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清穿物语在线阅读 - 217 推广蜂窝煤

217 推广蜂窝煤

    217推广蜂窝煤

    屈仪奉并不是一个人去的左云,而是带了个小厮一同前往。那小厕还是金掌柜帮着培养的。金掌柜早得到了边峰的指示,帮着叶,屈二人都培养了小厮,选得是那聪明伶俐的,还粗通了文墨。一路上主仆二人相处出了默契。

    屈仪奉走的是华记的商路。那一条通道,这几年几经修建,又有人不断的维护,沿途还设了小亭及厕所为人提供歇脚,也有人在那里卖些食品茶水等,这条路已经不象几年前那般冷清,来来往往的商人和旅人多了。沿途大都种上了树,只是,在他上路时,那些树才有了些绿意。春风吹过来,虽然没有南方那么的温和,也没有严冬时的冷峻。

    沿途,都有华记的客栈,很是方便。而且华记的马车行脚快,十天后,他就到了任上。

    交接后,就有红花会和华记掌柜和他联系上了。

    左云地处山西,那处的lù天煤矿多,华记打算与红花会一起开发。

    梅朵早就有指示给他,让他在位其间鼓励县里的人多种树木,防风沙。只是,那时人四季煮食取暖大多要用木柴,那山上的树也种不住。

    华记的掌柜也早得到了指示,要大力发展蜂窝煤。因为前面有过王重家的悲剧,所以,再三告诉过他使用煤的注意事项。并还派人特意在左云的客栈里教他们怎样做蜂窝煤,和怎样做煤炉。及怎样使用它们。

    很快,华记和红花会合营的蜂窝煤的店和煤炉店就出现了,开始并没有多少人来问津。他们大力宣传,鼓励红花会的人家使用,还给他们打了折。由于一斤蜂窝煤的价钱低于柴价,又加上柴没有蜂窝煤经烧。渐渐使用蜂窝煤的人家多了起来。

    这样卖柴的人就没了生意,但是,煤行和炉行优先招樵人为工,帮着制煤饼和送煤饼。那些人赚的钱不比卖柴时少。

    开始还有人抱怨他们推广蜂窝煤是“官商勾结”。后来因为使用蜂窝煤能省下三分之一燃料成本,大家也不反感使用煤炉了。当然,每次送煤时,都要让伙计们讲明安全使用的措施。

    也有县中富户学着他们开了煤,炉行。他们也不打压。因为,红花会的人家在华记的煤行中享有打折的待遇,所以,华记的煤,炉行还是占主导的地位。

    红花会和华记,又借着左云的成功,在右玉,怀仁,云中,大同等地也用左云的方法开设了煤行和炉行。经他们推广,也获得成功。而华记的沿途客栈是早已使用蜂窝煤了。

    有一些人家为了享受打折待遇,还参加了红花会。红花会借以发展。

    使用蜂窝煤的好处很快就被晋商看到。在他们的推广下,渐渐的山西境内用上了蜂窝煤。这当然是后话了。

    因为,左云的地理环境干旱,所以,一般农作物难以种好,屈仪奉就推广土豆和玉米这样的耐旱植物。并向人免费提供种子。

    红花会的人又将这件事优先了红花会的人家。红花会的人家得到了不少优惠待遇。

    那个时间的县令还要判案,判的公不公都是看个人的才能了。

    要说当时的治安还是很好,象左云这样的小地方,并没有什么强盗大案。那个地方早被红花会的势力所控。所以递上来的案子也都是邻里矛盾,家庭琐碎着样的小案。

    屈仪奉虽然年轻,但也是个要上进的人,碰到这样的案子,并不武断乱判,也虚心请教,调查研究,权衡利弊后再判,倒也是得到了些口碑。

    其中有一个案子非常蹊跷。

    原告是个名叫叫王二狗的人,告的是自己的童养媳王jiāo娘,说她不愿意与自己圆房,而提出要分开。要求县官帮着判定婚姻。

    屈仪奉叫了王jiāo娘来问缘由。

    王jiāo娘却说,自己是二狗的亲妹子,而不是他的童养媳。如果与他圆房将要乱了lun理。

    这事其实不难,只要找周边的知情人家询问就是了。

    他家住的并不算远,屈仪奉亲自微服寻访,调查。

    可是,访查的结果不尽人意。

    原来,王家是在十二年前搬来此地,当时他家已经有了这两个孩子。也没人细问这两孩子之间的关系,邻居都将他们看作兄妹。

    这两年,那夫fù相继去世,王二狗又说这妹子原是他的童养媳,所以,大家也是一头雾水的。

    可是,又问起那王家是从何地搬过来

    邻居们也只是摇头。知情的老人都已经去世了。

    而王家的两孩子因为当时年纪小,更是说不清了。

    这样,这个看似简单的案子却又不简单了。

    屈仪奉想了几天后,判了他们分离,各自婚嫁。

    有些好事的人来问缘由。屈仪奉也没有对他们隐瞒。

    他说,“这个案子,无论如何判,都要担当一头的罪名。如果从了王二狗,担的就是**之罪。要是从了王jiāo娘,那就是坏人婚姻。两个罪相比,坏人婚姻是轻,故而选了轻的那一个罪名。”

    听的人也都点头称是。

    当地的父老,倒是认为这个县令是“少年老成”。

    这种事情,红花会会很快的传去给范家知道。十三娘听了自然有一番喜欢在心头。

    屈仪奉是早就知道,这县里的校书院有的是红花会的耳目,所以,规规矩矩的,并不敢涉及那种烟花场地。加上他做县令不贪墨,不乱加税。反而,组织人修水利,整道路,鼓励工商。所以官名甚好,也得到了当地的父老承认。

    亢承明也成了他的好友。他在左云发展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不久,有一个案子让他名声大增。

    这也是一个民事案。

    县中有秦姓的两兄弟。秦大常年在外经商,而秦二在家管理家务。秦大赚了钱,就拿回来让秦二买地置产。二,三十年的经营渐渐,这秦家也富了起来。颇有田产。

    后来,秦大生病,回到左云养病,不料被秦二拒之门外。

    秦大不服,告到了前县令前。在左云很多人都知道秦家是如何发家的。但是兄弟两人之间并没有留下什么契约书,或转帐的记录。秦二刻意赖帐。秦大拿他也没有办法。

    而前县令虽然知道这秦二是无理,但是也没法子为秦大申冤。这案子就成了遗留案,放在了屈仪奉的案头。

    屈仪奉仔细读了案卷,又问了知情人,都道那秦二为人不地道,吞了兄长的财产。

    连亢承明也说那秦二贪心,“苦在这案子没有证据,那秦大如何知道自己的兄弟竟然是这种人!”

    屈仪奉对这案子想了些时日,他并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叫来了红花会的人,细细的问了周边县的大盗情况。

    这日,他派人将秦二叫到了县衙。

    拿出了一份状子,对秦二说,“现有某大盗在右玉县落了网,说是你家是他的窝藏,他将盗窃之物都送交与你,由你在这里置产。这张状上写的明明白白。”

    将状子给秦二看。秦二见上面果然写的明白,还有画押和手印。顿时就着了慌。

    直叫冤枉,“小民怎会通匪,我那财产都是自家所挣的,哪里与他相干。”

    屈仪奉道,“你这些年来,在家乡并没有外出,这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各家的家底,你家如何有钱能卖地卖房?自然是得到了横财所至。”

    “这真真是天大的冤枉,我家的财产都是清清白白所来。还望青天明察。”

    屈仪奉也放软了声音,“你是我县的子民,我也不希望你是通匪的。只是,人家这里条条有据。你让我如何信你”

    秦二道,“我也能将我的财产来历一一写明的。”

    屈仪奉故作思考状,过了一会子才说,“如果,你能真的把自己的财产来源写明,我将说明拿去驳他,替你反告他诬告陷害。还你清白。”

    那秦二听到屈仪如是说,哪里有时间想其他的,在书记官的帮助下,把那秦大何时拿钱回来,他们何时买的地产,一笔一笔的十分清楚。写完后,画了压,交给了屈仪奉。

    屈仪奉接过状子细细看来.大体和自己所知的情况差不多。

    他并没有放了秦二。而是让人请了秦大来。

    秦大这几年因病住在左云,穷困不堪。又因为官司久判不下来。他也早就灰了心。新来的县令太过年轻,他对这事不抱有信心。

    这天被唤到了到县衙,他还是象在梦里一样,等到年轻的县告诉他拖了几年官司判决。他久久不能相信。

    这件官司的判定,让屈仪奉得到了好评,县中的父老对他也更加尊敬。屈仪奉的名声更是大增。

    又因为,屈仪奉对外姓的是华。加上前年华记客栈曾经在这一带救灾,在当地已经是很有名望。大家得知他是华家子弟对他很是友好。

    十三娘自然是知道他的各种情况的。通过了红花会在县府里安排了自家的王妈,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华记客栈原有菜园子,种些瓜菜供应客栈。每日也会让人送些蔬菜瓜果到县府,府上三两个人,开销也不多,有些重活,王妈出面让客栈的人来帮忙,那些人也很快就能替她做停当。根本就不用屈仪奉cao心自己的生计。

    他在公务之余,和当地的文人们谈诗论画,也在县里名胜古迹游玩,日子颇不寂寞。

    随着,土豆和玉米的推广,人们的粮食也多了,还有县中水利的建设使得左云的用水得到了改善,有见黄土上日日的冒出了新绿。

    虽然远离了家人和朋友,屈仪奉还是有些成就感的。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