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混唐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吐蕃使者

第二百四十二章 吐蕃使者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这一日,李显在含元殿宴请各国使节、皇亲国戚与文武群臣以及女眷。本来,这是每年例行之事,但今日群臣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刑部侍郎张宝儿竟然一直在忙前忙后,就因为李显给了他一个个不伦不类的的差事—宴会总管。

    说起来,这个宴会总管并不是李显强加给张宝儿的,而是张宝儿自己争取来的,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岑氏商号扬名,为了这一天,张宝儿和岑少白已经筹划准备很久了。

    首先是李显接见各国使臣,各种肤色长相的使者依次拜见大唐天子。

    大唐自建立以来,就颇为重视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与大唐往来的国家有七十多个,朝廷专门设立鸿胪寺和四方院负责接待这些使臣。不少外番人也居住在长安,走在长安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宽衢大道上,随时会遇见突厥人、西域人、波斯人、大食人、拂菻人、新罗人、天竺人、真腊人、骠国人……他们中有大臣、使节、商人,还有僧侣、工匠、歌姬,甚至还有“色黑如墨、唇红齿白”的昆仑奴,可谓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接见各国使臣这样庄重的场面,中宗李显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龙椅上,而是端坐在由六名宫女女抬着的步辇上。

    这些宫女都是专门挑出来的,美貌自然是不用说了,她们身着盛装,步伐虽然有些散乱,但乱得热烈而欢快,避免了步调一致的机械和僵硬,显得人情味十足。

    这排场是张宝儿精心安排的,就是要让各国使者看看大唐皇帝的气派,大唐不但富足,还盛产美女,连抬辇车这样的力气活都用美女来做。美女吃的饱穿的暖,有的是力气,娇小的美女抬着颇为肥胖的皇帝,轻松地抬着辇车,看不出娇喘吁吁的感觉,谁说大唐女子不如男啊。

    站在各国使臣最前面执笏的是朝廷的礼官,负责带领使节引导晋见大唐天子。他满脸虬须,神态沉着干练,有大唐官员的风度,一身红色官服与美女红裙子相呼应,有韵律,不扎眼。各国使节充满对大唐皇上的谦恭敬畏,他们看上去有些紧张,不仅仅是有些紧张,应当是真的很紧张。

    一番礼节下来,李显给各国使节赐座,并对他们进行训示,礼部的通译有条不紊地将大唐天子的话一句句翻译给各国使臣。

    李显的训话刚一说完,突然有一位使臣站了起来,他拿出一样东西,对着通译叽哩哇拉说了一大通话,群臣虽然不知他在说的些什么,但看得出来对方说话的口气十分狂妄。

    通译刚开始脸上还保持着微笑,可后来,他的脸都绿了。

    李显也看出了有些不对劲,他向通译问道:“这位使臣都说了些什么?”

    通译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敢说。

    李显发火了,沉下脸道:“如实给朕翻译!”

    通译见李显脸色不善,不敢怠慢,只好说道:“启禀陛下,吐蕃使臣展示的是吐蕃的国宝佛齿,他说佛祖给他们留下的这个东西坚硬无比,所击之物,无可阻挡。若大唐不服,可遣人一试!”

    刚才说话的是吐蕃使者乞力徐,他是随着吐蕃的王子前来出使大唐的,谁也没想到他突然会有这么个举动。

    群臣顿时鸦雀无声,这分明是在向中宗治下的大唐王朝叫板呢!

    李显毫不示弱,马上宣旨,在长安城内招贤,不论是谁,若能将吐蕃人的佛齿击碎,重赏。

    李显的这道圣旨吸引了长安城中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可却无人能击碎佛齿。

    乞力徐得意洋洋,气焰更加嚣张。

    李显见此情形,气儿不打一处来,也太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了,气归气,可事实摆在那里,却也无可奈何。

    张宝儿此时也是眉头紧皱,吐蕃使者这么做虽然有些游戏的成份,可若让他们得逞,对大唐的颜面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就在此时,陈玄礼悄悄走到张宝儿面前轻声道:“张大人,慈恩寺的普润主持在宫门外要见你!”

    陛下接见各国使臣是件大事,自然要加强宫中的戒备,陈玄礼亲自带着羽林军在皇宫内四处巡查,恰好在宫门外遇见了普润。若放在以往,陈玄礼早就将人撵走了,可听说普润要见的人是张宝儿,陈玄礼便改变了主意,特意前来向张宝儿报信,毕竟他还欠着张宝儿的人情。

    张宝儿赶紧来到宫外,果然见到了普润。

    普润与张宝儿交谈的时间并不长,当张宝儿再出现在了含元殿的时候,已是一脸的轻松。

    张宝儿他悄悄走到李隆基面前,交给李隆基一样东西,并对李隆基附耳说了几句什么。

    李隆基用疑虑的目光看向张宝儿,张宝儿对他微微一笑,李隆基重重点了点头。

    太平公主的坐席距离李隆基并不远,张宝儿与李隆基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她的眼中,尽管太平公主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她断定这里面肯定有些不寻常。

    果然,似乎是为了证实太平公主的猜测,就在满朝文武都以为没有什么希望的时候,李隆基突然站了起来,他走到乞力徐面前,笑道:“别在这里装神弄鬼,利用佛祖遗物来坑蒙拐骗了,你这是欺负我大唐无人吗?让我来教训教训你!”

    说罢,李隆基从怀中掏出一物,朝着佛齿重重地敲了下去。

    李显与群臣瞪大了眼睛,殿内里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乞力徐本以为自己的东西坚不可摧,却不料在李隆基手中那物什的狠狠击打下,唏里哗啦应声而碎。

    见此情景,群臣顿时欢呼起来。

    乞力徐无地自容,朝着李显深深一恭道:“服了,大唐果然人才济济,天可汗圣明!”

    李隆基为大唐大大长了面子,这让李显龙颜大悦,他对李隆基招手道:“三郎,快说说,你是怎么破了这佛齿的?”

    李隆基侃侃道:“陛下,所谓的佛齿是混淆视听,明明就是一种叫做金刚石的东西,这种东西坚硬无比,外物是不能损伤的,但是羚羊角能够击破金刚石,微臣刚才用的就是羚羊角。”

    “你是如何得知这个法子的?”李显奇怪地问道。

    李隆基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张宝儿,笑着对李显道:“微臣曾经从书中看到过这个法子,今日恰巧用上了!”

    太平公主心中冷哼一声:“什么从书中看到的,分明就是张宝儿帮他出的主意,让你们先得意一阵吧,会有你们哭的时候!”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李显还没来得及高兴,又有人站出来了。

    这一次说话的是吐蕃王子阡曾,他向李显上奏道:“大唐皇帝,天可汗,我带来的手下有许多善于打马球之人,希望能与****比试一番。”

    李显不由皱起了眉头,刚把吐蕃使者乞力徐的气焰打下去,吐蕃王子阡曾又来叫板了,这肯定是有预谋的。

    吐蕃每年都秋猎,到唐境内掠夺,从太宗开始,唐与吐蕃便开始连年大战。除了中间松赞干布向太宗求亲,娶了文成公主,双方和平一段时间,其余时间都在打仗。李显即位后,吐蕃与大唐进行过一系列的战争,双方死伤惨重,大唐与吐蕃可以说是仇深似海。

    阡曾既然挑战,李显当然不能示弱,大唐打马球已经风扉朝野,皇宫就有专门的球队,若是不比那就没了面子,于是李显爽快地答应了。

    皇宫的马球场设置是相当讲究的,球场的旁边设有亭子,可以让贵客观看比赛。球场的地面经过了精心的处理,相当宽广平滑。不但场地质量好,马球比赛还有固定的音乐伴奏。

    与吐蕃的这场比赛也是击鼓伴奏,场下一击鼓,场上两拨人便拍马冲出。各是十人,手持顶端弯曲的球杖,追着大小如拳的一个红球,前后冲驰,相当热闹。在阡曾王子的带领下,吐蕃球手明显地占了上风,屡屡把小球击进了大唐宫廷球队的球门。

    李显神色黯淡,自言自语道:“要是我兄长还在,如何会输给这些吐蕃人?”

    李显说的是章怀太子李贤,李贤早年善击马球那可是出了名的,可惜后来他因为武则天的逼迫而自杀。

    李显正在难受,身边已有人朝他喊道:“陛下!”

    李显一看又是李隆基,便问道:“三郎,有什么事吗?”

    “陛下,让我们上场吧?”

    李显一看,李隆基后面还跟着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与武延秀。

    考虑再三,李显同意换四人上场。

    四人面对着十名吐蕃球手,没有丝毫惧色,东西驱突,硬是从吐蕃人手里夺回了胜利。

    此次接见宴请各国使臣与文武大臣,李隆基可谓是大放异彩,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除了李隆基之外,最大的赢家便是岑氏商号了。宴会中的吃的、用的,大到胡桌胡椅,小到食盒竹筷,甚至赠送给使臣的绸缎茶叶、赠送给大臣家眷命妇的胭脂水粉,全部都由岑氏商号无偿供给。通过此次宴会,岑氏商号的名气彻底在长安打响了,引得权势富贵之家竞相追捧。

    宴请之后,李显立刻下旨:封张宝儿为开国县侯。

    仅仅一个多有时间,张宝儿被剥夺的爵位就被恢复了,而且还是比开国县伯更高的爵位。

    ……

    礼部侍郎王佑恭恭敬敬地站在太平公主面前,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不知太平公主召自己入府究竟是何意,但有一点他心中很清楚,面前的人不是自己能得罪的。韦皇后与太平公主在朝中争斗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最后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若现在得罪了其中任何一个人,将来的结果都好不到哪去。

    太平公主当然知道王佑此刻的心情,她很享受这种感觉。

    晾了王佑好一会,看着火候也到了,太平公主这才换上一副笑脸道:“王侍郎,今日请你来是有一事相询,望能如实相告!”

    王佑诚惶诚恐道:“公主殿下客气了,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便是,下官必当竭尽全力!”

    太平公主点点头问道:“吐蕃王子阡曾此番来长安,可递交了国书?”

    王佑不知太平公主为何问这个,他赶忙道:“递交了,是吐蕃使者乞力徐亲自交到礼部的!”

    “他们此行究竟是何目的?”太平公主又问道。

    “他们是想和大唐结盟,各息战火!”

    “结盟?”太平公主皱眉道:“难道他们有没有提和亲的事?”

    王佑心中一惊,赶忙摇头道:“没有!”

    “我知道了!”太平公主缓缓道:“你先回去吧!”

    王佑巴不得赶紧离开公主府,听太平公主这么说,赶忙行礼告辞了。

    ……

    夜幕刚刚将临,四方馆的宾客房舍内已经上了灯,阡曾与乞力徐面前摆着一桌酒菜,二人正在对饮。

    “王子殿下,看来是我们想的太简单了!”乞力徐瞅了一眼阡曾道:“也不知那个李隆基是怎么知道破解之术的,而且他还能打一手好马球!”

    阡曾拿着酒杯轻啜了一口道:“大唐人才济济,这也在情理当中!”

    自从几年前与张宝儿拼酒失败之后,阡曾便不再用大碗喝酒,而是改用酒杯了,打这以后他也不在与人拼酒了,这事几乎成了他心中的一块阴影。也是从这时候起,阡曾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唐不能小觑。

    “我们如此刁难大唐,他们会不会不与我们结盟?”乞力徐有些担忧道。

    “我想不会,双方交战这么多年,他们也耗不起。此次结盟是我们提出来的,也算给足了他们面子,我想他们不会因为这些许小事而影响结盟之事的!”说到这里,阡曾有些忿忿然道:“若不是那些乱臣贼子起兵造反,现在没有办法,我才不会主动与他们结盟呢!”

    想起吐蕃国内局势的动荡,乞力徐也不由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乞力徐看了一眼阡曾,阡曾朝他点点头。

    乞力徐上前打开房门,四方馆的监官出现在了门口,他很是客气地对乞力徐道:“太平公主殿下前来拜访,特让下官来通报一声!”

    “太平公主?”阡曾与乞力徐同时一愕。

    阡曾已经是两次出使大唐了,对大唐朝廷上下多少也有些了解。他知道太平公主是当今大唐天子的亲meimei,对朝廷的影响力并不亚于韦皇后。可是,这么晚了,她怎么会来拜见自己呢?

    阡曾猜不透太平公主的来意,决定先见见太平公主再说,于是赶忙道:“怎敢劳烦公主殿下大驾,乞力徐,赶紧,我们去迎接公主殿下!”

    阡曾的话音刚落,太平公主已经到了门口,她笑吟吟道:“不用接了,我可是不请自来,王子殿下莫怪就好!”

    太平公主将四方馆的监官打发走,让自己的侍女守在门外,自己与阡曾和乞力徐进了屋子。

    三人坐定后,阡曾试探地问道:“不知公主殿下光临有何见教?”

    太平公主不答反问道:“听说王子王子殿下此番前来是代表吐蕃与我大唐结盟的?”

    阡曾心中咯噔一下,他不知太平公主问这话是何意,但他清楚太平公主肯定还有下文,于是阡曾点点头,却并不说话。

    “不知你们打算怎么结盟?”太平公主问道。

    太平公主的问话让阡曾一头雾水,阡曾虽然对大唐文化习俗比较了解,但骨子里还是带着吐蕃人的直爽,他不想再与太平公主兜圈子,便直接问道:“不知公主殿下有什么指教,请直言!”

    “我听说吐蕃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造反,驻守在吐蕃与大唐边境的军队已经被调回与叛军决战了。同时,吐蕃的属国泥婆罗见有机可趁也开始叛乱,吐蕃面临着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说到这里,太平公主淡淡一笑道:“假如这个时候大唐派军队向吐蕃进攻,不知王子殿下作何感想?”

    阡曾虽然表面上依然平静,便内心却震惊不已。太平公主所说的的确是吐蕃现在面临的困境,这些事情就发生不久前,他出使大唐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大唐落井下石。只是他想不明白,太平公主在远离吐蕃千山万水的长安,怎会将吐蕃国内的情况知道的如此清楚。阡曾不由心中生出警惕来:面前这个女人不简单,看来打交道得小心一些。

    阡曾瞅了一眼太平公主道:“这么说大唐是不愿与吐蕃结盟了?”

    太平公主反问道:“若换了你,这么好的机会你会同意结盟吗?”

    阡曾不语了,太平公主说的没错,若换了自己,肯定也不会同意结盟。他心中顿时一片黯然,看来此番出使大唐是达不到目的了,若大唐趁着这个机会真的向吐蕃发起进攻,吐蕃三面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阡曾表情的变化全落在了太平公主的眼中,一丝狡黠的笑意从她面上一闪而过。太平公主没有说话,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让阡曾超次陷入绝望当中,然后再给他一根救命稻草,他才会彻底就范。

    一旁的乞力徐眼珠子骨碌碌乱转,他似乎听出了太平公主话中有话,便试探着问道:“不知公主殿下愿不愿意帮助我们?”

    太平公主瞅了他一眼,缓缓道:“帮你们也不是不行,但你们怎么感谢我呢?”

    乞力徐一听有戏,顿时喜出望外,赶忙拍着胸脯道:“有什么要求公主殿下尽管提出来,我们将竭尽全力办到!”

    比起大唐的繁华来,吐蕃高寒贫瘠,他们的东西太平公主哪能看在眼中,她这么说只是为了接下来的要说的话做个铺垫。

    太平公主点头道:“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保证此次大唐与吐蕃能结盟成功!”

    阡曾似有些不信道:“大唐与吐蕃交战多年,就算公主殿下帮忙,可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大唐天子与朝臣怎么会放过呢?”

    太平公主轻描淡写道:“很简单,因为吐蕃现在面临的局势我很清楚,但陛下与大臣们却不知道,所以他们一定会同意结盟的!”

    “啊?”阡曾与乞力徐瞪大了眼睛,他们想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么怪异的事情。

    还是太平公主为她们揭开了谜底:“兵部侍郎是我的人,边境的邸报我让他先压下了,陛下与朝臣们自然就不会知道了!”

    二人恍然大悟,赶忙起身对太平公主施礼道:“多谢公主殿下鼎力相助!”

    太平公主摆摆手道:“这事压不了多久,最多只有十天,也就是说你们必须在十天内与大唐结盟,若是超过了十天,这事就不好说了!”

    乞力徐点点头道:“十天时间够了,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促成结盟之事!”

    太平公主突然道:“我有一个建议,不知二位可否听听!”

    阡曾赶忙道:“公主殿下请讲!”

    太平公主侃侃而谈道:“若只是签订盟约,这事还不保险。事后若朝廷知道了吐蕃局势恶化,说不定依然会毁约派兵攻打吐蕃,所以你们还得想个万全之策!”

    阡曾也知道,一纸盟约是根本做不了数的,他这只是缓兵之计,现在听太平公主如此一说,便知道她心中已有主意了。

    阡曾小心翼翼道:“请公主殿下赐教!”

    太平公主一抬眼道:“王子殿下难道忘记了,当年你的曾祖父松赞干布,是如何与大唐结盟的?”

    “和亲?”阡曾与乞力徐异口同声道。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派出使者赴长安,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没有同意。后来,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打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并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松赞干布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与大唐和亲一事阡曾与乞力徐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对视了一眼,脸上露了了喜色,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若这事真的能成,那吐蕃的危机就算化解了大半。

    看着阡曾与乞力徐,太平公主不由在心中长叹一声。

    说实话,太平公主的心里其实是很反感和亲的,因为在她自己年轻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当年高宗在位时,吐蕃就请求与唐朝和亲。高宗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已经出嫁,待字闺中的只有小女儿太平公主,十二三岁的年纪,按照唐朝人的标准,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吐蕃人事先已经摸清了情况,口气很大,开口便要太平公主和亲。这下,唐高宗和武则天犯难了。照理说,和亲是一件好事,边疆可以安宁,战士可以回家,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但是吐蕃实在太远了,武则天怎么舍得让唯一的亲生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可是吐蕃那边又不好直接拒绝,怎么办呢?太平公主幼年时,不是半真半假地当过女道士吗?干脆让她正式入道算了。道教崇尚宗教独身主义,总不能要求女道士成婚吧。于是武则天下令,马上给太平公主修建一座道观,就叫太平观,让她搬进去住。于是十几岁的小太平当了观主,而且像模像样地履行了受戒仪式,出家了。这样一来,吐蕃没话说了,和亲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起。当然,吐蕃死心后,太平公主又还了俗。

    正因为有这么一段经历,所以不管是对吐蕃人还是对和亲,太平公主都异常反感,若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才不会与吐蕃人打交道呢。

    了解了太平公主的意图,阡曾与乞力徐心里有了底,阡曾朝乞力徐使了个眼色,乞力徐心领神会,他恭恭敬敬向太平公主请教道:“公主殿下,不知我们应该请求与哪位公主和亲?”

    “当然是玉真郡主了!”太平公主脱口而出。

    “玉真郡主?”阡曾皱了皱眉头。

    当年太宗皇帝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尽管文成公主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但她只是唐室远支宗室女。阡曾若与大唐和亲,他可不想只娶个宗室女。玉真郡主虽然是相王的女儿,是李显的侄女,但毕竟不是李显的女儿。

    想到这里,阡曾对太平公主道:“公主殿下,我听说金城郡主是陛下的养女,若和亲也应该是金城郡主,而不是玉真郡主!”

    太平公主向阡曾推荐李持盈,就是为了拆散张宝儿与李持盈,让李隆基达不与张宝儿联姻的目的。若阡曾向李显提出与李奴奴和亲,自己的一番算计岂不是要落空了,她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太平公主对阡曾摇摇头道:“你要与金城郡主和亲,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可能?”阡曾不解地问道。

    “金城郡主虽然是陛下的养女,可陛下却视她若亲生女儿,肯定不会同意。陛下要是反对了,你这和亲的事就泡汤了。所以,我建议你提出与玉真郡主和亲,这样陛下就不会反对了,再加上我现帮你运筹一番,这事十有八九就成了!”

    阡曾没有言语,但太平公主看得出来他并不满意,她淡淡一笑道:“王子殿下,你此次出使大唐就是为了与大唐结盟,若还要挑肥拣瘦,恐怕这结盟的事情就不好说了。究竟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吐蕃的国运重要,我希望你还是慎重考虑一下!”

    听了太平公主这一番话,一直没有说话的乞力徐突然起身,拉着阡曾到了一旁,用吐蕃语对他说着什么,阡曾回复的也是吐蕃语,阡曾看上去很激动,双方似乎发生了争执。

    太平公主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看得出来,乞力徐在极力地劝说着阡曾。太平公主悠闲打量着他们二人,她心里跟进明镜一样,吐蕃现在的局势,决定着他们没有办法拒绝自己的提议。

    果然,两人的对话终于停止了,乞力徐改用汉语对太平公主道:“公主殿下,王子殿下已经同意与玉真郡主和亲,明日我便向礼部递交提亲的国书,希望公主殿下帮我们斡旋一番,吐蕃将感谢您的大恩!”

    太平公主瞅了一眼垂头丧气的阡曾,站起身来对乞力徐点点头道:“我就知道王子殿下是个识大体的人,那好,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先告辞了,你们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