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曲有误在线阅读 - 第185章 安抚南四郡

第185章 安抚南四郡

    第185章安抚南四郡

    士武感觉到周瑜声音中语气的变化,也不在多说,道:“周将军说的有理。”便岔开话题,将两人的尴尬抛开。

    周瑜道:“士大人,有一件事情我倒是想认真的问一问,不知士大人可否解答?”

    士武爽快的回应道:“周将军尽管直说。”

    周瑜道:“我曾听南边行商的商人说士大人在交趾郡和九真郡培育出一种产量极高的水稻,数年间产量大增,不知可有此事?”

    周瑜的话刚问出口,士武脸色微变,但是士徽却再也掩饰不住,冷笑道:“周将军真是通天的本事啊,居然连这种事情都知晓的一清二楚,看来我倒是小瞧你了。”也难怪士徽立即露出如此大的敌意,士燮派人在交趾郡和九真郡培育水稻之事,知道的人整个交州也寥寥可数。哪想到从未踏**州寸土的周瑜会知道的如此清楚。

    士武也脸色严肃起来,他看着周瑜,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茶水已经微凉,但是却一点都感觉不到那种凉意。

    周瑜的这话说得太让他惊讶了。要知道这件事情在整个交州也知之甚少。因为就目前而言,也只有交趾郡和九真郡,以及更南边的日南郡三郡才种植新式水稻,产量相比以前那是大大的提高了。整个交趾郡的粮仓都储备颇丰,这么机密的事情,可不是周瑜口中行商所说那么简单。

    周瑜看着他们叔侄二人各自变了脸色,笑道:“士大人,士公子的话言重了,其实我说这件事情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说如今天下大乱,流民遍地,百姓衣食无靠,归其原因,一者贪官污吏横行于道,二者便是天灾连年,粮食收成欠奉,我也不瞒你们,我在武昌也招揽了大批有经验的老农试验,只可惜城效并不是很大。我也是偶然的机会才听到交趾郡水稻所产颇丰,所以希望能从交趾郡购买一批粮食种子,在荆州试种,不知士大人觉得我的要求如何?”

    士武听了周瑜的话,道:“没想到周将军不仅武略了得,居然对农事也感兴趣。”

    “民以食为天,你我既然为天子牧民,当思想尽办法使民丰足,你觉得如何?”

    士武这时候想起了自己兄长士燮的话,自己的兄长士燮在自己临行前已经想到了这一方面,如果说周瑜厉害,那士燮则更加厉害了。

    士武笑道:“周将军说的不错。说实话,这件事情我倒也能做些主,我兄长试验的初衷,便是能够在气候适宜之地推而广之,这也不违背他的意思,只是。。。。。。”他看向周瑜,停下话头,端着茶杯,似乎在等待什么。

    周瑜道:“只是什么?”

    士武道:“我想知道周将军想拿什么来换?”

    周瑜淡然一笑道:“士大人如此说,我也就放心多了。我能拿出来的自然是士大人需要的东西。”

    “哦?什么东西?”

    “铁器!”周瑜朗声道。

    什么?

    周瑜的话不仅让士武一愣,就是连士徽也经不住恍然,这个小子,确实有些门道。

    交州物产也算纷绕,但唯独缺铁。而荆州却有许多铁矿,周瑜主政江夏之后,在鄂城设冶铁司专司鄂城铁事,年产量颇大,几乎支撑起整个荆州的用铁量。虽然朝廷施行盐铁官营制度,但周瑜却也将一部分铁制成农具,发到百姓手中,使劳动工具都有了质的提高。

    士燮在周瑜提出通商修路两条的时候,便已经猜出周瑜应该还有后着,因为周瑜四海商行在交州也开了分行,并且曾经购买过为数不多的交趾郡水稻种子,因为交州对水稻种子管制及其严格,所以士燮一猜之下,便知道这是出自于周瑜的授意。

    士燮也不怕这些种子流入荆州,因为试种的土地要求极严。荆州不一定能够试种成功,就是试种成功了,交州也有土地肥沃之地,不惧荆州。

    还不如顺着周瑜的心思,正好换些需要的东西。

    周瑜笑看着士武,道:“士大人觉得如何?”

    士武道:“庐江周郎,今日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寒意,你是个可怕的对手。”

    周瑜道:“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朋友。”

    士武也非常大度,大笑道:“我们不是已经是朋友了吗?”

    周瑜道:“正是。”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起来。互相饮了几杯,士武才笑道:“不过这次我先来表达我的诚意,来人,带上来。”

    帐外几名交州兵抬上来几个麻袋,士武站起身,然后走到麻袋旁边,周瑜也起身走过来,这两人既然起来,其他人当然无法在坐着,一起围了过来。

    士武示意卫兵将其中的一个麻袋打开,便露出白花花的大米来。无论平时乱世,粮食都是让人安心的存在。

    周瑜伸出手,从粮袋里,取出一把大米,但见大米的颗粒非常饱满,比荆州这一带种的的大米要大上许多。

    士武指着大米道:“周将军,此物得来不易啊,五年前家兄在交趾郡大集诸郡善于农事者,在交趾郡试种三年,方有小成。然后才推广到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所耗人力物力颇巨,这十袋大米便是家兄送给周将军的见面礼。”

    周瑜心中暗道:“士燮真是个实干家,没想到能在汉末就已经弄出这个东西,这种超越世人的实验精神确实值得学习。”他微一沉吟,道:“好,既然士大人如此的爽快,我也不能太小气。我荆州铁产地以鄂城为首,现在我就承诺,除了和交州所行的与大米交换的铁矿外,我愿意以鄂城年产量的一成优先低价卖给交州,如何?”

    士武急道:“此话当真?”

    周瑜道:“君子一诺,千金不易!”

    士武伸出自己的手,道:“好。”

    随后二人举行了严肃的仪式,正是歃血为盟,和交州的结盟,暂时安定了荆州南境的安全,为荆州的发展谋得了短暂的和平。送走士武一行之后吧,周瑜才满身疲惫的回到后帐。周瑜这些日子,又是打仗,又是和士家人玩心计,可以说是身心俱疲。有时候周瑜也在想,要不要这么拼命,可每当有这种退缩的情绪产生时,脑中便会出现王淑婷的影子,瞬间这种想法便会烟消云散。在这个乱世中,绝对要掌握主动权,绝对要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公子,该沐浴了?”小竹悄悄地走过来,看着周瑜发愣的影子,低声说道。

    周瑜回过头,看见已经渐渐出落成美人坯子的小竹,嘴角露出一种浅笑,道:“嗯。”

    人生在世总有需要坚守的东西,总有需要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守护的东西,守护的人。

    而自己需要守护的人,很多。

    若是自己倒下了,或者自己都放弃了,那让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牵挂的人怎么办?

    为人鱼rou?

    这是万万不行的。

    周瑜在桂阳又停留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巡视诸县,然后和苏代定下了桂阳的基本发展战略,周瑜的许多词语,苏代都没有听过,但是周瑜稍一解释,便能知晓其中的含义。

    周瑜也很欣赏苏代的急智。这一日周瑜刚和苏代回到桂阳郡。周瑜道:“和江夏郡一样,现在桂阳郡无兵事,第一要务便是开垦荒地,所以我准备在长沙郡和桂阳两郡厉行屯田制度,你要好好的把握这短暂的机会,将桂阳给我发展起来。要让桂阳、长沙成为江夏、南郡之外的第三个,第四个粮食基地。”

    “末将明白。”

    “嗯,你驻守在此地我放心。威胁桂阳者,也就是南面的南海郡和苍梧郡。士家已经和我们达成协约,短时期内不会成为外忧,倒是张津此人仍旧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你时刻监视就好,若他赶来,你只需击溃便好,无需进入交州界,明白吗?”

    “喏,请主公放心,末将一定让桂阳郡固若金汤。”

    周瑜又转身对周峰道:“苏代在文武之道上颇有新创,你跟着好好学,务必替我守好桂阳。”

    “喏。”

    归期将近,北边局势依旧不稳,周瑜也不能在这里多加逗留。细作安排后,于三日后,率领武昌军主力北返。这一次周瑜并没有用战船运兵,而是所有将士走了陆路。

    周瑜这次回到武昌,也待不了多久,还是要北上。在北方作战,步骑兵的需求要远远大于水军的需要,现在正是磨砺军队意志和战力的最佳时机。

    周瑜一路上或昼行夜宿或夜行昼歇,只用了不足十天的时间便抵达长沙,长沙郡现在是周瑜兼领的大郡,而且长沙才真正是荆州的腹地中的腹地。也是周瑜日后改革的重点,所以周瑜连夜召见黄忠和李通,向他们授以秘事,长沙日后要成为荆州的粮仓,现在便是改革的最好机会。周瑜已经先期命令江夏抽调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文臣士子,赶来长沙听用。周瑜一一为他们安排职位,对于黄忠,他是大将之材,所以让他统领全局。至于李通,则更侧重于民事上,尤其是垦荒屯田一事,就交于李通全权处理。

    黄忠道:“主公,此次北上,末将不能相随,主公万事小心才是。”

    周瑜道:“嗯,我不在武昌,长沙之事就交给你二人了,一定要记住,于民休息,休养生息。”

    黄忠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