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司马在线阅读 - 庚丑回:中郎心仁释幼娘

庚丑回:中郎心仁释幼娘

      董卓被诛杀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汉疆土的每一个领域,百姓们知道后纷纷出门奔走相告,民间积压已久的怒气瞬间释放了出来,人们都以为自己苦难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此时曹cao刚刚在所戏志才提出的“设奇谋、昼夜会战”的计谋帮助之下,成功大败了盘踞在兖州的青州黄巾军,收降了三十余万士卒并获得众多人口,基本已经在兖州站稳了脚跟。

      在得知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之后,曹cao内心十分欣喜,他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当即和戏志才商议迅速向长安靠拢,并准备致书信给王允表示自己愿意拥护他总理朝政。

      然而等到曹cao正想动身之际,忽然收到了于禁的战报,说屯军平原的刘备、高唐的单经联合了徐州的陶谦三路齐发进军茬平,其中陶谦还不顾刘备的反对分兵直插卢县,将脚伸进了兖州的地界。曹cao只好暂缓西进的脚步,联合了冀州袁绍共同讨伐进犯的敌人。

      此时的长安,在群臣百姓欢腾鼓舞的背后,却隐藏着常人所不易察觉的危险。

      王允在召开如何稳定局势和处理董卓余党问题的会议,蔡邕、董承皆有出席。

      起初王允准备采取宽大政策意欲全数赦免他们,对董卓滞留在郿坞的女眷也不予以追究,对此蔡邕和吕布十分赞同,认为这是招揽人心、避免动荡最好的办法。

      然而等到蔡邕和吕布离去之后,董承却对王允这样说:

      “司徒大人,我认为对于董卓的余部还是要略加惩处为好,本来他们被冠上了董贼党羽的罪名,忽然又全数赦免,不免让他们的内心会产生猜忌。而且百姓的心中也会有所不平,我觉得适当对一些主要的人物执行有罪必罚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能让他们心安。”

      沉思一会儿后王允觉得董承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接受了他的提案,对董卓的主要部下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尤其是身为董卓女婿,也就是此时正在讨伐白波军的牛辅,王允下诏让其卸下兵权赶往长安请罪。牛辅不从,王允便让吕布遣李肃派兵去征讨。

      结果李肃出师不利,王允大怒,命令吕布处斩李肃,令吕布心中颇为不快。

      得知王允方针的变化,蔡邕和吕布等人多次劝阻他不要再兴杀戮。

      王允内心动摇,答应他们不再对董卓的家眷予以追究,吕布提议将董卓生前所搜刮的巨额财产分给公卿、将校等有功之人,王允也都予以应允。

      但是,董承私下里又对王允说道:“斩草不除根是贻害无穷的,您杀害了董卓,他的家人能不憎恨您吗?让她们活着对大汉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至于把董卓生前财产分给有功之人,无非是吕布想要借花献佛私下里培植势力的小把戏,司徒可千万不要上当啊。”

      王允再次被董承说服,居然下令看押在郿坞的董卓家眷一个不留,全数斩首。

      而执行这件事的人,正是董承极力推荐的蔡邕,他对王允说蔡邕与董卓私交甚笃,正好用这件事来让他自己证明自己的清白,王允再次答应了。

      接到命令后,蔡邕不禁潸然泪下:“怎么可以这样总是出尔反尔呢?”

      胡昭看出了王允此举的意图:

      “看来司徒大人对您和董卓关系很好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如果您不答应,恐怕...”

      虽然以自己要编纂史书为由数次拒绝,但是王允始终不让他置身事外。

      为了不招致王允对自己的猜疑,无奈之下蔡邕应命前往郿坞,士兵将董卓家中一干家眷全部绑缚于厅堂,在巡视的过程之中蔡邕发现了床底下蜷缩着的一个女孩。

      他认识这个女孩,正是董卓那尚及舞象之年的孙女董白,她那种眼神万分惊恐,充满了无助与绝望,浑身都在发抖。

      正好士兵要进来搜查,蔡邕转过身挡在床榻前说道:

      “这里我已经搜查过了,并没有任何人,你们去别处吧...”

      等到行刑之时,万分不忍的情况之下蔡邕还是下不了狠心,这时在他身旁的副官看出了他的心思:“大人,还是我来吧。”

      蔡邕点点头,副官这才丢出了斩首的令鉴,下令将董卓全家八十一口全数斩首。

      血腥的一幕就此上演了,从来没有杀过人的蔡邕感觉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十分的肮脏不堪,行刑之后他让甲士好生将这些人的尸首安葬。

      事后蔡邕在众人散去后特地留了下来,快速返回之前的房间将董白从床底下拉了出来,蹲下身抚摸着她的头顶细声安慰道:“不用怕,你已经安全了...”

      董白还是浑身颤抖个不停,蔡邕将她带出郿坞悄悄领回家中。

      到了蔡邕的家,与董白年纪相差不大的蔡邕*蔡珏十分开心,将她视作亲妹照顾。

      然而天生不能言语的董白迟迟没有从失去家人的恐惧和悲伤之中走脱出来,蔡珏便时常陪在她的身边,时间长了董白便对蔡珏和蔡邕有了很深的依赖。

      虽然对蔡邕那心地善良的本意十分敬佩,不过胡昭的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为了不节外生枝,蔡邕基本不让董白出门,以免招致杀身之祸。

      自从诛杀董卓后,王允的性格和对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董承等他的连体吹捧之下,慢慢的他开始刚愎自用,他认为连如日中天的董卓自己都可以轻易铲除,自己的能耐已经大到无人可比了。

      因此往往因为和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就对下臣有些好的建议弃之不用,而且总是将自己的功劳挂在嘴上,招致了不少贤臣义士的反感和微词。

      蔡邕对于王允的失准行为颇感不安,他曾劝告王允要有所收敛,不要重蹈董卓的覆辙,起初王允因为蔡邕在朝中的地位还愿意敷衍他。后来他对蔡邕的耐性到达了极限,便对蔡邕的苦口良言十分不耐烦了,多次生气拂袖离去,令蔡邕当众下不了台面。

      更加致命的是,他与吕布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两个都将首功揽在自己的身上,因此免不了私底下的相互诋毁和怨恨。

      种种迹象更是令刚刚有了一线生机的大汉政权又有了土崩瓦解的危机。

      一日,蔡邕接到了王允的邀函,请他过府参加饮宴,蔡邕深深叹了一口气:

      “国家百废待兴,不去重置朝政、恢复民生,反而...”

      出于现在情势的考虑,胡昭在他临行之前建议他最好不要当着王允的面说这些话:“不要说出对王允的不满,千万不要当众对董卓的问题发表任何的意见,也不要反驳王允的话。”

      虽然蔡邕点头表示听进去了,但是胡昭的内心还是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