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梦回唐宋盛天下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 书生将军异闻录

第四十四章 书生将军异闻录

    第一节书生建成

    时间回到太子建成与他的青牡丹所分离的那一段岁月,也回到秦王受天墓老人之托而率领三百铁骑孤军深入苍黄沙漠腹地寻找杨青之妹杨秀和苍黄禁军的那段时间,更加回到前朝大将杨蒙的那一对天地麒麟玉佩分开的那段时期,也更加回到冥魔轮因为设立天地墨锏之江湖武林迷局而被各路诸侯和江湖武林门派围城且束手无策且倍感焦虑无力的日日夜夜。

    那一年的那几个月的那几十个失眠的夜晚,这几个人和他们有所联系的人,都因为各自的不可逃的宿命和使命而各自失眠,秦王入沙漠,杨蒙护金乌大鼎,冥魔轮将冥罗城再次陷于万劫不复之地,而太子建成在这些无眠的日夜,除了在等秦王三百铁骑汇合之外,还在读一本奇书,不是奇怪的兵书,而是一部关于上古神仙妖魔的奇葩的书,而这样的一部书就是那一天,在冲破前朝帝都城的那一天,太子建成除了在前朝牡丹园遇见他的青牡丹之外,在那一天的夜里,太子建成安顿军队和安抚帝都城的百姓之外,在深夜的时候,还去了帝都城皇廷内院中的皇家藏书院里所带出来的书。

    那夜在去皇家藏书院之前,将军建成还特意地脱下了将军战袍,换上了一身干净整洁而飘逸的儒生服饰,并且还带来一个火把,一个书生背囊,就这样,在那样的一个战火纷飞的深夜,一位征伐天下的将军,一个人,一介书生,一个火把,一个背囊,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在当时全天下书生都向往的一个书院,即皇家藏书书院,又名玉颜书院而满心欢喜的进发了,直到走进那间书院,太子建成才发现,自己的火把是带得多余了,而自己的书生背囊也太小了,因为,即使在草菅人命且黑暗无望的战乱年代,普天之下,居然还有一座灯火通明且辉煌的藏书楼傲然挺立而直插云霄,无视战火连天,无视诸侯争斗和群雄割据,无视家破人亡,也无视天下兴亡,在那一刻,作为一介书生的建成,作为一个在战乱年代百无一用的书生的建成,心中百味陈杂,不知道是该庆幸有这样的一座藏书楼阁庭院,还是不该庆幸有这样的一座藏书楼阁庭院,庆幸是因为,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建成,从小到大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建造一座天底下最大最辉煌最好看最实用的藏书庭院,其中要有一座最高最高的藏书楼,用来藏尽天下所有的书籍,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兵书谋略,无论还是皇家史书还是江湖野史,无论是农家耕读之术还是佛经道术,无论是经世治国韬略还是神仙妖魔鬼怪异志,只要是书,只要是文字,无论在刻在石碑上也好,还是写在锦绣上,亦或是刻在竹简或写白纸宣纸上也罢,建CD愿意读之藏之,而在那一刻,建成眼前的这座藏书楼阁庭院,却能满足他所有对未来那一座藏书楼的所有想象,而且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子也;而不该庆幸是因为,在进入书院的那一刻,在这座藏书庭院里,书生建成却倍感失落和无力,也倍感悲哀与悲凉,即使刚刚在白天打了一个大胜仗,却也敌不过如离头顶万里之外月光般的冰冷和冰凉。因为在跟随他父亲起兵反隋的那一刻,他就好几年没有在书屋书房书楼里待过了,而且经过这几年的从戎生涯,这几年的征伐天下,跟各种各路诸侯群雄打交道,他也渐渐发现,慢慢的发觉,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们的所做作为,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大相径庭,也越来越南辕北辙,因为建成发现,那些割据天下而血战天下而攻城拔寨的诸侯群雄,不过是打着天下苍生和天地民心之虚名,而着实干着鱼rou天下血rou黎民百姓而自私自利的勾当而已。因此,在最初开始的到处充满算计与被算计的那一两年里,书生建成就因为百无一用的书生意气而到处碰壁吃闭门羹,也是各种厌恶和讨厌些肥头猪脑的所谓的诸侯,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没见过车的小螳螂敢单挑滑车,全凭无知无畏的胆气和傻气,后来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书生建成在那冷酷无情且残忍非常的战乱岁月和弱rou强食的烽火年代,几经风霜的日夜打磨,数饮血泪的反复磨练,几番出生入死的无常体验,终于也成长为了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军,也可以割据一方的诸侯,也有了可以问鼎天下的资本。只不过,在那一个夜晚,在玉颜书院里藏书楼的那一晚,坐在书堆里的建成却突然醒悟发觉发现,原来,经历过的这几年,自己要想改变的一些事情却没怎被改变,反而自己却被这些事情改变成了一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虚伪而残忍,冷酷且无情。世人都说,人间是一个大染缸,只有白色的布匹进去,却无白色的布匹出来,建成后来才发现,与其说人间是一个大染缸,还不如说是世道人心是一件大染坊,只有一颗颗纯洁无暇的良心进去,出来的却是一颗颗伤痕累累且长满了尖刺的石头,因为被人算计过,所以也学会了算计了别人,因为被人伤过,所以也学会了伤害别人,人心是禁不起万箭穿刺的,禁得起的也只有石头。世道勾心斗角如此,人心尔虞我诈如斯,人以何堪。自古人心难测亦难得,也不是说说而已。如果说,人穷其一生光阴和时间,到头来所获得的那些死也带不走的功名利禄与金山银山与大富大贵,只是为了成为一个自己曾经最为讨厌和厌恶的人,长着人间最为一张虚伪且丑陋而皮笑rou不笑的脸皮,那么这样一个卑微卑鄙卑贱的轮回的意义有何在。如果说,这样的世道可以净化或者说还可以值得净化,这样的人心还可以拯救或者还值得为之征战不止,那么唯一的良药良方应该不是以战止战和以杀止杀,而应该就是那些百无一用的且已经落满灰尘的书。那一夜,书生建成在那一座藏书楼,在玉颜书院中,枯坐了一个晚上,心里五味陈杂,心情沉重而繁杂,时如在千军万马力奋力厮杀一般身心俱疲,时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行军一般茫然无措,时如在大战过后的战场一般苍凉悲戚,全然没了刚进书楼的那份读书的兴致和欢喜,而思来想去,到最后给自己的答案也无非一字曰:书,而绕来绕去,在黎明升起之前,想的最多也无非是四个字:天下太平。也就是这两样在浮萍乱世更显难能可贵的东西,就是这几年,一直以来支撑着将军建成拖刀上马而逢敌必克的力量和信念。而在那一天的白昼的那个牡丹花园,那一夜的那座书楼,在那一晚的那间书院,将军建成对未来又多了一份期待和渴望,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因为残阳下那一抹不食人间烟火的背影和那一座与世无争的花园。因为他想着,他现在为之征战杀伐的乱世,在将来的王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国度,在即将由自己拼杀回来的万里疆土和万里山河,不会再有战乱,不会再有血泪,不会再有分离,而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读书藏书的繁华太平盛世,而且还会遍地开满牡丹花的新王朝,建成甚至还为了这样的一个新王朝新国度新世道,想到一个了名字,其名曰:唐。

    然而,只不过,多年以后,当这样的一个新的国度和新的王朝和新的太平世道真正来临并且降临之后,建成却已然不在了,无论是将军建成,还是书生建成,还是太子建成,亦或是曾经许诺过给青牡丹一座牡丹园的他也不在了。或者说,在那个被称之为唐的空间和时间里的一切一切,都与建成无关了。即使在那里,实现了建成对未来所有的想象和愿望,真的没有了战乱,没有了血泪,没有了分离,而且人人都可以读书可以藏书的天下太平的大唐盛世,甚至,在那个称之为唐的时空里,还真的出了一种可以净化世道和拯救人心的书,一种不再有权术谋略的书,一种不再有尔虞我诈的书,而是一种写满赤子良心的书,一种写的都是大好山河的书,一种写满天地民心的书,同时却也是一种彻彻底底在死在了唐的书,因此在千百年后,人们称之为唐诗。当然,这一切的一切的所有的所有,与身后早已经成为了白骨的建成没有一点点的关系和干系了,也没人会知道,也没人会记得,也犹如在那一夜的那一晚之后,天亮之后,一夜无眠而睡意全无的书生建成,在踏出那座书院书楼之前,还随手从灰尘零落的书架上捡了几本书丢进了他的那个书生背囊里面,而在这几本中,其中就有一本奇葩的书,其名为:上古神族异闻录。而这一本书,就是将军建成在冥罗城外的军帐里面打发那些失眠无聊的夜晚的书。

    上古神族异闻录,渊源氏著。

    第二节神族史略

    上古神族异闻录,渊源氏著,其开篇曰:

    神族,即上古神族,至万物混沌之初,之盘古开天辟地,遵天地大道而来,终于女娲造人而绝。

    神族之始祖,盘古大神,生于鸿蒙之初,长于蒙昧之时,成于混沌时代,混沌之时,万物始萌,无数生灵毕现,黑暗无光,蒙昧无明,鸿蒙之仙,江沽掌太虚四界,即神界、仙界、妖界、魔界。

    混沌元年,即太虚纪年一万八千载,神界盘古成道,持盘古斧,叛鸿蒙,离蒙昧,战江沽大仙,仙神大战之际,盘古借万物生灵混沌之力,演化天地,凝结盘古之灵,分离盘古之魂,灵魂合击而败江沽。然江沽虽败,盘古亦无胜。何者,然曰,灵无所依,魂无所附,灵力消散,魂魄渐灭,盘古万丈身躯随之而解。盘古死也,其头裂为四岳,其左目燃为金乌,其右目爆为阴月,其毛发燃尽为星辰,其躯体骨节尽化为山川群岭,其血淌流成江海,……。

    仙神大战之后,太虚无主,四界并立。然,江沽大仙死而不僵,僵而不腐,神界诸神聚合盘古之灵而成盘古印,将江沽仙躯封印于盘古斧,藏盘古斧于盘古领域——天地之间。

    混沌末世,即太虚纪年六万九千载,四界争雄,魔为尊,妖为正,仙其三,诸神最末。此时也,盘古之灵消散殆尽,盘古斧脱天地而出,显现四界,……。

    人族元年,即太虚纪年七千载,太虚四界混战,愈演愈烈,神界诸神尽灭,仙界隐匿,妖界臣服,魔界主太虚。然,神界诸神泯灭之际,最后一位大神,女娲,持盘古斧,引盘古之灵,将盘古领域划出太虚而自成一界,此界名为天地间。由此,神界倾覆,太虚三界鼎立。

    天地间诞生初始,女娲大神弥留之际,观照神界诸神万物而创造人类万物生灵,史称人界,又名人间,并且遗留下数卷上古神族谱录,俗称封神榜,而太虚三界则称人界为异族,不属太虚。由此,神界除名于太虚,人族亦自称太虚异族,其封神榜亦沦为上古异族榜。

    人间成,而神界灭,人族现,而诸神尽绝,另,上古神兵,盘古斧再次藏于天地间,不现人界,亦无现太虚三界。

    上古异族榜曰,其一乃华夏之族,又号炎黄氏,其二复姓东方,其三山水异族也,其四……,最末乃渊源氏,出自女娲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