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官居一品在线阅读 - 第九零零章 大时代之风起青萍之末(上)

第九零零章 大时代之风起青萍之末(上)

    第九零零章大时代之风起青萍之末上

    十月十九日,万历皇帝的诫谕群臣疏便直接由中旨下达给各衙门:

    朕继大统以来,风气日下,士习浇漓,官方刓缺,主权不尊。官吏钻窥隙窦,巧为猎取之媒,鼓煽朋俦,公事排挤之术,诋忠直廉退之人为无用,赞谗妄阿谀之徒为有才,致使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四维几至于不振,九德何由而咸事朕静观八载,深烛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氛浊,但念临御兹始,解泽方覃,铲锄或及于芝兰,密网恐惊乎鸾凤,是用去其太甚,薄示戒惩,余皆曲赐矜原,与之更始。

    书不云乎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朕诫谕群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自今以后,人人都要精白身心,恪恭职守,不得怀私罔上,持禄养交,不得依阿附和随波逐流,不得危言耸听以乱政。任辅弼者当协恭和衷,不得昵比于y朋,以塞公正之路。掌铨衡者当虚心鉴物,毋任情于好恶,以开邪枉之门。有官守的堂官,无论内外,都要尽忠职,守法度,不得贪赃渎职,乱天下之政。有言责的科道,个个都要公是公非,直言敢论。总之作大臣的,要有正色立朝的风范,做小臣的,应有不阿不谀的气节。努力使朝政肃清,道泰时康,如果沉溺故常,坚守故辙,置朝廷宪典法守而不顾,则我祖宗宪典甚严,朕不敢赦

    一篇杀气腾腾的诏书,如晴天霹雳炸响,再配合上即将京察的背景,足以让百官人人自危,更因为其含有对沈默全盘否定的真意,惹得群情激愤。

    看到这篇诏令,内阁诸公登时就炸了锅。在早会上,陆树声大声质问道:为何这样重大的诏书,内阁事先不得与闻

    未经凤台鸾阁,直接就明旨下达,这置内阁六科通政司于何地开炮的时候自然少不了魏学增,他豁然起身道:不行,我们得立即上书,要皇上收回成命

    朝廷有明文定规。唐汝楫也表态道:一切诏书须得内阁草拟,御笔亲批后,诏至六科驳正,最后送通政司明发,这才是有效的政令。顿一下道:否则便是乱命,臣下不予奉行于是几位阁臣便摩拳擦掌,准备写奏章驳斥此事。

    诸位不必如此紧张,这时张四维才出声道:此事内阁是知道的。

    内阁知道众人的目光投过去。

    四维点点头,面无表情道:这份奏疏是不顾起草的。

    你阁臣们瞪大眼,半晌方道:元辅为何要这样做

    圣命不可违张四维缓缓道:我也只是将上谕复述一遍。

    元辅把自己当成什么了魏学增脸色阴沉道:首辅是用来燮理阴阳,启道圣德的,不是抄抄写写的翰墨之臣

    魏阁老这话不妥吧少字这一下刺到了张四维的痛处,他也阴下脸道:我朝阁臣之设,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你要我重蹈覆辙么

    这是什么话陆树声勃然大怒道:我大学士虽无相名,却有相权所以天下人才说入阁为相,就连世庙和先帝都以宰相称呼,怎么到了元辅嘴里,就成了一钱不值呢气得他吹胡子瞪眼道:难道几代阁臣辛苦争来的相权,就要让元辅拱手交出了么

    张四维本是想用冠冕堂皇之言搪塞,无奈陆树声一语道破了人人意会,却无人敢说的天机,这让他尴尬异常,只能闷声辩解道:内阁的权力不谷自然要维护,但也不能纯为反对而反对,皇上此番谕旨,已经言明是诫谕群臣,不论内容如何,都应该完全表达圣上的意思。小臣尚能直言是非,难道皇上连表达自身意愿的权力都没有

    皇上能跟小臣一样么魏学增大摇其头道: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朝廷,代表着国家的意志。你可知道,这番不负责任的言论,将给朝野带来多大的混乱

    魏阁老,注意你的言辞。张四维板着脸道:皇上不过是命群臣恪尽职守,不党不群,这是很正常的圣训,怎么就会带来混乱呢

    但在沈阁老尸骨未寒之际,在京察前夕发表这种圣训,就很不正常了魏学增拉高嗓门道:什么叫继大统以来,风气日下,士习浇漓,官方刓缺,主权不尊什么叫朝廷威福之柄,徒为人臣酬报之资,四维几至于不振,九德何由而咸事难道八年万历新政,在皇上眼里就是这样不堪难道四海升平,天下称治的大明朝,在皇上看来,竟然如此黑暗

    你不要断章取义,皇上要是说天下海晏河清,百官都很称职,那还怎么训诫做父亲的不能夸奖儿子,做皇帝的不能称赞大臣,这是很平常的道理。对于皇上说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为臣之道。张四维奉行圣人之怒,不在脸上,虽然一腔闷火煮得熟牛头,但他吸取当年高拱的教训,却强忍着不想撕破脸大家都难看。想着今儿个好歹做个哀兵,先把这一关敷衍过去再说:我知道你们生气,多半在我没有跟你们事先通气,然而平台单独召见首辅,这是朝廷的议事制度。皇上让我先不要声张,我难道阳奉阴违,这是为臣之道么

    不愧是十几年的伴食中书,别的本事不说,推卸责任方面是一顶一的高手,三言两语,便把自己完全摘出来了。

    然而他的同僚们,也都不是白给的,短暂的沉默之后,一直没吭声的诸大绶说话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争论没有意义,让皇上收回成命,更是有损圣上权威。

    诸阁老是明白人。张四维一口气才松了一半,却听诸大绶话锋一转道:但是内阁必须表明态度,安定人心,绝不能伤害到得来不易的万历新政。

    张四维是不敢冒着得罪百官的风险,否定沈默,否定万历新政的,一时间没法再推脱,只好闷声道:那就联名具折吧

    ~~~~~~~~~~~~~~~~~~~~~~~~~~~~~~~

    北京城已经寒风萧杀,吕宋却依旧温暖如春,稍事休息之后,沈默在长男志卿的陪同下,来到正厅与自己的老侍卫们相见。

    这些人大都是二十多年前,最早跟在沈默身边的,那时候他还是个芝麻绿豆的小角色,他们更是些不值一钱的大头兵。护着他在东南出生入死,他被捕入京,更是千里随行,不离不弃,陪着他历尽艰险,看着他一步步走向辉煌。比起后面加入的侍卫来,他们的忠诚是刻在骨头里的,那是一种将生死荣辱,都系于他一身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服从。

    虽然厅中有足够的椅子,但他们没有随意就坐,而是像二十年前,在绍兴训练时一样,排成两行,肃然而立,等待他的检阅。

    沈默望着一张张久违的熟悉面孔,一股股暖流抚慰着他伤痕累累的内心,他走到每个人面前,大声叫出他的名字,然后紧紧拥抱。

    铁柱

    三尺

    胡子

    马猴

    大眼

    麻杆

    老土匪

    一个个早就心硬如铁的中年人,被他叫一声昔日的绰号,叫得热泪盈眶,紧紧回抱着沈默道:大人,您知道我们私下叫您什么

    白姑娘沈默没好气道:当我不知道么引得众人放声大笑起来。

    吃惊的看着素来阴重不泄的父亲,竟然和这些粗豪的将军们有哭有笑,志卿的眼眶也湿润了,他觉着这才是父亲的真面目,才是那个孩提时让自己感到无比温暖的父亲。

    ~~~~~~~~~

    郑若曾早就备好了丰盛的宴席,他知道,今日的主角除了沈默,便是这些他的老侍卫,自己和沈京只是作陪,因此七大碟八大碗的,都是大鱼大rou,酒也是烈酒。他本来另准备了清淡精致的淮扬菜,却被沈默拒绝道:今儿个高兴,就要和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口吃rou

    跟众人连喝了三大碗天涯海角重逢酒,沈默的舌头都有些木了,但他精神依旧健旺,拍着身边铁柱的胳膊道:这些年为了消化你们的出身,我不许你们和我联系,但心里时时刻刻都挂念着你们,还不快讲讲这些年,你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成,那属下就先讲。铁柱已经年近五旬,但因为面孔黝黑,身材没有走样而不显年纪,他摸摸刚硬的络腮胡,憨憨笑道:嘉靖四十四年,大人把属下放回原籍,在浙军中当个百户把总。隆庆元年,奉调北上,在戚帅帐下听用。保定练兵时,被提升为千户千总。复套之战,属下一直随着戚帅,打过东胜城。战后叙功,提升为辽河守备,署指挥佥事,跟随李大帅入辽作战,因为是出身于戚帅帐下,四年半的时间一直自生自灭。万历二年辽左之战,我被当做靶子,吸引土蛮的主力,激战十昼夜,五千弟兄阵亡大半,才换得了那场大捷。提到当时遭遇的困境,铁柱说的是云淡风轻,但谁都能想象到,他是怎样熬过来的。

    那一战后,李大帅算是对我刮目相看了,但我和麾下的弟兄们,都被见死不救的辽东军伤透心了。铁柱接着道:李大帅也没打算留我们,便奏请兵部,把我们从辽东前线撤下来。修养数月后,我被提升为都指挥使,差事是广西南宁游击,万历四年,安南叛乱,奉调出镇南关,在经略大人指挥下,平定了阮氏叛乱,升为署都指挥使,任安南副总兵,去年刚被提升为都指挥,现在是安南总兵了。

    十六年时间,能当上中南经略府三大总兵之一沈默亲自把盏道:可喜可贺啊众人也纷纷起哄,逼得铁柱连灌了三大碗,才肯放过他。

    对了,铁柱的大号叫铁战,还是当初沈默给起的,本打算他生个闺女叫铁心兰,可惜这家伙连生了六个儿子,一个弄瓦的都没有。

    接下来是常三尺。沈默为这批老部下设计的路数大致相同,但这家伙比铁柱圆滑多了,一直有各路上司的照拂,自然也不会混得那么艰难,现在是从二品的都指挥同知,任广东副总兵,比真刀真枪拼出来的铁柱也只差了一线。

    其余的十四老侍卫里,胡勇当上了吕宋总兵,马汉当上了广西副总兵,其余人还没混上总一级,但至不济也是个实权参将,麾下统兵过万。除了这在场的十六人之外,还有在江浙闽赣的十一个,在河套辽东的八个,因为路途遥远,没机会坐在这里。

    沈默在准备金蝉脱壳之前,唯恐他们得知自己的死讯,一时冲动再干出什么天雷地火的事儿来,因此第一时间,就派人通知了他们。

    郑若曾一边陪着喝酒,一边冷眼旁观这些人能达到今天这个程度,当然需要个人的鲜血和汗水,可离开沈默这个主管军事十余年,把兵部经营成自家后院的老恩主,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而细想一下,从十几年前,自己还不认识他的时候,沈默便开始利用世兵制崩坏,募兵制初建的黄金时期,在军队中培养亲信力量,其所谋之深,所虑之远,让人想一想都不寒而栗。

    这才是他敢于玩郑伯克段的底气所在吧郑若曾打了个寒噤。

    分割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了,不光大家看着累,我也很纠结,因为书到了最后,分明不能再一味沉浸在政治斗争中,需要有不一样的东西。需要展示出沈默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我早就定了这个方向,然而跳出浸y已久的政争,我竟感觉无所适从,每日苦思,如钝刀锉心,痛苦不堪。好在时至今日,我可以长舒一口气道,终于找到了写大时代的感觉了

    从明天开始,恢复两更,让本书在灿烂如烟花中结束吧

    第九零零章大时代之风起青萍之末上

    第九零零章大时代之风起青萍之末上,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