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瓜分奥斯曼(下)
格雷方案主要包括:第一,英国获得埃及、巴勒斯坦和纳杰夫以及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内志、哈萨和北也门等不毛之地;第二,法国获得土耳其本部和欧洲部分的领土;第三,奥国正式吞并波黑,同时将塞尔维亚纳入势力范围;第四,德国获得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同时在保加利亚获得排他性优势地位;第五,俄国除获得各国对于北华铁路的支持外,还将获得在朝鲜的自由行动权;第六,奥斯曼帝国的现有国际条约和债务将由未来的法属土耳其继承。 对于这一方案,法国和俄国均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俄国希望将德奥两国在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权利限制在经济贸易领域,不应干预其国家的政治;法国则认为土耳其债务应由各国自己承担,虽然土耳其债务的90%是来自法国的借款,但是法国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属地多背负额外的10%债务。 德奥两国则都直接反对格雷的方案,首先,比洛对于将朝鲜问题纳入议题感到震惊;其次,将德国直接拉入巴尔干的泥潭也是比洛所坚决不希望看到的。奥国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担心巴尔干复杂的民族问题会引发将来和法国的矛盾,此外帝国内部的匈牙利人也不愿在帝国内再次增加南斯拉夫势力。 会议举行了一天后,在德奥两国的坚决反对下不欢而散。 紧接着,德、奥、法三国展开紧张的磋商。商讨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比洛回到柏林后迅速会见了日本大使青木周臧,他向青木透露了俄国在巴黎会议上的要求,同时他也向青木重申了德国在此一问题上底线。 “德国不会承认俄国在朝鲜拥有特殊利益,但是鉴于英俄同盟的达成,德国如果在此一问题上过分反对俄国或者支持贵国都会遭到伦敦的反对,这有可能酿成一场灾难。基于这一考虑,我国认为在朝鲜问题上还是应该由俄日双方单独解决,如果双方为此爆发战争,那么德国愿以武力保证日本不会受到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压力。” 对于比洛代表德国政府表态,青木表示感谢。认为这已“尽到盟友的全部责任”。 同一时间。格雷在和比洛沟通后,确认了德国对于日本的支援程度,由此格雷劝说俄国外长放弃在欧洲的谈判桌上解决朝鲜问题的打算,“否则德国可能会邀请日本参与有关北华铁路的谈判”。 俄国只能十分无奈的表示接受。不过这种情况下。英国也对俄国做出承诺。这一承诺和德国队日本的承诺如出一辙,就是两国单挑的时候,保证其他人不会插手。 对此。俄国也是感到满意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弱小的日本虽然在日清战争中发了一笔小财,但是国力较之俄国差得太远,根本没有向俄国发起挑战的实力。在罗拔诺夫看来,只要能阻止德奥插手此事,将来北华铁路修通,那么俄国就是稳cao胜券的节奏。 朝鲜问题解决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是欧洲的补偿问题了。 在和塔列朗的会谈中,比洛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英国是在利用“二桃三士”的办法在巴尔干纵火,塔列朗对此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他劝比洛不要激动,“至少格雷给出的路子是对的,只是价码需要我们慢慢加。” “保加利亚应该交给奥国,这样不会对国内的南斯拉夫人产生刺激,对于奥国的稳定是具有重大意义。”比洛恢复平静后说道。 “我同意,那么塞尔维亚呢?”塔列朗眼珠转了一圈飞快的问道。 “塞尔维亚没有出海口,对于我国毫无意义,在无法并入奥国的情况下,只能接受菲利普国王的保护了。”比洛望着塔列朗说道。 “塞尔维亚面积很小,人口也只有可怜的几十万,对于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出于稳定巴尔干民族情绪的考虑,也只能由我国勉为其难的接管了。”塔列朗“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接着,他又道:“不知贵国政府属意何处作为补偿?” “英国吞下了埃及胃口已经很不小了,又要了巴勒斯坦和纳杰夫,这还不算完,竟然把整个阿拉伯半岛都一口吞下,也不怕把自己撑着。”比洛揶揄道。 “莫非威廉陛下对于阿拉伯半岛有意?” “对那片除了沙子还是沙子的地方我国自然是毫无兴趣的,背上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的包袱已经很沉重了,那里有50万常年生活在温饱以下的阿拉伯人需要照管,我们可不想再多找麻烦了。” 听了比洛的话,塔列朗只是不住的发笑,却没有开口打断。 “我国始终认为,英国必须让出纳杰夫和巴勒斯坦其中之一,如此分配才有那么点公平合理的意思。要知道,我国不是传统的地中海国家,否则断然不至于仅仅要求这么一点补偿的。当然,我们也乐于看到菲利普国王能够保护更多的阿拉伯人,法国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比洛言不由衷却以一副诚恳的表情说道。 “那就先要感谢比洛阁下了。不过对于贵国的要求,这可有些难办,我试探过英国政府对这两个地区的态度,一定是寸步不让的。纳杰夫是中东地区的心脏,而巴勒斯坦过于靠近苏伊士运河,加上两地区人口稠密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所以你懂得……”塔列朗皱着眉说道,显得十分为难的样子。 以后的两周,各方通过塔列朗相互传话——这是一种向法国输诚的方式——英国最终把作为底牌的罗马尼亚放了出来。 之前,英国也曾经表示愿意将阿拉伯半岛的一半地区交给德国。这其中包括地下埋藏着滚滚原油的内志和哈萨,不过德国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威廉也未提出任何反对。因为阿拉伯半岛的石油埋藏较深,直到1930年代以后利用加利福尼亚钻井技术才能够开采,相比来说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石油埋藏还相对浅一些,假如本位面钻井技术提早突破,那么仅仅利比亚的那些轻质原油就足够德国开采不完了。 总之,遍地沙子的阿拉伯半岛对于德国是毫无价值的,开发石油至少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没必要未雨绸缪那么早。 不过英国把罗马尼亚亮出来。即触犯了法国的利益更触犯了俄国的利益。法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精英阶层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俄国则对于德军出现在距离敖德萨不足100公里的地方深表担心。 于是,经过漫长的双边和多边的扯皮谈判,讨价还价。眼看着北华铁路的前期勘察测量已经完成。就差动工了。这种情况下。俄国不想再继续无休止的耗下去,便同意在罗马尼亚做出部分让步,同时英国和法国也在其他地区做出调整。协议总算达成了。 1896年底,德、法、英、俄、奥五国在巴黎签署了,条约对奥斯曼帝国的未来政治格局做出重要安排,很好的协调了列强在中近东地区的利益。随后,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的董事局会议上,英、法、德、奥四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通过了俄国董事提出的关于在北华地区修建宽轨铁路的决议,俄国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那一刻威廉不知道他的尼古拉表弟是否会泪流满面。 对格雷的最初方案做出了如下调整:英国方面,联合王国在领土方面的要求全部得到满足,但是在财政上付出了一些代价,豁免了奥斯曼帝国约800万英镑的债务;法国方面,除获得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本部和欧洲部分领土外,还获得了塞尔维亚的保护权;奥国方面则如愿以偿的正式吞并波黑,同时拿到了保加利亚的保护权;德国除分到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最后领地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外,还和俄国共同瓜分了罗马尼亚,其中,俄国获得了北部的摩尔多瓦全部,德国则获得了罗马尼亚南部,包括瓦拉几亚全部和多布罗加的中部和北部。 由于德国是除俄国之外,各国中分到的人口和地盘最小的国家,为了平抑德国的不满情绪,英法两国同意威廉加冕威尼斯国王,以作为补偿。
随着1896年新年的钟声敲响,威尼斯和伦巴第王国正式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共主联邦。联邦宪法仿照奥国的帝国宪法,当威廉在古老的乌拉内斯城堡完成加冕典礼时,他欣喜的看到,自己又朝心中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协议,各方均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英国保守党政府付出了扼杀民族主义的道德代价,其帝国主义行为遭到国内自由党议员的激烈反对,不过帝国在中东,尤其是在埃及的地位稳固下来也平息了部分反对者的声浪。对索尔斯伯里来说,他的包围德国的伟大计划终于得以完成,当法属土耳其横亘在德国通向东方的道路上,也就意味着德国在大陆的扩张路线基本走到了尽头。以后,德国向东方的任何扩张行动都会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这样以来,英国假他人之手遏制德国的目标便已经达到,虽然也付出了失去土耳其巨大市场的代价。 法国占据了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重要的土耳其欧洲和亚洲本部自然是志得意满,不过在接收土耳其这个战利品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作为对未来政治的安排,虽然各国都巴不得土耳其帝国快速解体,并为此策动希腊发动反对土耳其的独立战争,不过土军在战斗中表现的十分英勇善战,连续挫败了希腊人的进攻,甚至攻入希腊北部。 土耳其的表现搞得法国政府措手不及,塔列朗紧急召集列强会议,要求德国给予尽可能的配合,否则土耳其局势将难以收拾。 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和瓦德西内阁压制了以戈尔茨为首陆军鹰派的要求,果断停止对土耳其的武器供应,希腊方才稳住了阵脚。 随后,土耳其苏丹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下签署了不败而败的,条约规定:将帝国在爱琴海上的全部岛屿割让给希腊,也包括东地中海第一大岛克列特岛,此外还将萨洛尼卡以西地区也割让给希腊。 条约签署后,土军中的年轻军官发动叛变,趁此机会在列强的鼓动下,各外省总督纷纷宣布自立,偌大的帝国瞬间土崩瓦解。 接下来,五大国开始粉墨登场,对号入座,玩起了“排坐坐,吃果果”的游戏。 英国的接收工作十分顺利,保加利亚对哈布斯堡帝国也表现的极为顺从。不过法国、德国和俄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烦,其中法国尤甚。 外省自立后,由于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民族主义运动被压制,因此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十分平静,反对者主要来自帝国的自由派和亲德国的少壮派军官,尤其是当的文件被英国的路透社记者泄露出来以后,反对的声势席卷全国。 不过法国在土耳其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在土耳其精英阶层中影响巨大,而且控制了土耳其的财政和海关等关键部门。经过三次简短的谈判,在法国承诺对土耳其进行宪政改造后,土耳其的政治精英纷纷停止了反抗,开始和法国合作。军队中的亲德派军官在确信德国不予支持后,带着无尽的失望被自由派军官收编。紧接着,法国的军官团进入土耳其,土军的法国化改造正式开始。 罗马尼亚作为已经独立多年的国家,凭空被列强以一纸条约就卖掉感到十分的气愤和无奈。为此,国内爆发了巨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英法等在罗投资的企业被大肆破坏,“各国洋人”纷纷从布加勒斯特转进到邻近的匈牙利境内,或者从海上直接遁走。 1897年中,罗马尼亚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不断酝酿,在工人领袖的重新组织下,涅槃重生成为一场有明确目标的伟大的反帝反封的无产阶级运动。 在革命的洪流中,渺小的卡罗尔国王被迫避走柏林,在无忧宫,威廉在闲暇之余和这位堂兄仔细商讨了瓦拉几亚的政治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