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朕即国家在线阅读 - 第15章 武举第一徐国全

第15章 武举第一徐国全

    朱由校发现自己占据的身体实在体质太差,得锻炼才行,锻炼从提高肺活量开始,于是他一大清早便在王承恩和王体乾的陪伴下,在紫禁城墙上逆时针跑了两圈。实在坚持不下来的朱由校不得不放弃继续的念头,看来得循序渐进才行。

    朱由校回到东华门时,正巧碰上了匆匆自由外而入的客印月。客印月这时头发被束到头顶,外面套着白孝髻,素面不施粉黛,唇红齿白,无首饰衬托还依然妍丽。她上身穿着白色长袄,下身是浅蓝色印花百褶马面裙,这是时下一般孝服装束,多做会客之用。

    朱由校看着面有忧色的客印月问道,“客巴巴,这么早干什么去了?”

    “哥儿,刚涂师傅到东安门派人找我,为魏进忠的事。”

    朱由校擦擦汗水,等待着她的下文。

    “哥儿,念在此前魏进忠伺候王才人尽心尽力又没有参与盗宝之事的份上,能不能对他从轻发落?”客印月一脸哀求的说道。

    见客印月我见犹怜的样子,朱由校有些心软,他本来也没有想拿魏进忠怎么样,因为就朱由校所知,朱由校是非常信任魏进忠,否则不会让一个不识字的人掌管东厂。这就说明魏进忠至少现在是忠的,至于此后的权力膨胀后为祸后宫、与东林党为敌,那应该分开来看,于是便对跟随的王承恩说道,“你去告知邹义,不要整刑讯逼供那一套。可以如此……”

    接着,朱由校就把后世党内“双规”那套夜以继日的疲劳审问法详细对王承恩道来,让他依言行事。客印月受人所托,只要魏进忠无性命之忧就可以,见朱由校还是很给自己面子,心里很高兴,也就不再多问。

    回到慈庆宫用过早膳后,在客印月的伺候下,朱由校正式换上了‘斩衰’。

    在明朝,逝者亲属需要穿的孝服按照亲疏关系分为五等,分别是斩衰(念cui)、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后世里“五服之内禁止通婚”的五服,或许指的就是这五等孝服了。

    “衰”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衰。

    现在,朱由校的头上就是细麻布制成的梁冠,其造型是三块麻布向右叠缝,弯曲成拱形,再用麻布环头一圈拼接而成帽。环头一圈是粗麻绳制成的冠圈,麻绳在脑后相交再从耳后绕至两耳下垂并在下巴下系结,称为绳缨。

    衣是对襟,由粗麻布制成,长度过腰,前左胸心口处缀缝一块小麻布;裳为遮蔽下体的衣裙,不缝底边。腰带是用苴麻拧成的,两端打结,束于腰前后下垂,长度刚好过膝;脚上是灰色麻鞋(麻布缝制而成),里面是白色布袜。还有一根长度及腰的竹制苴杖。

    试着走了几步,朱由校发现没有磕磕绊绊,可见衣服裁剪的很合身。

    ※※※※

    文华殿,朱由校组织的大明最高决策层的第二次例会按时开始,在上第二次劝进表之后,他首先让王承恩当众宣读选侍西李差人送来的告天下书:

    “大行皇帝即位虽仅匝月,但罢矿税、补用官员等新政已足千秋,今梓宫已安置于仁智殿。皇长子乃先皇钦定太子,上有百灵呵护,下有内辅忠直老成、外辅公孤卿贰,不虑乏人,为使善政存续、稳定天下,宜速登大宝。乾清宫本为皇帝御天所居,皇长子春秋已十六龄,应守几筵、行大礼于此,故决定退居奉宸宫,以明余恪守母道、遵从典制之志,内外军民勿以为念,特此告示天下。”

    这本应该是皆大欢喜的结果,可是偏偏有不和谐的声音。

    一直站在最角落的湖广道御史贾继春,面带忧色,他并非亲历前两日之事,通过道听途说又综合前后自以为是的分析,觉得其中似有猫腻,思考再三后本着富贵在此一搏的想法,出列指责众大臣,说道,“殿下登基在即,首导当勿违忤先皇,今逼逐庶母,不怕通国痛心吗?昔孝宗不问昭德(当年孝宗不问昭德妃子之罪),神庙优遇郑妃,诸臣何不辅上取法?且大行皇帝弥留之际,面以选侍谕诸臣,而今玉体未寒,爱妾莫保,忝为臣子,是何居心?”

    一众大臣对贾继春的这种圣母婊的行为颇为不耻,分分出言指责,一时场面乱哄哄的。难道在场的顾命大臣都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轻重吗?权力这玩意,是讲妇人之仁的吗?笑话,那样的话,和辽左建奴吵架就好啦,就不用剑弩翻飞、尸横遍野,去年我大明五万健儿就不会埋骨他乡。这乾清宫本就是天子御天所居,是权利的的象征,岂可由无关妇人以母道自居。

    吏部尚书周嘉谟是当初反对郑贵妃邀封皇后主力,现在已经75岁了,留着山羊胡的他面部清瘦,同一众大臣同穿素服,上前指着贾继春的鼻子说道,“明圣冲龄,御极宫闱,保护宜周,先帝梓宫在殡,选侍李氏,宜移驻后殿。一切宫殡,尽行随入以奉几筵之香火,肃闺闱之仪。此无可厚非,你在此妖言惑众,是何居心?”

    朱由校见大臣们乱成一团的样子,赶紧出言制止,“肃静,前日情势危急乃众大臣与本宫亲历,现在选侍同意暂且退居奉宸宫,你又跳出来叽叽歪歪,你姓甚名谁?官居何职?算了,你也不用说,你以为本宫是你的提线木偶吗?诸位大臣皆不及你一人见识?锦衣卫大汉将军何在,来人,此人妄议宫闱、搬弄是非、混淆视听,给本宫叉出去,让其面壁思过一月,若再不悔悟,就让有司剥去官职,永不叙用。”

    大汉将军是些什么人,那是百里挑一的皇宫门面,个个俱是身高八尺的壮汉。听到招呼,骆思恭便赶紧出殿叫来两人,进来两人每人一边擒住贾继春的一只胳膊,像拎小鸡一样,把他给叉了出去。一切发展太快,他还没来的既反映过来,他原本也不过是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已,不想却被朱由校借题发挥了。

    朱由校认为既然郑贵妃、西李已经低头,按理,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姿态。于是,待大殿众人都安静下来后,他才对群臣说道,“大行皇帝自在青宫宿疾未痊,又因连直大丧,哀思劳瘁,以致前疾增剧,崔文昇、李可灼所进之药虽不奏效,殊失敬重,但亦臣爱君之意,着有司从轻议处。”

    政治就是平衡,大家对朱由校所说也深以为然,如果牵连蔓延,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人来,首先内阁方从哲就第一个难辞其咎,于是皆躬身称是。

    周嘉谟也早已恢复平静,见众人都不出言奏事,便上前奏道,“殿下,昨日吏部拔擢宪臣的折子不知批复没有?朝廷众多职位空缺已久,若批复可使其速赴吏科关填堪合,然后到吏部领《到任须知》,早日上任为佳。”

    宪臣就是御史,同时内阁首辅称为辅臣、其余为阁臣,吏部为铨臣,兵部为枢臣。

    明朝任免官吏的大致流程是,职位出现空缺,由吏部、兵部挑选合适的候补,一般低级职位交由内阁批复,然后让皇帝过目之后知道便可以。重要职位,比如地方三司、尚未形成常制的督抚、军方都司、指挥使等,虽也由两部提议,但内阁无决定权,必须经过廷推,得皇帝同意才可以走任免程序。

    万历后期,就是因为吏部和内阁推举的官员不让万历满意,才造成很多职位空缺的。有人担心朱由校会被东林党架空,按照这种制度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朱由校知道虽然任用的人自己都不认识,但深知现在不是任用私人的时候,便让王安批红,并问道,“除了吏部,兵部还有要任免的吗?”

    兵部尚书黄嘉善出列回复有,并递上一叠折子。朱由校一看,好家伙,竟然一下要擢升7个人。

    朱由校只留下一个人的折子,其他人都让王安照例批复。他留下的这个人是将材武举第一名徐国全,兵部提议任命他为辽东都司佥书。

    武举每六年举办一场,分乡试、会试,殿试没有像进士科一样形成常例,在以文制武的国策下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武举殿试整个明朝只开五科,徐国全是今年武举将材科的会试第一名。

    如今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原先中万历某科湖广武乡试第一名,后觉得武举的不到重视,便弃武就文,又中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于是在家里的正堂书对联以自嘲,言曰: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

    武举每次考三场,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对朱由校来说,他当然明白武举的重要意义,这无异于后世专门的军事人才选拔,不但要有个人武艺,还要有指挥才能,如果将其像进士科一样推行开来,那么就如同后世高考指挥棒一样,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军事人才,而且还能为将来开办军官学校奠定基础。

    思定,朱由校便对黄嘉善说道,“徐国全既是武举将才科第一名,仅委派都司佥书,是不是有些屈才?本宫倒想见识一下他有和高明之处,至于何去何从,待本宫登极之后见过再议吧。”

    黄嘉善心想自己提议大部分被同意,已在意料之外了,这徐国全任命本就不是重点,就没有反对。朱由校见他无异议,便按照此前和王安等内侍的封赏商议,总结道,“如今,选侍移宫之事已定,诸位大臣功不可没,故特加封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太子少保衔,不得拒辞。其余诸位顾命大臣及浙江道御史左光斗,稍后本宫亦有重赏。恩,今天就到这里吧,本宫还要去乾清宫叩谢选侍深明大义呢。”

    “殿下且慢,大行皇帝遗旨照例应派遣大臣往各省宣读的,内阁廷推谕德张鼐、孙承宗等八人,请殿下令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