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大禹的宝藏
听完文种的话后,顾千玄才明白,那天句于是故意把自己带到村子里来的,而且昨晚的一切,他们也是故意让自己看到的。 “不知道文仲大人是希望顾某去做什么?” 文仲和那位村长对视了一眼,随后站了起来,“坐了这么久了,起来随意走一下吧!” 顾千玄和赵姝也跟着站了起来,跟着这二人的步伐向前慢慢踱步而去,走了一小会,顾千玄发现他们似乎是要往昨晚祭祀的地方去。 “文仲大人,不知道我们这是要到那里?” “顾将军不必多言,到了之后你就明白了。” 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四人来到一块巨大的空地上,正是昨晚祭祀之地,昨晚祭祀的痕迹已经无处可寻,只剩下了大自然那种原始的荒芜。一阵清风吹过,这里的空气很是清新,颇有几分鸟语花香的气息,这种违和感与昨晚在这里发生的事完全不相符。 耸立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栋巨大的建筑,高俞十丈,全由花岗岩砌成,很难想象,在这么荒芜的地方会有这么这一座如此宏伟的建筑,与这个小村子那种原始的风貌实在不相匹配。 “两位,我们已经到了,这里是我族的圣地,你们眼前所见到的便是传说中大禹的陵墓,上千年来,你们是第二批能进入里面的外来人。”村长道。 “第二批?在这之前还有其他人来过?” “有,但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他就是周公旦。” “周公旦,他也到过这里吗?” “帝禹的尸体真的在里面吗?” “没有,其实帝禹的尸体早已消失,留在里面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衣冠冢,尽管如此,我族还是要世代守护在这里,而且里面还有大禹的宝藏和原始的上古儒文。” “大禹的宝藏,那是什么东西?”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村长带着二人来到侧面,原来这里还有一扇侧门,只见村长从身上掏出一柄由青铜打造、却已锈迹斑斑的钥匙来,插入一个石孔之中,轻轻用力推开了石门,文仲、村长、赵姝和顾千玄四人依次走了进去。 顾千玄进入之后,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很是破败的气息,想来平日里是很少有人进入里面的,这里的光线很是昏暗。顾千玄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排布着的巨大的祭台,顾千玄数了数,这种巨大的祭台足足有十二个。 前面九个祭台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但是每一个祭台上面都有三条被重物碾压过的痕迹。想来,原先在这祭台之上,安防着的一定是什么很厚重的物品,要不然也不会过了几百年,上面的痕迹依旧如此的清晰。 只不过可惜,这上面的重物都已经被人移动了,留给顾千玄他们的,只有九个光秃秃的祭台。当然,这上面的物品也没有被别人全部移走,至少在最后面的三个祭台之上,顾千玄和赵姝很是震惊的看到,三只足有数丈高,几乎快到撑到屋顶的黑色巨鼎。 三只黑色巨鼎不知道在这里摆放了多久,仿佛熊亘古时代开始,就一直安防在这里,从哪三只巨鼎身上,顾千玄感受到了无尽苍凉、久远的气息。 在远处的三座祭台之上,三只黑色的巨鼎并足而立,说不出的威压与雄壮,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震撼性的质感。仰望着三只黑色巨鼎,直让顾千玄突兀的生出了一种无限的渺小之感,从来没有什么东西给他带来过这么大的冲击。不光是顾千玄,还有赵姝,在面对着三只巨鼎的时候,同样的诚惶诚恐,这三只巨鼎身上所蕴含的那种威压,直叫人不敢直视。 在三只巨鼎的鼎身之上,雕刻着各种奇怪的线条,线条之间很是粗陋,似乎在勾勒着什么图形,但到底是在勾勒什么,顾千玄一时也没看明白。 “看到这些,你们明白了吗?”村子看着眼前的这十二个祭台,略显惆怅的说道。 听到村长这么一说,赵姝转身看了看村子和文仲,又看了看前面那九个空空如也的祭台,虽然几百年过去了,可是上面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情不自禁的惊呼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 文仲面色和善的看着赵姝,道:“赵姑娘,你终于还是想到了。” 听着他们的话语,顾千玄真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一点儿都不明白。” 文种背对着顾千玄道:“顾将军,你可听说过,在大周洛邑的王宫内,放置着代表着大周权威的九天巨鼎。我虽然从未见过九鼎,可也听说过,传闻中九鼎的每一只代表着中原的一个州,每只巨鼎的鼎身上雕刻着中原九州的山川地形和各地的奇特之物。当年周平王东迁之时,那九只巨鼎移到了洛邑,镇压着大周最后的国运,从某种意义上,那就只巨鼎在王朝衰落后,维护着大周最后的尊严。” 曾经楚庄王讨伐陆浑戎,一直打到了洛水附件,周天子派去王孙满去慰问,庄王询问王孙满鼎的大小,鼎乃是国运的代表,怎么可以随意询问,欲意移鼎于楚。楚庄王傲慢的说道:“这传说中的九鼎也不过如此,我们楚国人衣服上的挂钩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这便是楚庄王问鼎的由来…… “是听说过,有这么一件神物,难道…” “没错,这就是帝禹的宝藏,那九只巨鼎原来就安放在这里。当年大禹会盟于会稽山,各路诸侯为了拥戴大禹,都奉上了各地的奇特之物,帝禹就命人用青铜铸造了这十二只巨鼎,把各地的奇珍异物雕刻于上面。只不过可惜,十二只巨鼎只完成了九只,因为当时的天下发生了变故,帝禹就不得不匆匆的离开了。临走之前,大禹把他的儿子和这十二只巨鼎一道留在了这会稽山,让他的一批侍卫守护在这里,这栋房子便是当年巨鼎的安放之地。” “为什么帝禹当年不把这些巨鼎带走。” “因为帝禹认为只有大德之人才配拥有此鼎,但当时的天下每个人都在忙着争名逐利,勾心斗角,启和康为了争夺帝位,处处明争暗斗。帝禹担心九鼎的存在,反而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为了建造九鼎,又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毁去实在可惜,于是帝禹就把巨鼎和他的幼子一块留在了这里。 一千多年后,大商王朝衰败,周族虽然有幸入主中原,但是各地反叛不断,新兴的周族根本无力统帅全局,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当时的周公旦带着侍卫一块儿来到了此处,找到当时越族的各族之长,苦口婆心的劝解大家道: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唯有用九鼎镇压国运,天下才能太平,百姓们才能安居乐业。传闻当时越族内的每一位族长都被周公旦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所感动,当时的先祖们都认为周公旦完全符合帝禹那种救济天下的大德品质,而且大周王朝入主中原也成为了定局,于是允许他带走了神鼎。 周公旦带着那些巨鼎回到了中原,这便成了你们口中的九鼎,并且册封大禹的后人为大周名下的正式诸侯之一,那就是现在的越国。九鼎被带走了,但这间屋子还在,这十二个祭台还在,只不过现在所能留给我们只剩下了这十二个祭台和那三只没有完成的巨鼎。” 赵姝轻轻的说道:“但是我有一点儿不明白,大周的九只巨鼎分别与中原的九个州相对,按照周礼的规定,‘九’这个数字乃是天地万物之道的极致。所以地有九州,分别命名为中州、荆州、雷州、云州、青州、雍州;天有九天,分别是东方的皞天,东南方的阳天,南方的赤天,西南方的朱天,西方的威天,西北风的幽天,北方的玄天,东北方的变天和中央的均天;所以那九只神鼎也分别被称为:皞天鼎、阳天鼎、赤天鼎、朱天鼎、威天鼎、幽天鼎、玄天鼎、变天鼎和均天鼎。 那么现在这多出来的三只鼎又代表了什么,如果它们真的是同一批的重器的话,那么这些鼎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九’这个极致数字的存在了。” 接过赵姝的话,文仲回道:“你知道的很多,但是你可曾知道‘九’这个数字的存在是周礼中规定的,我们都认为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了九州,这只不过是后人推加上去的。在帝禹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中原、九州的概念,在那个时代,在阳光所能普照到的地方,中原、北狄、西戎、南蛮、东夷,这些共同被划分成了‘十二星野’。” “十二星野?” “对,生活在大夏王朝时期的先民们认为,太阳围绕着地球旋转的轨道是一个圆形,这个圆形便是我们俗称的黄道。把黄道分为十二等分,将太阳所能照射到的地方分为十二个区域,这即是十二星野了。一直到现在,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你们眼前所看到的便是那个时代代表着十二星野的神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