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望江楼与薛涛
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望江楼作为清代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薛涛字洪度,嘉州(今属四川乐山)人。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丧后,因家贫,十五岁编入乐籍。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得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能出入官府,曾做过校书郎,时称女校书。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 公园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盖,因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的“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遂成国内名竹荟萃之地,也被称为“竹子公园”或“锦城竹园”。目前园内的竹子品种有150余种之多,不仅有四川产各类名竹,还引进有中国南方各省及日本、东南亚一带所产稀有竹子。主要品种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鸡爪竹、紫竹、绵竹、胡琴竹、麦竹、实心竹等。 望江楼,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 位于崇丽阁西侧的濯锦楼,两层三间,略似船形,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濯锦楼因此得名。楼呈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位于崇丽阁东侧的吟诗楼,依据薛涛晚年所住碧鸡坊之吟诗楼而建,四面敞开,三叠相依。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园内还有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实际上此井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笺取水之井。 院内有薛涛墓冢。 其实,除了薛涛,望江楼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意义。今天望江楼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津就是渡口的意思。为什么叫玉女津呢?这是因为在唐宋时期,这个渡口比较繁华。当时,锦江两岸是四季花开不断,姑娘们常常从浣花溪上船,一路留连观赏美景,玉女津所在的渡口就是终点,使这个渡口常常美女如云,带有许多灵气。同时,要远行的人们往往从万里桥码头上岸,亲朋好友同船相送,送到玉女津,一般就不能再向前送了。送行者下船,远航的船云帆高挂,船向前拐过一个弯,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薛涛是唐朝有名的乐伎,与唐朝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裴度、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往来唱和,曾被元稹赞誉被“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她用自己的井水制出的纸在当时很负盛名,被称为“薛涛笺”。薛涛生前并不住在今天的望江公园,只是死后葬于成都东门外的锦江畔,望江公园内有她的土冢,高6米,周长10余米。到明代时,蜀献王朱椿为了纪念薛涛,就在今天的望江公园打井建作坊,仿制薛涛笺。由于井水经砂质地层过滤,甘甜清冽,所制出的纸号为上品。到了清康熙年间,在井旁刻了一通“薛涛井”的石碑,从此,人们就以为薛涛故里在今天的望江公园了。 到清嘉庆年间,陆续建成了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建崇丽阁。崇丽阁取名于晋代大文学家左思有名的《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已成了今天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四层楼的崇丽阁外观十分精美、壮观,上两层八角攒尖,下两层四方飞檐,突突立于江边,望江水千古流逝,看西北雪山雄姿。在宋代的时候,这里也曾修建望江楼,陆游就曾在此登楼望景,并写下了“雪山西北横,大江东南流”的《登楼》诗。建于锦江边的崇丽阁与江水浑然一体,整幅图面刚柔相济,雄浑与灵性合二为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望江楼,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层,建于清光绪十五年,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宝顶鎏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现已成为成都市的标志物。 位于崇丽阁西侧的濯锦楼,两层三间,略似船形,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濯锦楼因此得名。楼呈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位于崇丽阁东侧的吟诗楼,依据薛涛晚年所住碧鸡坊之吟诗楼而建,四面敞开,三叠相依。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园内还有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实际上此井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笺取水之井。 院内有薛涛墓冢。 其实,除了薛涛,望江楼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意义。今天望江楼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津就是渡口的意思。为什么叫玉女津呢?这是因为在唐宋时期,这个渡口比较繁华。当时,锦江两岸是四季花开不断,姑娘们常常从浣花溪上船,一路留连观赏美景,玉女津所在的渡口就是终点,使这个渡口常常美女如云,带有许多灵气。同时,要远行的人们往往从万里桥码头上岸,亲朋好友同船相送,送到玉女津,一般就不能再向前送了。送行者下船,远航的船云帆高挂,船向前拐过一个弯,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薛涛是唐朝有名的乐伎,与唐朝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裴度、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往来唱和,曾被元稹赞誉被“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她用自己的井水制出的纸在当时很负盛名,被称为“薛涛笺”。薛涛生前并不住在今天的望江公园,只是死后葬于成都东门外的锦江畔,望江公园内有她的土冢,高6米,周长10余米。到明代时,蜀献王朱椿为了纪念薛涛,就在今天的望江公园打井建作坊,仿制薛涛笺。由于井水经砂质地层过滤,甘甜清冽,所制出的纸号为上品。到了清康熙年间,在井旁刻了一通“薛涛井”的石碑,从此,人们就以为薛涛故里在今天的望江公园了。 到清嘉庆年间,陆续建成了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建崇丽阁。崇丽阁取名于晋代大文学家左思有名的《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已成了今天成都的标志性建筑。 四层楼的崇丽阁外观十分精美、壮观,上两层八角攒尖,下两层四方飞檐,突突立于江边,望江水千古流逝,看西北雪山雄姿。在宋代的时候,这里也曾修建望江楼,陆游就曾在此登楼望景,并写下了“雪山西北横,大江东南流”的《登楼》诗。建于锦江边的崇丽阁与江水浑然一体,整幅图面刚柔相济,雄浑与灵性合二为一,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