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怒海争雄 第三十三节 巨舰对阵[1200票的爆发]
在四艘依阿华赶过来的时候,常荐新的手里实际上只有三艘完好的战列舰。广州号与南宁号都少了一座炮塔,而武汉号则少了两座炮塔,而且战舰上的大火还没有扑灭,在常荐新收到消息的时候,武汉号已经进水一千多吨了,战舰上的官兵正在想办法排水,舰长也表示将战斗到底。 常荐新只用了半分钟来做出决定,而他的决定很简单,继续左传,保持18节的度,争取比美舰队转得更快一些,这样,就能让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的主炮不能全部使用,也许这对多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可也足够了。另外,他没有让武汉号退出战斗,既然还有三门巨炮,那就还有战斗力 此时,交战双方在战舰数量方面是6比4,而在主炮的数量方面实际上只有42比36。常荐新的优势不是很明显,而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敌人暂时无法判断哪艘战列舰上的火力最猛,哪艘战列舰上的火力最弱的这段时间来尽量打垮对手。也就是说,如果金凯德无法准确判断出哪三艘战列舰是完整的,那他就得在一些已经受了伤的敌舰上浪费炮弹与时间,而这就是常荐新没有让武汉号退出战斗的原因 在这个时候,常荐新也明白,为什么当初严师琪在指挥第三特混舰队的时候会表现得那么的冷酷无情。在残酷的舰队炮战中是容不得半点感情地。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常荐新肯定应该让受伤最为严重的武汉号先撤出战斗,至少应该让这艘战列舰暂时退出战斗。可常荐新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让武汉号撤下去,少了三门主炮还是次要地,这会导致其他的战列舰挨更多地炮弹。也将导致其他战舰上的官兵伤亡,而且还让金凯德能够更快的判断出重点打击对象。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炮战的严酷性。这与航空作战,安排轰炸机去打击上百海里,甚至是数百海里外地敌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航母特混舰队的司令官是不可能亲眼看到前方的残酷战斗,而作为战列舰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却可以亲身体会到那些重量过一吨的炮弹从头顶上飞过时的惊心动魄,也能够体会到在战舰被炮弹击中时的那种震撼与痛苦。 在两分钟内。常荐新联系下达了数条命令,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阵安排。为了尽快的打垮对手,常荐新这次让广州号与贵阳号集中火力对付美舰队的1号敌舰依阿华号,南宁号对付2号敌舰新泽西号,长沙号对付3号敌舰密苏里号,而武汉号与南昌号对付4号敌舰威斯康星号。这个命令被立即了出去。 常荐新的这一安排是最为合理的。广州号与贵阳号是第一批服役地新省会级,虽然换装了55倍径的新主炮,新的炮瞄系统等,但是战舰的装甲没有得到加强,因此在与依阿华级对阵的时候肯定要吃亏。而这两艘战列舰上有15门主炮。 对方只有9门,用火力来弥补装甲上的不足,这样一来。就算是很有可能损失掉其中的一艘,另外一艘也可以打掉敌舰。南宁号比对手要少三门主炮,可是作为舰队旗舰,南宁号有足够厚的装甲。官兵的素质也是新服役的四艘战列舰中最好的,就算打不过,拖也要拖到别的战舰前来支援。长沙号与对手的实力相当,谁胜谁负就要看运气了。而武汉号与南昌号只有12门主炮,而对手有9门,优势不是很明显,如果对手先打击武汉号的话,那么南昌号就有机会打掉对手了,从而赢得胜利。 从常荐新的这个安排上来看,当时炮战的关键就在前后四艘战列舰能不能快获得胜利,以及南宁号能不能拖住自己的对手。当然,除了分配目标之外,常荐新还做了更多的安排。 告诉各位舰长,现在开始可以自由机动,尽量解决掉自己的对手。常荐新把通信参谋叫了过来,让驱逐舰编队与巡洋舰编队跟上来,并且做好雷击准备,如果需要的话,我会立即下达命令。 战斗打到现在,编队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为了能够尽量避开敌人打来的炮弹,让各艘战列舰可以自由机动这是有限制的,即在不破坏战列线的情况下,战线上的每艘战舰都可以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转向,加减,以规避敌人的炮弹,这样各艘战列舰的灵活性就更大了。 此时,在依阿华号上的金凯德肯定比常荐新更为痛苦。 十二点十八分,左翼编队的情况汇报了上来,南达科他号已经完蛋了,剧烈的爆炸直接导致舰艏与舰体断裂,战舰前端开始下沉,而舰长已经在三分钟之前下达了弃舰命令,官兵们正在跳海逃生。马萨诸塞号的动力系统已经被完全破坏,2号轮机舱在几分钟前进水,战舰漂浮在了海面上,虽然没有立即沉没,但是也离完蛋不远了。舰长正在想办法把2号轮机舱里的海水抽出来,让战舰恢复部分动力,这样还有挽救的机会。阿拉巴马号的进水过了最大储备浮力,正在缓慢下沉之中,舰长也早就下达了弃舰命令,也就是说,这艘战列舰也已经完蛋了。 同时送来的还有一份不算完整的战报,三艘南达科他级并没有白白牺牲,至少确认对方三艘战列舰上有四座主炮炮塔被摧毁,其中受伤最严重的应该是5号敌舰武汉号。另外,1号敌舰与3号敌舰也肯定失去了一座炮塔。 将军,敌舰队正在加左转。转向角大概3o度,正在朝我们前面绕过去 舰队左转35度,度21节。尽快追上去金凯德也立即做出了决定,跑是肯定跑不掉的。虽然损失了三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但是他没有想过要放弃战斗,现在他已经没办法逃跑了,塔古拉岛上的轰炸机肯定会在天亮的时候到达,而在此之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对方也沉掉几艘战列舰 金凯德的想法有点悲壮,这甚至让金凯德在这个时候产生了要与舰队同存亡地想法。而战斗打成现在这个样子,第33特混舰队几乎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原因也是多方面地。 最严重的就是情报方面的失误。直到依阿华号上的雷达现了那六艘战列舰之前,包括金凯德在内,所有美军的指挥官都认为第三特混舰队在瓜岛海域活动,准备支援6战队登6新赫布里底群岛,而不是已经出现在了珊瑚海上这个严重地情报失误带来的可以说是灾难性的结果。 如果金凯德知道第三特混舰队已经赶来的话,他肯定会让七艘战列舰在一起行动,而不是分成两部分。更不会想着去炮击塔古拉岛上的那两座唐帝国的机场。这样,在交战之初,他就可以用七艘战列舰打对方的六艘战列舰。优势是在美军手里,而不是在第三特混舰队手里。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也许现在就是第三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在考虑该怎么收场了。 其次就是双方战舰性能上的差距。唐帝国建造了世界上最优秀地战列舰,从风帆时代开始。数百年来,唐帝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战舰,最好的火炮。拿当时唐帝国与美国最厉害地战列舰来看,就足以知道两国在战舰建造方面的差别了。 新省会级第二批次开始的最大排水量是485oo屯,而依阿华级改进后达到了59ooo吨,整整比新省会级多出了1万吨,而这其中除了结构重量之外,依阿华级的主装甲重量肯定要多出数千吨。可实际上,新省会级地防御能力不在依阿华级之下,一是新省会级的关键部位更为集中,因此主装甲带的长度比依阿华
级短了十几米。其次是新省会级第二批开始动力系统的功率重量比更大,因此动力系统更为紧凑。三是新省会级采用的装甲钢质量明显好得多,所以可以用更薄的装甲起到同等的防御效果。 再看双方主炮的性能。在依阿华级之前,美军用的4o6毫米主炮的身管都只有45倍口径长度,而新省会级后来用的是55倍口径身管的4oo毫米主炮。4oo毫米与4o6毫米是同一个数量级的,而火炮的身管越长,就能给炮弹越大的初始度。可炮管的长度是有限制的,最大的限制就是加工与生产工艺,还有炮钢的质量,炮膛内壁的处理工艺等等。正是因为唐帝国在这方面有着技术上的优势,所以敢用4oo毫米主炮去对付美军的4o6毫米主炮。而且,随着25式穿甲弹在25年年底交付海军使用,唐帝国战列舰主炮的威力提高了很大一截。 当然,两种战列舰最大的差别实际上是在炮瞄方面。新省会级都有完善的雷达瞄准系统,而美军在依阿华级上的雷达炮瞄系统仍然不足以肩负起炮战的重任。另外,新省会级从第二批开始第一批的两艘在大修时做了改进,换上了24米瞄准仪,其瞄准精度提高了很多,远过了依阿华级。 除了情报,战舰性能方面的差距之外,实际上双方官兵素质的差距也非常巨大。如果说常荐新对四艘新战列舰上的官兵素质很不满意的话,那么金凯德对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的官兵素质就只能用无语来形容了。当时,在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一共才只有8oo多名有作战经验的官兵全是从三艘南达科他级上调派过去的,而这四艘战列舰一共有官兵74oo余人,其有经验的官兵不到九分之一。 而四艘第二批服役的新省会级战列舰上一共有老兵27oo人,占到了四艘战舰总官兵的三分之一 当时,金凯德没有去想这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而且这种纯理论与技术的对比在实战中的意义并不是很大。可是,每一场战斗实际上都是由很多很多个小因素确定的,有的时候,甚至一炮弹就能彻底的改变整个战斗,问题就是,谁有那么好的运气,打出这至关重要的炮弹了。 因此,战斗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可同时也有一些必然的因素。这也是战争的本质特点,在众多的偶然之中有着必然。而交战双方在情报,武器装备的性能,以及军人的素质,指挥官的能力等等都是决定战斗,乃至战争胜负的必然因素。 四艘依阿华开始加转向。金凯德也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在舰队转向的时候,他下达了新的交战安排:依阿华号对付1号敌舰,新泽西号对付3号敌舰,密苏里号对付4号敌舰,威斯康星号对付5号敌舰。也就是说金凯德放过了2号与6号敌舰。 金凯德的这一安排有两个目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运气,如果威斯康星号能够迅的解决掉5号敌舰,而依阿华号与新泽西号能够解决掉另外一艘敌舰的话,那么双方就回到了四打四的局面上来,实力基本上拉平了。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碰运气干掉对方的旗舰,而这很有可能是3号,或者4号敌舰,如果干掉了对方的旗舰,导致对手混乱的话,那也有胜利的希望。 这也是金凯德唯一的希望了,而且他很清楚,前十轮的交战将决定一切,如果在前十轮的炮战中运气没有降临的话,那他就将彻底的失败