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客似云来生意好
只要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变得简单很多。 “是啊,卖票。就跟银票差不多,上面有年月日,上午场,还是下午场,还是晚上场。晚上很多人有空,那就贵一点。还可以给每天要讲的故事取合适的名字,写在上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的,选择不同的票至于茶水点心,也可以分为几个组合,直接买票,到时候根据票上东西,这样可以解决一起往上冲的麻烦,还可以避免有人吃完喝完不给钱,趁乱偷跑。先把钱收了,不买票不让进。”杜九妹脆声道,把后世的电影票的内容说了一边。 杜五郎一听,眼睛一亮,道:“对啊,是哦,这样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好,好,可这么多票,每天六百张票,手写得多长时间了?” 李瑞没有急忙表达自己的疑问,而是仔细想了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脑子灵活,在这时候,发挥了作用,眼露精光,说道:“有了,去专门的雕刻印刷的地方,刻个雕版,只要把每日变化的地方,比如日期,哪个场次,书名等地方空下来,之后在印刷好的票上按照具体情况填上这些便是。” 杜九妹听了,不得不佩服李瑞这小子,太机灵了,就在哥哥jiejie疑问不解的时候,人家已经找到了解决之法。 “李瑞哥哥,你的方法很好,而且用手写,有专门的的笔迹,最后在加盖听书茶阁的特殊印章。这样不光可以加快速度,而且还能防伪,不会那么容易伪造。”杜九妹赞成说道,若她不是穿越的,内里面是个大人,他们姐妹四个的脑子,绑在一起都不能比得过李瑞。 “是啊,这个票,真不错。”杜七妹也符合道,“以后李瑞你要多给我们送点票。” 李瑞听了杜七妹的话。连连点点头道:“好。好,到时候一定给你们留最好的位置。” 今天的请客,原本想答谢杜九妹等人的帮助,没成想居然帮了他的大忙。 免费听书三日已过。李瑞坚持关掉一天。 “儿子。咱们现在日进斗金。现在不开张,到手的白花花的银子飞走了。”李大地主着急说道,趁热打铁。等到凉了,还打个屁啊! 李瑞笑笑,道:“父亲,您别急,就停明天一天,我们听书茶阁的票就全部印好了,后天就可以卖票了。若是我们昨天按照收钱的,后天再卖票,不管是否方便,都会有人抱怨的。还不如等一天,利用这一天,咱们也看看有多少人在收费的情况下来询问。” 李大地主虽然是一家之主,但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还得听儿子的,劝不过李瑞,只得由着儿子。 果真停了,一天之后,听书茶阁门口等了很多人。在众人抱怨的时候,李大地主解释,明天来听戏,需要花钱的 到了晚上等到李瑞从青山书院回来,顺便拿回来两万张票,当然了,那块雕版也给李瑞带过来了。等到再印的时候,拿过去,只要给印刷的费用就好。 李瑞连夜让掌柜子写了六百张,填上年月日等等需要变动的信息,之后统一盖章,明日就可以售票了。 因为开业当日,有广陵王府以及青山书院,贤德苑等广陵府的权势人家过来听书,很多人都知道听书茶阁,有后台,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捣乱。 因为收费,很多人凑热闹舍不得钱的人,问了之后,便嘟嘟囔囔走了。可也有很多喜欢但又舍得花钱的,纷纷买票。 今日仓促,只能买当日的,从明天开始,可以预售两天的。 白天要去学堂,只有晚上要回家,李瑞送的票,是休沐日的。李瑞这人会做人,送了夫子,同学很多休沐日的听书票。 杜五郎刚拿到李瑞的几张票,刚要装起来,就被连夫子热切的盯上了。 连夫子的眼神太过热切,杜五郎赶紧贡献出一张票,道:“夫子,您也想去听书?” “嗯,那人说的故事的确很有趣。”连夫子称赞说道,但没有接那张票,心里暗骂,这个傻小子,怎么只给一张呢?他还要请心上人一起看呢,一张票怎么够啊! 上个休沐日,周夫子也去听书,他还趁机拉了周夫子的小手呢!今天又买了一副镯子,听书结束之后,吃个饭,送周夫子回去的时候,再送上镯子,或许今天在黑夜的掩护下,亲一下呢! 哎呀呀,唐突了,唐突了! 连夫子连连摇头,从自己的想象中出来。 杜五郎不解,不明白夫子这是怎么了?难道不想要票? 正要收回来的时候,赵阔拍了杜五郎一下,小声道:“两张!周夫子!” 杜五郎,这才恍然大悟,他刚才怎么把夫子的心上人忘了啊,休沐日可是个好机会,连忙奉上两张票,道:“夫子,这是两张票!” “甚好,甚好!”连夫子这才接过票,摇着折扇走了。 李瑞还专门给杜七妹,杜九妹送了票。 杨氏一直在王府里,很少出来,现在可以听书,杜大山也乐意宠着杨氏,把孩子往广陵王那边一放,去听说。 这个休沐日,杨氏不好意思跟着去了,在家看孩子,让丈夫和孩子们陪广陵王去听书。 有小辈们陪着,广陵王也乐意去听听。 怪不得听书茶阁,已经在广陵王声名大噪,原来这么有趣啊! 不同于戏子,这说书的先生,更像个文人,穿着朴素,折扇更添文人风采。大晋朝对文人非常推崇,有好听的故事,还有淡雅清香的茶,故而客人们觉得听书茶阁很有格调。 当周夫子得到连夫子送来的票,欣然而至,一天的相处,时周夫子收了礼物,两人渐入佳境啊! 听到高兴,广陵王出手大方,直接打赏一百两。 不到一个月,听书茶阁客似云来,有的人为了能够买的票,纷纷让下人来排队。城北的听书茶阁留给掌柜子看着,李大地主去城南,准备再开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