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居长干里
面对母亲的眼泪,范进除了无奈地答应,想不出更好的选择。。。两年时间里,他不是没有试图说服母亲离开村庄,搬到广州城里住。相比起乡村,城市的机会更多舞台更大,自己更可能赚来银子。可是让一个本分的庄稼人放弃田地,这实在太过艰难,不管是故土难离的情怀,还是路引,都让范母对于进城充满抵触。 两人‘交’流的最终结果,就是范母退让到可以考虑进城居住,但前提是范进必须得中功名。有了秀才身份,路引就对他没用,如果有了举人功名,就算搬到京里范母也没关系。必须考中功名,必须读书,这是范母给儿子定下的人生之路,不容更易。 弘治年间的状元伦文叙,以及在世宗朝抬棺谏君而名动天下的海笔架,都是范进的小同乡。身为南海人,范母将这两位小同乡作为模板来教导儿子也不是第一次。 知识改变命运,在大明朝并不是一句空哈。按明朝人自己的说法,贫士一登贤书,骤盈阡陌,家无担石者,入仕二三年即成巨富,一叨乡荐,便无穷举人;及登科甲,遂钟鸣鼎食,‘肥’马轻裘,非数百万则数十万。再者考儒林外史原著中,范进五十四岁取得功名后的飞黄腾达,比起之前的潦倒,生活质量确实大有改善。母亲规划的路前途确实光明,但过程也足够曲折。 一不是书香‘门’第,二没有大笔家财,连读书都要靠全村之力供应,这样的情况想要中试,又哪有那么容易。 范进自己也不想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但为人子者,眼看着母亲在田间劳作,而且眼看全家还要从自耕农沦落为佃农,心里怎么也是无法欢喜。俗话说穷文富武,实际上不拘文武,都是有钱人更容易出成绩。 读书并不是一件省钱的事,不管是购买文具,还是买书,聘请塾师,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范进所在的小范庄,早在几年前,就在村子适龄男子中,做了一次筛选,范进侥幸中选,成为举村之力供养的读书人,否则的话,为了范进读书,家里恐怕早就要卖掉那本来就不多的田地。 小范庄并不是富裕村子,之前赶海失败赔了大本钱,整个村庄实际也拿不出几个钱。集举村之力,也只能满足范进基本的学习需求,至于家里的生活开支,就要自己想办法。 母亲的身体在变差,家里的经济环境也在逐渐变得糟糕,只有成为秀才、举人,乃至进士,只有考取功名搬到城市里,才能改变这一切。 秀才可以享受优免,赋税的事就不用发愁,当了举人更是等于发达。看着眼前的母亲,范进郑重点头道:“娘,您放心,孩儿一定要考出个名堂,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今年一定要中秀才,不让您再为了生计发愁。” “那就好,只要你肯用功,娘就算再苦一些也不怕。记住,中了秀才就可以免掉赋役,咱们家的日子就好过了。你如果真的为娘着想,就去好好读书,考试,中个功名回来。”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范母问了声是谁,片刻之后,一个清脆的‘女’声飘进房内。 “范大婶,是我,上次范进哥哥要的那个什么……小录,我买到了,又带了挂大肠来,给您老人家煮了补身。” ‘门’外站的,是个年龄与范进相仿佛的‘女’子,个子并不高,一头黑黄相杂的头发,挽了一个双螺发髻,配着本‘色’额帕。身上一件月白‘色’袄裙,简单朴素,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方便洗涤,也不至于因为褪‘色’而苦恼。 袄裙上面有好几处补丁,证明衣服的主人并不算富裕。但是这个衣着略有些寒酸的少‘女’,手上正举着一挂大肠,在腋下还夹着一个布包。 在范进的前一世,有食在广州的说法,又有诸如广东人不吃胡建人这种段子。但是范进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时下的小范庄,并没有这种好日子过。他并不是什么都吃,反倒是什么都吃不着,尤其是他另一世最喜欢的食物:‘rou’,在这一世极难见到。 这也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据他所知,包括周围村子在内,即使是体面人家,吃‘rou’也是很难得的事。以小范庄为例,能够三天两头见到点荤腥的,大抵只有少‘女’及她的父亲、弟弟,也就是本庄第一富户,胡屠户这一家了。 小范庄里,范姓是大姓,但是‘混’得最体面的,却是身为外姓人的胡屠户。这个在儒林外史中,极‘精’明与市侩的老者,眼下还没到衰老的时候,正是个让范进望而生畏的中年大汉。 常年醉醺醺的模样,魁梧的身躯,‘胸’前那长长的护心‘毛’与络腮胡,配上他那一脸凶像。让范进总是忍不住想到,他如果有一天做不成屠户,大可提起两柄板斧去做绿林好汉。 在村子里,他最出名的两件事,一是不讲理,二是胆子大,与人发生口角,就敢拿起杀猪刀,把对手追的满村‘乱’跑。身体够强壮,还敢拿刀砍人,酒酣耳热之余又常常说与县衙‘门’里某位老爹相善,在乡村里便很少有人敢惹。逐渐的便成了一个近似于泼皮的人物,虽然姓胡的就他一家,倒也没人敢欺负他。 在范进看来,胡屠户这样的作风也不难理解。作为村里的少数派,又是最有钱的那一个,如果不够凶不够恶,怕也很难在村子里站住脚,财产也难以保的住,光是摊派就让人招架不住。他靠着凶恶在村里立住脚,胡大姐儿则借着父亲的凶名,在村子里没人敢招惹。 同龄的‘女’孩,不大喜欢与她往来,她也与那些人没有话说,只有范进才能算是她的玩伴。两人的‘交’情,算是从小就打下的基础。作为胡屠户唯一的‘女’儿,胡大姐儿生的虽然不美,倒也不算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的营养比大部分同龄‘女’‘性’要好。 胡屠户妻子死的早,赚来的钱,主要用来换酒,其余大部分用来养妻子留下的儿子。胡大姐儿在父亲那里,得到的重视不多,也无法保证每顿都吃饱,但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吃不饱的,这一点也算不了什么。比起刚一出生就被父母溺死的‘女’婴,胡大姐儿绝对算的上幸运儿。 酒足饭饱之余,偶尔能焕发一点人‘性’的胡屠户,也会把一些下水边角,煮了给‘女’儿来吃。因此她的头发不似同龄‘女’子一般枯黄。与范进年龄相近的她,相貌虽然只能算普通,可是靠着良好地发育,本该对男‘性’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但是其一双红眼睛,却让她成了村里的笑柄,乃至范进‘私’下里也给她起了火眼狻猊的绰号。 不知是感染了什么疾病,或是寄生虫,胡氏的眼睛常年通红,眼边还有些烂,这就有些丑陋了。当然,这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对于缺少‘女’‘性’的村庄来说,‘女’人再丑一些,也不至于愁嫁。按照正常发展,她现在应该说了个婆家,等着成亲过‘门’,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举着大肠去敲一个男‘性’人家的‘门’。 这个问题,还是出在胡屠户身上。看上去仿佛绿林好汉的胡屠户,实际是个极‘精’明的人物,对于‘女’婿的人选,早就定下了严格的标准。总结起来,不外有钱有势四字,可是以胡屠户的结‘交’圈子,符合这个标准的男‘性’并不多。偶尔有一些,也不会属意火眼狻猊,于是胡大姐的亲事也就这样耽搁了下去,到现在也没有着落。 十六岁的‘女’孩没有婆家,在明朝而言,就有些让人焦急,可是胡大姐并不恨嫁,反倒是很呀享受这种自由。当父亲进城做生意,属于她的‘春’天就到了。 范母打开‘门’,胡大姐乖巧得叫了声大婶,随后小跑着进了院子。 “大婶,雨漏的厉害不厉害,要不要我回头上房帮您看看。” “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哪有个‘女’仔上房的道理,把东西给我,进屋里去吧,这房子的事大婶想办法。进仔就在房里,正要去读书呢,你们正好说说话。” 胡大姐对范进的念头,范母自然很清楚。胡家自己没有田地,胡大姐儿于农事上,却是把好手。这身耕作的本事,就全是在范家的几亩田地里锻炼而来,虽然她的身材看上去很单薄,但是论起田地耕作的本领,一个胡大姐儿差不多可以顶三到五个范进。正因为有她帮衬,范母才能支撑的到现在还不至于卖田‘交’税。 一个未出阁的‘女’子,这么帮助一个男‘性’人家,什么意思,大家心里有数,无非是碍于胡屠户骁勇,没人敢议论。比起村子里那些常年劳作,手有老茧,满面黑红的庄稼汉子,范进这个穿直裰的白面书生,在卖相上确实更拿的出手。加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让一个屠户之‘女’青睐,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村子里惦记胡大姐儿的后生,着实是有几个的,可惜在胡屠户那等强悍的人物面前,就纷纷没了火种,不敢打他宝贝‘女’儿主意。胡屠户对于自己‘女’儿与范进的‘交’往,保持着不支持但也不明确反对的态度,范进相信,如果自己是个种田后生,怕也要被胡屠户提着杀猪刀追杀几回。 一个读书人,在眼下算是潜力股,他多半是抱着投资的心态,看待两人的‘交’往,如果自己真的中了功名,这‘门’姻缘胡屠户就乐见其成。反之,也随时可以反悔。再说提刀追杀读书人,胡屠户也没这胆子。感谢大明对读书人的优待,感谢自己生活在附郭县,感谢两广总督和他伟大的标营就驻节广州。 刨除胡屠户的算盘,胡大姐对于范进的情感,倒是没那么多算计,单纯就是小儿‘女’的爱慕相思。为了这份相思,她付出的代价颇为可观,除去来范家帮着干农活,还把自己嘴里省下来的‘rou’,偷偷带来范家,给这母子两个打牙祭。甚至拿出‘私’房钱,供范进读书进取,在儒林外史中,这个‘女’人能陪着五十四岁的穷童生范进过毫无希望的困苦生活,多半也是靠着这种爱在支撑。 范母对于这个准儿媳,其实并不算满意,至少在眼下而言,她的内心并不愿意胡大姐儿成为自己的儿媳。毕竟范进现在还年轻,如果科举得第,怎么也不会娶这么个屠户之‘女’。 但是从‘私’心上,又舍不得这么个得力帮手与她带来的实惠,慌忙地接过大肠,小声问道:“大姐儿你怎么来这么早,你阿爹已经上集了?你的‘腿’怎么样,听说前段时间害了病,可好了些?能吃‘rou’?” “大婶,没关系的,我的‘腿’冬天时候生疮,等到天气热就会好的,不妨事。我一会先跟您下田,等回来就洗大肠,给您和进哥儿煮了补身。今年年成不好,先是起大风,后又是雨,朝廷又不会减免赋税,真是要人‘性’命。” 范进这时也笑着走出来,朝胡大姐儿道:“胡老爹想必是上集了,不知几时回来,若是他知道我吃了他的肠子,一准要骂人。” “进哥儿……你别和我爹一般见识,他吃醉了酒,除了县太爷和三班六房各位老爹,连皇帝首辅也一样敢骂,不要理他。再说,你上次说的那个什么炒‘rou’片,他按着你说那法子做,下酒极是得味,也不好总骂你的。这挂大肠,是他让我吃的,我爱送谁送谁,他管不到。进哥儿你快看看,这是不是你要的那个……小录?” 胡大姐儿一与范进说话,脸就莫名地红了,低下头去不敢看他,只把布包远远地递过去。等到范进接过布包,取出里面的书籍,她又满是忐忑地,偷眼瞄着范进,生怕自己买错了东西,进哥儿不高兴。 这几本小录,是她借着与父亲一起进城赶集的当口,跑了两家书局才买到。大明朝到了嘉万年间,民间刊印业已经很发达,书籍也很流行。但是要知道,这不是买什么杂书话本,对于一个不识大字的‘女’子来说,买这种科举专用指导书籍,是何等艰难之事。 眼下的书籍并不便宜,这种时文,又尤其昂贵,单是这几本薄薄的小册子,就用去了胡大姐儿全部的‘私’房。如果买错了……那两家书局到底退不退钱啊? 看着范进迅速地翻阅起了书籍,胡大姐儿的心,也随之提到了嗓子眼,见范进的眉头微微皱起,她的脸‘色’就渐渐发白,难道自己真的买错了?自己真的那么没用?不该啊,明明掌柜指天发誓,这就是小录啊…… “进哥儿……我是不是……买错了?” “不……”范进挥手打断了胡氏的话,继续翻阅,胡氏不知什么情形,一时僵在那里。范母终究看不过去,咳嗽一声,道:“大姐儿,你别理他,我看他是看书看的着了魔,你别理他,我们下田去,留他自己在这发疯。” “小录……果然是小录,你没买错什么。”范进这时才开口说话,随即又道:“我只是觉得,这些文章写的很不错,人说我岭南是化外之地文教不昌,但从这小录上看,却非如此。除非这一科的才,夺举人,将来再去夺进士,心里有些踟躇,一时竟忘了招呼大姐儿,实在是对不住。” 范母哼了一声,“男子汉大丈夫,不要说些没骨髓的话。广州一府,不知出了多少进士举人,人称海外衣冠盛世,文章自然不会差。可是你也是不比别人差些什么,只要肯用功,又凭什么考不中,若是考不中,又怎么对的起合村乡亲和大姐儿的心意?” 胡大姐儿也道:“大婶说的对,进哥儿,你是咱们村子里,最会读书的一个。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出个样子来,给咱们村子扬名,不让外人再欺负我们。我今天来除了送书送‘rou’,还有件事要说。昨天阿爹吃多了酒,说漏了嘴,大范庄那边,听说又在想坏主意欺负我们小范庄。阿爹说,这是你们范姓内事,外人不该‘插’手,可是我觉得,还是该告诉进哥儿一声。你去社学,可千万仔细些,别吃了大范庄的亏。如果他们欺负你,就告诉我,我去给你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