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辽东王在线阅读 - 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之二(原创)

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之二(原创)

    一、资料

    本文所说的“驻队”就是宋代吴阶、吴璘所用“驻队矢”和“叠阵”的基础阵,其形式为前排枪兵跪坐不得起,依附在拒马蒺藜后攒刺;后排弓兵、弩兵后退装填轮射,或是由后至前轮流起立射击;最后,当rou搏战激烈时,枪兵起立搏斗,弓弩兵用短兵上前助战,骑兵视情况援助,打退敌人后重新布布上第二阵。这是宋军常用阵。

    本文所说的“起队”是相对于“驻队”起的名字,指其他时代常用的平原野战阵型,其形式为弓弩手先在枪刀手前射击,然后在敌骑逼近到三十米或五十米内时退到枪兵后面,最后全军进入rou搏。历史上,最容易找到的的资料为唐朝《通典·兵典》里李靖兵法和明朝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等书。

    先看宋朝的《武经总要·前集卷二·教弩法》:

    "唐诸兵家,皆谓弩不利于短兵,必以张战大牌为前列以御奔突,亦令弩手负刀棒,若贼薄阵,短兵交,则舍弩而用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常先定驻队人收弩(恐弩临时遗损)。近世不然,最为利器。五尺之外,尚须发也,故弩当别为队,攒箭驻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若勇骑来突,驻足山立,不动于阵前,丛射之中,则无不毙踣。骑虽劲,不能骋,是以戎人畏之。又若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勇,非弩不克。用弩之法,不可杂于短兵,尤利处高以临下,但于阵中张之,阵外射之,进则蔽以旁牌,以次轮回,张而复入,则弩不绝声,则无奔战矣。"

    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宋代文人的吹嘘之语,原因是这一段话里关于用弩的要点,完全是照抄唐朝杜佑的《通典·兵典》的。兹摘录《通典》如下:

    “不可杂于短兵,当别为队,攒箭注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复以阵中张,阵外射,番次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不绝声,敌无薄我。夫置弩必处其高,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果,非弩不克。”

    对比两段话,可以知道,唐朝兵家本来就认为弩兵“当别为队,攒箭注射,则前无立兵,对无横阵。”他们的认知并不是不如宋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误会?

    笔者查阅后认为,原因多半也是出于《通典》一书,或是其他籍本的李靖及别的唐将兵法。《通典》是唐朝记载李靖兵法最可信、最多的一本,里面弩兵的战斗cao典的确如《武经总要》所言。

    那么,《通典》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说法呢?

    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这里面兵法的精髓读懂。笔者注意到,无论《通典》还是《武经总要》,都有一个类似的意思:

    《通典》“夫置弩必处其高,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果,非弩不克。”

    《武经总要》“又若争山、夺水、守隘、塞口、破骁、陷勇,非弩不克。。。。。。尤利处高以临下。。。。。。”

    从以上可以看出,弩兵最好、最有利的布置地形是“以高临下”的山岗土阜等高地,这就是解释矛盾的要点!因为弩兵要达到不间断的无顾虑射击,需要有效的隔断防护,使敌人不能迫近rou搏。

    到此,看过笔者拙作“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之一”的读者应该很好理解这一点,因为那篇文章已经证明了古代远射兵种对骑兵打击的有限性,以及必须建立有效的隔断防护。李靖兵法中弩手近战舍弩用刀棒的原因,就是野战无有效屏蔽,这是《通典》里很明确的。至于李靖为什么没有强调首先建立有效屏蔽,可以认为战场情势瞬息万变,他举的只是一种情况中的一种打法。另外,笔者认为,李靖的这种做法里还蕴含着强烈的进攻意识和对弓弩杀伤力的深刻认识,笔者将在第二部分进行分析。

    在古代,较常见的隔断防护就是拒马蒺藜和车营,宋代吴阶、吴璘是一个著名例子,明代戚继光、俞大猷是另一个,笔者还可以举出一个较早的例子:

    诸葛亮《军令》有曰:“敌以来进持鹿角,兵悉却在连冲后,敌已附,鹿角里兵但得进踞,以矛戟刺之,不得起住,起住妨弩坏。”(《太平御览》卷三一七)

    (1)综合以上可证,宋朝文人辑本的《武经总要》中关于弩阵的描述有自吹自擂的部分,其关于唐朝兵家的论断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

    二、对比

    先假设两种阵型所用兵种战斗力完全相同。作战阶段分为(100步——20步或30步)、(20步或30步——0步)、(0步rou搏)、(相持),共四大段,

    1、“起队”:(100步——20步或30步),远程射击,后退装填式轮射,密度较低,杀伤效果为a;(20步或30步——0步),射击停止,rou搏准备,杀伤效果为0;(0步rou搏),rou搏能力较强,杀伤效果为(c y);(相持),一开始就占优势,较可能打退敌人,杀伤效果为(d z)。

    2、“驻队”:远程射击,于“起队”密度一样,或更密集,杀伤效果为a,或(a x);仍旧射击,杀伤效果为b;rou搏较弱,杀伤效果为c;一开始占劣势,需付出较多伤亡,较长时间,杀伤效果为d。

    (2)由以上得知:“起队”杀伤效果总和为(a c y d z),“驻队”杀伤效果综合为(a x b c d)

    (3)所以,两者大小取决于(y z)与(b x)孰大孰小。其中,(y z)是关于rou搏能力的参数,(b x)是关于射击效果的参数。也就是说,两种阵型的选择,实际是对rou搏和射击的选择,也会客观反映使用者对两种形式的杀伤效果的评估和信心。

    三、对“对比”的说明

    1、“起队”中,由于远射兵种需要转身退到后面,所以其横向间隔为(一个射击位 回退空间);而“驻队”则即可以使用“起队”间隔,也可减少间隔,甚至错位排列,以达到最大密度;笔者推测,吴璘之所以在“叠阵”里采用由后至前的轮行发射方式,很可能就是采用加大密度。所以,在远射时,“驻队”的杀伤效果会比“起队”大一些,笔者将超出部分设为“x”。

    2、进入rou搏后,由于“驻队”的枪兵是跪坐,其攻击必然不如站着强,因为不得力;而且左右前后的配合不好,因为比站着不易移动;总之,rou搏能力弱于“起队”,只有在弓弩发射时会追上或超出“起队”;但是,弓弩的发射无论多快都有几秒钟的间隔,在此期间,rou搏都进行了两招左右了。故“起队”杀伤效果为(c y)和(d z),“驻队”为c和d。

    3、如果敌方骑兵死战不退,最终会逼得“驻队”枪兵起立、弓弩兵上前rou搏,至此,就和“起队”完全一样了。如果打得退敌方,则下一回合开始,步兵可以换上一个完整的阵型;如果打不退,“驻队”无法再保持,战场进入胶着,甚至混战。为了防备胶着,吴璘布置骑兵护卫“叠阵”。

    4、骑兵队形是散开的,步兵队形密集,常是三五个甚至十个步兵打一个骑兵,不信看模型之一;步兵由于站在地上,双手持兵器,所用长枪大刀可比骑兵长;所以,通常的rou搏,只要盔甲盾牌良好(防箭),步兵实际处于优势,不信看戚继光《练兵实纪》《储练通论》等。

    四、点评

    1、“起队”是主动进行rou搏的阵法,因为它放弃了二三十步**击的好处,着意准备rou搏。“驻队”较多依赖弓弩远射,没有主动迎击敌人骑兵。

    2、“起队”的优势在于每回合都在逼敌方骑兵“停住死战”。骑兵一旦停住甚至下马,就失去了对步兵的冲击力优势。“驻队”则相反,枪手跪坐在前,固定死了阵型自身的运动,有丧失有利战机的隐患。

    3、“起队”这种进攻型阵法,充分反映了大唐以及其他朝代兵家将领主动进攻的锐气和豪情。兹录戚继光《储练通论》说明:

    火器在前,抬营而进,或敌来冲我,或列阵待我,挨到五十步内,火器听中军令齐发,只有一次,兵士乘火烟如云一齐拥进,须是飞走,密布长器,如蜂丛蚁附,一齐拥上,不可毫发迟疑,短兵救之,无有不胜,此非击杀之力,乃火烟之势,飞进之雄,夺其心目;径前交锋,彼自靡矣。兵法谓:“势险节短,始如处女,敌人开户;终如脱免,敌不及拒。”不其然乎?

    4、宋朝“驻队”所谓优点,使笔者想到《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对田伯光的一句话“坐着打天下第一”,臭不可闻。金庸先生此书,往往在大笑中透出悲凉和讽刺。

    五、后记

    笔者此文,本是写于纸上,时间和精力有限,网上就打出这一部分,有意的读者可自行发扬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