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丰臣遗梦在线阅读 - 第四五五章 皇统革新

第四五五章 皇统革新

    开源十年十一月,病榻上躺了一年有余的后花山天皇再次病危,太政大臣今出川经季与关白丰臣秀赖前往御所请速立东宫。

    因独子夭折,兄弟皆病逝或出家,众公卿皆劝说立秀保为皇太弟,天皇却沉默以对。

    秀保知其心中所惮,便借探病之机“宽慰”道:“贞子如今已是王妃,也是陛下唯一子嗣,请相信满仁会照顾妥帖的。”

    随后便暗示今出川经季奏请先将满仁过继后花山天皇,再立为东宫,这样,将来的天皇仍会是“正亲町—诚仁亲王—后花山”一脉。

    也许是顾及贞子的安危,或是忌惮秀保的威势,又或是为皇室的长远考虑,思忖多日后,后花山天皇最终应允,并同意于十二月初九举行大典,正式册封满仁为东宫,并迁入京都御所居住。

    直到这时,那些蒙在鼓里的大名才恍然大悟,明白秀保为何要为嫡子取名“满仁”,原来是为了走当年足利义满没有走完的路。

    后花山天皇终究没撑过那个严冬。

    开源十一年正月初六,秀保专门从明国请来烟火师,在京都举办了盛大的花火大会,可惜后花山已经没有力气出席了,在京极常子的搀扶下,卧病中的他半支起身子,看着窗外璀璨绽放的烟花,虚弱地说道:“你说朕这么做,是对是错呢?”

    京极常子此刻已是泪眼婆娑,但仍强忍着悲伤劝慰道:“陛下做的自然是对的,贞子如今也是太子妃,若宫也茁壮的很,今后您的血脉将传承下去,这…也是这个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了吧…请您不要cao心这些,好生休养,等过阵子,他们夫妻俩还会带若宫来看我们呢。”

    “这些日子让你cao心了,老是变着方法地安慰我。也罢,”后花山叹了口气道:“前有外戚专权,后有武士无视天皇权威四百余年,多亏了伏见宫,朕应该算是过得挺如意的一位天皇了吧,说实话,朕能践祚,还多亏了他,只希望他能不忘当初的承诺,别让朕后悔。”

    后花山双眼无神,痴痴地望着窗外的烟火,自言自语道:“也许,从朕成为太阁犹子那时起,命运便把朕和丰臣氏连在一起了,若宫的诞生,既是一个终结,也是一个开始吧,朕会在天上保佑他的。即便朕不在了,你也要坚强活下去,为了贞子,也为了朕。”

    后花山天皇想伸手为京极常子擦拭眼泪,却已无力气。在紧紧攥住京极常子的手,艰难地晃动了两下后,便瘫倒在了她的怀中。就此,这位经历了战国后期、安土桃山时代,见证了郡山幕府开创和伏见宫皇籍复归等大事的传奇天皇驾崩了,在位十六年,享年五十四岁。随后被追号后花山院,葬于月轮陵。

    不同于之前的天皇,新天皇还听从秀保的意见,为其上汉风谥号“光华”,这是自光孝天皇之后,正常驾崩的天皇中加汉风谥号的第一位,也是时隔四百年后再次出现汉风谥号的天皇。

    同月,满仁于京都御所践祚,因驾崩后上谥号“孝明”,故后世多称其为“孝明天皇”。即位当日便尊秀保为上皇,因秀保此时已于北山,即原足利义满北山殿改造的鹿苑寺附近修建新御所东明殿,故上院号“东明院”,所颁命令皆称院旨。

    同时,立若宫佑仁亲王为东宫,定明年改年号“皇统”。

    为巩固皇权,朝廷在东明院的主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皇统革新”。

    首先便是从制度上重新确定天皇和朝廷的权威,令以心崇传与藤堂高虎在幕府《武家诸法度》及《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等制度基础上,制定颁布《改新之诏》和《政体书》,主要规定:

    1.天下权力,总归天皇;

    2.幕府权力和职能全部转移至朝廷,各藩对幕府的责任和效忠也随之转移;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废除“士、农、工、商”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列为“皇族”,公卿和大名列为“华族”,原幕府和大名家臣、武士列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的和底层贱民列为“平民”,位有尊卑,但各等级间允许相互交往;

    4.规定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位列华族之上、皇族之下,但为虚衔且不常设,其中摄关家和清华家可担任太政大臣和关白,东宫兼任征夷大将军,下设三护国将军,分别由贤仁、清仁、兴仁亲王一脉担任,负责维护各方治安,所需兵权经天皇同意后,由征夷大将军授予;

    5.爵位、官职改革:

    爵位方面:

    按高低分为王、公、侯、伯、君,其中王分为亲王、郡王,只能分封皇族,如贤仁,因封地在近江,被封为江亲王,居城也就成为宫号,即“坂本宫”;

    公分为兴国公、安国公、辅国公;

    侯分为兴郡侯、安郡侯、辅郡侯;

    伯分为兴县伯、安县伯、辅县伯;

    君不再细分。

    皇族中,除了东宫和世子外,

    天皇嫡子女封亲王、内亲王,庶子女封郡王、内郡王;

    亲王嫡子女封郡王、内郡王,庶子女封安国公、公主;

    郡王嫡子女封安国公、公主,庶子女封安郡侯、郡主;

    安国公嫡子女封安郡侯、郡主,庶子女封安县伯、县主;

    安国侯嫡子女封安县伯、县主,庶子女封大君、乡君;

    其后的子孙皆臣籍降下,由朝廷一次性拨款自谋生路,或由侯爵自行恩养。

    华族中,摄关家和清华家可封公,大臣家可封侯、名臣家可封伯,

    大名中三十万石以上可封公,十五万石以上可封侯,五万石以上可封伯,以下可封君。

    其中,谱代可封兴国公、兴郡侯、兴县伯,外样可封辅国公、辅郡侯、辅县伯。但有知行的大名所封爵位为虚封,即朝廷不拨付俸禄,一应开销自行解决。

    士族中,确有功者,由其主公奏请批准后可获封侯、伯、君爵。

    平民中,确有功者,由地方长官奏请批准后可获封伯、君爵。

    官职方面:

    收回之前赐给各地大名的虚职,规定今后朝廷职务全部实授,将官职和爵位区分开来。

    在现有太政官制、律令制和“七司九曹十二所”基础上进行改革,设内阁取代太政官,下设中务省、文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等八省,各省设其下又有二十四司,此外还改设弹正台等机构,因此被称为“阁省制”。

    官职设置上力求精简,例如原来太政官的四等官制,缩减成了内阁制,左右大臣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次辅,其余如内大臣、大纳言则作为阁臣纳入内阁,其余三等、四等官则大幅削减,相关职能分摊到八省中。

    这套体制上的改革可以说主要是针对朝廷的,目的是提高朝廷的权威和效率,同时安抚地方大名,为后续深入推进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