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出宫记(四)
因为太子“酒醉不醒”,我们推迟了回宫的时间。我也正好想跟爹娘多聚一会,多吃一顿团圆饭。 没想到的是,就在我们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居然又有一个家伙拎着一只蛐蛐笼子找上门来,说太子和太子妃殿下看中了他的蛐蛐,叫他把蛐蛐送到太尉府来领赏钱。 父亲叫人把他领进大厅,当着满座宾客问他:“今天下午府门口发生的闹剧难道你没有听说吗?” 那人说:“小人听说了一点点,好像是有两个人献了蛐蛐,来府里讨赏钱,结果没讨到。因为府里说太子喝醉了,一下午都在房里睡觉,根本就没出去。” 父亲皱着眉头说:“那你还来?” 那人说:“小人也怕遇到了骗子,所以就没有献上蛐蛐。他们又说要买,可是没有掏出银子,只掏出了一张银票。小人还是没答应,怕银票也是假的。最后他们没办法了,本来是要走的,可是太子不肯走,吵着非要这只蛐蛐,太子妃就叫小人自己提着蛐蛐来府里领赏。小人想,反正蛐蛐还在,来一趟就来一趟,怕什么呢。” 父亲指着太子和我说:“这就是太子和太子妃,你的蛐蛐,是他们要你送来的吗?” 那人只看了一眼,就立即摇头。 父亲想了想,又问:“你家里还有别的蛐蛐吗?” 那人开始说“没有了”,但当父亲问他家里还有没有别人的时候,他突然脸色大变,嘴里咕哝着:“天那,家里的那几只不会……”,慌忙磕头告退,跑了出去。 他走后,席上有人说,这人是洛阳有名的蟋蟀牙子,专门倒卖蟋蟀的,家里平时至少都有好几只存货。若他说的那帮人果然使的是调虎离山计,那他这回可损失惨了,他的蟋蟀,一只起码值好几百两银子。 父亲听了大怒。下午已经责令洛阳太守去查办此事了,想不到那些人胆大包天,居然还敢继续作案。在这天子脚下都如此猖狂,这不是在公然挑战大晋律历的威严吗? 父亲当即换来张华,让他把刚刚发生的事写成一个折子送到太守衙门去,让太守追加人手,务必要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努力想要从父亲脸上看出什么,但一直到最后离开太尉府起驾回宫,我都没有从他脸上看出任何端倪。 也许是我太敏感吧,只要是我父亲参与的事,我都觉得肯定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而是另有内幕。 就像上次张华的事,我就怀疑从张华被判‘斩立决’,到他后来被我父亲收用,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局。而今天晚上的事,我也怀疑是我父亲一手安排的,他并没有真的相信我扯的谎,但他努力帮我圆这个谎。为了增加可信度,他又当着诸多宾客的面演了一出戏,让那人与我们当面对质,好彻底撇清我们的嫌疑。 坐在回宫的车辇上,我一直都在琢磨着这件事,太子就一直在玩着他的蛐蛐。 没错,那两只蛐蛐现在就在他手里。他把它们关在一个笼子里,然后无比兴奋地一路看它们干架。 我也知道让他把这两只蛐蛐拿回宫是非常危险的,但不让他拿回来,他就根本不动窝,一副小无赖的样子,摆明了就是:不让本太子带蛐蛐回宫,本太子就不回宫。 一直拖到酉时的最后一刻,才不得已让他带着蛐蛐上了车。再不走,宫门就要关了。而让太子留宿在外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夜的防卫工作要如何做?难道连夜调禁卫军来太尉府吗? 看着那两只蛐蛐,我又头痛起来,这两只烫手山芋,拿回宫了要怎么办呢?上次做得那么隐秘,还是很快就被人揭发了。在宫里,到处都是窥探的眼睛,要藏一样活蹦乱跳,尤其是还会叫的东西,实在是太难了。 看着两只蛐蛐互相斗得剑拔弩张、你死我活,我突然计上心来。 回到东宫后,稍事洗浴,太子就拉着我进了寝宫,然后赶走了所有的侍从。我知道,他要玩蛐蛐嘛。 这晚又玩到了很晚了才睡。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一睁开眼睛就找他的蛐蛐。我主动下床去给他拿蛐蛐笼子,一提起笼子,我就叫了起来:“太子殿下,大事不妙了。” “什么大事不妙了?” “你的蛐蛐,不动了耶,不会是死了吧?” 那人一骨碌滚下床,一把抢过笼子,这一看,先是不置信,伸手进去拨啊拨,口里嘘啊嘘,半晌都没反应后,居然,一咧嘴,回身抱住我哭了起来。 我半拖半抱地把他弄上chuang,让他在被子里哭了个够,嘴里一面安慰他一面分析说:“这蛐蛐那么好斗,你把它两只关在一个笼子里斗了一夜,那还不斗死了?你看人家放蛐蛐的不都是一只一个笼子?你见谁是两只放在一个笼子里了的?” 他鼻子抽搐着:“可是斗蛐蛐的时候,不都是两只放在一个笼子里的吗?” “那是人家在斗的时候啊,斗完了,不就拿出来分开放了。” 他想了一想,算是认同了我的说法,可又立刻指责我说:“你既然知道,为什么昨晚不告诉我?害人家把两只蛐蛐关在一起斗了一夜,活活地斗死了,我可怜的蛐蛐哦,呜……” “我昨晚没想到嘛,我又不是蛐蛐行家,我哪知道这些讲究啊?我也是看蛐蛐死了,才突然悟出这个道理的。”这个理由该合情合理吧。 他听了也没话说了,只是看着笼子里两只死翘翘的蛐蛐,又忍不住大放悲声:“我的蛐……”,一床大被子劈头盖脸而来,将他的声音吞没了。 我在被子里抱住他,不停地拍着哄着。唉,为了这两只晃来的蛐蛐(正因为是他亲自上街晃来的,没花一分钱,所以在他心里格外珍贵),他还不知道要伤心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