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七、塞外传烽乱京华(三)
如俞国振所料,曹化淳是替崇祯皇帝问的。 此时崇祯帝,对于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已经是空前失望,他已经准备在此次事后,再让温体仁复相了。但前是能应对完这个麻烦,总不能让温体仁出外督师将,他手中又没有什么人可用,想来想去,便想到了俞国振身上。 或许,他抓住了高迎祥的俞国振,还能给他带来某种惊喜吧? 俞国振微微闭了一下眼。 若非时局,他真不愿意此时出来引领这个风头。他原先的计划,是让崇祯与东林一起折腾大明,自己在南方种田,向着东南亚、大洋洲移民,控制住马六甲海峡,压服倭国、朝鲜,到时乘着流寇灭了大明、东虏“紫屁东来”之时,挥师北进,以解放者之雄姿,出现在中原。 如此行事,得国之正,不逊于朱重八驱逐蒙鞑恢复中华,而俞国振也可以凭借已经在海外打牢的基础,和无上的个人权威,推动华夏开始新一轮的扩张:并不是简单的领土扩张,而是科技的扩张、交通的扩张、人口的扩张和生产的扩张。 不过要如此,他必须先铁石心肠,放任流寇祸乱中原、南直隶,以此来获取他在海外奠基所需要的人口,削弱大明的实力,同时尽可能避免与鞑虏前交战,以免过早曝露自己实力,同时也是避免太过削弱东虏。 但只不过他虽然知道明末的大致走势,却不知道其细节,因此屡屡卷入冲突之中。 去年与今年初的与流寇之战,还有如今在京师遇到东虏入侵,便都是如此。 他现在还有机会避开,但是,面对那些残暴的入侵者,避开……真是最好的选择么? 在南直隶两次与流寇交战,他获取了大量的人口,前后加起来,足有十二万,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才能的人的好感,方以智他们且不说,象徐霞客、宋应星、万时华甚至篪。还有那些原在历史中默默无闻的人物,纷纷向着襄安来,仅二、三两个月,就有近千人到襄安投靠。 人心即大义,即气运,即天命。 即使在京师的战斗,不能象在南直隶那样给他带来诸多好处,他也必须去做,只…… 他又想到了方子仪那天的默祷。 “曹公,此次东虏入侵,虽有小患,却必定无法攻破京师,只要京师严谨守城,小心细作,东虏绝无可乘之机。”他思忖了会儿,然后说道。 曹化淳微微有些宽心,俞国振是知兵的,至少比他懂得战场局势,俞国振既然说东虏进不了城,那就没有太大问题。 “若我虏酋,此次征伐,应有破坏京师附近乡镇、掳掠人口毁坏农田此战目的。如今我大明国力,依旧远胜于东虏,东虏此举,好比是在我大明胸膛处划开一刀,虽无法一击杀灭我,却可以使我不断流血,削弱我方国力。东虏历来进关入寇,其目的都是如此。” 曹化淳想了想,确实如此,此前东虏入寇,无非是劫掠一番便走。 “东虏不善攻城,我大明火器占优,但孔逆等去投之后,将登莱熟练工匠与大炮亦带入东虏,致使如今东虏也有了大炮火器,至少在器械上,已经与我大明相当。”俞国振又道。 这些话曹化淳不爱听,也听不明白,他有些不耐烦:“济民,你究竟想说什么?” “是向曹公说明敌我优劣之所在。”俞国振笑道:“曹公天子伴当,若是天子问起此事,曹公也有话可谈啊。” 曹化淳闻得此语,嘿然一笑,示意俞国振继续往下说。俞国振竖起一根手指:“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贼降后金不过四年,后金虽得工匠火炮,cao演使用尚不熟练,故此东虏尚未大举装备火器,我在钦`州,与番人贸易,得番人火器犀利,故有购之。大明欲克东虏,必仰赖火器,番人火器既胜于我,何不购之我军所用?” “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曹化淳不耐烦地道,但当他看到俞国振微笑的模样,立刻明白过来:“好你个小猴儿,竟然算计起咱家来了……咱家别的不敢说,一年给朝廷购个一万枝火铳的主儿,总还能做!” 他不愧是侍候人的太监,最善揣摩人心,见俞国振模样顿时明白,俞国振其实是在向他推销番人的火器。这一推销,朝廷不可能直接与番人交易,那么中间商就是俞国振,他在中转手,获利应是不小。 不过也有他想不到的东西,他一开口就是一万枝火铳,在他想来,即使是番人来造,也应该极耗时力。要知道此时造鸟铳极艰难,难就难在枪管之上,按照戚继光在中的说法,枪管要靠钢钻来钻,一天的时间,一人之力,也只能钻入寸许,“至底止,一月钻光上”,也就是说,一个工匠一个月能钻出一根合格枪管就很不错了! 他却不知道,在新襄,钻枪管使用的是水力机械,并且采用了以坩锅炼制的高硬度刀具钢钻头,使用油泵施压循环喷射冷却油钻头降温液和冲刷枪管。这种方法之下,钻一根枪管的时间只用不足两小时! 至于枪机等零件,使用冲压法来铸造,更是便捷无比。所有的零件制成之后,再进入铁器工坊军械车间的装配线,采用流水做业的方式,工匠完成。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了工业化,不仅其产量成百倍地胜过传通的手工工艺,而且因都机械完成,减少了人力判断的误差,使得零件的精确度也远胜过手工。这就保证了成品的质量,一则延长了使用寿命,二则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 俞国振估计,每柄虎卫乙型的成,大约是一两左右,而崇祯时粗制滥造的只有三十余发弹寿命的火铳的成就要二两三钱,而能发百弹的“合格”火铳价钱,成则需要到三两八银白银! 他只是以三两的价格向明朝廷出售这些火器,便可获得二两的利润,而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的进一步高,他的成还可以降得更低。 他也不怕这些流入到明朝廷手中的火铳会被用来对付他,一来这必然是虎卫乙的外售型,射程、精度都会受到影响,其威力只会比明廷如今使用的同类火铳略大,二来……等到有人用这类武器对付他时,他已经有打得更远射得更准和防得更牢的武器装备出现了。 “曹公,此次东虏来侵,若是诸将用命,大同总兵王朴能扼住宣府、山永总兵祖大寿能守九门水口,各地守臣据城自守,令虏无处可掠,再调集四方勤王之兵,与东虏决战于京师城下,便是以二换一,亦能令东虏菁华,尽葬于此。自此往后,辽东便再无忧虑了!”
俞国振所说的,便是关门打狗。东虏大军入关,不是走宣大,便是走山海关,把这两个口子堵住,东虏再想出关,就是绕道大漠,且不说其中艰难,只是一路上明军sao扰就足以让东虏这十万人马片甲不留。这也可以说是大明与东虏进行战略决战的一次良机,虽然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京师左近被打烂,但反正不决战,京师左近也是要被东虏蹂躏至于残败的。 但俞国振知道,崇祯与曹化淳不可能采用这个计策! 经过与东虏的多年交战,崇祯与曹化淳等人,已经能地对东虏产生了畏惧,他们决不敢看着东虏在京师城下,必定要想方设法将之赶走。另外,崇祯也对自己的文臣武将们失去了信心,根不相信那些武将能守住关隘城池,等待勤王援军的到来。 果然,曹化淳只是略一思忖,便摇了摇头:“不可,不可,京师乃国之心腹,岂可任贼纵横?况且……若是贼人不待勤王之后至,便发力攻城,如之奈何?” 俞国振笑道:“既是如此,我尚有第二策。朝廷任命一宿将总督,总辖京师之外各国,授予尚方宝剑,准其杀总兵以下不听号令者。使得军令一统,与虏会战于京畿。如今虏兵不过十万,而我兵亦有此数,无须大败虏兵,只需挫其锐气,虏兵必不自安,乃思遁走。此后再沿途袭扰,迫其不得携所掠百姓财物从容退却,虽不能大胜,却也可以令虏军此行空手而归。” 曹化淳听得这一计策眼前顿时亮了起来,这倒是合了他们的意思,反正打仗的不用动用京营,只动用拱卫京畿附近的各镇总兵辖下部队。不过思忖了片刻,曹化淳道:“天子有意令朝中重臣督师,比如兵部尚书张凤翼,总领诸军。” “不可,不可,此事不可文臣来领。”俞国振连连摇头:“尤其张凤翼,更不可。便是流寇,他也应付不来,何况东虏?” 他对这位兵部尚书张凤翼的评价相当低,曹化淳笑了笑,却没有再说什么。 此事天子心中自有定论,却不是他与俞国振能决定的。 “还有其余计策否?”曹化淳又问道。 “其余计策……若朝廷不希望太失颜面,可遣一骁将出城,多拨战马军械,令锦衣卫助,传递消息,专杀分散掳掠的东虏,一击即走,绝不恋战。”俞国振向着曹化淳道:“有如此一支游骑在,或者能建奇功。”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又含笑看着曹化淳,曹化淳起身道:“此事非济民你无人能担……济民你要什么,只管与我说来!”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