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古代幸福生活在线阅读 - 第五百九十六章,回来(六)

第五百九十六章,回来(六)

    世子回到王府里过年,并没有见到几个人。人人都想见他只是见不到。唯一见过世子多次的就只有薛宝绢了。

    张含冬回到家里来就是不高兴,先摆着脸色给母亲看,往张夫人房里榻上一坐,绷着小脸儿不高兴。

    宝贝女儿不高兴,张夫人从来就是要“心肝呀,宝贝呀”地哄到好为止,现在看到又不高兴了,坐到女儿旁边去猜测:“我的儿,怎么又不高兴了,是郡主说了什么还是和薛姑娘,郑姑娘又生分了?”

    “没有。”张含冬只是拉着小脸儿,从来一不高兴就是这样,张夫人也不着急慢慢地哄到好为止,满面笑容地喊一声丫头:“今天又给姑娘打的过年的首饰,快拿过来。”

    一件新巧的首饰送到张含冬面前,张夫人才又问道:“那就是和陆姑娘又生气了?”然后宽解女儿的小心思:“倒是不要常生气的好,你不进王府里陪郡主玩,又有谁能陪着。”扳着手指把说过的话再说一遍:“现在南疆的世家,不过这几家,人人都进王府里去,就是不得常去的娄家姑娘,我听说一个月也进去两、三次呢。”

    张含冬这才说话了,还是不高兴:“可不是,以前就只有我们四个人进去陪着,倒还好算清静。要过年了,走亲戚的人也回来了,在京里的人也回来了,姜姑娘、严姑娘、华姑娘也是天天去,却原来京里就见过,房里都是人,亏得郡主也不烦,要是我,早就都撵了。”

    “你就是为这个不高兴呀,”张夫人觉得找到了原因,再让丫头给女儿送上一碗喝的:“家里煮了半天等你回来用呢。”看着女儿接过来,张夫人还是一脸笑容地道:“听妈的话,睡一觉在家里呆两天再去吧,又不用你天天都去。”

    端慧郡主只待见薛将军家的女儿,张夫人也是知道的,看着女儿仍在气鼓鼓的小脸儿,张夫人只觉得小孩子生分是有趣的:“在家里好生生地呆着也很好,让你去陪小郡主,不过是图着别人知道你也和郡主在走动罢了,少去两天也使得。”

    “不行,”张含冬快要和缓的小脸儿又板了起来:“我明天还要去。”然后就开始落泪:“母亲没有本事,父亲也没有,就是哥哥天天吹得好,也是一样无能不中用。”房里开始下泪雨,泪水花花地张含冬“呜呜”地开始哭。

    慌了手脚的张夫人赶快对丫头们道:“快去请了老爷来,再请了公子来,想来是他们得罪了姑娘,快请了来问个究竟去。”

    不一时儿,小张大人和张大人一起进来,没有进来先听到呜呜的哭声,然后就是张含冬的数落声:“都不中用,哥哥不中用,父亲也没本事,母亲更是不行。。。。。。”一家人挨个数落一便。

    张大人进来也是纳罕,对小张大人道:“想来是你得罪meimei了,或是她要什么东西你没有给她?”听着女儿口口声声把一家子人贬得不能再贬,张大人板起脸来:“你这个孩子,吃穿都由你,素日哥哥也最疼你,怎么把一家人都说上了。”

    小张大人看着母亲对自己使眼色儿,赶快在中间圆转:“父亲不用教训,meimei是从王府里回来就不高兴,母亲换过衣服去王府里问一问就知道了。”

    就是张大人也点头道:“这也有理,想来是小姑娘们又闹别扭了。”自家的女儿向来是娇惯的,在家里不比端慧郡主差到哪里去。

    不想张含冬听了这话,看着母亲果然是站起来要去换衣服,更是放声大哭:“又去做什么,就去也晚了,”然后一句一个:“从来心里没有我。。。。。。”

    小张大人和张夫人看着张大人气得胡须都在抖动,一边一个过来劝张含冬:“快别胡说,父亲要生气了。”劝了好一会儿,张含冬才哭哭啼啼说出来:“薛姑娘一个人倒见了世子足有五次。”张含冬把次数也数得一点儿不差。

    原来是为了这个,张夫人对着儿子笑,张大人怒容稍减,小张大人嬉皮笑脸地:“这又是什么正经事情,自己瞎寻思。”看着父母亲对着自己一起怒目,小张大人对着动不动以哭来要胁父母亲的meimei还是嘻嘻哈哈:“我也烦着呢,那个京里来的于大人,软硬都不吃,骂他装听不到,赶他也不走,前儿我们笑闹,把他的紫砂壶也砸了,看着他气得脸色都变了,居然还呆着不走。”

    赶走京里的这些官儿,是这些南疆世家最爱做的事情,家里对着当官办差事的公子们这样做事情,都是装作看不到。张大人也哼一声道:“他倒来问我田税的事情,我说我不知道。”

    坐在雕花束腿地凳子上的张含冬听着父亲和哥哥这就岔开了,重新开始放声大哭起来。张大人皱着眉头对夫人道:“这是什么大事情,要哭成这样子,”小张大人则对母亲笑着道:“母亲只问问meimei,想来是知道薛姑娘为什么一个人见了世子五次的原由儿,”

    摇头笑的小张大人很是佩服,连次数都数过了,那么这原由儿一定是知道的。果然张含冬继续哭道:“先是世子见了薛姑娘一次,是薛将军往家里送的东西,请世子带回来了;然后就是薛姑娘见世子,给薛将军带东西,再然后再见世子,说拉下来一样;然后再见世子,又拉下来一样。。。。。。”总而言之,薛家总是拉下来东西,第二天或是隔一天就想起来了。

    在张含冬哭哭啼啼的声音中,多了一个大笑声,是小张大人哈哈大笑起来道:“这个主意儿倒是不错,薛夫人敢是一个忘事的人,天天拉东西。”再对着母亲做鬼脸儿:“咱们家里也有人在军中,母亲也让meimei去这样做吧,装记忆儿差,一天让meimei跑三趟的好。”

    “你就不要笑,”张夫人看着女儿哭,儿子笑不可仰,对着小张大人责备道:“你这是什么主意儿,咱们家里在军中的人离世子的住处十万八千里,再说又系旁支,只有过年过节来见一面,我可见可不见,这会子帮着送东西,听着怪怪的。”

    张大人听到这里,对夫人道:“这就是夫人的不是了,我们族里人多,我也时常对夫人说过,平时不常往来,过年的时候都见见吧,哪怕说一句话儿呢,你只是由着自己性子要见不见的。”张大人觉得自己不应该管女眷们的事情,可是眼前至少问题就出来了,张大人这才说上一声。

    一提到这样的事情,张夫人当然是理由多多:“过年忙了,我也累了。。。。。。”诸如此类一大堆理由,想来想去张夫人也找不到理由让张含冬去见世子,出的主意都被张含冬否了:“你就大方去请安了,”

    “华姑娘做过,院门上的人就挡了,”小张大人也出主意:“那你在王妃房里从早呆到晚,世子总要去给王妃请安的吧,”小张大人挤眼睛:“到时候你装晕倒装失手打了茶盏。。。。。。”

    张大人夫妻一起斥责:“这还是大家公子哥儿吗?这是街上没有体面的混无赖才是。”然后张大人看着女儿在哭更是心烦,先骂了小张大人:“出去,在这里添乱。”小张大人这才得已出了来,一个人还在笑,薛家这是弄什么鬼,见天儿拉东西,王爷把世子藏得紧紧的,摆得高高的,小张大人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能雀屏中选。

    这个时候儿,薛宝绢在房里也是不高兴,站在地上对着母亲噘嘴儿:“不去,我再也不去了,天天让我去,还要呆足半炷香的钟点儿,要去母亲自己去。”

    “你要听话,”薛夫人在家里是搅尽脑汁才想起来再送一件什么去,对女儿说以前就知道要花时间劝,前几次让她去,都没有少劝过。看着站在地上的女儿瞪着眼睛噘着小嘴儿还在抱怨:“胖倌并不是次次都在房里,我呆不够半炷香的钟点儿,害得我真难过。”

    薛夫人又好气又好笑地道:“你天天是在同胖倌小王爷在说话,不是在同世子在说话。”直眉瞪眼的薛宝绢一听让自己去见世子就觉得不高兴,对着母亲道:“可不是,不然的话怎么能呆得住半炷香的钟点儿,”然后很得意地翘一下小鼻子:“我可是打听过,胖倌过去了,我才去的。”

    “我要打你才是,”坐着的薛夫人扬起手掌来,脸上是薄怒:“对你说过多少次,你父亲在军中从来辛苦,世子爷在军中想来也辛苦,你去世子那里,多多问候一下父亲在军中好不好,什么钟点儿起,什么时候钟点儿睡。

    然后再问候世子爷,军中日子辛苦,让他多多注意身体才是,这不就有话儿说了,这么大的姑娘了不知道问候人,看我打你才是。”

    薛宝绢看着母亲举起手来坐着不动,已经在往门口走了,一面走一面还道:“我小呢,妈又忘了,前儿表婶来说我长这么大了,妈不是说我还小,”说着人已经走出去,半开的门帘犹未合上的时候,有一句话传过来,虽然没头没脑,薛夫人一听就要笑,薛宝绢在门外又道:“谁有那么多的话儿同他说。”这是指的世子朱睿。

    这个傻女儿,做父母的想尽办法给她找机会,不想就遇到这孩子三分呆,薛夫人叹一口气,做父母的人真是辛苦呐。

    在家里被母亲好好说了一夜的薛宝绢第二天不得不拎着一个小包袱再去王府去,一见端慧郡主先就问一声儿:“胖倌在哪里?”

    “在大哥那里,”端慧郡主正在吃早饭,听到这样的问话不奇怪地道:“大哥从来吃得早,你要去就可以了。”这几天里薛宝绢对着端慧郡主也诉过一次苦,端慧郡主要么是理解:“我母亲虽然不怎么忘事情,忘起来也会忘上一、两件。”

    要么就是安慰宝绢:“大哥不怕人的,你只管去吧。”一听到胖倌在世子那里,薛宝绢赶快拎着小包袱就去了。

    到了世子院门先遇到的是朱小根,朱小根是见怪不怪了,这位薛夫人一定是开始忘事了,今天送一件,明天又送一件来。

    朱睿也不奇怪,因为薛宝绢被逼无奈在第三次来的时候,当时房里没有人,就怯生生地说过:“我可不可以在这里和胖倌玩一会儿,我妈说,要问候世子爷,陪您说上半炷香的话才成。”朱睿也只当成是薛夫人的恭敬,自己在薛将军的军中,薛夫人是担心薛将军有不周到的地方,所以对宝绢是格外的有笑容,就是薛将军知道了,也会心里放心才是,我在他军中好,所以对他女儿亲切。

    房里坐着的胖倌看到宝绢很高兴,朱睿就在家里这些日子,看看幼弟格外让父母忧心,朱睿有时间就时时带着胖倌,慢慢告诉他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一会儿兄弟两个人刚吃过早饭,朱睿坐在榻上在听胖倌背昨天晚上教给他的三字经,薛宝绢就这个时候进来了。

    “先背完,”朱睿看着胖倌立即就分了心思,转过脸来对着宝绢招招小胖手,朱睿先责备一句。胖倌快快乐乐把下面的都背完了,然后对大哥道:“我和宝绢jiejie玩。”

    朱睿点点头道:“就在这院子里不许出去。”看着薛宝绢和胖倌高高兴兴出门去了,朱睿拿起身边放的一卷兵书在手上看,这是父亲书房里新得的。看了没有一会儿,就听到外面一阵笑声,胖倌笑得最响亮。

    一般来说,胖倌作弄人的时候才会笑成这个样子。放下手中兵书的朱睿走出门来,也是一笑。院子里薛将军的女儿宝绢和胖倌两个人,一个人肩膀上扛着一枝子梅花,正在沿着院子里并排走,看到朱睿出来,胖倌挥挥手:“大哥,我们在熏院子。”

    是胖倌说衣服可以熏香,院子里有花的地方也香,没花的地方就不香了,两个人一人摘了一大枝子梅花,扛在肩膀上,沿着院子到处走,说是在熏香。

    负手廊下的朱睿含笑看了一会儿,果然约到了半炷香的钟点儿,薛宝绢放下梅花来,对胖倌道:“你还要跟着世子念书呢,我要去陪小郡主了。”

    胖倌倒是没有再留恋宝绢,只是问她:“你几时还来同胖倌玩呢。”两个人约了一下时间,朱睿听一听,象是转眼都会忘掉,宝绢说:“我有时间就来陪你玩儿。”胖倌点头:“我等着你。”

    一个人说的是虚无飘渺的钟点儿,一个人贪玩下一时不知道会在哪里,也认真点头:“我等着你。”这就算是约完了,薛宝绢在院子里对着世子行了个礼,这才出院门去。

    这里胖倌丢了梅花枝子,回到朱睿身边来,伸出手来给朱睿闻一闻:“香吧,我今儿不洗手行不行?”

    “不行,”朱睿重又抱起弟弟来往外走:“咱们去看母亲吧,在母亲那里好好洗个手。”兄弟两个人往妙姐儿房里来。

    明天就是除夕夜,妙姐儿在房里正在听管事mama们说过年的准备事情,看到朱睿抱着胖倌进来,也是微微一笑,薛夫人煞费苦心,让宝绢一次又一次地去见睿儿,也问过朱睿并没有不耐烦的神色,而薛宝绢去了只是和胖倌玩一会儿就走了。

    “和大哥在做什么?”妙姐儿让儿子坐下来,先问的是胖倌。胖倌很高兴对母亲道:“昨儿夜里大哥教我念书,今天早上背来着,又和宝绢jiejie给大哥熏院子的。”然后眼睛往外看:“我给母亲也熏一熏。”

    朱睿让丫头们打水来给胖倌洗手,再告诉他:“不许再外面疯玩去,在房里安生一会儿,不是刚玩过。”

    对着儿子笑的妙姐儿道:“不想胖倌倒听你的话。”这才慢慢问出来:“宝绢今儿也在?”朱睿回了母亲的话:“在呢,在端慧那里呢。”

    妙姐儿笑一笑道:“有两天我没有见她了,中午你父亲不在,让她也一起来吃饭吧。”对银文道:“去告诉小郡主,中午留宝绢姑娘在我这里吃饭才是。”

    薛夫人这么有心,妙姐儿也觉得就成全一下吧,至于过不过得了表哥那一关,那也听天由命吧,儿女姻缘其实是天定,不是做父母的可以强求得来的。

    中午吃了一顿饭回去的薛宝绢,一回到家里就被母亲拉着问东问西:“你坐在谁的旁边才是?”

    薛宝绢今天高兴,觉得可以对母亲大交差一次,赶快告诉薛夫人:“我坐在世子旁边呢,”薛夫人刚欣喜一下,下一句薛宝绢又接着道:“世子对我和胖倌说,吃饭不能说话,所以我们两个都没有说话,到吃完饭了,才和胖倌说了两句话。”

    哭笑不得的薛夫人看着自己还在一团高兴的女儿,还在说话:“妈,我今天跟世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久吧,你可以高兴了吧。”至少那房里有世子不是吗?薛宝绢这样想。

    叹气的薛夫人站起来净手又去佛前上了三炷香,这可怎么办?一个傻丫头。给她找了这么多次的机会她都不当一回儿事情,想想明儿是三十,世子据说是过了初三就走,这几天里当然陪伴的人多是不去,就初一去王府里拜个新年就在自己家里过年。这件事情就听天由命吧,薛夫人也这样想。

    初四的一大清早,朱睿起来先去父母亲房里请安,朱宣只是几声交待:“别丢我的人。”就是这一句,妙姐儿则不象儿子第一次走要说:“恨你父亲。”只是把朱睿的行李包袱又看一遍,再交待一下吃食盒子里都是什么。

    早饭后兄弟几个人送到门口,父母亲依然是没有送。胖倌手里拿着木头玩偶,这一次也没有哭。朱睿只是交待胖倌最多:“家信里再听到淘气不听话,大哥回来再也不给胖倌带东西,也不再带着胖倌睡觉。”

    端慧郡主“嗤”地一声笑,胖倌当然会点着胖脑袋说:“胖倌知道了。”但是大哥前脚一走,胖倌会是什么样子就不知道了。

    朱睿再瞪了端慧一眼,再交待两个弟弟:“好好教胖倌,总是教邪门歪道。”大家一起点头,胖倌的胖脑袋点的最多,好象小鸡在啄米,啄完了最后问一句:“下次来给胖倌带多多的东西吧。”

    哥哥jiejie们一起笑起来,朱睿也笑了,道:“好,母亲家信里说你好,就给你带多多的东西回来。”都交待过了,朱睿这才转身上马,看一眼站在家门口的弟妹们,刚要举鞭子,就听到毅将军又说话了:“大哥,我再去看你,别冲我瞪眼睛。”

    朱睿也是一声笑,回过身来正要再教训毅将军两句,听着三弟朱闵和meimei端慧也说话了:“我们也去看你,不要瞪眼睛。”把话咽回肚子里的朱睿只得一声笑,然后挥动马鞭,身后犹有家人的温情,世子朱睿带着朱小根主仆两个重返军中。

    依然是先回去薛将军那里,总要三月才到周亦玉军中。主仆两人一路兼程,起早赶晚地回到军中,算是比较早回来的人了。

    朱宣接到第一封太子殿下来的信以后,是世子到周亦玉军中半年以后,还是秋天的光景儿,在书房里的南平王看过这封信,觉得可以出一口长气了,太子殿下大局已定,暂时就不会再有什么纷争。

    想想这几年太子党,皇子党,皇叔党,弄得人头昏昏的,做一件事情要考虑太多,现在总算是轻松了。想想太子缺钱用,重新把晋王起用了,晋王挣这些私钱也有他的手段,至少弄私盐是他的本事,皇上都不置可否。。。。。。

    把信袖起来,看看天色近晚,朱宣出门往房里来,把这封信拿去给妙姐儿看,再想想端慧这门亲事,不想攀上了长公主,朱宣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看明白这亲事是绝对的好吗?

    在院门外看一看隔壁世子院墙上冒出来的红叶,儿子现在周亦玉那里了,听说也不错,朱宣微微一笑,明天就去看他去,照这个样子看,世子四平八稳接过军权是没有问题的。

    想到这里的南平王,这才往院子里走进来,院内秋风吹动秋千架,就有一声“依呀”,红色的秋千架在风中轻轻摇荡,朱宣走过去用手推了一下,妙姐儿不打秋千了,就是端慧也打得少,到是再有一个小姑娘打打秋千想想就不错。

    要么就是妙姐儿再生一个,要么就是赶快有孙子。想想自己的同龄人,孙子都到处跑了,朱宣这才想起来,亲事还没有呢,给世子订哪一家呢,挑花了眼的南平王自己也觉得头疼了,不过就是这些人,一遍一遍地看来看去,反正是不能尚主,这一点儿上,朱宣坚决到底。

    亲家武昌侯就是一个好例子,公主殿下风生水起,门客过百,又生下一个女儿的高阳公主在女儿满月的时候卧在榻上还在参与政事,武昌侯给朱宣的信里也多有抱怨,要让端慧早早与文昊成亲,武昌侯要与儿子媳妇过去,信里告诉过朱宣:“文昊成了亲,我就带着他们夫妻二人西山园子里过去。”

    “表哥回来了,还不进来,只是在外面站着。”妙姐儿从房里走出来喊一声,窗户眼里早就看到人在了,只是一个人摇着秋千不进来。

    朱宣却是招手:“过来,表哥陪你玩一会儿。”妙姐儿过来是过来了,还是觉得不象:“我还要打秋千吗?让人知道了,这面子往哪里搁。”

    按着妙姐儿坐在秋千上,朱宣用手推着秋千,看着妙姐儿笑:“你七老八十了吗?怎么就打不得,以前虽然不喜欢打,房里没有秋千,你还要来找表哥,说不装了。安生坐着玩一会儿吧,你这个孩子。”

    “以前,”坐在秋千上的妙姐儿也喜笑颜开了:“当然要找表哥要不是,表哥说疼我,总是都给的。”秋千晃两下高高低低地起来,妙姐儿看到朱宣袖子里的一封信,先问道:“是睿儿的信吗?”

    朱宣摇头道:“不是,”把秋千停下来,把信给妙姐儿看:“太子殿下的信,进房里看吧,这院子里快看不清楚了。”

    夫妻两个人并肩往房里走,进到房里妙姐儿看过这一封太子殿下冠冕堂皇发号司令的信时,也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以后办差事总算是只有一个主子了,这些年弄得人心乱乱的,妙姐儿把信合上再问上一句:“贵妃娘娘那里又是怎样?”

    现在不仅是保皇党,太子党,皇子党,还有贵妃党和公主党,郑贵妃在多年宫廷中都能站得住脚,为儿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把握朝权,也是紧握手中权利。有一次朱宣哭笑不得回来告诉妙姐儿:“贵妃娘娘与太子意思居然相左。。。。。。”这还让人怎么办差才是?

    “女人,”朱宣先就这么一句,看看对面的妙姐儿,也是个女人。可是妙姐儿与表哥夫妻一心,封地上也有王妃党这么一说,妙姐儿加之青眼的书生们能人们也是不少,可是夫妻是一条心。

    郑贵妃先只想着自己儿子,与皇帝当然就不一条心了,现在权利到手,眼看着胜利在望,贵妃娘娘又觉得权利在手什么都好,与太子殿下这一年里倒是分歧不少,朱宣想到此,再把下面的话说完:“就是公主殿下,只怕成了长公主以后,也是依然如故吧。”

    看着朱宣有几分嘲讽的面容,妙姐儿笑一笑道:“至少太子殿下能正大光明的有信来,也算是天下一统了。”

    至少这几年来,京里是明旨不许进京,也是有怕太子与外官勾结地意思,太子殿下隐忍再隐忍,皇帝侧眼旁观几年,没有看到太子与外官有相勾结的迹象,这才算是放心。想来是有交出皇位的打算,太子殿下总算是可以正大光明以太子的名义来司令了。

    夫妻两个人相视一笑,妙姐儿对进京是难得的有希冀:“今年要是让进京,好好陪陪母亲和父亲。”朱宣也点头,但是加一句:“去和公主把亲事订下来。”反正也结亲事了,南平王想想自己为了端慧可以算是对着武昌侯百般的客气了,当然黑脸的时候不算。

    有女低三分,南平王觉得可以让高阳公主尝一尝这个滋味了,至少订过亲以后,当然自己的刀剑要放好了喽,再交待睿儿一声,他的也要放好。

    “行,”妙姐儿看看朱宣,表哥成熟稳重,为人世故,在这件事情上就无故有上三分孩子气。然后喊一声银文进来:“请小王爷们和小郡主过来用晚饭。”

    再对着朱宣问一声:“表哥明儿一早就走,东西我都收拾好了,想来表哥不会细细交待,我写了一封信表哥帮我带去,睿儿看过就知道了。”

    朱宣觉得真是太不相信我了,也道:“有什么要细交待处,给了他自己打开来,不就什么都看到了,还要有一封信上面写一写哪个盒子里是什么,你就说你想写封信去也就是了。”

    “是了,是了,我是想给儿子写信。”妙姐儿赶快点头答应着,男人就是这样,让他交待一声儿也不行,还要怪我要多写信。

    听着外面脚步声响,却是儿子们和端慧来了,银文还没有去到,路上就看到小王爷们和小郡主一起过来。

    胖倌一进来就来问母亲:“给哥哥写信了吗?胖倌今天背书了。”妙姐儿用手轻点着儿子的胖脑袋道:“你昨儿淘气,前儿也淘气,玩火要烧房子呢,我都写进去了,你大哥来信说,给胖倌带的东西要扣掉一半,等你安生了,再添上呢。”

    现在不玩水,改成玩火,朱宣看一眼小儿子,就是一个折腾,再看看第三个儿子朱闵端坐着微笑,衣服纹丝不乱,发丝纹丝不乱,不然把胖倌这淘气包和公主订亲去,闵儿要找一个高雅的媳妇才行,至少要熟通诗书,不然委屈了这个儿子。

    第二天一早,朱宣出门去看儿子,端慧郡主拉着弟弟胖倌和母亲送到门口,很是不高兴:“三哥都去了,我就不能去,母亲不是也陪过父亲在军中,下次我要去。”

    毅将军和朱闵又开始嘻嘻哈哈:“端慧,你是个女孩子,你也不能和母亲比,你在家里绣花最合适。”

    “我会骑马,也会击剑,父亲说我要是个男孩子,比你们强呢。”端慧郡主拉着父亲的衣袖:“又把端慧丢下来了,有胖倌在家里,就足够母亲不冷清的了,几时带上端慧去看大哥呢。”

    朱宣看看嘻笑的儿子们,哪一个不带去,都要说一声儿,现在端慧也来说了,就是淘气一向挨打多的胖倌,也是眼睛瞄一下瞄一下地对着自己看,也是想跟去的样子。

    站在门口的妙姐儿袖手含笑状,都要去看睿儿,表哥走以前就被孩子们缠得不行。正在含笑中,看到朱宣对着自己使眼色儿,妙姐儿这才唤住端慧,让朱宣父子赶快成行:“早去早回来才是。”

    这才得以上路的朱宣带上两个儿子上路,没有走几天,晚上歇息下来,朱闵又有话要说了:“这马赶得也不快,咱们几时才能到。”毅将军倒是明白,三弟年纪不大,父亲怕马颠了他的身子骨儿,这才不紧赶路,就是毅将军以前跟着朱宣去军中,小的时候是在马车上奶妈陪着,再大大就是坐在父亲的马上过去,一榻睡一个桌子上吃饭,所以毅将军才不怎么怕父亲,。

    朱宣更有话说,招手命两个儿子过来,先就是一句:“硌的舒服吗?”毅将军和朱闵两个人垂首不说话,听到朱宣严厉地一句:“脱下来,眼皮子底下也弄鬼。”

    两位小王爷这才当着父亲的面解衣服,外面是一式一样的衣服,青色的夹袍子,夹袍子里面一人一件小衣,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一件里面塞了东西的夹衣。

    朱宣哼一声:“晚上一打尖儿,急着先换衣服,这鬼就出来了。”看看兄弟两个人脱下衣服放下来,朱宣用手捏了一捏,问道:“这里面是多少?”

    “五十两的碎银子。”毅将军先回答了话,朱闵也回了话:“六十两。”朱宣也没有发脾气的心情了:“拿走,别再让我看到。”老子就不少给长子钱,这两个儿子更有主意,银子不让他们带,去军中又不是为花钱去的,不想就往夹衣服里面塞,这聪明都用到这上面去了。

    南平王摇摇头,儿子大了,老子也不想管了,想想自己从军中第一年回来,父亲就此撒手不管,从此事事自己料理,自己拿主意,实在没有主意才会去问父亲。朱宣绷着脸看着眼前的两个儿子都是陪着笑脸,是几时也可以完全撒手了呢。

    离周亦玉还有几天路程的时候,这里沿途都是驻军,然后就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沈睿校尉在混战中不知去向,同时失去消息的还有校尉韦大昌和校尉时永康。”这三个人总是在一起,要失踪也是一起失踪,全无消息。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军中已经是有七天没有他们的消息了。朱宣看一看天边即将西沉的夕阳,决定不休息赶到周亦玉军中去。看一看跟了这些天的朱闵,依然是精神百倍,没有疲累的样子。

    朱宣略一沉吟,毅将军已经明白,跳下马来,把自己在马鞍里的一件衣服折叠起来,给父亲放到马上身前去。朱宣招手命朱闵带马过来,伸手把他抓到自己马上,在毅将军的衣服上坐稳了,看着毅将军重又上马,这才道:“走。”带马开始急驰。

    闵校尉就这样没有预兆地到了父亲身前,可以闻到父亲身上的气息,马虽然奔得快了,可是屁股下面多了一件衣服,并不怎么觉得颠覆,看一眼奔驰在父亲身边的毅将军,给了自己一个笑容,小的时候毅将军是总这么坐在父亲身前的马上,一直跟着来回。

    心里担心朱睿的闵校尉,另一半心里是开心,这样跟着父亲对于闵校尉来说还是第一次,他努力笔直的坐直身子,要让父亲看看自己也行,只是奔到半夜的时候,还是睡了过去。

    再醒过来时候是凌晨,快马奔驰中的风吹在脸上,是有丝丝的寒冷,可是身上暖哄哄。看一看自己身上裹着一件衣服,是父亲的披风,后背靠在父亲温暖的胸前,闵校尉又闭上眼睛装了一会儿睡,好好地体会了一下父亲的怀抱。

    没有一会儿就想起来大哥朱睿音信全无,闵校尉这才重新坐直身子。马蹄声中,传来父亲的声音:“再睡会儿吧,早饭还有一时呢。”

    “儿子在想大哥。”在这清晨刚醒来的懒意中,朱闵没有想想就说出来,说出来才觉得不对,父亲一定更担心才是,自己说了反而添忧愁。

    朱宣一夜在心里想过,把儿子附近的地形一一地在脑海里滤过一遍,这都是南平王以前马跑过的地方,再想想朱睿功夫不错,在家里对自己说排兵列阵也头头是道。朱宣淡淡对身前的朱闵道:“你大哥不是一个脓包。”

    这个不是一个脓包的世子朱睿,站在早晨初升的日头下面,看在一个高处往四处看地形,七、八天前的一次混战中,歼敌立功心切,跑迷了路来到这乱山中,现在敌兵也没了踪影,自己这一队人也迷了路,在这山里转了足有几天了,朱睿掐指算一算,进山里至少有五天了。

    看着这里大小山头一个接一个,看着个个都差不多,就象是绵绵延延不绝,朱睿轻轻叹了口气,东边日升西边落,可是奔着这日头走了两天,发现路还是不对。

    时永康从后面走过来:“老沈,今天再找不到路,我们就没有吃的了。”三个人年纪不大,天天就“老沈,老韦”地闹,只有朱睿还是中规中矩的称呼,反而要被韦大昌和时永康笑。

    “你看这路,”朱睿拉着时永康指给他看:“到处是树,几乎分辨不出来哪里是我们走过的,而且我们做的路标象是一个也没有见过。”

    先是在追敌,还可以回头看到自己的路标,这在山里转圈子了,反而看不到了,时永康一拍额头道:“我们都追昏了头了,这两天偶尔只看到敌人露个头,”突然停来的时永康顿了一下,瞪大眼睛道:“你是说?”

    朱睿点点头道:“敌兵就在我们身后,把我们一路做的路标都毁去了。”看着树林内下马靠着树休息的士兵,韦大昌也正在走过来,三个人头碰着头在商议:“这分明就是等着我们断粮,这主意想的是真不错。”

    韦大昌也骂:“妈的,刚觉得找到路,他们就上来了,再一通厮杀,咱们又不知道身在哪里。”自从进了山,这仗就是这样打的。

    世子朱睿也在心里暗自后悔,到底是立功心切,只想着多杀敌。此时想起来父亲,心中惭愧,要是父亲的话,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吗?

    “想来他们人不多,所以才这样袭扰咱们,”时永康已经是火冒三丈:“咱们回头宰他们去。”被牵鼻子走了几天的三位校尉,都是临敌经验不深。

    朱睿摇头道:“不,他们路这样熟悉,”眼睛往群山里看一看:“这里或许有他们的一个营地。”凭着直觉,朱睿被带到这里来,总是觉得这山里有敌兵的营地才是,会不会是伊丹?朱睿是知道伊丹是离开朝中,居住在草原中。

    离这里五、六里地的一个树林里,一队吐蕃兵马也在这里待命,为首的却不是伊丹,而是芒赞的长子苏合,他长着同父亲一样乌黑狰狞的面容,正在与自己的一个手下说话:“明天他们就该断粮了,这三个人就是去年南诏书信里中说的三位汉人小将,”苏合一声狞笑:“等我活捉了他们献给父亲,也让父亲看一看我的能耐。”

    然后再问手下:“都松大叔的长子是死在哪一个人手下,是那员穿白袍的?”手下人告诉苏合:“不是他,是另一员红袍小将。”都松的儿子是死在时永康的手下,苏合更是冷笑:“等我活捉了这三个人,点上天灯,为他报仇。”

    眼睛看着这群山,苏合很有依靠:“这里我们熟,再把他们往山里引一引,再过两个山头,我的人马还有五千驻扎在那里,”不想这三员小将还是很狡猾的,追着日头找路,想往山里引也花了不少心思,刚说到这里,前面回来一个探子:“汉人们上路了,他们又在寻找回去的路呢。”

    苏合立即道:“全部上马,等他们找到路,我们再去冲一下。”看着身后人全部上马,马鞭一指和以前一样:“分出去一千人,候在那个山头上,等我们把汉人带过去,就用飞石招呼他们。”

    说着带着一群人上马而去,想想草原上的半大的孩子都会抛石头管理牛群羊群,苏合又对手下人道:“这群汉人眼看就要成为我们的牛和羊了。”大家一阵狂笑,拥着马上的苏合而去,决定追在汉人身后再袭扰一阵。

    前面是有探子不时地打探着,报着这群汉人的行踪,苏合跟在后面足有两个时辰,看看天要黑了,心里先是放下不少的心:“这天要黑了,他们更是难找路才是。”只命探子跟紧一些,自己带着人马反而是放慢马速,不要踩在树叶上弄出大响动出来。

    埋伏在树林内的韦大昌脸上慢慢露出微笑地看着这一队吐蕃兵走出来,趁着还可以看得见,韦大昌眼睛先看的就是这一队人身上背的鼓鼓的粮袋,把这一队全歼在这里,至少有个七、八天的粮食。

    现在前面吸引敌人的世子朱睿,因为人分三处里,时永康把身上红袍脱下来给一个士兵穿在身上冒充自己,他也分了一小队人埋伏在另一处,现在前面当靶子的就是世子朱睿了。

    知道自己身后必然是跟着人的朱睿一直带队耐心走到天黑,看着天色完全黑透,树林里可以说是黑得看不到几步外的人,只有身边的人可以看到。

    这个时候朱睿才拨转马头,命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传令下去:“回马杀敌去!”不一会儿,后队变前队,如天降神兵一样,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苏合面前,前队火把猛然亮起,一片喊杀声起来,先把苏合吓了一跳!

    前面火起,左边火起,右边也是亮起火把,被人准备当饺子馅的三位校尉回马返身,决定先把后面跟的人包圆了。

    火光下的苏合认真看一看,面前是一员白袍小将,身后是两员红袍小将,全都比自己要年青的多,苏合先呱啦哇啦地说了两句话,朱睿一听就乐了,芒赞的儿子,好!小爷今天要会会你!

    长枪一摆,朱睿心里先转了几分心思,这茫茫群山之中,是芒赞的营地?至少父亲对父亲,我父亲没有输过,现在儿子对儿子,看小爷收拾你!不,朱睿一瞬间又想了一下,我要先弄明白,这群山里还藏着什么宝才是?

    险些面临断粮的世子朱睿,眼前是险中还想求胜。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这一队汉兵,如果不努力杀敌,要么就是断粮啃草根啃到没得啃再走不出去而死,;要么就是眼前努力杀敌,至少可以剥下敌人的粮袋来。

    韦大昌和时永康奋力厮杀,不时还看着与苏合大战的朱睿。“小心!”苏合回身就是一刀,两个人齐声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