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晚唐在线阅读 - 第684章 废除节度使

第684章 废除节度使

    (感谢梦梦梦梦梦梦的打赏,谢谢!)

    乾符六年,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上元佳节,唐人最盛大热闹的节ri之一。每年到了这一ri,唐人朝野都放假三天,从长安到各地,都取消金吾宵夜之禁,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之为放夜。

    东北大行台也早颁下令来,今年上元节大假三天。

    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文官武将,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外出赏灯。从登州到辽东,东北道各城无不是车水马龙,人学士服汹涌,热闹非凡。

    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早早就已经开始热销,为此户部尚书李让还特别拔出十万贯的款子,用来在这三天装饰辽东城与登州城等各城的节ri气氛。

    所以尽管从早上起就下起了大雪,但辽东城街头,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却依然是络绎不绝。家长们也任由孩子们穿着新衣,在街道旁堆起雪人,呼喊追逐打闹,并不制止。

    就连不时整齐列队走过的巡逻士兵,今ri也都穿着大红的棉袍,威武帅气。

    不过刚回到辽东城的李璟,却无法享受这一切。

    自成立东北道大行台以来,李璟将原来的六镇节度使通通升任大行台中任职,六镇节帅位置空出。

    李璟迟迟没有任命新的六镇节帅,下面的文官武将们却都一直盯着。到了现在,转眼已经年后,对幽州的小规模战争也已经结束。到了此时,李璟再也没有理由拖着此事了。

    大行台衙门里,大行台尚书左仆she崔芸卿的目光停在堂上北面桌案上的一座自鸣钟上,钟的式样是玉雕的一匹俊马一只脚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上。整个钟的外壳以金雕玉琢,钟面是一个玉盘,标明了十二个小时。下面是一个玉摆,来回不停的摆动。

    “嘀嗒嘀嗒”的响声,时刻不停的响动着。

    这座自鸣钟,属于豪华型,是自鸣钟厂赠给大行台的。崔芸卿很清楚,实际上这自鸣钟厂是李璟的产业,不过收入却也都划到了大行台的财政之中,算是李璟的内库,不过内库中的钱一样是交给李让使用。

    这自鸣钟,如今可以算是东北道最热销的商品,属于有价无市。在长安,要价一千贵,在新罗与渤海、ri本,则是三千贯。而外销给大食、大秦等泰西商人,则是至少五千贯。而这还只是豪华型的,比这更豪华型的收藏型与珍藏型,则国内至少三千,销往海外的更高达万贯。

    自鸣钟厂设在辽东城内,虽然招募了大量工匠工人,但目前产量还极低,但就算如此。开始生产后,去年半年内,自鸣钟厂也已经销售出了三千架自鸣钟,实现销售额九百多万贯,向大行台创造了一百多万贯的税收,自鸣钟厂也达到了六百多万贯的利润,真正是一座巨大的金山。

    而且由于这自鸣钟乃是奢侈品,还要征收一笔奢侈税,且主要是销往海外,大行台新设的海关司,又要征收一大笔关税。而且这钟虽贵,但赚的都是有钱人的钱,丝毫不影响到普通百姓。

    “铛!”半个小时一到,自鸣钟准时的自鸣响起,崔芸卿被惊了一下,到现在为止,他还是觉得这自鸣钟每半个小时一次的自鸣报时,而且声音还这么大。

    他瞧了一眼李璟,发现李璟正坐在那里,等着他们的意见。

    “兴绪兄,不知道你对此是什么意见?”崔芸卿没有第一个发言,而是先推到了李振的头上,让他第一个发言。

    这倒并不是他圆滑,而是这次李璟召集左右仆she、左右丞和六部尚书入内议事,要议的事情太重大了。事先半点风声也没有,进来后,突然就每人发下一份折子,上面居然是写的关于对眼下大行台内官职等的改动。

    按这上面说的,这次改动太大了,首先当下众人都盯着的六镇节度使之职将要取消。

    取消百余年的节度使制还不是全部,这折子上所述的,尽然是要全面改革现有的官制和军制。这个改革极大,崔芸卿一时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李璟的意思。因此,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赞成或者反对。

    李璟今天头戴着展脚硬翅幞头,身穿着紫se袍衫,腰间系着一条玉带,脚下却是一双高筒小牛皮羊毛靴,端坐在椅上。

    李振一接到这份折子的时候,就已经一目了然,这个没有署名的折子定然是出自于郡王之手。他只是匆匆扫过一遍,便已经看明白,这个折子的本意就是为了削权、分权,如同以往对刺史的削权分权一样,这次分的是节度使之权。

    在这个折子上,李璟的改革方案写的很清楚,将取消节度使制度,改而在州之上设立行省。

    如今的东北道就属于行尚书省,不过品级上是大行台。而按这折子上,却似要建立小一级的行省。但却又与以往的行台制度不同,新的行省制度,代替原来的节度使,废节度使,却又并不设行台尚书令。

    而是要将原来总揽一镇事务的节度使职权一分为三,和原来州刺史一分为三,改为刺史、防御使和按察使一样,这个行省也是如此。

    新的行省,将设主管民事行政的总督一员,主管司法的提督一员,主管一省军事的都督一员。

    东北道将对现有各州进行裁撤合并,最后设三十州一百县。

    原来的六镇,则将改为五行省。

    五省分别为辽东行省,辽西行省,山东行省、北平行省、安东行省。

    现在的淄青镇和登莱镇合二为一,成为新的山东行省,下辖淄州、青州、登州、莱州、齐州五州之地。

    而辽东之地,则将以辽河为界,辽河以东、鸭绿江以北,一直到渤海扶余以南,包括辽东半岛,将划为辽东行省。辽东行省州县合并后,辖金州、建州、安州、辽州、铁州、溪州、沈州七个州。

    而辽河以西,西辽河以南、土河以东,燕山以北,辽西丘陵与契丹草原东部,将划为辽西行省。包括营州、锦州、宁州、阜州、扶州、科州、盘州。

    安东行省则是乌骨江以东,鸭绿江以南地区,包括原来辽东半岛鸭绿江口的岫州划为安东行省。包括清州、恒州、丹州、何州、仙州,其中何州与仙州都是后来从渤海国又割让出来的土地。

    北平省,则是燕山一带、太行以东、辽海以西之地。包括平州、蓟州、檀州、以及新打下的顺州、景州。

    原来的辽东之地,合并裁撤掉了几个州。

    六个镇与五个行省,本来区别不大,根本上来说,每个行省的地盘还要扩大了一些。

    但是,原来执掌一镇的节度使却被废除,改为了三督分领一省大权。

    可以看的出来,改制的核心就是分权。

    原来刺史的权利很大,但自从改制后,刺史只掌民政,连司法权也没有了,军权更加没有。

    不过各州的防御使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实权,李振看到这个行省改制后,便开始把目光重点放在了主管一省军事的都督这个职位上。州的防御使,没有真正的掌军实权,那这个都督是否有掌军实权?

    如果都督依然实际掌握一省军权,那么这个改革变动的并不大。

    李振继续后翻,马上看到后面果然有他猜测中的内容。

    在废除节度使改行省设三督后,此次对于军制改革更深。

    新设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与兵部一起主掌军令军政事务。

    但这三个部门却又有不同,按折子上所叙述,改制之后,大行台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将主管大行台所有的军队,为大行台军队最高指挥机关,掌控东北道所有军队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五军之间互不隶属,每军统辖大约二十个营。五军都督直接隶属于大行台尚书令。拥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而参谋院,负责制订战略决策,处理防卫事务,并负责招募、检阅、调遣军队。参谋院拥有调兵权,不过没有统兵权。

    而兵部,经过改制后,所有的重要权柄全都分给五军都督府和参谋院,兵部将只负责武将的考选,主管团结兵、乡兵,管理仪仗、车驾,协调户部调拨军粮、军饷,负责后勤与装备。处理的是行政与后勤工作。

    而按新规定,握兵权则掌握在大行台尚书令的手上。每次军队出征,将由大行台尚书令任命将领统兵。且规定,各军统帅还得实行更戍法和轮调法,将领领兵最多三年,就须更换将领。而士兵戍卫三年满,也须轮调戍地。

    总之,原来大行台六省之中权柄最高的兵部,突然之间权利尽分给了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兵部只成了负责行政与后勤事务的清水衙门。

    新成立的参谋院相当于朝廷的枢密院,拥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

    五军都督府则相当于朝廷早期的十二卫,拥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

    大行台尚书令拥有握兵权,军队出征时,统帅由大行台尚书令任命。

    而在这一个统兵权、握兵权、调兵权三权分立的情况下,地方上的行省都督,虽有统一省之军事的名目,但实际上就和大行台里的兵部一样,主管的是一省的军事行政与后勤工作,管的是团结兵与乡兵。

    而且在这一制度下,非战时,军都以营为单位分驻各地,营以上将领则留在大行台所在地五军都督府。遇战时,大行台尚书令调将用兵,战事结束,兵归驻地,将军回五军都督府。

    而除此外,这次的改制,还有已经开始运营的监察厅系统,并各县的吏员改制。

    不过比起废节度使设行省,削兵部权,设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这几件重大改变,李振等人却没有心思去关注吏制改革了。

    一口气看完手中的折子,李振长松一口气,他知道,东北道又要经历一**变天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