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7章 民风民俗
等曾维超把10头肥猪全都杀死,把杀猪凳清洗干净后,最先杀死的三头肥猪,已经做完脱毛、开肠破肚等程序,被曾垂东他们用铁钩子,高高的悬挂起来。 曾维超也没休息,他拿过剔骨刀,开始对这几头已经被处理好、挂起来的肥猪进行肢解。 只见他手上的剔骨刀上下纷飞,一头rou猪转眼就被面目全非了,被分割成一块块的rou。 最先下的是猪头,按照古城当地的风俗,农村的农家,大年夜都会煮猪头rou,用来祭祖。因此,下猪头是非常讲究的活儿。 下好猪头,用棕树叶子搓的铆子铆起来,交给搬运的人拿去屋里挂好,曾维超才开始下一步的分解工作。 rou猪的前脚被曾维超细心的沿着关节切开,放到一旁备用,猪前腿的用途可是很多的,譬如制作火腿、炕腊猪蹄什么的。 至于猪后腿,会连着猪的臀部一起砍下来,这就是本地人俗称的肘子,也是本地人给长辈拜新年最隆重的礼物之一。 尤其是新婚夫妇,第一次去岳父家拜新年的时候,肘子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 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不只是拜新年要给岳父家送肘子,连给岳父的兄弟姐妹拜新年,也是要送肘子的。 因为在今年年底就要和王艳结婚,明年拜新年的时候,曾志家肯定也要准备不少肘子,这也是他决定一次性宰杀10头肥猪的原因。 王艳的父亲可是出自一个大家族的,据王艳告诉曾志,她那些亲的堂的叔叔伯伯姑姑什么的,加起来有二十来位,这些都是拜新年的时候需要去拜访的。 曾志现在的身份又不一般,要是明年拜新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肘子,就显得有些丢脸了。 最好的猪肋排也将会抹上各种酱料,熏制成为腊排骨,而上好的五花rou自然也被作为腊rou最好的原料来对待。 可以说,整头猪除了少数部位会在今天的杀猪宴席上吃掉以外,大部分都会被制作成各种腌制食品,留着漫长的冬天以及来年食用。 在过去的岁月中,由于没有冰箱等保鲜手段,也因为物资匮乏,腌制腊rou也就成为了山民们保持rou食供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如今,市场物资丰富以及冰箱的普及也并未改变这种状况,因为制作腌制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无奈的手段,而已经演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曾志看着曾维超手中的剔骨刀游刃有余的上下飞舞,飞快的将一头头的肥猪肢解分割,不由得赞叹道:“超大爷这一手实在太牛掰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曾志学过“庖丁解牛”这个故事,一直以为只不过是古人的杜撰罢了,不过有几次在老家看到曾维超“解猪”的场面,才知道这种神乎其技的手艺是存在的。 曾志觉得,曾维超这一手已经可以称为艺术,说不得以后倒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里把它作为一个表演,向游客们展示。 曾垂东也在一旁点点头,说道:“大叔不愧是咱们乡里最出名的屠夫!若是换成我们上去,一天都不见得弄好一只猪。” 在老一辈的村民看来,曾维超的手艺已经司空见惯了,曾志、曾垂东这些很少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却是震惊异常。 曾志转头对黄元御说道:“师兄,超大爷这个‘解猪’的手艺。可以作为旅游公司民俗表演的一个项目来准备,你也可以多注意收集村子里老人们的绝技,丰富公司的表演。咱们景区除了拥有自然风光之外,还应该拥有更多的人文元素!” 黄元御点点头,说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我回头会尽快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 黄元御这些天也在钻研景区的发展优势,知道所谓的“纯手工”元素是相当吸引城里游客的一个因素,如何把这种吸引力加以放大,是谪仙居旅游公司需要全盘考虑的问题。 ……………… 曾志家杀年猪的热闹场面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他们端着相机在院子里把这种在城里难得一见的场景给拍摄下来,这让他们在感受村子里的美景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村民的生活之中。 作为主人,曾志决定把这些游客都留在家里吃饭。 山里人都是好客的,碰上这么热闹的场合,不留客吃饭怎么都说不过去。 因为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式,10头肥猪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就被拾掇干净,该是留着研制熏制品的材料已经都清理出来,吃过午饭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这时候时间刚刚来到上午十点,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每个人身上,犹如镀上一层薄薄的金箔,闪耀着喜悦的情绪。 因为家里面杀年猪,二姐也将她的农家乐餐馆歇业了半天,带着餐馆里的厨师曾佑华过来帮忙。 曾佑华之前一直在村里面cao办宴席,几十上百桌的大型宴席他都能处理下来,这么十来卓的小小杀猪宴对他来说,更不是什么难事儿。 在曾佑华的指挥之下,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各司其职,为丰盛的杀猪宴做准备。 山里人爱唱歌,尤其是在这种欢乐喜庆的场面,也不知道是谁起头,山里汉子高亢、嘹亮的山歌骤然响起,在群山之间回荡。 山里的妹子自然也不甘示弱,宛若百灵鸟的清澈嗓音悠然响起,在不带一丝烟火气之中弥漫nongnong的情义。 很快,整个院子里就响起了各种美妙的山歌,慢慢的旁观的游客也加入了其中,各种流行情歌也是频频出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午十二点,曾佑华带领村民们制作的杀猪宴终于宣告完成,10个桌子整齐的摆放在曾志家的院子里,上面摆放着充满乡村特色的各式菜肴,让人口水直流。 前来帮忙的族人、村民还有游客们,百来号人聚在一起,开始享用起了乡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