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万历过关
自从杨振离开寝宫后,万历就一直在等待他的消息,期间,他派了几个太监前往祠堂打探,那些太监当然不敢靠近祠堂,如果被发现,小命就难保了,只好远远的观望。万历等来的消息都是一样的,杨振和张居正一起进了祠堂,大门就被关上了,没人听到他们和太后在里面说些什么。 过了好久,一个太监带来的消息让万历感到紧张起来,那太监说翰林院侍读杨振已经出了祠堂,正往皇上的寝宫而来。 万历的心扑通扑通直跳起来,他走了几个来回,也猜测不到会是何种结果,正胡思乱想之际,外面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就知道,必定是杨振过来了。这时候,他也顾不上皇帝的威严了,急忙迎出去。 走到门口,杨振果然出现了,他正要行礼,万历一把将他扶起,说道:“免礼,免礼,爱卿,太后怎么说?” 杨振无奈的摇摇头,万历着急,惊问道:“难道太后还不肯原谅朕?她还是不吃饭,不肯见朕吗?” 杨振还是摇头,万历纳闷了,道:“杨振,你究竟怎么一回事?总是摇头,太后到底怎么说的,快告诉朕!” “皇上请不要着急,太后已经答应见您了。不过------”杨振在思考该怎么把‘罪己诏’的事说出口。 万历先是一喜,接着听到杨振还有下文,又是一阵紧张,连忙追问道:“不过什么?你快些说,不要吞吞吐吐的,把朕急坏了!” “皇上,太后虽然答应见您,但她是有条件的,她,她要求您必须写一道‘罪己诏’才会原谅您!”杨振终于将李太后的意思说了出来。 “什么?太后果真这样说的吗?”万历顿时脸色煞白,他歇斯底里的喊道,“这绝不可能,朕是她的亲生儿子,她不会如此狠心的!朕乃大明皇帝,怎么可以下‘罪己诏’呢?” “皇上,这是太后亲口吩咐微臣的,绝不会有假,您可以亲自去问太后。”杨振想了下又劝道,“皇上,其实下‘罪己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您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的,只要能获得太后的原谅,其他事情都次要的。” “真的吗?朕按照太后的要求做了,她真肯原谅圳吗?”万历似乎有些被杨振说动了,不过,接着他又犹豫道,“但是,朕是皇帝,如果下了‘罪己诏’,岂不是向天下老百姓承认朕犯了错误吗?那朕的颜面何存,又如何来治理这天下呢?” “皇上不必担忧,下‘罪己诏’对您的威严不仅没有坏的影响,相反还有益呢!您会给天下百姓留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虚心好学、永不退缩的美名呢,到时候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是一个显明的君主,难道皇上不知道汉武帝、唐太宗都下过‘罪己诏’的吗?但天下人,没人敢说他们不是贤明之主吧!” “他们真的也下过‘罪己诏?”万历看着杨振的表情,不像是在说谎,他终于相信了。 其实,杨振哪里知道汉武帝和唐太宗有没有下过‘罪己诏’啊,他根本就是信口开河的,但他也是有了把握才这样说的,因为万历的表情和行为已经告诉了他,他只需要一个理由就会马上答应去李太后那里请罪了,而杨振的话正好给了他十分充足的借口,试问有哪个皇帝不想做汉武帝、唐太宗那样被万民称颂的千古帝王啊! “皇上,臣说的句句属实,绝不敢有半句虚言。”杨振知道此刻万历哪还有心思去求证他说话的真假啊。 杨振话音刚落,万历立刻说道:“你随朕立刻去祠堂见太后!” 万历不待杨振反应过来,拔脚就出了寝宫,杨振见状,急忙跟了上去。二人一路小跑,不一会儿就到了祠堂前。祠堂的门开着,万历却不敢马上进去,他站在门口,整了整衣冠,润了润喉咙,高声道:“母后在上,皇儿前来向您请罪了。” “进来吧。”李太后的声音随即响起。 万历忐忑不安的走了进去,一抬眼发现太后正坐在蒲团上,张居正则面无表情的站在一边,看见他进来,立刻上来行礼,万历也顾不得和他说话,立刻跑到太后跟前,口中说道:“母后,孩儿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您生气的话打和骂都可以,就请您原谅孩儿这一回吧。” “跪下!”李太后板起面孔,一声怒喝。 万历一愣,吓得立刻跪了下来。聪明的他知道此刻千万不能和太后对着来,否则吃苦头的只有自己。 李太后眼神扫向站在一旁的杨振,说道:“杨卿家,你将哀家的懿旨跟皇上说了吗?” “微臣已将太后的话原原本本、一字不漏的跟皇上说了。” “好,皇儿,你应该知道这次你犯下的过错实在让哀家感到失望和伤心,你不仅愧对列祖列宗,也愧对天下百姓,哀家真想废了你这个皇上,另立潞王为帝,他比你稳重得多了,张先生和杨爱卿苦口婆心的劝家再给你一次机会,也罢,谁叫你是哀家最疼爱的儿子呢,天底下有哪一个母亲会这么狠心对待自己的儿子呢?哀家可以原谅你这一次,但是,你的过错却不能就这样一笔抹去,你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你要下一道‘罪己诏’,并颁布天下,只有如此,你才会记住,永不再犯!”李太后语气坚决,根本不容万历商讨的余地。 “孩儿知错,孩儿照办。”万历低着头,沉声说道。 李太后眼中略微闪过疑惑的神色,他没想到万历就这样答应了,本以为他又要苦苦哀求,毕竟作为一个皇帝下了‘罪己诏’,什么脸面都丢尽了,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她不由得望向杨振,目光中充满鼓励和嘉许,肯定是他说服了万历,看来,他还真有一套。 “张先生,你看这个‘罪己诏’该由谁来替皇上起草呢?”李太后对万历实在不放心,就连检讨书也要找人替他一手包办了! “老臣斗胆,不如就由老臣替皇上来起草吧,其他人的不一定能让太后、皇上满意。”张居正略微思索沉吟道。 糟糕!杨振在旁听了暗叫一声,他想出口阻止张居正,但他话已出口,根本就来不及了,张居正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实在想不通,一向精明、稳重的张居正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他难道不了解做皇帝的心理吗?做臣子的怎么能替皇上去做这样的事呢,即使现在万历迫于形势,可以忍下这口气,将来等他亲了政,掌了权,必定会秋后算帐,而这一天是迟早会来的,张居正这样做简直是将自己推到了万历的对立面。 果然,杨振发现万历的眼神中竟然闪过一丝怨恨,但很快就消失了,他现在绝对不能跟张居正唱反调,因为很明显,李太后和张居正是同一阵线的,他只有忍下这口气。 “好,就依先生说的去办。”李太后很痛快的答应了,她对张居正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 “皇儿,不是做娘的狠心,这样做也是为你好,不如此,你记不住教训,还会再犯的,从今日起,你要在此面壁思过十天,其他哪儿都不用去了!等‘罪己诏’颁布后,你才能出来。”李太后又对万历下了一道颇为严厉的旨意。 万历此时只有答应的份,他应了一声,始终低着头。李太后似乎很满意,“哼”了一声,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离开了。张居正向万历告辞:“皇上,老臣这就回去起草‘罪己诏’,您放心吧。” 张居正走后,万历轻轻的“哼”了声,杨振耳朵尖,却听得很清楚,他走过去道:“皇上,微臣也告退了,您暂且忍耐,一切很快就会过去的,到时候您还是大明朝的皇帝,谁能把您怎么样呢?” “对啊,朕怎么就没想到呢?”万历眼中一亮,挥了挥手,紧张感一消失,他顿时全身仿佛散了架,一下子瘫软在地上了。 杨振见状,悄悄的退出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