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在线阅读 - 第三百章 余杭稻业

第三百章 余杭稻业

    当初在欧且建设住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了离开欧且村的思想准备,对欧且村人来说,我们始终还是外来者,永远都是客人。这一点当初我到太昊不一样,整个大河上下,语言的差异不是很大,甚至在生活习俗和图腾崇拜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之处,我可以轻易地在大河流域所接触到的任何一个部族生活,而不会有“外来”的感觉,但欧且却不同。

    江浙一带的这些部落与大河流域的部落有明显的区别,这种文化到生活习俗的不同注定了欧且人对太昊人的接受是有限度的,我也因此极力的避免让太昊族人与欧且人之间生任何冲突,在欧且村建设住房时,都尽量建在村子的外围和低处,甚至接近村子的围栏处,为的就是与欧且的主要族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虽然欧且人对我们的接受程度已经出了我的预期,但我宁可选择另建基地,也不愿让新来的太昊族人与欧且人混居。太昊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包容的文化,而不是强势侵入的文化,这一特点在具有足够文明领先程度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得以保持的。

    但即便如此,欧且人仍然从太昊族得到了足够多的好处。如今,欧且人已经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会了简单弓箭的制作与使用,学会了编织和使用鱼网,甚至还有个别的欧且族人已经在尝试着用手捏出粗糙的土坯,只是还不会烧制出合格的陶器而已。

    不过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进一步的交流和技术传授就有困难了。

    11月开始,我带着族人全力投入到余杭村的建设,篱笆墙只花了我们三天时间就得以完善,甚至还在欧且人的基础上加以局部改进:我让族人在篱笆墙外挖了一圈浅浅的壕沟,其中埋设一大量的竹钉,可以防御几乎所有野兽地攻击,甚至小型的野兽也不能进入。

    村内地房子包括了土坯房和木板房。其中土坯房由于准备工作较少,先行开了工。由于我们没有时间和足够的人手开山石筑基,我让族人先以夯土为基,建设起一部分房子。

    梅梅这一次的组织工作是心思最为缜密地一次。匠人们带了大量的青铜工具,特别是木工和建筑工具。所以一开始建设住房,匠人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筏木制板,近1oo人忙于抢建土坯房,还有5o来人则主要筏木,5o名匠人负责建设陶窑,5o名匠人负责制造建房用的工具和木板,剩下的5o来人负责狩猎和捕鱼。梅梅如以往一样。带着1o多名妇女负责后勤,每天为我们的建设者提供丰富的伙食。

    建设工作一直忙到了太昊十一年元月份,主要的建设工作已经从村内转到了村外,村内地住房已经达到5o余间,所有地族人都住进了房子里。帐篷和其他物资也放进了专门的仓库。但在开春以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建设稻田!

    从余杭村所在的山头往下看,地形一直都比较舒缓。到处都合适建设稻田,但考虑到夏天的过多雨水,我还是选择了距离低洼地泽地高出约15米左右的一处缓坡,在那里规划了近8oo亩的稻田,并从所在山头上延地溪流处建了一条平渠,用于向田中引水。

    为防御暴雨侵袭,规划的稻地周围还开挖了一圈排洪渠,里面用山上的碎石和我们烧制的少量土砖砌了表面。

    这一系列工作花了我们大约一个半月,最后实际用于建设稻田的时间竟然还不到一个月。

    不过有了从太昊运输过来的4o多头牛,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比我原来想像的还要顺利,尤其是在开垦稻田的时候。余杭村下面的土地特别松软,经过不明显的冬天,2月初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春雨,将土地浸软,铜犁切入以后,牛还没用多大劲,黑黄的泥土就像波浪一般向两边分开,所以工程的最后阶段主要是将稻田内的土壤深翻碾细,再灌上水泡成泥浆。

    2月21日,所有的水利建设工作也已经完成,稻田共分为上下三层,有一点梯田的味道,但最上面一层不到1oo亩,最低的一层却有4oo多亩,总面积在8oo亩左右,这也是根据我们的稻种数量所能播种的最大极限了。

    2月27日,到湖边捕鱼的战士带回来一个消息:小湖边的野稻开始芽了!

    这就到了选种的时候,我让战士们把稻种都从瓮里取出来,找来几个陶盆,装上大半盆水,将谷种一点点地放入盆内,凡是浮在水面的就一律取出来,沉在水底的才能够作为种子,最后得到大约8oo斤稻种。

    按去年的经验,有4o亩稻田被当做秧田,里面的土被小心地耙平,谷种则用手工方式均匀地洒在耙平的泥浆中。三层梯田里的最上面一层是秧田所在的地方,里面的水位得到精心的控制,确保能将稻种所需耍的水份供应到每一块田里,又不至于淹没太多。

    然后是小心的守护,特别是鸟类和鼠类,这一季的收成将决定我们能不能真正吃上稻米饭,我可不想让这些小生灵毁了我的农业展大计。

    不过现在我毕竟有了足够的族人支持,不用像去年那样,总是一个人呆在田边了,种惯了粟的太昊族人也很好奇地服从着我的安排,不知道这些水田里会长出来什么样的收成,跟粟比较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3月1o日,3oo名族人,除了捕鱼的5o名和制陶的5o名,其他的都跟我到了田边,1oo来个藤筐早就已经编好,去年参加过插秧的战士们都成了师傅,和我一起,向这些种田的新手示范插秧的要领,并很快带着族人分散到8oo亩稻田里,一片片秧苗从族人们的手中延伸到田间。

    插秧持续了三天,我最主要的工作是纠正在插秧过程中出现的大面积的错误。

    就在一切工作都进展顺利的时候,梅梅运气不好,成为余杭村第一个受重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