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欧皇崛起在线阅读 - 第757章 疯狂大采购(下)

第757章 疯狂大采购(下)

    

    在孔泰大肆收购油桐、漆树和毛竹的种子的同时,另一个懂汉话的副使斯康达也没闲着。!虽然因为能力不及孔泰,没有负责和大明官员的接触,但斯康达的汉话水平还是足够的。在两广总督衙门的衙役的帮助下,斯康达也负责了部分采购业务。

    斯康达负责的第一项采购业务是小麦,马林早知道,大明朝的小麦品种,当下欧洲的品种要好。当然,不是说好吃程度,而是指生长速度。

    欧洲小麦太坑爹,要整整生长一年。而大明的冬小麦,是和水稻轮作的,一般只要半年左右。所以,马林看重的,是大明小麦的生长速度。

    在未来,马林打算在北美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和大明长江流域一样,推行稻麦轮种制度。这样,粮食的产量更恐怖了,也能养活更多居民。

    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廣東地区是不种植小麦的。即使到了后世,也只有廣東北部山区,才有少量种植冬小麦的。毕竟,两广地区主要是种植水稻的。所以,在广州想要获得小麦种子,还真有点麻烦。

    但是,好在大明朝是一个商业发达的国度。因为大明官员是全国流动的,所以,难免有大量北方的官员,被调往两广地区当官。而北方人习惯吃面食,故而,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虽然量未必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需求小麦的,是那些北方调来的官老爷啊……

    要是平民百姓,即使有需求也没人理会——尼玛,到了南方得吃米,想吃面食?滚一边去……

    但是,那些大老爷可不能这么对待。他们要啥,得有啥。尤其是,那些个需要巴结那些老爷的商人,也会想着法子从北方运面粉或者小麦过来。

    所以,斯康达和孔泰分开之后,立即去广州城的粮铺去打听有没有小麦出售。而且,重点打听产自长江流域的冬小麦。

    不过,毕竟是广州,这边出售小麦的实在太少。那些个粮铺,即使照顾北方客户的需求,一般也都是出售面粉,而不是小麦。很多粮铺,根本是进的面粉,而不是进小麦回来磨面。

    所以,一连几天,斯康达都没有收获。最后,还是在出身贛西的左布政使沈锐的帮助下,斯康达找到一位出身南直隶北部的习惯吃面食的小官家里,花费20两银子的高价,购买了其从家乡带来的两石未曾磨成面的冬小麦。虽然量少了点,但也算有了。

    斯康达的第二项任务,则是收购水稻的种子。当然,不是南方热带地区流行的籼稻,而是北方地区流行的粳稻。如,东北大米这样的稻米。

    前世,马林是江北人,习惯吃软糯的粳米,不太习惯吃南方的籼米。虽然说,籼米也有香米这样的存在。但总的而言,还是粳米更香软一些。

    而且,不管在大明还是在后世,北方人吃大米,都更习惯吃粳米,而不是籼米。甚至,作为大明粮仓的苏南地区,也主要产粳米。这是因为,苏湖一带,是京师重要的稻米供应区。通过京杭大运河,漕船把苏湖一带的大米运往京师,供应京师的官员。

    但是,京师很多官员,更习惯吃粳米。所以,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也根据需求,主要种植粳稻。在后世,苏省依然是全国最大的粳稻产区。包括其江南地区和江淮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粳米产区。

    当然,说这些都是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马林喜欢吃粳米啊……

    所以,作为小弟的斯康达,必须为马林寻找粳稻的稻种。然后,移植到北美地区和长江流域气候相似的地方种植,供应给马林食用。

    为此,斯康达特地跑去粮铺,采购粳稻的种子……

    粳稻的种子倒是不难采购,毕竟,粳米在大明很受出身长江以北的官员们青睐。所以,粳稻小麦好买多了。斯康达随便找个粮店,购买了100石粳稻。

    在采购完粳稻后,斯康达还购买了大批两广本地的籼稻的种子。毕竟,马林控制的热带殖民地,不适合粳稻的生长,只适合籼稻生长。而在此之前,马林虽然从印度获得了籼稻的种子,但他不太相信阿三的稻种,于是让斯康达在大明也采购一些优质的籼稻种子。

    除此之外,斯康达还采购了大量糯稻的种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马林打算以后用糯米酿醋,当然也可以酿酒。此外,还可以打年糕……总之,糯稻的用途也很广。虽然糯米不能当主食,可却用途广泛。而用糯米酿醋,也是重要的用途之一。毕竟,用苹果酿醋,成本有点高,还是用糯米酿醋更划算些。而苹果嘛,还是给人直接吃的好……

    ……

    斯康达采购完粮食种子后,终于开始采购别的了……

    既然来到大明,不采购丝绸简直说不过去啊!于是,斯康达借用两广总督衙门的威势,请来了广州城里几家大丝绸供应商,向他们采购生丝,以及部分丝绸面料。

    之所以以采购生丝为主,是因为东西方的审美不同。大明人认为美的丝绸面料,欧洲人未必认同,反之亦然。

    所以,解决东西方审美差异的最好办法,是从大明采购生丝回去,纺织符合欧洲人审美的丝绸布……

    眼下,大明的生丝价格非常便宜。市面,一担生丝才50两左右,平均每斤生丝才0.41两白银的样子,万历年间0.5两每斤生丝的价格还要便宜很多。毕竟,万历年间时候,因为白银的大批涌入,造成了物价的涨。而在正德时期,白银尚未大量流入,此时大明,物价万历朝还要低。

    斯康达提出大肆采购生丝,但广州的丝绸商人们并不太乐意。为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总不能因为斯康达一句话,把原本打算卖给老客户的生丝卖给他吧?

    但这并不是问题,当斯康达提出用每担生丝56两的价格采购后,那些大丝绸商人顿时抛弃了节cao。除了少部分必须优先供给的来头较大的客户外,其余客户的优先级,都被排到了斯康达的后面——谁叫斯康达加价一成多呢……

    但是,大概因为广州城远离丝绸主产地江浙的原因,加还没有欧洲人过来每年大量采购。所以,广州城尚未形成大规模供应丝绸的气候。斯康达采购的丝绸,其实是抢了本地人的份额。

    所以,尽管出了高价,斯康达总共也不过采购了900担生丝。这,还把广州城的生丝一扫而空,导致广州生丝供应短期内出现了严重困难。

    当然,这要是搁在明末,绝不可能了。因为,明末的时候,大明丝绸的供应相当充足。甚至,在明朝嘉靖年间,出于经济的考量,湖州等江浙地区,出现了大面积“改稻为桑”的情况。因为,种桑养蚕,出售丝绸,利益卖稻米大多了。一石稻米才半两银子,而一担生丝价格几十两……

    在西洋人大肆采购大明丝绸之前,虽然种桑养蚕收益也高。但碍于市场有限,还没有人愿意大面积改稻为桑。但自从葡萄牙人开始在大明大量采购丝绸后,出于经济利益的刺激,江南地区才开始出现了大面积改稻为桑的情况。对此,后世一部电视剧,还详细描述了这个情况。

    不过,马林身为历史系高材生,自然知道所讲的严嵩父子大力推进“改稻为桑”,并不惜毁堤淹田,来强行推动的剧情是不符合史实的。

    事实,真正推动江南地区改稻为桑的,是利益。而执行者,也并非严嵩父子,而是拥有大片田地的江南士绅。如,徐阶所在的松江徐家这样的超级大户,才是真正的推手。而如此做的原因,自然是丝绸外贸的暴利了。

    不过,那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如今,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来大明,大明还没有从丝绸贸易看到暴利呢,自然也不存在改稻为桑的风潮。所以,丝绸的供应量,也不是很充足。要是搁到崇祯年间,只要你有钱,还能在大明自由采买,别说900担生丝了,9千担都能买得到……

    眼看买不到足够的生丝了,斯康达开始转变目标——开始采购瓷器……

    在这个时代,瓷器在欧洲可是老值钱了。一件瓷器的价格,都是以金币为单位的。很多小说,欧洲古代国王发怒,都喜欢摔一两件“珍贵”的瓷器,以表明其真的怒火滔天了。不然,也舍不得把如此珍贵的瓷器摔掉……而这个梗,也多次出现在很多小说里……

    所以,斯康达这次,自然不会放弃瓷器的采买。为此,他雇佣了一大批脚夫,跟着去那些瓷器店扫货。几天下来,斯康达居住的驿馆仓库,堆满了他从广州各大瓷器店扫来的货。斯康达不但购买了大量精美的瓷瓶、瓷罐等摆设用的瓷器,同时还购买了大量的瓷碗。别说青花瓷了,普通的青瓷碗,都买了老多。结果,这导致广州城百姓买碗困难。要是谁家不小心打坏了饭碗,想去瓷器店买个新的都买不到……

    这样,在孔泰和斯康达两位使者的努力下,哥伦布带来的一艘500吨级的战舰和两艘250级武装商船,堆满了各种货物……而两人的疯狂扫货的行为,也严重干扰了广州城的市场。如,丝绸行业和瓷器行业的供货,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很多人都向官府投诉,搞得两位布政使也有些头大。好在,两人的疯狂采购,终于把三艘船的货舱都装满了,也停止了扫货。不然,情况会更严重……


    https:///html/book/43/4357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