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
都说中国的火yao用来作炮仗,其实那是严重错误的 世界上第一支纯热武器装备部队是哪一个国家的?答案是中国明朝时期的神机营,共有25000人。 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首次使用火yao打仗?答案还是中国,中国唐朝用于投掷攻城。 所以我们来看看最与世界接轨的明朝军队 我所阐述的一部分是摘抄的一部分是自己写的 明军中后期 火yao,是“四大发明”之一,尽管最早是研究长生不死药的方士们倒了灶才发现这玩意儿,但这种危险品的发展很快就偏离了炼丹士们的初衷,成为改变世界军事史的重要武器。 有一种论点是中国发明了火yao,但只是用它做烟花,以致火yao的发明者最终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其实,这种观点未免片面,明末以后中国的科技由于社会的局限停滞不前,没有发生类似产业革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在此后落后于西方,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在科技方面缺乏创造力,至少在火yao的使用方面,中国发明的各种火yao武器堪称独树一帜,并曾经大量装备。明军在辽东的战败,还有人归罪于朝鲜战争中把储存的火yao和弹药都用光了。这些武器,在中国军事史上,被统称为–火器。 原始的火焰喷射器–猛火油柜 如果浏览这些神奇的装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军事史上曾经创造过灿烂的火器文明。中国古代的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除了导弹造不出来以外,无论是毒气弹还是左轮枪都能发明出来,要说缺点呢,主要是制式不统一,没有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和发展罢了。可惜,这些火器由于历史久远,当时的军事部门又过于注重其神秘性,除了突火枪等少数几种以外,很少有人能一睹其真面目,以至默默无闻,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那么,就让我们依次来浏览一下这些神秘的兵器吧。 射击战术:明——早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大将沐英征讨云南叛军思伦发,根据敌象兵打前阵的特点,他命令“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待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前行退后,次行继之;又不退,次行退后,三行继之。” 这是最早的火器战术,但并没有做为制度流传下来,西方和日本军队在十五世纪末期,开始使用火器并排轮放战术,就时间上来讲,比明军晚了一个多世纪。 在明成祖时代,提出了一种“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神宗年间,火枪战术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托战车,把鸟枪和佛郎机铳搭配在一起进行作战;一种类似于日本的三段射击,《明实录》里边记载:神机营铳手分三排站中间,刀手和枪手站在两翼。 但随着明朝的日趋没落,在后来的实际运用中,明军似乎没有一次严格执行过这些战术纪律,最典型的当属萨尔浒之战,明军面对清军骑兵冲锋,立即“火器齐发”,然后就完了。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偏厢车的记载: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3眼枪为主。这是因为明军大量装备远射程的火炮(数量快赶上现代装甲师啦!),所以所以对单兵火器的射程并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够凶猛就行,明军才会创造出三才阵等适合火器的诸兵种合成作战阵形。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资料,可能是写在兵书里,将要计划实施的,现在仅供参考: 车营:战斗兵2048人; 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 全营官兵共3109人。 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 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 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 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2%;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 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 全营官兵共2699人。 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 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火枪种类: 鸟铳:单兵火绳枪,明军在俘获的日本铁炮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用熟铁打造枪鸟铳:单兵火绳枪,明军在俘获的日本铁炮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用熟铁打造管,重约5—6斤,与火铳比增加准星照门,用扳机夹钳火绳点火,安了弯型枪托,枪管细长,口径比在50—70倍之间。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一根火绳可多次击发不灭。 噜密铳:单兵火绳枪,在噜密国(土耳其)贡入的鸟枪基础上创制。铳全长5—7尺,重6—8斤,管长4尺5寸,前安准星,后设照门,桑木或柳木制铳床。枪托尾部有钢刃,敌人逼近时,即倒转来作斩马刀用。这铳射程远,威力大,在结构上也优于鸟嘴铳。《武备志》说:“鸟铣:唯噜密铳最远最毒”。 佛郎机铳:大口径火绳枪,介乎于炮枪之间。在缴获的佛郎机(葡萄牙)人舰船中得到的火绳枪基础上创制。有子铳9杆,可连续快速开火,重量比普通火绳枪重,但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掣电铳:单兵火绳枪,明朝火器专家吸取鲁密铳及佛郎机的优点自行创造。铳长约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6个。发火装置与鲁密铳不同,是撞击式燧发枪,构造和性能与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将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击锤上夹燧石,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燧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射击精度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且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迅雷铳:5管火绳枪,明朝火器专家赵士桢吸取鸟铳及三眼铳的优点自行创造近似近代多管式机关枪。。单管长2尺,正五菱形分布。5管各有准星火门,火线以薄钢片隔。5管中有长木柄,中空成筒,内有火球一个,铳弹射毕可点火焰,柄端有枪头,可近搏。柄有机匣引火,5管共用。铳前有牛皮牌套可保护射手。随铳有叉架一个。跪姿使用,先射一弹,后转72度射第二管,以此推。能连发五弹,至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 三眼铳:3管单兵手铳,由3支单铳绕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缘,共用一个尾部,单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0—450毫米,都有药室和火门,可连射。射后可当锤击敌。 四眼铳:4管单兵手铳,由4支单铳平行绕轴箍成,与三眼铳类似。 五排枪:5管单兵火绳枪,净铁打造枪管,每管重1斤4两,长4尺,各有一个火门,可装铅弹4、5枚及火yao若干。5管平行排列,合安一个木柄,点火后5管依次射击。 五雷神机:5管单兵火绳枪,管用铁造,各长1尺5,重5斤,围柄而排,有准星,管内装药2钱,铅弹一枚,共用一个火门,枪管可旋转,点火射击后转到下一火门,平射可达120步(每步5尺)。 七星铳:车载7管铳,管用铁造,长1尺3寸,7管平行排列,一管居中,6管围绕,外有铁皮,加箍三道,均有火yao弹丸,尾部合为一处,后按一根5尺长木柄。车轮径1尺5寸,战时7铳齐射,管口能高能低,威力较大。 十眼铳:单兵单管铳,管用熟铁打造,重15斤,长5尺,中间1尺为实体,两头各长2尺为管,每头平分5节,每节长4寸,有箍一道,火门一个,每节装火yao和铅弹一枚。用时先点一头,依次发射,然后掉头再发射另一条? 三连珠铳:单兵多发铳,铳管较长,分三段装填,每段各有一个火门,逐段装填,依次发射。 十连珠铳:10管铳,每管装10弹,共100弹,10管绕轴平行,箍合成10管铳,射击密集齐进之骑兵。 连子铳:连射单兵铳,铜铁铸造,尾安木柄,铳膛后有火yao,装于一节一节之小纸筒中,共用一引线,每节火yao射一弹丸。铳筒中间竖插一铁筒,弹丸依次装满,首枚弹丸于铳筒中,射后第二枚弹丸自动落下,由第二节火yao射发,如此反复可连射多发! 马上佛郎机铳:骑兵用小型佛郎机,铳身短小,长154毫米,口径28毫米,重1斤10两和1斤12两,有4道箍,第二和第三箍中间有方型圆孔,可栓绳。 震叠铳:倭寇战明军,见明军举枪便伏地,射闭前冲,使明军无暇装填。此铳则先发一弹,间隔后再发一弹,使倭寇不胜防。 铅弹一窝蜂:多弹火枪,身用铁铸,口径小身管短,能装百枚小弹丸。枪小可挎腰而携。用时先将前端铁脚插于地,尾抵小木桩,使枪口昂。点火后百弹齐飞散射面大。 快枪:长柄火枪,长5.5尺,重5斤,前为锋利枪头,后接2尺长枪筒,有4道箍,内壁光滑,从口装入三四钱火yao及铅弹,筒后为长柄。用时先去枪头, 1.5寸火线插入筒内,点发后再装枪头,同敌近战而搏。 夹把铳:双管单兵手铳,由两个联体单铳组成,中夹一长杆冷兵器,用多道箍与铳紧固。战时先发铳弹,后为冷兵器近搏。 飞天神火毒龙枪:多用途单兵枪,身用铜铁铸造,管长1尺3,装弹一枚,管安长柄,上有枪锋,筒旁有毒火喷筒2个。敌远可发弹射敌,敌近喷射毒火,敌至则以枪锋格斗。 大炮 万历年间明军装备的火炮,分为两部分介绍,一是各式火炮性能,二是佛郎机炮详述。一各式火炮性能 [1]虎蹲炮:虎蹲炮是明代中叶将军炮之一(明代将一些较大的炮封为将军),创制于嘉靖年间。这种炮身长2尺,重36斤,上加铁箍,并配备铁爪、铁绊。发射前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好。每发装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100枚,上面用1个重30两的大石子或大铅子压住。虎蹲炮属于中型火炮,和大将军炮一样是明军炮兵中的主流装备。一般架在厢车或是马背上射击,步兵使用,四个人cao作,和大将军炮不同的是,虎蹲炮体积轻,后座力较小,便于快速发射,而且炮弹属于杀伤弹,一炮能打出百多小弹丸,是实施高密度面积打击的利器。 [2]飞礞炮:轻型毒杀火炮,身用铁铸造,长1尺多,口径3寸,尾有一2尺3之木柄,炮弹圆柱型,长4寸,直径2.5寸,内装毒药和铁渣。弹底引信同向炮内,敌军中弹瞬息即毙。 [3]灭虏炮:车载中型火炮,净铁打造,管长2尺,重95斤,有5道箍,射1斤铅弹。用灭虏车载行,每车3门。 [5]大碗口铳:一种小型火炮,没有瞄准具,身管短,射速慢,射程近。由于没有瞄准具,命中率较低,北京军事博物馆现存一具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用铜铸造的大碗口筒,口径三寸四分七,长一尺一寸,重六十三斤。铭文为:“水军左卫,进字四十二号,大碗口筒可见这种火器已用于水上作战。 [6]飞云霹雳炮:轻型爆炸性火炮,身用铁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 [7]毒火飞炮:轻型火炮。身用熟铁,长1尺多,装药10多两,发铁壳爆弹,弹内有5两砒霜、硫磺、毒药。其战时铁壳碎片击杀敌人马,毁其战具,毒气可毒杀敌军人马。 [8]千子雷炮:车载炮,身用铜铸,口径5寸,管长1尺8寸,内装火yao6分,后装细土2分,再装填铅弹二三升。炮身用铁箍固定于4轮车上,前有隔板,抵近敌军撤板而射。 [9]叶公神铳:车载炮,身用净铁打造,分天、地、玄三号。天字号神铳重280斤,长3尺5寸;地字号神铳重200斤,长3尺2寸,玄字号神铳重150斤,长3尺1寸。每炮有三轮炮车一辆,前有两轮,轮高2尺5寸,后面有一轮,轮高1尺3寸,前高后低,炮口昂扬。 [10]攻戎炮:车载炮,下安两轮,上置车箱,炮身嵌安其中,加铁箍5道。车厢两侧各有铁锚2个。用时铁锚置地,用土压实,以减后坐力。用骡马拖曳,可随军机动。 [11]大将军炮:大型火炮,身用生铁铸造,长三五尺,重五百斤,有多道加强箍,分大、中、小三种,发射7斤、3斤和1斤的铅弹,用一辆车运载。车轮前高后低,可在车上直接发射,具有较大威力。 [12]无敌大将军炮:每炮母炮载以炮车,配子炮3门,射时子炮装入母炮,射毕取出。再装填第二个子炮。每个子炮内有500铅弹,散布可达20余丈。 [13]威远将军炮(子母炮):类似现代的榴弹炮,射程远、火力猛、威力大。且是轻型火炮,轻巧灵便,易于远途征战时拖运携带,尤其适用于地形复杂之处。《清史稿》载: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层层碎裂,锐不可当,威力惊人…… 大将军炮 二佛郎机炮详述[1]来历及发展来历:佛郎机炮是明正德年间(16世纪初)由西方传入的一种新式火炮,即短管加农炮。 佛郎机大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yao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相对红夷大炮而言,佛郎机大炮的炮管较薄,口径小(最大的一种也在85毫米以下),重量轻许多。佛郎机大炮独有的炮腹相当粗大,一般在炮尾设有转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准星和照门。对于子母炮这种火炮的概念,大家可以想象成枪与子弹的关系,以现代的定装药枪弹为对照,空的子炮相当于弹壳,火门相当于底火,当子炮内装入火yao与弹丸后就和子弹的功能一样了,此外炮腹可视为枪支的弹膛。佛郎机大炮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两点:1.后装炮2.定装弹药。我们可以认为:佛郎机大炮不仅是后装炮的祖先,而且是近代金属定装弹药的原型。* 佛郎机大炮有4大优点: 一.射速快。以重型佛郎机大炮“无敌大将军”为例“每炮母炮载以炮车,配子炮3门,射时子炮装入母炮,射毕取出。再装填第二个子炮。”根据实际cao演,前三炮射击总共费时不到20秒,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二.散热快。由于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流通,且炮管较薄,易于散热。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也减少了火yao自燃的可能性。 三.子炮的容量确定。容量决定了火yao的装填量,因此不会发生因过填装而导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是铁铸的,可以承担一部分火yao压力,使炮腹的寿命增长,此外子炮损坏了(多是出现裂缝)一个,不影响火炮的射击性能。 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大炮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yao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应该说明朝是对佛郎机大炮十分重视的,但是进口的少,仿制的多,且仿制的火炮各种规格齐全,从千余斤的多用途重型(要塞、野战、战舰)火炮“无敌大将军”到百余斤的大“佛郎机”,再到几十斤的“小佛郎机”(可驮在马上点放,自行火炮?),连士卒手中都有几斤重“万胜佛郎机铳”(配九个子铳)。明长城出土的各型佛郎机数量很大,是军队火器的主力。究其原因有三:1.佛郎机型火炮口径小,发射开花弹威力不大,以发射霰弹为主,射速又快,近距离杀伤力极大,杀伤面积广,是守城的利器。“无敌大将军”炮可“每个子炮内有500铅弹,散布可达20余丈”。2.佛郎机型火炮对内膛的要求底,工艺简便(三个部分是分开铸造),用料少可以大量铸造。3.由于不易炸膛,对放炮士卒的技术要求低,不必长时间的训练(各种资料上显示当时的火炮炸膛事故频繁,惟独少见佛郎机型火炮的相关记载)。 发展: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在南京仿制佛郎机,称“大将军”。经过研制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有铜铸,也有铁铸。 大样佛郎机身长2尺8寸5分,重300多斤。《武备志》将仿制的佛郎机分为5号。其中3号和4号是属于轻型的。3号长四五尺,装铅子每个重5两9钱,用药6两。4号长二三尺,装铅子每个重3两,用药3两半。 1号和2号是属于重型的。1号长八九尺,装铅子每个重1斤,用药1斤。2号长六七尺,装铅子每个重10两,用药11两。各式佛郎机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达五六里。1、2号佛郎机可用于水战。要塞型佛郎机炮重达1000斤,威力远超1、2号。 [2]数据性能:明代佛郎机炮是欧洲早期后装炮的发展型,但又不同于现代的后装炮。它前有准星,后有照门,可从照门孔内进行瞄准,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腹部膨大,留有长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并加以防炸裂的铁箍,另有子铳5个,在子铳内装填弹药,轮流安入腹部的长口内发射。 (注:子铳又称提心炮,相当于火炮的药室部分,它是一种比母铳身管稍细的又一炮管,与母铳身管一起构成双重炮管。)因为采用子母铳分离方式,所以体重较轻,最轻者仅有150斤,重者达千斤。 《明史》记载佛郎机炮:“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干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商修孔,,以子铳五枚夕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 这种火炮的优点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缺点是身管较短,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有较远的射程。[欧洲资料,短加农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间,在六七百米时命中率最高。]而中国因为罕遇欧洲那样强大的海上对手,所以仿制的船用佛郎机炮弹重量比较轻,千斤巨炮在射程上可以与红夷炮相比,达到两三千米[有史料记载红夷炮射程可达十里,即五千米,估计是设置在高城上的缘故,野战或海战很难达到]。 [3]佛朗机与红夷炮的区别——红夷炮:17世纪上半叶,明朝天启年间(17”世纪20年代)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并仿制,这是一种前装滑膛炮,即欧洲的寇非林长炮,广泛用于当时英国与荷兰的战舰。 《明史》记红夷炮之输入及其形制性能:“其后(指输入佛郎机炮以后),大西洋船至,夏得百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由此观之,红夷炮身管长度达二丈余,而佛郎机炮的身管却只有“五六尺”(见上述引文),前者约为后者的四倍,、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便是理所当然的。 同时,身管长大,其炮体重量亦必相应增大,否则难以保证炮身的结构强度,红夷炮重至三千斤,佛郎机炮最重只有千余斤,反之,炮体笨重是红夷炮又一特点,也是其缺点所在。但射程远威力大的优点却使它能够压倒佛郎机炮而后来居上,正如时人所谓:“今红夷铳法盛传中国,佛郎机又为常技矣。”显而易见,红夷大炮作为长身管、远射圈的重型火炮,与上述西方同时期的长炮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有效射程最大已达2000码,约1830米。 红夷大炮:红夷大炮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也称为红衣大炮。红夷者红毛荷兰也,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红夷大炮是从荷兰进口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具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明朝前期的自制大口径火铳在原理上与这些红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装滑膛火门点火式的,但是具体做出来就大有区别了。明朝前期火铳多以铜为原料,内膛呈喇叭型,炮管显得单薄,以其口径而言炮管显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与现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铳”相同。这种火铳与红夷大炮相比火yao填装量少,火yao气体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过热,射速也慢,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教高(铜是铸造货币的金属),而且铜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膛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为武器而言寿命太短,唯一的优点是重量轻。在动辄重数千斤的红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yao燃烧时膛压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yao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2吨以上。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明朝自制铁火铳的最大射程不超过三里,而且要冒炸膛的危险;而一般三千斤的红夷大炮可以轻松打到七八里外,史籍记载最远可达十里!十里相当于现代五公里多,相当远了,曾经对这个数据产生过怀疑,但是西方的同类型火炮的性能证明了这个数据是准确的(当时西欧各国已有领海这一概念,当时的领海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来定的,16世纪末期的领海是三海里,约合五点五公里)。远射程的红夷大炮结合开花弹,成了明朝末期对抗后金铁骑的最强武器。当时的战法为:将后金的骑兵诱入城头红夷大炮射程,然后用开花弹集火射击,效果非常显著,连努尔哈赤都被炸死。很长时间内,后金骑兵不敢进攻装备有红夷大炮的宁远、锦州、山海关等战略要地。 红夷大炮在实战中表现优异,引起了明朝的重视,除了进口以外还大量仿制,但是明朝末期国力不济,无法铸造和进口更多造价昂贵的红夷大炮。但是红夷大炮以逐渐成了明朝军中重型火器的中坚力量,将原来的重型大口径火铳淘汰。 开花弹:开花弹是爆炸性炮弹的别称,因其爆炸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得名。开花弹源于北宋火器“火球”(原字为“毛”字底加一“求”),外型浑圆,内盛火yao,裹以数层厚纸,点燃火yao引线“药捻”后用抛石器投入敌阵,炸烧敌兵,南宋时改用铁炮发射。“火球”的威力十分有限,原因有三:1.纸制的外壳无法形成弹片杀敌,只有炸和烧两种功能。2.内部的火yao硝碳磺比例为60:22:18,与黑火yao比例75:15:10相差很大,爆炸威力大减。3.重量轻,材质薄,射程太近。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铁壳的“火球”出现了,这即为开花弹。开花弹具体的发明时间无法确认,推测应在发明了铁壳的爆炸性火器“霹雳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后,大体在南宋后期。 明代开花弹被广泛使用于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在此摘录一条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者日前在托克托县境内发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据称,这是我国首次出土明朝地雷。这次出土的地雷为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用以装火yao和引爆火yao捻,当打开已经锈蚀的小孔时,还能倒出里边的火yao。火yao均为黑色,其中有一枚较大的火yao为土灰色,且部分火yao呈米粒大小的颗粒状。 当时明朝军队的火炮除了装备开花弹,还装备了实心弹(又称“葡萄弹”)和霰弹。实心弹是由铁或者铅铸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块磨成球体,这种弹主要用于攻城洞穿城墙工事,射程远但是对杀伤人员而言威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而一旦被实心弹直接命中的话非死即残。再看霰弹,霰弹在当时是野战火炮的大威力弹种,由数升铅铁小丸构成,射击时可以形成弹幕,杀伤力极大,但是霰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射程太近,一般不超过三里,开花弹是铁壳,可以及远,同时爆炸时威力大。 由于这些欧洲先进火器优于中国火器,明政府在自己研究不出来的情况下,就毫不犹豫的花钱从葡萄牙铸炮专家伯多禄?波加罗在澳门兴建的铸炮厂引进火器技术,进行大量仿制,并用于实战,在实战中取得巨大收益,进而批量装备军队。《中国军事史?兵器卷》记载明朝后期明军的火炮用精铁铸造,在技术上接近西方的水平,数量则稳居世界第一,野炮的最大射程可达到10里,舰炮也达到4里以上,开始采用了爆炸弹丸、分装弹药、后膛装填、有射表、瞄准具等等,种类上覆盖大中小口径,平射炮、曲射炮、臼炮…… 地雷 明朝的“地雷”?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当时的地雷是先在敌人的必经之道上挖一大坑,埋入火yao,上面覆以碎石,以盘香引爆。这些所谓“地雷”根本就是开花弹!“ 伏地冲天雷:地雷。壳用铁制,内装火yao,埋于敌必经之路,以极慢火种为信,连刀杆于上,以土盖之。敌摇拔刀杆则爆。 炸炮: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水雷 水底龙王炮:这是定时爆炸水雷。它的构造是用牛的尿泡做雷壳,以保持水密,内桨黑火yao,以香点火作引倍,牛的尿泡联接在俘于水面的木板和雁翅下面,用雁翅管和羊肠进行通气,木板随波浪上下,水不能灌入,以保证香能正常燃烧;面坠食石块,位它有一个向的力.以保持漂流时的平稳。在使用时“量贼舟泊处,入水浅深,将重石坠之,黑夜顺流放下,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船底粉碎,水卜贼沉,可坐而擒也”。可以看出,这种水中武器的引信是根据到达敌人舰船酌距离和水流的速度来确定香的燃烧时间,它利用水流作为推动力,当接近放船底时,“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市起”,出其不意地从水下轰击敌舰。 水底鸣雷:是触线水雷,是我国王鸣鹤1599年制成的“水底鸣雷”。水雷上装有数根打有绳套的绳索,绳索与引信相连接,漂浮在水面,船只挂上绳索即拉动引信,引起爆炸。 喷火器 猛火油柜:其一是个硕大柜状物,以熟铜铸造,下安四足,上置四卷横筒。两匠人在柜顶揭开一铜盖,露出一口,将一罐火油注入柜中,然后另有四匠人各往一横筒后內装一木杖,那木杖杖首缠散麻,前后各穿两节铜管,杖尾有横拐,拐前贯一铜圆环封闭筒口。在铜柜前方十步外放置两草人,在横筒前端插入四支点燃的火yao楼,四匠人自后抽杖,並以力压之,便见自火楼中喷出一股烈焰,“哗”!那两草人转眼灰飞烟灭。 飞天喷筒:管型喷射火器,用长1尺5,粗2寸的竹筒制成,尾有5尺长竹木制手柄,依次装入5个火yao饼,用时可喷至数十丈远的地方。 冲阵火葫芦:葫芦形火器,以大葫芦为外壳,中安一小火铳,内装火yao、铅弹,火铳周围装毒杀火yao一升,用葫芦后坚木为柄,长6尺。由士兵持之,与火牌兵配合,一起冲入敌阵,放火烧人。 神行破阵猛火刀牌:兼可喷火之盾牌,生牛皮制,上画火龙、火兽,下有36孔,每孔插一小喷筒,其引信共一处。战时持牌而进,近至二三丈时点火,喷筒齐射,趁势砍杀。 木火兽:兽型木轮喷射火器。以木材为框架,安兽型头尾,高3尺,长5尺2寸,4足安上木轮,外用纸糊,涂上彩色虎豹图案,兽耳内藏两个烟瓶,口有喷筒,胸旁栓铳,兽眼内装火yao,引线一致。战时一兵推进冲入敌阵,点火杀敌。 燃烧弹 火妖:纸壳火球,大如拳,内装松脂及毒杀性火yao,通火线于外。战时点燃抛掷,可用于水战。 烧天猛火无拦炮:燃烧性火球,内有二三十纸筒,火yao各不同,有毒火、飞火与喷火,火线一并伸出壳外。先点火线后掷城内,烧敌兵马粮草。 风雷火滚:竹编制筒型火器,长三尺,周长一尺,外用纸糊四五十层,一头留口,内装毒杀性火yao和五个小型生铁制火球,装填后将口封闭,并引火线。战时点燃火线,火飞弹发,焚烧敌军粮草衣甲,击杀人马。 烟雾毒气弹 毒龙神火喷筒:单兵攻城用,身为3尺长竹筒,内装毒火yao与烂火yao,悬于高杆。士兵持其至城上垛口,乘风点火,烟硝扑人,毒气飞散,乘机攻入城内。 神火混元球:毒杀性火球,壳用竹编,外用纸糊,内置筒型火炮一个,火线引出外。周围毒杀药剂,将炮封好涂色。敌阵中爆后人马嗅之中毒。 信号弹 青烟:青色信号发烟剂(信号弹)。硝火2两,桦皮1两,硫火5分,灰1钱,青黛3钱。上述物品混合压于竹筒中。遇敌点火,友邻部队见火而行,多用于夜间。 炸弹 火砖:砖型爆炸火器,壳用薄板,长1尺,阔4寸,高2寸,一头开孔,内装火yao一斤四两,飞燕、纸爆各20个,铁蒺藜20个,外用油纸封固,火yao线引于外。作战时点线后掷敌船。 击贼神机石榴炮:铁壳爆炸弹。其形如石榴,碗口大小,壳留一孔,装十分之六火yao,再放一特制慢燃火种。抛至敌阵,受震而爆,爆炸杀敌。 飞空击贼震天雷:靠火yao燃烧反作用力推进到敌阵爆炸的火器。身用竹编成球,直径3寸5,两侧安有翅膀,内装爆药和几支菱角,中间有一个2寸的纸筒,内装推进剂,有火线从中出并与爆药连,外用纸糊数十层,涂红色。顺风点火,喷射而出,入敌阵则爆。 西瓜炮:火球类火器。内装一二百小蒺藜,五六十个火老鼠筒,再装填火炮药,不需压实。密封后锥开三孔,孔入火yao线。中有竹管,连药线为一。炸后蒺藜四射,焚烧杀敌。 翻箱雷:翻箱雷是一种长方形的小木箱,箱里面装满火yao和数百小蒺藜,约重七斤左右,外面有火线导出,并系有一条半尺长的铁链。用时点燃药捻,然后双手抓住铁链抡圆了甩出去,一般可达三五十步远。快要落地时药捻燃尽,这时雷体炸开,蒺藜四散飞射,是最厉害不过的步兵杀伤性火器。这种雷是配属战车的制式火器,一辆战车上装着两三件。 万人敌:球型抛掷火器,是原始手榴弹。壳用泥制,内装火yao,安一火线,装入一个木框中,纺碎。多用于守城。用宿(即长久)干空中泥团,上留小眼,筑实消黄(即硝、磺)火yao,“敌攻城时,燃灼引信,抛掷城下,火力出腾,八面旋转” 火箭喷筒 “火箭”最初是由弓箭的箭发展而来的,其原来的含义是纵火之箭,通常的做法是在箭头缠上易燃物品(油浸的麻或干草等),点燃后射入敌军阵营,焚烧辎重粮草,杀伤人员,属于历史悠久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火攻武器,火yao发明以后,立即成为易燃物的首选,同时拥有燃烧和爆炸两种功能,这种火箭名字叫做“弓射石榴箭”。真正用火yao气体推进的火箭出现在南宋,当时军中的弓箭手利用绑在箭杆上的火yao筒喷出火yao气体来增加射程,由于各人力量、弓的张力和最初的射角的差别使这种发射方式很难掌握,因此逐渐演化出完全依靠火yao气体推进的发射形式。这种原始的单级火箭成了元明两代军中重要的火器装备。 明代装备的火箭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仍为宋代的火箭形式,暂且简称为宋型火箭:单个火yao喷筒绑在箭杆前段,后端有羽毛制成的尾翼,铁制的箭簇提供杀伤力,箭簇。其发射形式上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 1-简单架式发射,待发的火箭为1-5枚,如神机箭(3发)、龙架箭(单发)。 2-筒式发射,小型的待发箭同样为1-5枚,如小竹筒箭(单发)、单飞神火箭(单发)、五虎出xue箭(5发)等;大型的为并列筒式,待发箭有数十枚,如“平旷步战随地滚”,有7个箭筒并列排开,两端有轮,火力强大。 3-箱式发射,可以一次射出20-100枚火箭用于对付密集阵型的敌人发射箱为木结构,以一次性齐射为主,内部有前后两块带孔挡板,用于确定火箭在箱中的位置,平时用盖子盖上防潮,战时打开盖子点燃引线就可发射,火力猛又易于储藏,因此逐渐成了主要的火箭发射方式,主要品种有一窝蜂(32发)、群鹰逐兔箭(25发)、长蛇破敌箭(30发)、百虎齐奔箭(100发)、四十九矢飞廉箭(49发)。 宋型火箭与金属管型火炮相比较有两点优势:1-属于一次性武器,成本低,易于制造。在战时有重大经济意义。2-重量轻,便于储藏和运输。 当然明代也出现过其他类型的火箭武器,如在宋型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两个并列火yao喷筒的二虎追羊箭,冷热兵器结合的三只虎鉞。最有创新意义的莫过于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这三种了,这三种火箭完全摆脱了宋型火箭的范畴,不仅是在外形上,内在的结构也改变了。首先是战斗部,宋型火箭的战斗部是铁制的箭簇,杀伤力小,功能单一;神火飞鸦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战斗部为爆炸型,并且含有铁片瓷片等破片来加大对人员的杀伤效果,火龙出水的战斗部则是纵火燃烧型的,在海战中可以焚毁敌舰。其次是推进用的火箭,以并列的火箭来增加推力,火龙出水更是采用了两级火箭,射程更远! 明代的火箭的性能在当时是领先的,戚继光在抗倭时曾经大量使用箱式发射的宋型火箭,并将其装在独轮车上,列于阵前,倭寇挡者披靡。但是到了清朝却从军队的装备中消失了,着实令人费解,在仔细分析了明代火箭的缺点后,对这种情况作了推测。 明代火箭有三大缺点: 1-杀伤力弱。当时的主力装备以宋型火箭为主。铁制箭簇对没有防护的士兵和马匹是手杀伤作用的,当时sao扰沿海的倭寇多数是没有铠甲防护的,因此在抗倭时发挥了作用,但是当明末与装备盾牌的步兵及重装骑兵的清军对垒时效果大减,清朝遂对火箭这种武器的威力产生了怀疑。 2-射程近。通常最多只有二百步左右的射程,远不及金属管型火炮(红夷大炮的射程最远可达十里)。 3-精度差。应该说是散布太大,曾经看到仿古制作的一窝蜂火箭在长城上射击的情形:32支火箭完全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杀伤扇面,毫无轨迹弹道可言。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仿造的不好,而是宋型火箭在气动力外形上致命的缺陷所造成的,火yao喷筒绑在箭杆上造成了重心偏移,尾羽在普通的弓箭上起到扰流作用,从而使箭微速旋转,提高稳定性,但是对重心偏移的火箭而言则毫不适用,反而使火箭的空中轨迹无可预测。善于骑射清朝军队对这种武器自是没有好感。 神火飞鸦、火龙出水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这三种比较先进的火箭的外型也是值得探讨,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明朝当时的火箭设计制造时完全没有考虑到飞行时的阻力、升力等情况,神火飞鸦完全是单纯的模仿鸟类的外型。火龙出水的前端雕刻成龙头的形状多是出于迷信,没有丝毫的实际意义。这三种火箭在制作上是复杂的,工匠无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上的一致性,并列喷筒的同时点火也是一个问题,发射时仍然有安全上的隐患,以上的种种问题限制了这些先进火箭的运用和发展。在黑火yao时代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火箭的设计者们,直到无烟火yao发明以后西方才出现了性能较为完善的火箭。 火箭种类: 飞空沙筒:能回收两级火箭,薄竹制成,左右各一个火yao筒,互颠倒,一个推进,一个返回,主筒内装毒火,用时先飞敌阵,主筒喷发,然后飞回。 一窝蜂:每支箭长4尺2寸,下有一个4寸长火yao筒。32支火箭齐射,可射300多步。一般装于战车上,每车十几筒。 弓射火石榴箭:专用水战火箭,箭头后有一个石榴型火yao包,药包用二三层纸包裹,外用麻布裹紧,以松脂封固,并使火线向前。先点火线后射出,中敌船后水浇不灭。 神火飞鸦:身用细竹编,外用绵纸封固,内装zha药,裱纸为翼,身下4支火箭,可飞百余丈,落地即炸,可焚敌船。 火龙出水:两级火箭,箭身是用5尺长毛竹制,有头尾。头尾两侧各有半斤重起飞小火箭一支。箭后附一个火yao筒,箭尾有平衡。多用于水战。可飞二三里远。 钉蓬火箭:水战用。有倒须铁头,射中后铁头张开刺钉于帆蓬上。后有多个喷筒,中后便着,焚烧蓬帆,其效力远高于其它火箭。 战车 飞轮:轻型战车,身以木制,以竹为蔽,备有火铳、火箭,平时可拆卸,6人携带。遇敌组装,可屏蔽25人。敌攻即发射火铳、火箭,击退来敌。 屏风车:轻型战车。前及两侧有屏蔽,以抵箭石,车内有火器干粮,每车3人,轮流推行。遇敌可通过孔眼射击。驻营时摆列营外为屏。 火龙卷地飞车:兽形喷火战车,木制两轮,立有猛兽像,内藏火器24件,两旁设盾牌,车前有利刃,上有毒药。每车4人,轮流推车。作战时士兵推车冲进,并点火器药信,于是神火、毒火、法火、飞火、烈火从兽口喷出,毒杀敌军人马。 火柜攻敌车:冲击型战车。车厢长方形,两轮,轮高2尺5寸,辕长一丈,柜宽2.8尺,高2尺,车厢下架5杆尖枪,上有火箭100支,顶有油毡。战时2士兵点燃引信,百箭齐发,冲入敌阵,近战刺敌。 冲虏藏轮车:轻型战车。车辕长7尺,前安大盾,高5尺,面画猛兽,张大口。前辕2层,架刀枪8杆,车厢中放有火箭匣,内有火箭40支,用士兵2人轮流推动射箭。 偏厢车: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明朝前期火器装备: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合用药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孙承宗):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车营的装备: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骑兵2400人;辎重车夫512人;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其中鸟铳256枝;3眼枪1728枝;大小佛朗机共256挺;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其中大将军炮16门;灭虏炮80门;佛朗机256挺;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辎重车256辆。装备战马:官马296匹;兵马3024匹。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火器驮骡120头;辎重车驾牛256头。 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大弩256张;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火箭7680枝;大棒256条;藤牌256面;腰刀5888口。 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车正128副;管队臂手97副;车正臂手128副。 后勤部队详细资料: 人员编制:内将官1,中军1;军车兵30人;杂役兵254人;车炮兵1622人;全营共1908人。 装备火器:车载佛郎机160门(每门3人);鸟铳640枝(铳手640人)。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驾车用牛256头。 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绳桩96条;拒马枪256条;火兵尖担256架;火镰224把;灯笼354个;铁楸736把;铁撅496把;镰刀1216把;斧头128把;凿子128把;铡刀240口。 粮草辎重:米200石;黑豆500石;淇子299石4斗;炒面299石4斗。锣锅500口;铁锅256口;水袋500个;水桶256口。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 车营:战斗兵2048人;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全营官兵共3109人。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2%;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全营官兵共2699人。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一、3眼枪射击完毕后,可以拿来当锤使用;二、明军的鸟铳均负有一个枪叉,和欧洲同时代的火绳枪相同,技术参数差不多,可见威力不小;三、明军三才阵中,有一种骑兵叫“跳荡队”,估计是使用3眼枪的骑兵部队;四、明军大量使用火器,因此骑兵和军官均装备轻型铠甲;五、明军骑兵装备火器比例达到 48%左右,设想如果有大量骑兵突然冲出施放火枪,一般的军队是难以抵挡的;六、明军骑兵装备的鸟铳数量极少,主要装备的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七、戚继光认为鸟铳也适宜骑兵使用,因此推断戚家军的火枪骑兵应当是以枪法准确著称;八、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建制应该更接近朝鲜壬辰战争时期的明军,孙承宗在戚家军战术的基础上创建的车营编制比例和现代的装甲师已无区别,是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作战的利器;九、袁崇焕的直属部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水兵营资料 人员编制:每营编2哨,共510人。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大将军炮4门;佛郎机40门;碗口铳30门;喷筒500个;鸟嘴铳68支。 明朝水师 明朝水师综述——明朝水军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非常强大,综合作战能力可以列前七位,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战船的型号就达到了二十一种,如果加上福建和两广,型号更是繁多。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99%。 中国海军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据《武备志》云“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由此可见中国海军船型大,干舷高,在冲撞等近战场合有明显优势。 明朝东征水师——[1]大福船:一号称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2]二号福船:二号称福船较一号稍小,“合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3。5米,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yao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乘员*人,水手9人,战士55人,据《武备志》描述,这种巨船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需从第三层的梯爬上,两旁用板翼作栏,人靠在上面作战,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实为海战利器。 福船的缺点是机动性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顺风顺潮,而回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阔大洋,在里海则易胶浅,须跟哨船接济”。(《续文献通考》) [3]草撇船:福船型中的第三号称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4]海沧船:福船型中的第四号称为海沧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约七八尺,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武器装备有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 [5]苍山船: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又名苍山铁,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5尺,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