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天启大帝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决断在早朝之上

第二十二章 决断在早朝之上

    四月二十三日,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一大早,朱由校和众大臣就已经全部到了皇极门。众大臣给皇上见过礼后早朝正式开始。

    上一次十九日的早朝上其实已经为今天的早朝议事日程做了规定,今天主要就是讨论兵部尚书和辽东经略由谁来出任这两个问题。

    讨论人事问题自然更为大臣们说看重,所以今天参加早朝的大臣,例行要参加的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丞、通政使司和顺天府丞全部到齐。另外还有朱由校专门通知的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个人,通知他们的时候并没有说什么事情,只是告知他们参加今天的早朝。他们两个都上了称病辞职的奏折,都以为或许皇上想当面嘉奖好让他们荣归故里。

    大臣们和朱由校见礼之后,内阁就开始汇报这三天的日常政事,接着六部进行简单的汇报,汇报完毕之后,两党就拉开的架势准备继续就那两个问题进行争吵。他们首先开始在辽东经略人选问题上刚开始争论,不过在争论前首先要由吏部推荐人选。

    礼部尚书周嘉谟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辽东经略人选吏部进行了推举,现任辽东巡抚的王化贞、兵部侍郎张鹤鸣、前辽东经略熊廷弼都是合适的人选。”这三个人选是他亲自制定出来的,他是东林党自然要推举东林党人。王化贞和张鹤鸣都是和东林党亲密之人自然要推举。熊廷弼虽然是楚党,可是前不久辽沈之败证明之前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提出以守为主的战略是正确的,而且周嘉谟也不想自己因为只推荐东林党人而落下任人唯亲的口实。

    周嘉谟的提出来人选后,东林党自然几乎全部赞成王化贞,连被同样是候选人的张鹤鸣都站出来支持王化贞出任辽东经略。张鹤鸣虽然与东林党关系还算亲近,但是他之所以支持王化贞出任,是他以为他不想让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他和熊廷弼一直以来就互相看不顺眼,他现在是兵部尚书,熊廷弼虽然已经从监狱中放出来了可眼下还都不是。历史上熊廷弼和王化贞督抚不合,而王化贞占据上风,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当时为兵部尚书的张鹤鸣支持王化贞而排斥熊廷弼。

    浙齐楚三党自然是支持熊廷弼这个楚党出任辽东经略。双方眼看就要进入骂架模式,基本上没怎么开过口的朱由校,开口打断了他们。“关于辽东经略人选朕心中已有定计。”

    争论的双方都明显一愣,随即都反应过来。都不再争吵,都退到自己的位置上。

    这时,朱由校开口道:“孙先生可在?”

    孙承宗马上上前施力到:“臣在。”

    朱由校接着继续说道:“之前吏部曾推举孙先生为兵部侍郎,朕想多聆听些孙先生的教诲,所以就没同意,想让孙先生多做些时日朕的日讲官。”

    “承蒙皇上厚爱。”孙承宗知道自己的辞职是不会允许了,虽然他也没真想走。

    朱由校继续说道:“孙先生精通军事,朝中之人皆知。今封孙先生为蓟辽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赐尚方宝剑,经略辽东。辽东之事就拜托孙先生了。”

    孙承宗纵然已经五十多岁了的人,也是激动非常,被通知上早朝之时也以为自己被恩准辞职回家,缺没想到来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按下内心的惊心,回答道:“臣必当尽心全力以报皇上厚恩。”

    刘一燝,听到朱由校对孙承宗的任命先是一愣,对孙承宗的任命之前没有任何消息放出,皇上这是直接当庭任命了。内阁当然有提出异议的权力,可是他根本不会提出异议来。

    由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更符合东林党人的计划。因为孙承宗是精通军事是朝中公认的,而且还得皇上看重和信任。但是之前吏部尚书周嘉谟以吏部名义推举孙承宗为兵部侍郎直接没有被准许,御史方震孺更是直接上疏推举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也没被皇上批准。东林党看两次都被皇上否定了,才再之前推举李三才,现在又推举王化贞等人。

    刘一燝大喜过望,马上说道:“皇上圣明。”韩爌和其他东林党之人听到刘一燝的话后也纷纷附和。

    孙承宗精通军事朝中之人都知道,皇上亲自任命掉了调,首辅出面支持。浙党等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大赞皇上圣明。

    决定了辽东经略人选之后,还有兵部尚书需要决定人选,朱由校就问有什么继任兵部尚书的人选没?韩爌站出来说话,因为首辅发言不光代表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还代表整个内阁的态度,所以同时东林党的刘一燝和韩爌,更多的时候是韩爌冲到前边去放炮。“臣推荐老将王象乾为兵部尚书,其虽已经是古稀之年,可仍有廉颇之勇,熟悉军务,足当大任。”

    韩爌的话音一落,浙党缺没有向其他问题上马上就和东林党唱反调。因为王象乾虽然和东林党关系不错,但是缺不是东林党,王象乾本身也的确从军多军,德高望重,是隆庆时期的进士,是四朝元老。更重要的是王象乾是山东人和齐党关系更好些,这让主要以地域为限基本上都山东人的齐党无法反对,而齐党和浙党是穿一条裤子的。

    朱由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他只是看王象乾的提议,一向反对东林党的浙党等三党并没有出来反对,又听了刘一燝补充的王象乾的一些情况,觉得王象乾还算比较适合的,没有明显的党派背景,业务能力也不错。而且前线有孙承宗,王象乾当兵部尚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朱由校就同意了,下旨让王象乾即可进京上任。

    徐光启站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他本来就没资格参加早朝,自然没人在意他的想法。徐光启,心理也是有些郁闷的。他不是东林党,更不是浙齐楚三党之人,自然没人在高层给他罩着。

    他在通州练兵被朝廷召回之后,满怀热枕的上了那道奏折,也想施展下自己的抱负,可是没想到之后那封奏折音讯杳无。他就重新又上了一道奏折,请求辞职,却被通知参加今天的早朝。

    之前讨论的辽东经略和兵部尚书的事情,他只能静静的看着,因为他连发言的资格都没有。他听到孙承宗出任辽东经略后,考虑是不是把自己的朋友李之澡和门人孙元化推荐给他,如果孙承宗也重视火器的应用的话,李之澡和孙元化应该可以帮他抗击女真。就在他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缺听到了皇帝叫你自己。徐光启马上出列,行礼。

    “你四月十二日的奏折,朕看过了。你奏折中说你想重新修订历法,说给朕听听。”朱由校问到,毕竟在修订历法这个东西是需要专业人才来做,外人几乎都很少有这方面的知识。

    “皇上,四月初一的日食预报误差很大,就是因为历法需要重新修订了,因为现在使用的历法已经使用了两百多年了,和当初比已经有了不小的误差了,而且历法的不准确还容易耽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所以臣想重新对历法进行修订。”徐光启听到皇上问历法的事情,马上进行解释。

    “既然这样,朕封你为礼部侍郎兼钦天监丞,办理此事。尽快制定出一部新的准确的历法,为我大明所用。另外你保举的李之藻办理红夷大炮和火器的事情,红夷大炮是什么东西?效果如何?”朱由校继续就那道奏折问徐光启说到。

    徐光启没想到皇上竟然直接当面问红夷大炮之事,马上回答到。“红夷大炮是红夷制造出来的一种大炮,野战效果差些,可是用来攻城和守城缺是利器。比之传统的大炮不易炸膛,射程远,更精准。臣认为把此物用于辽东必然受到奇效。李之藻曾向西人利玛窦等学习铸造技术和使用技术,对此物颇为擅长。”

    “想起来好像不错。孙先生可听说此物?你怎么看?”朱由校转过头问孙承宗,毕竟孙承宗现在辽东经略,他也想看看孙承宗对待火器大炮的态度。

    “臣听说过此物,当初在大同还亲眼目睹过此物的威力,的确是守城的利器。”孙承宗如实回答到。

    “这样看来此物好像不错,那朕同意徐詹事的举荐封李之藻为工部主事负责此事。”朱由校知道孙承宗对大炮火器的态度更为高兴。

    徐光启听完之后直接高呼:“谢皇上厚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徐光启没想到他不但被没有同意辞职,还来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十二日的折子皇上全部同意了,还重用他为礼部侍郎,他的品级直接由从四品升为从二品。

    对于徐光启和李之藻的任命,其他大臣基本没有异议,毕竟关于历法和大炮的事情,这都是专业的事情,很多只读圣贤书的大臣对这两样东西一无所知。而且他们两个的职位相对低些,没人愿意因为这去忤逆皇上的意思。

    争吵了一个多月都没结果的两个问题就这样被皇上迅速解决掉了,皇上还直接任命了徐光启为礼部侍郎,再想到之前皇上之前迅速的处理了魏忠贤。结合皇上今天早朝的表现,一些大臣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现在皇帝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了。皇帝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对朝堂发挥应有的作用了。一些心思活泛的大臣彷佛看到了一条终南捷径。

    朱由校处理完孙承宗和徐光启的事情,尤其孙承宗的事情,眼下的辽东局面应该可以维持住了,就可以为朱由校进行变革赢得时间。还应该快点召见下他们两个单独谈谈,看看他们两个的具体想法。

    ——————

    今天依然双更,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