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皇族败类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查找线索

第一百九十一章 查找线索

    第191章查找线索

    湖州别驾苏无名接到诏令后火速往长安而来。

    只是湖州距离长安隔着千山万水,苏无名虽然通过驿站的快马疾行,但在抵达长安时已经在诏令下达的十多日后,此时明崇俨已经死去十多天了。

    因明崇俨的死因没察明,尸体未下葬,春末夏初,天气不冷不热,但死人的尸体还是难以保存长久,放这么多天肯定要腐烂,为避免尸体的腐烂,暂时以冰封储存,待苏无名抵达长安后,再拿出来查验尸体上的伤口情况。只是尸体经水泡再冷藏后,已经惨不忍睹,连面目都没办法辨认了,更不要说察看伤口情况,及从身体其他地方寻找有用的线索。

    留给苏无名的是一道很难解的题。狄仁杰在知道情况后,也有点感慨,幸好他没接受这个使命,不然有可能一名英名就毁在上面,从现在的痕迹及明崇俨尸首上根本查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要不是他从贺兰敏之嘴里知道当日刺杀的经过,怎么也推断不出来刺杀的过程,更不要说擒获真凶。他也借病再演戏,趁机在府上休息了多天,连朝会都不去参加。

    武则天似知道狄仁杰的想法一般,或者有另外想法,在令苏无名进京查办此案后,没再打狄仁杰的主意,即使这位老狐狸身体慢慢康复了,也没令他去过问此案。这让狄仁杰放了心,在算着苏无名将抵京后。也强撑“病体”去刑部处理事了,并准备接待苏无名。

    苏无名要到长安做事,肯定要挂另外的名,武则天已经有命令下来了,狄仁杰只要和远道而来的苏无名打个照面,吩咐些事就好,并给他安好刑部的职事就行了。

    苏无名很低调地抵达了长安,在求见武则天后的第二天,吏部下文,授苏无名兼任邢部主事的职。负责查明崇俨被刺的案,他虽然挂着刑部主事的职,但并不需要去刑部报到,直接对武则天负责。苏无名开始查案后,作为刑部尚书的狄仁杰,也不去过问此事,甚至都没要求苏无名向他禀报事儿,有什么情况让苏无名直接向天皇陛下和天皇娘娘禀报。刑部及大理寺的相关官员也没有人去过问。大家唯恐避之不迟,谁都不希望参与这案件中去,不想和此案有任何的关联。

    已经是夏天了,天开始热起来,这段时间,武则天召贺兰敏之进去说事的时候也少去了。让他稍稍有点不安。不过,武则给他的一项特别权利又让他没太多担心,武则天吩咐,他要所处的事不需要禀报即可自行拿主意,只需要事后向她说一声即可。

    这样贺兰敏之就把朝议通过后的兵制改革方案具体敲定出来。准备在年内实施。

    除忙着准备实话兵制改革之事外,贺兰敏之也时刻关注着苏无名查案的情况,同时也关注着宫内包括东宫的异常动静。李贤身边有他安插的人,虽然不能提供非常绝密的情况,但一般的消息还是能提供的,还有宁则成提供的一些情况。从那些看似一般的消息上贺兰敏之能找到有用的东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后。一切当然不会那么平静,包括东宫及大明宫内。

    这段时间李贤显得很忙碌,不时地召集一些亲个的大臣如张大安、太子洗马刘讷言、太子曲膳丞高真行之子高政商议事情。

    据贺兰敏之安在宫内的内线报告,这些天东宫主管宁则成时常出入武则天所居的仙居殿,但不清楚他们商量什么事儿,连武团儿都没办法打探到情况,只是其他大臣武则天并没频繁召见!

    从这些情况推断,贺兰敏之相信接下来朝中会有更大的波澜起来。到底会如何,会牵连到哪些人,

    他不知道,不过他相信肯定是武则天和李贤之间的,而且争斗会非常激烈,结果呢李贤会倒霉,而武则天会简单地取胜。因此他也令那些引为自己亲信的人,让他们少说话,不发表意见,闭门谢客,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有什么情况他会使人通传的,尽量不要牵连进去。贺兰敏之想着武则天既然不希望他现在参与进去,那他和他的亲信就不需要表明立场,采取中立最好。

    武则天应该有她自己的特别考虑,贺兰敏之觉得她已经有了最新对付李贤的计划,可能只是简单的计谋就可以打倒李贤,因此一点都不着急。不过贺兰敏之倒是希望手上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一切是李贤指使的,到时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这地,因此也令手下抓紧时间查案!

    柳乘风带人追查当日刺杀明崇俨之人至今没有很大的收获,他们曾经捕获到过一个挺有用处的人,但那人在被捕后一会就咬毒自杀了,没问出任何口供。此人自杀后,线索也因此断了,让柳乘风和贺兰敏之都很是沮丧。贺兰敏之也令柳乘风继续追查,不将此事查清誓不罢休。

    被誉为“名探”的苏无名查案也没什么进展。

    距明崇俨被刺时间过去太久了,明崇俨死后泡在水池中一整夜,全身皆浮肿,连创口都不可辨,再加上刺杀之人又非常有经验,在明崇俨遇刺地方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问询明府的下人也没问到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府上的财物也没少去,一切情况都很让人费脑筋,让苏无名找不到突破口。他不得不向以断案如神的狄仁杰请教,只不过狄仁杰也没能给他以什么有用的东西,苏无名只能硬着头皮查下去,身体力行,更加细致地查探案发现场,以便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在将明崇俨的情况及这段时间宫内的情况了解清楚后,苏无名也断定这可能是太子李贤派人下的手,不过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向太子李贤,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在没有直接证据前,即使给苏无名一百个胆,他也不敢怀疑到李贤头上,更不可能到东宫去探查。

    明崇俨的案情没有任何进展,也没办法证明一切出自李贤的授意,武则天不可能将罪名按到李贤头上,她和李贤间的直接冲突暂时还不会发生,并且李贤行事也变得低调,尽量避免与武则天起直接冲突,朝中倒显得平静了。随着明崇俨的死期渐远,因他而生的波澜慢慢平息,朝事如常进行,大唐的国家机器依然照旧运转,各官员的生活如初,该忙什么还是要忙什么。

    贺兰敏之虽然令人继续追查凶手之事,但他将大部精力放在兵部的事务上,即将颁布的兵制改革制度上。这是他担任兵部尚书以来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关系他威望与名声的非常重要的事,当然更决定以后大唐军队战斗力的大事。这件事做成功了,那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功绩越过所有前任的兵部尚书,至少能开创了大唐军事新的制度。

    一直以来,兵部为大唐的最高军事机关,兵部尚书主管全中军务的首脑,兵部掌管全国各卫军军籍、军官选拔、军训讲武、兵防、情报、武器制作、马政、舟桥之务。全队之征讨、镇戍、训练等皆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行军大总管和总管,发给印信,率领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驻防地。要是没有皇帝诏令,兵部尚书是不能调动军队的,这一点贺兰敏之在兵制改革方案中没有去触及。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在多事之秋,贺兰敏之不可能也不敢去动这一点。他发起的兵制改革方案其实只是一个初步的改动,并没对现行的大唐军事制度进行伤筋动骨的改变,一切都是要慢慢来。

    他在起草的兵制改革中推行的只是军制的改革,看书.nnet全面推行募兵制,逐步建立以募兵所得常备军为基础的大唐武装力量,这一点并不改变大唐皇帝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又被贺兰敏之说成可以让大唐军队发生天翻地覆变化,战斗力倍增的措施,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先后同意了。

    朝议时候还是遇到了阻力,不少大臣反对此案,主要是文臣,贺兰敏之联合裴行俭、刘仁轨、郝处俊等几位领过军出过征的宰相,及李义琰、狄仁杰、张柬之、骆宾王等被贺兰敏之视作亲信的大臣,还有如黑齿常之、程务挺、李谨行、李多祚等军中武将的支持,通过了兵制改革的方案,并简单地通过了政事堂的再议,最终得以施行。

    以皇帝诏令的形式颁布新的募兵制度后,新的募兵制度就开始执行,差不多是秋收时候了,秋收后将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冬季募兵,兵员募集完成后,所募兵员将集结到各道属下几个州集中训练,再归编到诸卫。一般军士的服役期为五年,可以自愿延长,有战事时候朝廷可以视情况延长军士的服役期。暂时保留府兵,还是由原先除左右卫的其他各卫遥领之,也作为募兵的兵源,军中的募集的兵员在服役一定时间,退役后也编入府兵中。

    新的募兵制度基本参照后世时候的义务兵制度制定,但结合了现在的国情,贺兰敏之在制定时候征询了许多军中将领的意见,和裴行俭私下交流都不下数十次,因此在施行后并没遭到什么抵触的行为,大唐第一次正规的募兵工作正在展开……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