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回清伐谋在线阅读 - 第十四章 南京城

第十四章 南京城

      春节,作为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而在这举国欢腾的日子里,太平天国于正月初七出发,举国杀向南京。

      大军分三拨开进,翼王石达开统率先锋,负责杀敌开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登舟紧随其后。全军号称五十万,分成水陆两只大军,出武昌城,沿长江东下。

      天官正丞相秦日纲与指挥罗大纲、赖汉英、唐正才等统带水营,船只万余,蔽江而下。胡以晃、林凤祥。李开芳以及指挥黄正才、吉文元等统率陆军,兵分两岸,夹江而行。

      长江,神州大地最壮丽的山河,终于迎来了历史长河中最壮丽的一幕!

      滚滚东流的开阔江面,浮舟万艘,帆旗如云,顺着江流,鱼贯向东。两岸雄兵,手持钢刀银枪、刀柄枪把,刀刃枪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炫目的光芒,映衬着将士们执著的脸庞。

      雄兵!铁流!梦想!杀戳!

      这一切,都将随着滔滔江水,书写新的历史。

      号称八十万的满八旗和绿营兵,能否阻挡得住滚滚而来的猛士雄兵?答案早已揭晓,武昌至南京长达一千八百多里的江防,清军兵力不到万人,基本形同虚设,哪里抵挡得住浩浩荡荡的大军前进的脚步。

      二月二十四日,大军东进第十六天。翼王石达开的先锋军已经攻至安徽省会安庆,安庆原为古皖国,安徽简称“皖”也是由此而来。安庆之名,取自平安吉庆之意,是长江下游北岸重镇,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

      在石达开兵临城下之时,钦差大臣陆建瀛早已逃出安庆,安庆巡抚蒋文庆苦苦挽留。可是下级管不了上级,陆建瀛在太平军席卷此地之前便溜之大吉。只留下蒋文庆成为孤独的抵抗派,城破之后,蒋文庆吞金服毒自杀。

      东进以来,剑锋所指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连克数十州县,清军防线土崩瓦解。而现在里那座庞大的南京城也指日可待了,杨秀清和洪秀全脸上充满了笑容。而石达开像是一个无情的快刀手,率领先锋军锋芒毕露,一路高歌猛进,直抵南京城下。

      看着一份份急报,咸丰皇帝感觉自己的心里已经疲劳了,甚至心中早已觉得无所谓了。他像个无助的小孩,接受大臣的建议,令远在广东的水师赶赴南京助战。

      广东离南京并不近,水师在城破之前赶到南京连五成把握都没有,这个举动只能说是病急乱投医。

      三月八日,东进第二十八天。太平军陆军先锋率先杀到南京城下!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指挥吉文元等进抵南京城西南善桥一带,扎营二十四座!恭候大军到来。

      接近一月,太平天国从武昌杀到南京,挟雷霆万钧之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千里长江,攻破近二十个州县和要塞。二十八天,太平军长驱直入一千八百里,每日行军超过六十里,耐力与意志在此时坚不可摧。

      从船上下来,杨越跟在杨秀清的后面,看着眼前这座大城,杨秀清大笔一挥,命令全军扩展大营,建造外围防御工事,同时命令伙夫生火造饭。

      夜晚,火红一片的大营包裹了大片南京城墙。东王和其他几位王正在商量着如何攻城一事,林凤祥和杨越作为杨秀清的心腹分立两边。

      打南京并非小事,所以除了几位王和他们两人之外还站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人物,如后来的燕王秦日纲、水营指挥唐正才、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等。在这严肃的计划后,攻城计划大致有了个大概。

      清朝历任皇帝,都非常重视南京的防务,在城内驻扎八旗和绿营,外城之中有满城,规模仅次于京师。就城墙而言易守难攻,是块不太好啃的硬骨头。

      南京城虎踞龙盘地势险要,池深城阔。全城周长九十六里,约为武昌的三倍,用于防守的垛口,不止武昌的五倍。全城共十三门,分别是:太平门、朝阳门、水西门、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中雪门、金川门、神策门。

      城外高山险隘,城内十三门,外加半环南京西北的长江天险,组成严密的江防体系和城防体系,防守方将处于极为有利的位置。

      不过城太大了也并不见得是件好事,据百姓提供的消息说,城内守军并不多。大清八旗绿营虽然号称八十万,但是分散到二十多个省区,平均一省也就两三万人而已。而南京城内,两江总督兼钦差达成陆建瀛想方设法聚集了四千多人,加上原有的一千多人也就五千人左右。除此之外临时从百姓里招募的上万人,总兵力不足两万。

      经过一宿的讨论,杨秀清和洪秀全决定明日命令大军集合,先派小股部队进攻试探城头火力。然后选定突破点为仪凤门,连夜命令土营挖一条隧道,并使用杨越炸武昌城墙所用的棺材版集束*。

      为此,洪秀全笑着对杨越说:“挖掘隧道这事由杨统领负责,发挥武昌城下的轰天神威,攻下南京有你一份大功!本王自有赏赐。”

      杨秀清微笑道:“如果成功,攻下南京,军械库的武器容你率先补充。”

      杨越立刻受命而跪:“卑职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