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铁血强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恩怨了(完)

第一百九十三章 恩怨了(完)

    耶律大石一番问话,那辽人远拦子只是仰头大叫:“林牙,当面宋人有点份量,但是还不够瞧!咱们这次冲杀,宋人锐气已经不多了!再冲杀几次,这些南人就得崩溃!”

    耶律大石大笑:“你还能冲杀几次?俺们可是一路从蒙山口追到了这里!”

    那辽人捶胸厉喝:“林牙,就是再冲杀十次,俺也都在前头!涿易二州,不过就是让宋人钻了空子罢了,我要让他们知道俺们辽国好汉子的厉害!”

    耶律大石笑着摆手:“那好,整理一下儿郎们,再冲杀他们一次!俺们再度杀过去,南人那时候,只怕气还没喘匀呢下一次,就要让他们抱头鼠窜,俺们追着他们屁股狠狠的打!”

    “林牙放心,管教南人死伤惨重!”

    耶律大石一笑:“虽然如此,可是这支南人军马,只怕没有那么易于的,一切还是以小心稳重为上!”

    丘陵之下,数百步之外,宋军阵中,号角金鼓之声,缓缓响动。

    丘陵之上,辽**马的目光都投了过去,就看见宋军缓缓的张开了阵列,军官在前,士卒在后,排成了整齐的阵型。

    一队队的骑军也从阵列当中抽了出来,在后面结成了方阵,做为援应,辽**马在哪里起冲击,这些抽调出来做为援应的人马就会向哪里迎上去,将他们打回去!

    失了马的宋军士卒,放在最中间的地方,两翼用轻骑夹着他们,这些宋军士卒,纷纷持矛在手,坐在地上,百余支长矛对着天空,此时日光正当天中,照得矛尖一片映日闪动的光芒,直反射到丘陵之上辽**阵当中。

    这正是一个最为标准的迎敌阵型,这些宋军,根本就没有此刻就退的打算!

    那南人统帅大旗,也缓缓移到了前面,在辽**马的注视当中,杨凌已经跃马来到了阵前,在他身边,就是浑身伤痕累累的汤怀,他那杆红缨长枪,又抄在了手中,杨凌在汤怀的护卫之下,耀武扬威的就在军阵之前来回奔驰几趟,最后立于阵前,拔剑指天,又狠狠下劈。

    立马丘陵之上,耶律大石感受到这南人杨姓年轻统帅逼人的目光,刹那之间,只是涌现出惊容,只不过数月之间,此人便是有了如此际遇!

    耶律大石勒马而前,辽人军列之中,只是爆发出一阵呐喊之声,“林牙,林牙……”

    杨凌灼灼的目光与之相交,口中不断的喃喃的道,“林牙,林牙……”

    耶律大石策马而出,“杨兄弟,两军当面,可否上前答话?”

    杨凌亦自上前,目光变得有些阴晴不定起来,“你识得我?”

    当日耶律大石南下出使,不仅仅是改变了名字,就连面容也是变化了不知道多少,故而此刻却是未曾认将出来,“不知阁下何人?”

    耶律大石只是笑道,“某家乃是大辽南京道都统制,耶律大石,不知道杨兄弟可还记得当日出使雄州的副使耶律海东?”

    “是你?”杨凌瞳孔猛地一收缩,不管是在这个时空还是在自己以前的那个时空,耶律大石之名,在历史上都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凌叹了一口气,“我早该想到的,早该想到的!”

    “如何?不知杨兄弟,与某相战,可有胜算?”耶律大石道。

    “有何畏之,杨某夺涿破易,又岂是贪生怕死男儿,今日至此,你我要战便战,何必多说!”

    在杨凌身后宋军的军阵当中,爆出震天的欢呼之声:“神策军!万胜!神策军,万胜!”。

    杨凌摆了摆手道,“事已至此,何必多说,战场之上,各自珍重!”

    耶律大石没曾想到,一连将萧干在涿易二州留下的棋子尽数扫空,燕京前线再无屏障所在的,正是杨凌,当日出使,二人惺惺相惜,今日相见,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男儿大丈夫,却是只是在一瞬间就从震惊之中醒转过来,耶律大石这个时候也是回身,猛的大喝一声:“这次俺带军马冲杀,怎么也要将南人的大旗扯下来!”

    耶律大石的声音极大,语气冰冷,身后蠢蠢欲动的大辽将士都一下子住了马。

    耶律大石却不看他,只是定定的看着杨凌身影,还有宋军的大阵,喃喃自语:“前番白沟河惨白,宋人本该一蹶不振,却为杨凌所翻盘,某面前的这些南人,也许真的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对付的对手。”

    他猛的摆手,策马回转自己大旗之下,大声传令,他的大旗顿时舞动,号角之声同样在宋**阵当中响起,大队大队的宋军甲士都翻身上马,有的马力已尽的甲士,干脆cao着兵刃准备步战。

    耶律大石目光如电:“好,就看你们这些南人,是否有那般占住燕地的本事?”

    是非恩怨,便是要在此战,尽数做一个了断。

    高粱河南岸,大宋西军前锋诸营,几乎是尽数逼近了高粱河前沿,老种相公已经决断,尽快全师北上,并且得到童贯的许可之后。庞大的西军阵营,展现了其强大的运营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行动起来。

    老种相公所在作为第一路大军,已经抵达了高梁河南岸,摆出了好大阵势,而小种相公则是在后翼驻扎,一座座大营,就在短短的数日之内,拔地而起。

    各路宋军的轻骑哨探,甚至都渡过了高梁河,前出十余里哨探,得到的军情回报就是萧干所部已经拔营而去,似乎不敢和西军堂皇阵容在高粱河左近硬撼,而是企图在燕京背城做最后的决战。

    军情传来,做为这次主力进击的熙河,秦凤军上下都士气大振,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都在加紧进行,萧干这厮,也不知道是真的胆怯了还是故意示之以弱,竟然就突然撤退了,不管军心如何振奋,兵家大忌就是兵家大忌,背河而战,是万万行不通的,以老种相公的行事,都是慎重到极点,岂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场战事,对于大宋来说,能拖下去,自然就是最好的结果,打一场经济仗,不战而屈人之兵,来说兵家上策,老种相公所想,大宋诸公所想,也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