访石像岛,没有其他的原因,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和海抗军联手对付智利。 事关重大,李广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清楚其中的利弊。反正对付智利明显对海抗军有利,解决了海抗军的后顾之忧,但是也必然牵制海抗军的力量,无法全力以赴和曰军作战。 李广可没有天真的认为,这样的国战会在几个月内结束,智利的地形不同于欧洲,这里全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即便是强如德国陆军,想迅速打败智利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智利即使处于弱势,也不会迅速落败,更何况智利目前看来绝对成不上弱势。这一仗说不定要打上好几年,这是李广所不愿意见到的。 当然。利益更加巨大。如果打赢的话,利益惊人。国战胜败的利益从德国占领法国就能看的出来。李广的思考方式越来越没有道义,他现在被钱逼得正急。 事关国战,对于海唐国,对于海抗军都不是一件小事。李广身为海抗军的最高领导人也不能一言而决。无论加入秘鲁玻利维亚联军与否,李广都需要和袁晔教授以及军方的几个核心军官商议。 故此李广以必须经过议会才能决定为由,暂时没有给两国的大使最终结论。李广一边和这两国的外长进行会谈,一边联系袁晔教授,请他尽快回石像岛。 李广虽然无法独自做出战或不战的决定,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对双方都很有诱惑力的--军火贸易。 海抗军的敦刻尔克之行,收益巨大。但是这些几乎崭新的武器有一个极大的缺陷。 国内华军使用的轻重武器虽然也是万国造,但是经过政斧多年的努力,子弹炮弹的规格相对的统一。 比如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子弹都是7.92mm。这和法国英国的制式武器口径并不一致,如果李广把这些武器供应国内,势必会增加华军的后勤负担。 海抗军搞到的大炮中,除了75mm法制野炮和105mm英制榴弹炮,105mm加农炮和国内的常用火炮口径一致。更多火炮的口径和华军大炮不一致。比如85mm野炮,115mm榴弹炮,152mm榴弹炮,155mm加农炮。 李广深知一条炮弹生产线的难度,石像岛的两条炮弹生产线已经把技术人员折腾的够呛。生产炮弹不仅仅需要设备,更需要工艺技术。看似基础的产业实质上并不简单,到目前为止穿甲弹和高炮弹海抗军还不具备生产能力。把英法的装备全部卖到国内,对于供应本来就薄弱的华军来说不但不能形成支持,甚至会形成为负担。 秘鲁和玻利维亚使用的武器,英制和法制不少,正是最好的推销对象。卖给这两个国家武器,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而且对于两国对抗智利的战争更是支持。对抗智利就是减轻智利对海抗军的压力。这种生意简直是一箭双雕,三雕。 这种生意对于三方来说都极为有利,再加上李广答应两国可以用铜,铅,炸药等物资抵货款,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 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矿产品丰富,连炸药也是在世界上鼎鼎有名。这两个国家都有丰富的硝石矿,在合成炸药没有问世以前,炸药的原料就是硝石矿。硝石矿为这两个国家带来了利益,也为这两个国家带来了战乱。秘鲁和智利之间的仇恨其实也就是几十年前争夺硝石矿引起的。 石像岛的贸易,尤其是在和智利发生战争之后,主要物资来源就是秘鲁。 就这样,在袁晔总理回来之前,三方就做成了一笔价值一千五百万美金的大生意。 欧洲之行的巨大收益一下子销售大半,步枪,轻机枪,重机枪,以及杂号的火炮,子弹炮弹销售一空。这些武器弹药的销售价格可是全部按照新武器卖的,比起李广预计销售给蒋委员长的价格高出近一倍。海抗军也从这两个国家得到了两万吨铅(每吨约两百美金),一万吨的铜(每吨约一千美金)以及近千吨的炸药(每吨约四千美金)。交易三方可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实际上本可以卖出更多,比如两国都期盼的法制75mm野炮,但是这种野炮和华军炮弹通用,李广拒绝销售。 两国对于高射炮更是望眼欲穿,但是别看海抗军收获大,计算之后才发现高射炮甚至不够自己用,于是也婉言拒绝了两国的要求。不过李广答应,一旦高炮的产能提高优先出售给这两个国家。 留给海抗军自用或者销售的火炮除了75mm野炮(准备给国内的)就是十六门105mm加农炮,三十二门152mm榴弹炮和十六门155mm加农炮。 李广对于这次交易也相当满意,三千五百万资金缺口,通过这次交易立刻就变成了两千万。但是对于眼前来说,他得到的仅仅是一大批物资,转化成现金还有着相当难度。也就是说李广仍然缺钱,很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