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南宋雄起在线阅读 - 第47章 提升军力

第47章 提升军力

    赵昺这两天更忙了。眼看着年关逼近,许多事还是不如赵昺的意。

    如:新式战舰的建造速度,因为工匠数量少,材料的使用等问题。还有旧船的改造,虽换了新式的风帆和轮舵,但会cao作的水手还是缺乏,要加强训练。虽然疍人大量归来,并被赵昺下旨转化为汉人,可他们也只是水性精良,对于远洋航行和新式船的cao控,还是短板。只能让他们先暂时做水军和普通水手。再有,火炮的研发还不如赵昺所想。虽然钢铁产量大大提升,但这铸炮技术仍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再有其它的民用产品的开发和民用技术的汇总和提升,赵昺也把它提升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好在海口的城墙经过军民的大力合作和争分夺秒,框架已是完成,只差局部的修整和防城设施的完善了。“皇宫”旁边的那个会议大堂在王家宝的主持下,已初显轮廓。由于水泥和水泥制成的预制件,这工程进行的就是快。再加上那些个巨大的吊车,装上滑轮组,更是省工省力省时。听王家宝说,再有一个月就要封顶内修了。

    粮食也不用赵昺再去发愁,岛上自种的,从陆上偷运过来的,还有从占城运来的,已经够赵昺轻松支配了。而且,现在岛上还在大量的开耕荒地,精选良种推广种植。

    但民生、军队建设,离赵昺心中的要求还差得太远。所以,他还得到处跑来跑去,按自己的设想去做,有些事还得亲自去做。

    累,这是赵昺现在唯一的感觉。但他还得咬了牙接着累下去,因为他怕哪一项做的不好,自己就得还要回到大海里去钓鱼或游泳。

    “大宋军研究院”搬到了军校的附近,这样既可以有良好的保密性,又可以第一时间把研制好的武器让军校的学员快速掌握,而且,军校里本来就有来自第一线的许多基层军官,他们许多人都是参加过战斗的,对武器的使用情况更有发言权,对武器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效果也是最为熟悉。这对武器的改进和按他们的要求去研发,有了这第一手的资料,才能研制得更符合战场要求和能发挥出最大的杀敌效果。

    赵昺今天又要给军校的学员和教师们授课了。

    那个大大的会堂,能挤下四百多号人,当然,大家都只能是站着听赵昺讲课,要不,坐着会少一半的人。两所军校里的学员谁不想亲自听赵昺的讲课呀,那可是皇帝的课。但真能听赵昺亲自讲课的人,也得有一定的级别,或特别挑出那些有特殊身份的人。海军学校和陆军学校各挑选了二百人,齐集在这个宽大的教室里。好在前排赵昺专门让人摆放了一排的桌凳,目的是让那些个教员有个记录的地方,过后再讲给别的学员时,也有个现成的讲义。

    赵昺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身后就是他所谓的“黑板”,只不过,这黑板有点大而已。他的手里拿着他所谓的“粉笔”,那种用石膏、石灰和粘土压制而成的简易东西,不时在黑板上写一些重点的内容,当然,左手他还得拿着一个薄铜片卷成的喇叭,尽量喊着讲课。

    现在的赵昺早已没了初上讲台时的豪情和兴趣,可以说是被逼无奈地站在这里大喊大叫。

    今天,他讲了两个新的海战战例,然后讲了一下“游击战”和敌后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如何建设敌后根据地的方法。因为这里有一些学员不久就要偷送到两广和福建地区,充实马宝南和陈吊眼的部队。而且他认为游击战也可以在海上开展,所以,讲得稍细了一点,不想时间就飞快地过去了。

    赵昺满嘴苦涩,嗓子眼着青烟,拚命地喝着茶水,一句话也不想说,只低着头拚命摆手,让围在自己周围的那些人教员等会再提问题。

    大家满眼的期待,满脸的问题,满脑门的汗水,都想先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也想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讲出来以得到赵昺的认可。可是,看着赵昺坐在那里喘着粗气,只是不停地灌水,只能诚惶诚恐,站在周围,尽量把腰弯下去等待。

    赵昺内心哀叹自己的命苦,同时,也在悄悄规化自己的授课时间,以后,每周来,尽量只给教员们讲课吧,这样可以少喊几句,每学期给学员们讲两次大堂课就可以了。说什么也要快点培养出合格的军事教员,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按惯例,他还要解答教员们的疑问,和他们探讨新得体会和新的军事理论,过后还要给他们再吃点偏食,多讲一点,免得他们在讲台上无话可说。

    好容易熬到午饭时,赵昺累得连话都懒得说了。看着小杜子端上来的午饭,只是大口大口地喝那碗稀粥。心疼的小杜子直在旁边转圈,好在何公公没来,要不,那老头子又要掉眼泪了。

    赵昺心里挂念着火炮,没有办法,那就再累点吧。

    “大宋军工研究院”的火炮研发科就设在研究院的旁边,离军校并不远。赵昺轻车熟路走了过去,还是那一套,检查完了他随身携带的金牌,进入这个现今大宋最核心的保密单位。

    宫勇听说赵昺要来,早领着孙照、马全、李有和林熙彤在那边等着了。孙照把石碌矿基本交给了“大宋科学研究院”,主要由林侍英指派了一大批工匠在那边组织人员练铁练纲,只是偶尔过去看看赵昺给他画的那个平炉炼钢法和蓄热室搞得如何,现在大部分时间待在这边搞他的火炮研究和制造。而李有自得了赵昺给的火药配方,更是闭门不出,专心制造火药。他现在的火药厂有二百多人,有一半是最后加工颗粒火药的人员。

    赵昺看到这些个人都来了,知道一定又是各部门存在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果然,孙照先过来行个礼向赵昺汇报了这段时间的制炮情况:“启禀陛下,虽说现在好钢产量大幅度的增产,火炮数目也能做到每月生产成品大大增加了。但是,大家发现火炮发射后的散热、清堂和装添还是问题很多。”

    李有也开始诉苦:“陛下,这硝石的问题还希望陛下多派人出去购买呀。硝的提纯后,硝石用量大,库存远远不能满足火药的生产。”

    马全也赶紧加了一句:“那手雷和震天雷也正加紧爆炸后的碎片问题。”

    只有林熙彤没有说话,只是手里拿着个小木匣子站在大伙的后面看着赵昺。

    其实,赵昺对他们的工作现状还是很满意的。本来让他们研制超时代的武器,本身就是逆天的事,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思维范围和技能。赵昺只好先表扬他们的工作做得好,然后再鼓励一下,这才开始逐一和他们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对于硝石的问题,赵昺记得初中化学时,老师曾领着同学们做过硝土提取**的试验,好象不是很复杂的。按现在的技术能力,这个问题应该能解决,等自己回去好好回忆一下,看如何入手解决。

    马全提到的手雷和震天雷,赵昺想听听他如何说法。

    “启禀陛下,臣想把这手雷搞得小一点,但火药肯定也会减少,爆炸威力要下降许多。而震天雷如果内部装填铁蒺藜,火药量就要减少,为增加爆炸威力,就要造得大一些,这又限制了投掷距离近。”

    赵昺看着马全拿过来的几个大大小小的样品,才想起。这东西当时也就是为了应急,才匆匆造出来的东西。不过,在没有步枪制造出来的情况下,手雷在实战中还是很实用的,战士们也喜欢这个东西。只是个头有点大,掷弹手必须得身强力壮的人。虽说有了“大力型投掷器”,可投掷得更远,但近战时,就不方便了,还得用手来投掷。

    赵昺详细给马全讲解了半预制片型的弹体加工技术,当然,也简单说了一下如果加装小铁珠的方法,实在不行,就用竹筒代替弹体,里面使用纸包火药,纸包火药和竹筒之间预装铁砂或铁钉之类的东西,让他回去再好好多研究试验一下。

    对于孙照反应的火炮问题,赵昺想起来后世英国曾用丝绸绢包装火药,使炮堂残余物留的更少,还利于散热。当然,如果有天鹅戎布包裹火药效果就更好了,可以减少火炮清堂次数,加快散热,大大加速火炮发射频率。但现在只能先用着绸绢包装火药了。还有用鹅毛管内充火药做引线,这也能加快射速。这些都留给孙照去实验比较,最后定型就可以了。

    不过,赵昺本来就使用的是后世晚清朝龚振麟铁模铸炮技术,他现在实在也是再想不起来更好的办法了,这个等以后更好的钢炼出来了再说吧,那时的水车利用技术过关了,钻磨技术上去,或许又能研制更好的大炮。

    但孙照又提出来一个问题:“海军将士们反映,咱们的大炮发射速度慢不说,如果离得近了,那炮反而失去了威力,只能靠弩炮和手掷来发射震天雷与手雷,造成对方箭矢对我方将士的杀伤。不知陛下可有好的方法?”

    赵昺一听,怎么把近中距离战的杀神给忘了,佛郎机炮虽说射程不如火炮,炮弹威力也过去小,但那玩艺儿打霰弹可是绝对利器。而且铸造技术也相对较为简单,以现在“大宋军工研究院”的火炮研发的技术,再加上自己的理论指导,这个应该不成问题。

    他记起教材上有段关于明朝佛郎机火炮的资料:“无敌大将军”炮可“每个子炮内有500铅弹,散布可达20余丈”。这对于中距离或近战时,面对敌人战船,开上这么一炮,想象一下,不知对方甲板上还能不能有站立的人?即便用于陆战,对于列阵对冲的敌人,一排炮火过后,不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狱之景,对敌人的威摄力有多大?

    他记得,明朝是对佛郎机大炮十分重视的,制造的火炮各种规格齐全,从千余斤的多用途重型(要塞、野战、战舰)火炮“无敌大将军”到百余斤的“大佛郎机”,再到几十斤的“小佛郎机”,可驮在马上点放,或放在地上发射,连士卒手中都有几斤重“万胜佛郎机铳”,至少也配九个子铳,想象一下,那战力是多么的强悍!

    佛郎机火炮的优点还是很多的。火炮口径小,发射实体弹或开花弹威力不大,以发射霰弹为主,射速又快,训练好的炮手,二十秒可发射三发,近距离杀伤力极大,杀伤面积广,是守城和战阵对攻的利器。而且,佛郎机型火炮对内膛的要求底,工艺简便,炮管、炮腹、子炮三个部分是可以分开铸造,用料少可以大量铸造。由于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流通,且炮管较薄,易于散热。散热快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也减少了火药自燃的可能性。当然了,子炮是定装火药,可以更换填充于包腹,不容易炸膛,对放炮士卒的技术要求低,不必长时间的训练,能快速掌握。最重要的是子炮是铁铸的,可以承担一部分火药压力,使炮腹的寿命增长,此外子炮损坏了(多是出现裂缝)一个,不影响火炮的射击性能。

    当然了,限于此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大炮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现在大炮的远射发程。这个以后再说吧,或许工艺提升后,或使用别的复合材料,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先把这家伙造出来再说。但赵昺也设想过把子炮前端铸造的和后世的炮弹壳类似的形状,也就是前端有一个略窄一些的口颈,而炮堂里也同样有这样一个吻合之处,到时,把子炮推进去,后面推顶栓用手柄或其它方式固定后,就避免了战时因炮手心情紧张,而造成的子炮和炮腹缝隙没有吻合,泄露火焰而烧伤炮手。这个留待他们去试验吧。

    赵昺马上要来纸笔,叫过孙照和他的几个助手过来,进到火炮研发科的办公室里,坐在桌旁,边画边讲解,并把一些重要的参数也标注在旁边,直到这些人明白为止。看着眼前每一个人眼里都闪现着敬仰崇拜的目光,赵昺突然颤了一下,自己这样的逆天行为,不会被上天降个霹雳打中自己吧?正想着,那远处真的传来“轰隆”一声,吓得赵昺脸色一白,差点一屁股从椅子上掉到地上。原来是远处的工匠们又在检验新铸成的大炮,搞得赵昺真以为祸从天降呢。

    赵昺抚摸一下还在乱蹦的心,想道:“管他呢,不发展超前于这个时代的武器,自己就还得下海游泳,发展了最多也就是被上天惩罚,被雷霹而已。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搞点战胜敌人的大利器,或许还能保住命,真能来个打破‘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

    “时间不等人呀,这佛郎机要多造、快造。”赵昺留下一句,转身背着手走出了他们的办公室。

    首先说抱歉,上一章节应该是46章,我给发错了。试着改了一下,不会弄,等我联系编辑想法修改一下。所以,为了迷补我的错误,除发这四千多字的一章外,下午再加更一章。另:下午开始,本文要新精推了,这加的一章也算是庆贺一下吧。如果您觉得此文读起来还有点爽的感觉,那就给发个推荐,点个收藏吧。您轻的鼠标一点,就是给作者最大的激励。请看着老汉辛苦码字的情况下,给张推荐票吧,顺便就点击一加入书架或收藏本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