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劲旅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三节 出发

第二十三节 出发

    随着时间推移,这支队伍在人们的视野里渐渐清晰起来。大约有五十人左右,走在前面的近二十个人手持一丈多长的长戟,长戟的前端呈“十”字型,高高举起的长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寒光。后面十几个人的则手持圆盾,斜跨着腰刀,正是城里郡国兵的打扮。此外,还有十余个人赶着近十辆牛车缓缓而行,这些粗布葛衣打扮的人和其他的人不同,应该也是服劳役的民夫。队伍的最后面则是五名骑兵,每个都头戴兜鍪身披两裆铠。

    这些手持武器的步兵,其中也有不到十个人身披黑漆漆的裲裆甲,剩下还有十几个身披棕色的皮甲。从装备上可以看得出,这应该是一支正规军。

    站在寨门上观察的亭长秦晋下令全寨戒备,准备好战斗。毕竟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直接打开寨门被这支队伍冲进来,武器简陋的保集寨未必抵挡得住,谨慎一些总是没有错的。

    那支队伍过了一会儿来到了寨子的墙的不远处,在弓箭有效射程范围外停了下来。

    有一个长官打扮的骑士挥鞭示意,一个身披两裆铠的士兵接过公文便向寨门跑了过来。还没有等他到达壕沟旁,在秦亭长的命令下吊桥已经平平地铺在壕沟上,寨门却是依然紧闭。在这名郡国兵到达寨墙之下之后,他将公文放入坠下来的篮子中,随即转身退了回去。在吊桥收起的同时,亭长秦晋也在检查的提上来的公文。经过秦亭长反复核对无误之后,又下令放下吊桥,打开寨门。其他人都跟着亭长下了墙,欢迎这征粮队的到来,而只有赵宏仍然站在寨墙上静静地望着这群郡国兵。

    郡国兵又称州郡兵,和西汉继承秦朝征兵制的郡国兵有所不同的是,东汉的郡国兵并不是由服役的农民征发而来的。东汉的郡国兵是职业战士,而且郡国兵是属于中央军不是地方部队。

    兵士一旦职业化,则兵士与将领之间的统属关系也随着时间推移固定下来。随着兵将之间统属关系的固定化,必然使兵将之间的隶属关系演化为人身依附体关系。也就是说士兵变得只知将领而不知皇帝。

    于是在王朝末期,各级将领和地方长官开始大规模豢养家兵、私兵。地方势力逐渐强盛,如遇中央政权的动荡,这些人就可摇身一变而成为拥兵自重的割据者。东汉末年出现的群雄割据局面,正是在郡国兵(或州郡兵)的募兵化、太守掌军、家兵、私兵制的产生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割据的局面一经形成,自身也有了生命力。私兵、家兵逐渐公开化,正式化,这又促进了兵士身份世袭化,从而有了世兵制的产生。

    前世看了不少马克思著作的赵宏觉得军事基础决定上层军事建筑。世兵制的产生也促进了刺史太守领兵的制度化,于是有“州郡典兵”(或“州郡领兵”)制度、州牧制及都督制。这些正式承认割据的官职相继被实行与固化,从而给魏晋兵制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就整个东汉而言,郡国兵和州郡兵还是中央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能算是真正的地方军队,但同时又是“州郡领兵”制的酝酿期或准备期。

    随后的北朝时期由于五胡乱华,没有继承东汉的郡国兵制。赵宏觉得北朝基本退回到西周时代的奴隶制度,所谓鲜卑人的世兵制和三国时代的是世兵制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北魏鲜卑世兵制那是奴隶世兵制,大量汉人奴隶供养少量武装精锐的鲜卑武士,而东汉的世兵制则是中国特色集权封建性制的世兵制,世兵并不存在自己的部属。不过按照欧洲日本社会的观点,连东汉的士兵制也不是封建制,没有直接依附于自己的农奴怎么能叫封建呢。

    按这郡国兵的规模来说,应该是一个队的郡国兵,其中的军官应该是都伯。虽然保集寨也有都伯,什长但这都是保集寨自封的,并不是国家承认的正规编制。就像后世管理公厕的所长一样,民兵队长能和野战军的营长一的待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