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首席外交官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章 太后召见(上)

第二十一章 太后召见(上)

    第二十一章太后召见

    沈哲不知道自己究竟被李莲英引到了什么地方,偌大的紫禁城让他绕得晕头转向,不知怎么地又回到了养心殿,只是这次李莲英没在把他往东暖阁带,而是调了方向,引进了明间西侧的西暖阁中一间名曰:“勤政亲贤”的小室。

    宫人太监都已经提前被打发出去,连李莲英也识相地只于门口。

    虽然是私密的会见,慈禧不发话,沈哲也是不敢抬头,只是刚刚进来的时候,快速地扫了一眼低头抿茶的慈禧。

    他对慈禧的面容并不陌生,作为各省历史教材必选插图,沈哲在前世的时候就已经非刻意地瞻仰她老人家的面容很多次了,当时他和他的同窗们一致肯定,咸丰皇帝不是眼睛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慈禧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尊容是——眼角耷拉,双唇单薄,两边的脸颊还受地心引力严重作用。就这还红颜祸水,这不是坑人吗!

    不过此次只是那么一扫,沈哲就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确是被坑了,而且被坑了二十年,最主要的是他是被自己的眼睛给坑了,他所看见的慈禧的照片是慈禧七十岁的时候。现在他面对的这个慈禧只有四十多岁,要说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差不多也是当奶奶的年纪,一个普通的这个时代的四十岁女人,大多都已经是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摸样,就算是养尊处优,脸上没能显现出太多岁月痕迹,但眼神举止乃至于整体气质无不透出龙钟老态,可现在他看到的慈禧不但是从硬件的保养还是她呈现出来的状态,都像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少妇一样。眼睛和脸颊也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受地心引力影响,眼角反而像书里描写的北方佳人一样微微上挑,五官都算不上特别精致,但搭配在一起却是恰到好处,还处处透出满洲女子特有的一股英气,加上细腻白皙的皮肤,也难怪慈禧太后晚年回忆自己刚入宫时候的情况会说“宫人以为我美,皆妒我。”也怪不得咸丰皇帝当年会对这样一个女人一见钟情,如果忽略这个人圣母皇太后的名头,慈禧的身份,连沈哲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对这样一个女人怦然心动。

    自沈哲请安之后,慈禧太后还没有开口,沈哲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人在紧张的时候本来就难以估摸出准确的时间,知道觉得他已经失去了紧张的感觉的时候,才听见慈禧慵懒地吩咐了一句:“平身吧。”

    沈哲得命,向慈禧谢恩站了起来,此时他还并不知道在这样皇权空前强大的时代,慈禧太后的这句“平身”是给了他多大的恩泽。

    “七王爷和六王爷都在哀家面前对沈卿家的才华大加赞赏。哀家也觉得你是个人才。这才把皇上交给你。”

    “太后知遇之恩,奴才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慈禧满意地点了下头,这谢恩只谢了他,对恭亲王和醇亲王提都没提,不管这个年轻人此时的表现是不是出自真心,但可以证明这个年轻人看得清形势,既然看得清形势就应该能明白现在这个大清国是谁做主,他究竟该替谁办事。

    “皇上年幼,易受蛊惑,汝随皇上左右,除与皇上伴读之外,当避免皇上免受妖人之扰。”

    “太后放心。”沈哲将身子向下又压了一点“奴才明白自己的主子是谁。这天下一心为皇上的只有太后一人,奴才效忠的也只有太后一人。”

    沈哲清楚得很,疏不间亲,向慈禧示忠绝不是把对同治皇帝的忠诚彻底剔除,而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

    “沈卿家果然是识时务。”慈禧的话开始丝毫不掩饰,她此时正沉浸在她的巨大权力带给她的骄傲之中,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有什么关心,她要的就是想臣服于她脚下的人得听她的,不想臣服于她脚下的,也不得不听她的。

    这句话一出让沈哲不知如何回答,只得沉默不语。

    好在慈禧也没想再从他嘴里听到什么歌功颂德,顺手拿起一旁放着的一个折子起身递到沈哲的眼前,沈哲一惊抬头看向慈禧却又立刻意识到了失礼将头低下去。

    慈禧看着他的反应不由失笑,心想果然还是个年轻人,定力仍然差了些,什么感情还放在脸上。

    “沈卿家的折子哀家看过了。但以我大清现在的财力,怕是承受不了沈卿家的大志。”

    “奴才以为,其它不急于一时,但海防一事还请太后尽早决断。”

    沈哲知道慈禧不会对他的建议太感冒,他在那份折子上写的措施都是有意夸大,练新军,办实业,逐外夷,别说现在的大清没能力实现,就算是放在鸦片战争之前也未必会被采纳,在慈禧太后眼里这份奏折大抵也不过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的痴人说梦罢了。

    不过他的主要目的也只不过是借用一个更大的条件来换取商量的筹码,就比方说一次性跟慈禧太后说办工厂要让她下拨十万两银子,慈禧太后必然不会爽快的答应,但如果一开始跟慈禧太后说要她拨二十万两银子,然后再在交涉中将银两数目降到十万两,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慈禧此时并没有想到沈哲此举更深用意,只是觉得这小子真不愧福州船政大臣的儿子,一天到晚就对大清那条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念念不忘。又忽地想起如今的朝中的确有一场关于是重视海防还是重视西北塞防的争执正在隐隐形成,只是如今西北边关吃紧俄国不断在伊犁挑衅,英国也屡屡从印度派遣所谓的考察团入藏,而恰好恭亲王在此时与英国订立同盟,朝廷关注的重点才放心地转向了对于西北的防御。而这个年轻人却突然又将此事提上了日程,并且认为是当务之急,慈禧凭她一向的敏锐的直觉又觉得沈哲提出此事不仅仅是他对于海洋的浓厚情节。

    “我大清已于英吉利签订条约互不侵犯条约,沈大人仍然认为海上防御迫在眉睫?”

    与英国的盟约?沈哲心中暗自苦笑,如今大清上下还真把这条盟约当成中国的救命稻草了吗?

    且不说英国就算是站在大清这一方,也只能保证英吉利一方不会再轻易以武力解决中英问题,好一点也只会在中俄两国在新疆、西藏发生争端的时候为了不使中国拉他们下水给予中国一点武力援助,但现阶段还绝不会为了中国和别的国家撕破脸,更加不可能为中国无怨无悔地挑起国防大任。

    更何况像现在这种与英国形成的互利互惠的和局能支持多久,且不论欧洲局势本来就瞬息万变难以捉摸,就说英吉利方面之所以能与中国签订同盟条约,除了借助中国控制中东、东南亚的法俄连势力以及独享中国利益保证远东霸权之外,另一点不可忽视之因素则是世界工厂的身份所带动的全民唯利是图的风气,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逐自然导致了目光短浅,清政府长期以来的软弱形象更是让他们忽略了中国一旦借机崛起整个欧美所造成的撼动。但是像英国这种国家他迷糊也迷糊不了太久,只要他们一反应过来,不但中英同盟难保,怕是连相对和平的局面也岌岌可危。

    不过中英同盟的条约到底是沈哲建议恭亲王区签订的,当时他自己将大清的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一纸盟约是大清中兴的必经之路,现在再跟慈禧太后说,那份让她兴奋了大半年的条约其实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些作用而且保质期还很有限,那无异于是把自己的脑袋往断头台上搁,李鸿章的首席幕僚张树声对沈哲的估计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偏差,但是仍然有一点他是说的想错,沈哲其人那是绝对不会亏着自己的。

    盟约的神话不可打破,海防的事也不能没有着落。

    沈哲左右平衡片刻,终于在慈禧对他产生怀疑之前开口:“太后娘娘圣明,除了英吉利之外,我大清的沿海也并不是无人问津我大清与英吉利结盟不能不给英夷一点好处,而这好处不管是大清自己给还是把法俄两国在华现有权利当花献佛,法兰西都不会给我好脸色看。而且奴才以为我大清日后大敌不在英、法、美、俄而在东瀛扶桑。”

    慈禧太后的神色在听到法兰西的时候还有些许担忧,但听到沈哲说出大清日后大敌在东瀛扶桑之时就只剩下了惊讶,不禁冷笑:“夫英吉利、法兰西都能让沈卿家无所顾忌,日本一区区蕞尔小国也能让沈卿家如鲠在喉?”

    沈哲的头稍稍抬起了一点,看向慈禧,慈禧见状也对这一举动并未斥责,喝了口茶权当默认。

    “太后娘娘,日本再小,也决计小不过英伦三岛。”沈哲一语将慈禧心中仅存的那点大国荣耀也给击碎,让她终于正面面对大清的处境,这早已不再是一个依靠疆域大小衡量强弱的时代,疆域再小,只要够凶狠就可以鸠占鹊巢,疆域再大,无力守护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察觉出慈禧微妙的转变,继续道:“奴才斗胆,向圣母皇太后献上一物。”

    慈禧满腹狐疑地接过沈哲献上的卷轴,缓缓打开,里面尽是一些介绍欧美军事、科技、工厂、甚至是风土人情的资料,这些平淡干枯的文字在慈溪的眼下消无声息地划过,陡然让她产生了一种图穷匕见的寒意,而且她隐隐感觉到这将要显现出得无形的匕首要刺向的绝不是她慈禧,但她似乎在劫难逃。

    “这是……”慈禧合上卷轴看着沈哲。

    “是日本赴欧美的考察团回国编写的考察行纪。此次六王爷率众出访欧美,在普鲁士也与日本岩仓考察团相遇过。”

    “这件事情哀家听说过。”慈禧神色略显凝重,她此时的心思都在沈哲先给他的那份考察报告上即便她对于欧洲情况知之甚少,文化程度不高,却足以看出这两份考察行纪的天壤之别,本来就对恭亲王一行人带回的资料不甚满意,这一比之下更觉得自己的拨出去的银子打了水漂。

    但是最有分量的信息却还未及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