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游戏小说 - 逍遥农场在线阅读 - 正文_第358章 疗法手段⑴

正文_第358章 疗法手段⑴

    “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燕尾服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的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又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加药物114种vdtm公元659年全国颁行,称为,也放是因为国外的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应,这本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可以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以国家政府发行的药曲;而这部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而附有这也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这种模式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还流传到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大规模的总结,以后每隔一定的时期,由于药物知识不断的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比如宋代的、,也都是总结性的药典,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他把与合并,增加了五百多种药物,并收集了医家、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且补充了经史文献当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这也让这本书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了,体系也比较完备,当时政府派出太医进行修订过三次,并加上‘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全国发行;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明珍,在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撰成了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本草巨著——,李时珍死后的三年,明朝首次以官方的形式发行,这本书记载的药物近两千种,更是附有各种药方一万多个”

    “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可是这个时期的中国仍未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由于国家连年的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导致了中国科技发展缓慢而不平衡,远远落后天欧美、日本等国家,进而失去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的地位;在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之下,出现了中西药物并存的局面,与之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医、中药’的称呼,对于现代西方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由于国民党政府更是采取了废止中医的政策,更是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这也导致很多的中医名家及世家对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信心,为了生存,便远走他乡生活,从而引发了中医药界的普遍抗争;在医药学术工作者奋发进取,虽说困难重重,本草学或者说中药学仍然有的发展,否则也不会有当前中国几百年的老字号中药房,而当前现存民国时期的中药专著就有近三百种,而大多都体现为新颖、类型多样、注重实用”

    “由于这些著作的论述范围、体例、用语等方面与传统的本草有所不同,或者是为了通俗的原因,一般都不以本草命名;这当中综合性的中药著作和讲义较多,内容多数偏于临床实用;而前者以蒋玉柏最具有代表性,这本书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概述了中药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各论按功效进行分类,分别记述了四百余种药物的别名、气味、形状、功用、制法、有毒无毒、用量、禁忌、处方等;其体例和内容与前者基本相似,不过更为简明实用;再有就是秦伯未,由分为发散、利尿、理气、理血、温热、寒凉药等十二大类加以介绍,再比如张山雷,就属于传统药论性质,这本书结合了个人用药体验论述了中药的药性、功用以及鉴别、炮制、煎煮法等,直到现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的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已经被现代科学在研究所证实了,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已经全部或者部分地研究清楚了;比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就是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是指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

    “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古代的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药物遗产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应该国家的医药学进行发掘及提高;转过头再看看国外的药物知识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埃及和印度为最早;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埃及的‘Papytus’及其后来的古印度‘Ajurveda’当中均有药物的记载;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在医药的发展中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希腊的名医Disrides所著的,公元131至200年古罗马的Galen所著的,阿拉伯Avienna在公元九百八十年所著等医药著作都是专门的药物学著作,对于古代医药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我从爷爷所留下各种记录,是这样理解及划分的: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收涩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活血祛淤药、止血药、泻下药、驱虫药、芳香开窍药等;当然相关的中药还有着很多闻名世界的中药药典,而这些中药药典直到现在还是中医学当中最为重要的医疗药典;李时珍在中就全面整理和总结了十六世经以前,中国历代的药物知识,并作了很大的发展,他改绘药图,纠正错误,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每种药物,分为释名、集解、修治、主治、发明、附方及有关药物等项,举例详细,语言严谨,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为伟大的药典巨著,也是中国中医学最伟大的成就;李时珍长期亲自上山采药,远穷僻壤,遍询土俗,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对药物进行实地考查和整理研究,以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力辟迂儒的谬论,痛斥一些方士的邪说,纠正了古代本草中不少药物品种和药效方面的错误,这才使一书达到前代一切本草远未达到的水平,这部书在十六世纪之初就流传于国内外,曾经多次刻印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研究动植矿物的重要典籍”

    “清代乾隆年间赵学敏编成一书,对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增加药物七百多余种;由汉代到清代,本草著作不下百余种,各有所长,可以称为总结性的著作,也仅仅只有那几部而已,当然地方区域的也有,比如、专用记载外来药物,唐朝所著的;当然这些地方本草,也都属于传统的地方本草,肖步丹、高宗岳最具有特色,这也极大的丰富了药物的品种;食疗本草也有着较大的进步,其内容丰富、实用,比如秦伯未、陆观豹,多以经验为特征;其他的方面,比如曹炳章据清末郑肖岩所撰补订而成的,记载药一百余种,就产地、形态、气味、主治等以论述或比较,为辨识药物真伪优劣提供了宝贵经验;杨华亭,摘引本草文献,对药物品种作了科学的考证,并附有图谱,对中医学的研究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有药品,就有制药方法,杨叔澄、周复生,书中的内容都比较切合实际;当时的中药学著作当中,除了传统的表述之外,还产生了中西药汇通的著作;有些开通的中医学者善于汇通,利用自然科学和西方医药学的某些成果,补充表达中药的基源、成分、功效及其药理等,或者以中西药理相为解说;其间深浅、得失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