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民生多艰
出了青云殿,刚一转身,一股凉风袭来,朱由榔不由得紧了紧冠服,眼睛微眯。 虽然卖香皂赚钱的建议被便宜老爹否决了,但他并没有气馁,按理说老爷子朱常瀛的那番话也很有些道理,是老成持重之言,可惜他是大明土著人,不知道未来的事,对大明王朝还抱有希望。 但朱由榔不同,他是来自异时空的穿越者,知道明朝马上就要灭亡了,也知道未来自己将要面临的劫难。所以为了活命也为了保护身边的亲人,他必须要想办法破局,只是该怎么破局呢? 正思索着,早已等候在宫外的王补真迎了上来,他一面招呼着其他随侍的火者抬来步撵,一边说道:“小主儿,回宫么?” 朱由榔深吸一口气,暂时放下了思绪,他摇了摇头道:“找一套普通袄服来给我换上,我要出府走走。说完,又添了一句:“记住,轻车简从,无需仪仗。” “是。” 梧州,古称苍梧。明洪武元年改路设府,建有五门:东曰阳明、西曰西江、南曰南薰、北曰大云、西南曰德政。城周二十六里,在整个广西也算是一座大城了,不过此时却显得有些颓败。 出了桂王府,朱由榔就看到街道两旁的角落里躺着不少流民乞丐,身上鹁衣百结,在寒风中不住的颤抖。又有小孩饥寒的哭喊。或是声音哀哀,或是有气无力,其状之惨,让人不忍目睹。 朱由榔轻皱着眉头,对身旁的王补真道:“我记得所有的府城内不是都有养际院和饭堂吗?怎么还有这么多流民乞丐?” 王补真躬着身,小声的解释道:“小主儿有所不知,这些流民大多都是湖广的灾民,前些日子大西贼肆虐湖广,不少百姓都跑进广西了,流进梧州府的灾民也不少,州府钱粮有限,赈恤能力不足,一些救济也只是杯水车薪。” “哎,国事糜烂至此,谁人之过?”朱由榔轻轻叹息了一声,现在的他虽然贵为郡王,但一路难逃,等到了梧州留下的私财却也不多,私库里倒是有千多两银子,不过都要作为日常开销,朱由榔能动用的银钱实在有限,府城里这么多灾民单靠他一个人也救不过来,即便想救也只能等赚了钱后再说了。 当朱由榔一行人走到钟鼓楼的时候,前方不远处响起了一阵急促地马蹄声,马蹄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渐成轰鸣之势,几十名轻甲骑士疾驰而来。 隔得远远的,看到一干骑士过来,路上的百姓唯恐避之不及,慌忙让开一条道来,虽然在努力避让,但仍有一些人来不及闪避,差点叫那队骑士撞到了,不远处一阵鸡飞狗跳。 朱由榔看到骑兵直奔这边而来,也不挡道,忙退避一旁,等骑士过去,他便想拉一个人问问那队骑兵是谁的人马,谁知那人一被问到,立马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逃开了,朱由榔无奈,正要再找个人问,身后有一个人说:“这位公子,小人知道那队兵马是谁的人。” 朱由榔回头看去,却是一个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的少年,年约十六七岁,脸上满是泥垢,只有一双眼睛滴溜闪光,露出精明样子。衣衫褴褛,手里端着一只破碗,原来是个乞丐。身后王补真大皱眉头,朱由榔却并不在意,问道:“这位小兄弟你知道?” 那少年默不作声,朱由榔有些着急,刚要催问,那少年却举起了手中的碗,直直的望着他,朱由榔一看,顿时一笑,知道这是要报酬了,便吩咐身旁王补真,王补真会意,忙从身侧钱袋中,抓出一小把黄灿灿的制钱①扔入碗里。 那少年一看碗里的都是厚墩墩的万历和天启黄钱,顿时喜出望外,说话的语气更亲切了:“公子可知新任的浔梧总兵是谁?” 朱由榔摇了摇头,抱拳道:“忘小哥赐教。” 少年展颜一笑,道:“驻防在咱们梧州的是李明忠李总戎,刚才的那队骑士是他手下的家丁队,领头的那个是他的大儿子李瑞李参戎。” 朱由榔闻言点了点头,脑中努力回忆着,良久,他终于在前世的记忆里搜寻出了这个人物。 李明忠,生性诡诈,贪婪,原为桂林协守副将,崇祯十六年调任浔梧镇,为镇守总兵官。 弘光元年(西历1645年),广西靖江王朱亨嘉叛乱,李明忠抓了桂王一家和广西巡抚翟式耜,以梧、浔两府之地归降。 后被以两广总督丁魁楚和思恩参将陈邦傅为首的平叛军击败,与兵败的征蛮将军、广西总兵官杨国威一起被杀。
要说明末地方军将跋扈,那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明末崇祯后期,明军在李、张民变军的反击下一败再败,中枢威权大降,朝廷纪纲废弛,文臣对武将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地方武将逐渐脱离文臣控制,向军阀转化,文武形势的逆转已经不可避免了,这李明忠要是敢在天启朝或崇祯朝前期这么跋扈,早被地方兵备道,巡抚拿下杀鸡儆猴了。 对这位跋扈镇将,他目前不想惹,也惹不起,摇了摇头,收起了杂念,朱由榔转而打量起了那个乞丐少年,他突然发现方才那少年在回答问题时语言颇有条理,且咬字清晰,不像是个普通的小乞丐,不由好奇的问道:“不知这位小哥名讳?” “小人名叫刘天阳,公子呼我天阳即可。” “好的。”朱由榔又问道:“天阳小兄弟以前读过书?” 那少年沉默了一下,说道:“不瞒公子,小人出身耕读之家,原本住在梧州赤水镇,三年前赤水镇被水贼攻入,镇周各村都遭了兵灾,屋舍被毁,小的父亲被水贼挟裹而走,母亲也被掳走,小的无家可归,便只身跑到这梧州城里以乞讨为生了。”“是这样啊。”朱由榔微微点头,这些年中原战乱不断,广西也不算太平,常有大股水贼出没,沿河一带的百姓也是广受**。 ①制钱:制钱是明代由朝廷(宝泉局)所铸的钱,也俗称黄钱,京钱;由各省所铸的钱,钱小而薄,且往往因铜的质量坏而带有麻子,俗称皮钱。 在崇祯年间,黄钱和皮钱在市面的实际的比价相差很远,例如当黄钱七十文值银子一钱时,皮钱一百文才值银子一钱。崇祯末年银价腾涨,铜钱更贱。 崇祯因财政困难万分,不得不滥行铸造,“崇祯通宝”的质量愈来愈差。江南如全国闻名的棉布产地嘉兴一带,民间拒绝使用晚期铸造的崇被钱。近两三年来乡下百姓看见的多是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