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舌尖上的唐朝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虽胜犹败的战争

第一百七十四章 虽胜犹败的战争

    “你觉得吐番真的会入侵我大唐?”看着李好的视线一直盯着地图上面的松州府在看,王玄策有点不解。不明白李好为什么就会认定吐番有胆量入侵大唐,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大唐正是鼎盛的时候。

    “我大唐现在虽然强盛,但是周边依然有不少强敌存在。无论是东边的高丽,北边的薛延陀部落,还是西边的突厥,这些都没有彻底清除,时刻都能威胁我大唐。吐番的国王不是傻子,他会看不到这些么?”

    这或许就是大唐最坑的地方了,明明打遍周围无敌手,可是周围的敌人仍然没少过。那些被打败的对手只要给他们休养时间,很快又能复原过来危害大唐,把大唐搞的焦头烂额。

    这一切,大致就是那些之前所谓的讲外圣或者好战亡国的人留下的恶果。让一个原本可以辉煌更长时间的帝国,硬生生的被这些小虫子给掏空了,最后沦为历史尘埃。

    而王玄策看不上眼的吐番这次还真的进攻了,勒兵二十万,这是吹牛的。当时的吐蕃应该没有这么多兵力的,而且乡下干部的说辞是“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

    以此来看,当时松州之战的时候,吐蕃的主力部队大约也就是四五万人。不过看乡下干部说这话那口气:劳资带人来提亲,李二你给不给?不给我就杀过去抢你国家杀了你再夺你女儿。

    说实话李好不知道历史上李二有没看到这句话,或者乡下干部有没说过这句话。如果有,如果李二看到了还把文成公主送过去,李好就有点怀疑李二和大唐朝廷那些精英是不是都脑袋进水了?

    这种口气说出来的这种话,堂堂天可汗和大唐的那些精英们竟然对这话无动于衷,反而最后还真的送了一个女人下嫁过去,这可不是一般的傻货做的出来的事情。

    松州之战初,虽然因为大唐准备不足先败,原本附属的不少小族全部背叛投了吐蕃。但是大唐的损失并不大,只是丢了一些地方,败了一小仗,松州府被围而已,这种损失并不丢脸。

    当时出战的是松州府下都督韩威,他手下的兵将不过两千多人。韩威败了之后还有足够的兵力防守松州府,让吐蕃围困松州十余日不下,说明他的兵力损失很少,还能据城死战。

    随即唐朝的大部队就来了,牛进达作为唐军的先锋,趁其不备,率八百骑军夜袭吐番。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把吐番的五万人杀的人心惶惶。

    接着大唐后面的大部队也跟着过来,但是这个时候的乡下干部已经被老牛打蒙了。加上不知道大唐来了多少兵力,立刻收拾败后的烂摊子往后退去,然后派人求和。

    唐朝这边的兵力和作战准备,历史都有详细记载的。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从这里看出,唐军不必多说,史书明确记载为步骑5万。乡下干部的兵力也在五万,五万对五万,一战吓的乡下干部就软了。

    连忙派使者请和,并退出大唐疆土,唐军完全有骄傲的资本。李二也用不着因为这点损失就怕了吐番,而送女人上门,所以和亲就是这次松州之战的最大败笔。

    吐蕃那么快就服软并不是他们不经打,而是乡下干部的打算精着呢,他需要保存自己的实力。首先,此次进攻松州,原本就不是要抢占唐朝的多少土地,而是强迫唐朝赐婚。

    现在唐朝不但不赐婚,反而发重兵前来应战,而且首战告捷。如果松赞干布不撤军,双方继续厮杀,他的目的就更加无法实现,而且可能损失惨重。

    其次,乡下干部多年征战,连兵不息,新征服的各部落也需要时间去逐渐安抚。吐番国内并不是什么太平的局面,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以吐蕃主力与唐军决战,一旦失败,乡下干部有可能把整个吐番丢掉,他自然不会犯这种傻。。

    最后就是唐军的实力了,在这次交锋中,唐军展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当时唐军主力部队还未到位,但仅仅是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就以奇袭的方式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从气势上压倒了吐蕃。

    如果大部队压了过来的话,那几万吐番兵恐怕会被杀的一个不剩。乡下干部自己估计也没想到,唐朝在获胜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下去,直接杀到逻些去。

    这让他能够缓一口气来,然后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使得唐军不必继续追击。乡下干部知道这个时候唐朝对其周边势力,一向并不是都要赶尽杀绝。只要使其臣服于唐朝,就算达到目的,看周围存在的那些番国就知道。

    加上当时的李二对吐蕃并未给予过多关注,认为吐番只是小番国。吐蕃是新兴势力,此前与唐朝也没有什么交往。此次接战后又快速撤军求和,对当时的唐朝威胁也不大,因此,李二当时对它并未特别关注。

    所以乡下干部随即再次派出使者过去认输求和,然后再次向李二要个公主过去。本来乡下干部只是试试,没觉得大唐的皇帝和大臣会那么傻,竟然还真的嫁了女人过去。虽然不是真正的公主,但是也是皇亲了。

    这个结果让乡下干部大为惊喜,欢喜了好多年。他隐约猜到这个时候李二较为关注的,还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这些国家。认为这些国家对大唐的威胁更大点,因为他并不清楚其实他在意的那些地方比起吐番小多了。

    所以历史上的松州之战后,吐蕃获得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提高了自己在周边势力中的威望。同时,文成公主入藏,将先进的汉文化带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也为后代的称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乡下干部这是眼前和长远都得到了实惠,证明他的眼光比李二强。因为唐朝获得的利益只是眼前的,反而给后世埋下了一个大隐患。

    吐蕃从吐谷浑和党项撤军,唐朝恢复对上述诸部的控制。这个时候唐朝虽然消灭了东突厥,打垮了吐谷浑,但是,边境仍有安全隐患。继D突厥之后,薛延陀称雄漠北,拥兵二十万,对唐朝的北方边境重新构成威胁。

    此外,X突厥势力虽然有所衰弱,但仍称雄西域。唐朝与吐蕃的二十年和平,使得唐朝得以集中精力,对北方和西北用兵,并取得重大胜利,而不必过于担心吐蕃在西线的掣肘。

    这只是短期的好处而已,最大的一个坑则是在文成公主嫁过去的礼单上面。据说,李二在陪嫁礼单中十分大方,整个礼单上出现了很多原本禁止输出的东西:

    “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外加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据某官方的历史介绍这是朝廷李二的恩宠与信任,让大唐的文明迅速的融入到吐番文明中去。然而同样是和亲,西汉公主出嫁匈奴,严禁携带桑蚕种子和丝绸、瓷器等器物,更禁止其他技术传过去。

    待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进入吐番后,随行的那些技术人才开始履行职责。他们十分卖力地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公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

    而那些农技人员,则把从中原带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

    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只种不管,所以产量极低,他们不得不佩服汉族农技人员高超的种植技术。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农技人员开始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到大量的粮食。尤其是把种桑养蚕的技术传给他们后,吐蕃也逐渐有了自制的丝织品。

    什么文明交流都是狗屁,总之这就是一场大唐虽然打赢了却输了,而吐番虽然输了却赢了的战争。所谓的文明输出不输出,不过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大唐的军队真要打了上去,把吐番杀的干净,让他们全部用大唐的文字和语言,这还不是一样是文化输出?用的着给自己脸上贴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