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不排斥了
品过了白云茶,顾依依和庄墨象就离开虎丘,去了“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是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的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名为“山塘街”,山塘街又被百姓尊称为“白公堤”。 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才有了后世“七里山塘”的说法。 顾依依和庄墨象漫步其中,感受着江南水乡的风情,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时分二人更是买了松子枣泥麻饼,边走边吃,随性极了。 在七里山塘走了一个来回,二人重新上了车,庄墨象减慢了车行的速度,以车代步进入到了这座被马克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古城。 顾依依微微眯起眼睛,看着这里独具特色的水陆并行的格局,道路是依河而建,住宅亦是临水而建,真真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画! 人在画中行,温婉而旖旎…… 苏市又被称为“园林之城”,素来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顾依依首选了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它与京城的颐和园、承市的避暑山庄、苏市的留园一起被誉为“华夏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占地面积七十八亩,全园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浑厚质朴,西花园建筑精美。 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待霜亭的桔;听雨轩的芭蕉;玉兰堂的玉兰;雪香云蔚亭的梅;听松风处的松;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柏;秫香馆的稻…… 无不让顾依依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 一直到闭园,顾依依才意犹未尽地跟着庄墨象去了素有“苏市第一个食府”之称的松鹤楼。 这家久负盛名的苏帮菜老字号饭店,现今正是蓬勃发展时期,还没有走下坡路,还没有让众多特意前来品尝的外地食客失望。 坐在一间小包房里,顾依依看着陆续摆上桌的松鼠桂鱼、清熘虾仁、蜜汁火方、姑苏卤鸭、荷叶粉蒸rou、蟹粉豆腐、莼菜银鱼羹,非常期待地拿起筷子:“今天一天的三顿饭合一了!” 庄墨象对于以前嗤之以鼻的东西,比如风花雪月,现在竟也不排斥了。原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做什么都会春意盎然,只不过他像今天这样能够时刻陪伴在依依身边的机会并不多。 因为没有外人在,两个人的动作更随意一些。 松鼠桂鱼绝对是松鹤楼的金字招牌菜,顾依依心急地连吃了几口,还不忘跟庄墨象交流吃的感受:“上菜时,还能听到它刚挂卤之后的‘吱吱’声,如松鼠鸣叫。” “再看它的造型头大嘴张,rou似翻毛,鱼尾翘起,形似松鼠。” “而它的味道嘛,外脆内嫩、酸甜可口,无怪乎当年的乾隆帝会对它赞不绝口!” 庄墨象为顾依依舀了虾仁,放在她面前的食碟里:“这道菜是苏帮菜热菜中的头道菜。” “因为在吴侬软语中‘虾仁’与‘欢迎’谐音,以表示主人的友善。” “而且这虾都是产自当地的水溪之中,极为新鲜,熘出来的效果晶莹剔透,让人有种珠玉满盆的感觉。” “依依,快尝一尝,好不好吃。” 顾依依听着他难得说出来的这么大段的话,当然不会破坏如此和谐的气氛,依言夹了虾仁放进嘴里。 庄墨象也同步地夹了虾仁放在嘴里,两人默契地咀嚼,然后咽下。 顾依依很惊喜:“虾仁饱满有弹性,清爽鲜美,真的很好吃!” 她并不是故意说好听的话,而是真的喜欢吃,吃了半盘子,才转向下一道菜。 庄墨象的知识面确实广,他又给顾依依说起了“蜜汁火方”:“依依,这道也是苏市的传统名菜。” “它选用的是京华火腿,连皮切大块,用蜜酒煨极烂最佳。” 顾依依歪着头,看向正一板一眼用心为自己做介绍的他:“你怎么知道这菜是怎么做的?吃出来的?”
庄墨象脸略有些红:“我可没有你那么好使的舌头,一尝便知它是怎么做的。” “我说的是里的描述,寥寥一句话就把做法说得一清二楚。” “我以前出任务时,先后来过这里几次,基本上把苏帮菜尝了个遍。这道菜要是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评论,应该是色泽红亮、肥而不腻、香酥入味、甜香浓郁。” 顾依依立刻吃了一片蜜汁火方,她竖起大拇指,也不说话,只是朝着他赞同地微笑,嘴唇上还挂着火方上的蜜汁。 庄墨象眸色瞬间变暗,两手捧住女孩的脸,把自己火热的唇印了上去。 恰在此时,包房门被敲响了。 庄墨象恨恨地放开双手捧着的如花绽放的脸,原本娇羞着的顾依依肩膀抖了三抖,无声地笑了起来。 门外的人可能以为包房内的人没有听见呢,加重力道又敲了三下。 庄墨象喊了声:“请进!” 包房门立刻被推开了,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庄墨象和顾依依面前。虽然二人早就“看”到了外面这人是谁,但却没露出分毫。 这人站在门口笑着大声说了句:“老弟,几年没见,你可算来苏市一趟了!” 然后,转过头对着走廊的方向说道:“小李,我以前的朋友特意来看我。你先回去吧,告诉杜局,我这实在走不开,总不能把几年没见,大老远来的朋友放一边去呀!” “等我和老朋友说几句话再回去。” 说完,才迈步进来,随手关上门。 再抬头时,苦笑着:“小兄弟,我们又见面了。” “你们吃,不用管我,我就是借你这地方躲一躲。” 顾依依却把服务员叫进来,又添了一副碗筷:“周叔叔,你和我们一起吃吧。” “我又点了两道菜,足够三个人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